第72節
勸阻陸機的人名叫顧榮,正是江東“吳郡四姓”中的顧氏家族成員,他的爺爺是吳國第二任丞相顧雍,他的兩個堂兄則是在“南魯黨爭”中被孫權整死的顧譚和顧承。陸、顧兩家是世交。 陸機想了想,搖搖頭道:“知恩自當圖報。司馬穎救了我的命,又舉薦我任平原太守,我哪能不去?再說,司馬穎得人心,跟著他或許還能干出一番成就?!?/br> 陸機沒聽顧榮的勸,和弟弟陸云北渡黃河來到冀州赴任。 這里講講顧榮。公元280年時,顧榮從江東來到洛陽,與陸機、陸云兄弟并稱為江東“三俊”。在司馬倫稱帝時,顧榮被迫擔任司馬倫兒子的幕僚,司馬倫垮臺后,他又做了司馬冏的幕僚。 顧榮預感到司馬冏遲早玩完,總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不過,他雖然有避世的愿望,卻受名聲拖累,始終沒機會辭官。 他有個朋友名叫張翰,也是江東人,和顧榮一樣都在司馬冏幕府做僚屬。張翰提醒顧榮道:“天下紛亂,災禍沒完沒了,你名重天下,想隱退很難,只能小心防范?!?/br> 顧榮連連嘆氣:“我整天過得提心吊膽,甚至看見刀和繩子就忍不住想自殺,誰能理解我的痛苦……” 張翰目不轉睛地遙望著南方出神。 “真懷念家鄉的茭白菜、睡蓮粥,還有肥美的鱸魚啊……” 顧榮悵然若失。我何嘗不想回家,但回家哪有那么容易? 他正感懷,忽聽張翰言道:“早先,我是跟著賀循(江東名士)來的洛陽。去年,賀循辭官返回江東。我也越來越覺得,自己來洛陽追求功名利祿實在是得不償失?!闭f著,他向顧榮揖了揖手,“人生彌足珍貴的乃是隨心所欲,不能太勉強自己。顧兄,就此拜別,我走了!” 言罷,張翰也沒跟朝廷打聲招呼,便跑回江東去了。 顧榮怔怔望著張翰的背影,口中喃喃自語:“真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回江東,跟你一起采摘南山上的蕨菜,共飲三江之水!” 從這天開始,顧榮總是喝得酩酊大醉躲避官務。最后,司馬冏忍不了,把顧榮趕出幕府,轉去做了中書侍郎。 顧榮終于擺脫司馬冏的控制,他來到中書省,瞬間斷了酒癮,一改常態,專心辦公。然而,旁人馬上覺得他不對勁,提醒道:“您這酒醒得也太快了吧?” 顧榮心里一驚,只好又恢復到每天爛醉如泥的狀態。 就這樣,“二陸”北上冀州投奔了司馬穎,顧榮雖沒法辭官,但好歹擺脫了司馬冏幕僚的身份。而同在這段時間,江東名士紀瞻也像賀循、張翰一樣辭掉官職,逃回江東老家。 這批江東游子,有些身不由己留在中原,有些義無反顧回到江東,在后面的故事里,他們還會再次出現,并對天下大勢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小人物(河間王、成都王vs齊王) 自司馬炎死后,那些利欲熏心的宗室藩王似乎就被一種宿命牢牢束縛著——他們像木偶一樣被身邊的小人物cao控,進而鬧得熱火朝天。時至今日,這一宿命依然沒有終結的跡象。 一年來,翊軍校尉(中層禁軍將領)李含在洛陽過得如坐針氈。他原本是河間王司馬颙的幕僚。一年前,司馬颙收到司馬冏的勤王檄文時,李含力勸主子傍司馬倫大腿。司馬颙開始聽從,只是而后發現司馬冏、司馬穎兵力更多,才又轉變了立場。 李含傍司馬倫,是因他曾受過孫秀提拔。司馬倫垮臺后,李含沒受牽連,不過,他也沒能跟司馬颙返回關中,而是被司馬冏留在朝中任職。李含有過支持司馬倫的前科,心里一直七上八下,更讓他憂慮的是,他的幾個政敵——皇甫商等人如今全成了司馬冏身邊的紅人。 司馬冏、皇甫商這幫人肯定會整死我,還是去投奔故主司馬颙吧! 一陣寒風吹過,李含打了個冷戰,他的思路也從最初的沖動漸漸變得清晰。不能就這么沒來由地去見司馬颙,倘若朝廷追究自己擅離職守的罪名,即便司馬颙也不一定能罩得住??闪粼诼尻栠t早是個死,怎么辦才好?他腦子如電光石火般飛轉,繼而,他萌生出一個大膽的念頭。 不如鋌而走險……李含思緒迸發的瞬間,意味著西晉王朝又將面臨一場更大的浩劫了。 公元303年初,一個月黑風高夜,李含偷偷潛出洛陽城,快馬加鞭向長安疾馳而去。 次日深夜,李含抵達長安,見到了救星司馬颙。 “你怎么來啦?”河間王司馬颙頗感驚訝。 李含定了定神,故作神秘地說了一番話:“這段時間,司馬冏擅權自重,令朝野失望。朝廷希望您能首倡義軍,討伐司馬冏!”說著,他伸手入懷,掏出了一封粗制濫造的密詔。 司馬颙接過密詔,看了幾遍也辨不出真偽。但這并不重要,在這個紛亂的時代,欲望在人心中瘋狂滋長蔓延,討伐朝中權臣,意味著自己有機會取而代之。司馬颙不想再去深究密詔的來龍去脈,他兩眼放光,向李含問道:“快說說你的想法!” 李含回答:“臣有個主意,殿下可以給京城的司馬乂寫一封密信,讓他做內應協助討伐司馬冏,然后,咱們把這事透露給司馬冏,司馬冏必殺司馬乂。如此一來,司馬冏必激起公憤,殿下傳檄四方,聲討司馬冏,更加名正言順。司馬乂又跟司馬穎是一派,司馬乂死了,司馬穎也會起兵響應。事成后,擁立司馬穎承襲帝位,您就能登上宰相之位了!” 這主意可謂險惡至極,與當初司馬倫、孫秀借司馬遹之死討伐賈南風如出一轍。 “妙計??!”擁立新皇帝,自己成為輔政重臣,這樣的機遇千載難逢。 司馬颙聽得血脈僨張。他說干就干,當即給司馬乂寫了封密信,又偷偷透露給司馬冏。隨后寫檄文陳述司馬冏的罪狀,并聲稱勒兵十萬,邀鄴城的司馬穎、荊州的司馬歆、許昌的司馬虓(皇帝司馬衷的堂叔)一齊發兵洛陽。 討伐檄文傳到鄴城,盧志覺得不妙,他勸司馬穎道:“這事千萬別答應。您要是幫著司馬颙興風作浪,以前苦心積累的好名聲都將付諸東流!” 往昔,司馬穎對盧志言聽計從,可現在,他腦子里只有司馬颙給他的承諾。他答應我,事成后擁立我當皇帝,這條件簡直太誘人了…… “盧志,這回……我不想聽你的。我要起兵!幫司馬颙,換個皇位來坐!” 成都王司馬穎沒聽盧志的諫言,他受司馬颙的鼓動在鄴城舉兵。而另外兩路藩王——司馬歆和司馬虓,則沒有什么動作,司馬歆原是司馬冏一派,他打算隔岸觀火。 絕地反擊戰(長沙王vs齊王) 公元303年1月底,河間王司馬颙的上表傳到洛陽。 齊王司馬冏大驚失色。 “司馬颙和司馬穎受jian人蠱惑,圖謀造反!”他掃視著同僚,“你們說,該怎么辦?” 朝堂上鴉雀無聲,公卿心想:首輔重臣的位子哪有那么好坐,惹得別人眼紅被趕下臺,所謂風水輪流轉,這種事早就見怪不怪了。俄頃,一個蒼老的聲音打破了僵局。說話者是王戎。此前,他因為跟賈南風有姻親關系被司馬倫罷免,司馬倫倒臺后又重返政壇,官任尚書令?!袄铣加X得……”王戎頓了頓,他覺得下面要說的話有點危險,遂打算先給司馬冏一個臺階,“您勤王確是立下大功,但無奈賞賜不足以令那兩位藩王滿意,是故他們起了二心……” “嗯……你有什么對策?” 王戎低著頭,給自己壯了壯膽,言道:“臣斗膽,請您遜位避嫌,這樣或可全身而退!” “???”司馬冏倒吸一口涼氣。這老東西哪里是給自己出主意?分明是要拆自己的臺。 見王戎開了頭,中書監司馬越(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的孫子,曾協助賈南風剿滅楊駿)也隨聲附和:“臣也贊同王大人的意見!” 司馬冏不知所措,眼看群臣就要受王戎和司馬越的攛掇勸自己遜位,局面愈發不可收拾。恰在這時,司馬冏的一名幕僚站了出來:“昔日偽皇帝司馬倫篡取社稷,天下吵吵嚷嚷,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對。你們難道忘了是殿下首倡義兵,親臨矢石,才讓陛下復辟!二王悖逆,朝廷理應討伐。試問,自漢、魏以來,但凡輔政重臣被免職的,有一個能得善終嗎?持此議者可斬首示眾!” 幕僚這番駁斥鎮住了場面。所有人都不敢再多說一句話。 王戎嚇得臉色煞白。再不抽身而退,怕是要死在這兒了?!俺肌家彼俺鲞@么句話,便忙不迭逃出大殿。到了廁所,王戎佯裝五石散藥性發作,一個趔趄栽倒在地上,隨后趁亂被人攙扶回家,躲過了一劫。 朝議就在這紛亂的氣氛中戛然而止。 與此同時,司馬颙命李含率關中軍從西路攻向洛陽,司馬穎也積極備戰,隨時準備從北路打過來。而那封寄給長沙王司馬乂,讓其做內應協助討伐司馬冏的密信,也如李含計劃的那樣,順利泄露給了司馬冏。司馬冏見自己眼皮底下藏著內jian,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火速派出一支禁軍攻向司馬乂府邸,一場兵禍即將在洛陽城再度展開。 “啟稟殿下,司馬冏的軍隊正殺向咱們這兒!” 長沙王司馬乂被這晴天霹靂般的消息震得腦子一陣發蒙:“這……這沒道理啊……”司馬冏肯定是聽到什么風聲,但他自己都還沒決定是否響應司馬颙的策反,更沒采取任何行動……等等,既是密謀,司馬冏怎么會知道?難不成……頓時,司馬乂明白了一切。自己的死才是司馬颙希望的。 不能就這么充當司馬颙的炮灰,要想活命,唯有拼死一搏!他索性豁出去了。 “快!集齊所有侍衛!” 長沙王司馬乂僅擁有百余名侍衛。他當然不會傻到拿自己百十來號人去死磕齊王司馬冏派來的幾千人。 “所有人!跟我入宮!”去皇宮,是他唯一的生路。他要去那里取出一件頗有價值的道具——智障皇帝司馬衷。 司馬乂帶著一百多侍衛避開司馬冏的軍隊,向皇宮一路狂奔。前面說過,司馬冏在自己府邸南邊修官署,建立新朝廷,大有取代皇宮的勢頭,皇宮因此日漸沒落,守衛松懈,這反倒給司馬乂闖宮制造了條件。司馬乂順利沖進皇宮大門,直奔司馬衷的寢宮。 “陛下!齊王謀反了!” “???是嗎?”對于司馬衷來說,他面對這樣的情景幾乎習以為常了?!澳窃趺崔k?” “請陛下發詔,命皇宮內禁軍討伐司馬冏!” 司馬衷秉承著被誰挾持就聽誰的習慣,順從地成了司馬乂手里的道具。司馬乂下令:“關閉皇宮所有城門!皇宮內禁軍皆聽我號令,抵抗叛賊司馬冏!” 原本,皇宮內禁軍都歸司馬冏親信——中領軍何勖統領,但畢竟皇帝詔書的分量更重,禁軍紛紛響應司馬乂,何勖見局面失控,倉皇逃歸司馬冏處。就這樣,本來身處絕境的司馬乂憑借皇帝這桿大旗咸魚翻生,迅速聚攏起一支足以跟司馬冏抗衡的軍隊并展開反攻。 司馬乂有皇帝做后盾,士氣大振,更可以名正言順地指責司馬冏謀反。 司馬冏也不甘示弱,他讓黃門令從皇宮偷出騶虞幡,然后命騎兵高舉騶虞幡在陣前往來馳騁,聲稱司馬乂矯詔,勉強彌補了己方聲勢上的不足。 兩個藩王各自利用手里的道具試圖壓倒對方。這是司馬乂與司馬冏的較量,也是皇帝與騶虞幡的較量。 司馬冏的府邸緊鄰皇宮西墻,這場戰爭的主戰場便集中在皇宮西墻周圍,自然而然,戰火也燒進了皇宮?;实鬯抉R衷這次算是真切見識到了戰爭是怎么一回事。往昔,他雖經歷過無數政變,但像今天這樣如此接近戰場還是頭一遭,流矢漫天亂飛,時不時射到他的身邊,讓他魂飛魄散?;蕦m多處起火,那些一心救火的公卿大臣,成批成批地被箭雨射死。 無論司馬衷自己多么不情愿,但他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活人的影響力到底比騶虞幡大些,漸漸地,司馬乂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戰爭持續的時間不長,到了第三天,司馬冏的親信——中領軍何勖被同僚刺殺,司馬冏戰敗被俘。司馬衷肯定沒意識到,這場戰爭是他打贏的——他戰勝了騶虞幡。 戰爭結束后,司馬衷看著司馬冏被五花大綁地帶到自己跟前,自然,他無法清楚辨析這其中的緣由。箭雖然差點射到自己,可畢竟是沒射中,所以,司馬冏大概是無罪的吧? “能不能赦免他,別殺他?” 司馬乂聽了這話,氣不打一處來,他可不希望司馬衷再說出什么不合時宜的傻話,也沒搭理這位智障皇帝,便下令:“趕快把這逆臣推出去!” 司馬冏被推推搡搡地向大殿外走去,他清楚自己的結局,但還是一步三回頭,哀憐地望向司馬衷:“陛下您難道忘啦?當初是臣首倡義兵,您才能重登皇位??!” 單從這方面來講,司馬冏和司馬衷大概是難以達成共識的,因為司馬衷并不能真正理解復辟的意義所在,他僅僅是覺得司馬冏很可憐:“別殺他……行不行?”他到底是咱們的堂弟啊,為什么一家人非得殺來殺去?他永遠想不明白。 這位齊王司馬攸的兒子——司馬冏,在秉政一年零五個月后被堂兄司馬乂斬首,司馬冏的三個兒子被囚禁于金墉城,他的同黨俱被夷滅三族,共兩千多人受牽連被殺。后來到“永嘉之亂”時,司馬冏的后代全部被匈奴人屠滅了。 司馬冏的死引得一位皇室長輩連連嘆息:“眼見宗室日漸衰敗,只有這孩子最優秀,如今又把他殺了,以后算徹底完了?!蓖樗抉R冏的長輩正是jian尸王爺司馬榦,當初司馬冏進京時,他莫名其妙地拿著一百文錢送禮,然后又口無遮攔地勸司馬冏別稱帝。司馬榦說話辦事一向著三不著兩,司馬冏是不是宗室中最優秀者有待商榷,但他后半句倒算沒說錯,西晉王朝確實算徹底完了。 長沙王司馬乂殺了司馬冏后,官拜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朝廷新一屆首輔重臣。 再說起先討伐司馬倫的那幾位藩王——司馬乂跟司馬穎一派,司馬歆跟司馬冏一派。是故,司馬歆跟司馬乂算敵對派系。政變時,司馬歆官拜荊州都督,并在司馬乂與司馬冏的火并中隔岸觀火,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今,司馬冏死了,司馬乂當政,這無疑會影響到司馬歆的命運。 這段時間以來,司馬歆在荊州治政苛刻,激起荊州南部少數民族群起反叛。幾個月后,司馬歆請求朝廷準許他討伐叛民。司馬乂本來就不待見司馬歆,一聽司馬歆找朝廷要兵權,更懷疑司馬歆是要對付自己,遂不準司馬歆出兵。沒多久,荊州起義愈演愈烈,司馬歆最終被叛民殺了。 各懷鬼胎(河間王、成都王vs長沙王) 按照原定計劃,長沙王司馬乂該被齊王司馬冏殺了才對,沒想到結局卻反了過來。 遠在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颙郁悶了,他本來想拿討伐司馬冏當借口,盼著打勝后能登上宰輔之位,折騰半天,司馬冏居然被司馬乂搞死了,自己沒了出兵的借口,一切都跟從前沒兩樣。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也郁悶了,雖說司馬乂一直是自己的政治盟友(當然也是自己的親哥哥),可司馬乂得了勢,自己又沒當上皇太弟,這些都讓司馬穎分外眼紅。于是,司馬颙和司馬穎這兩位藩王只能繼續窩在自己屬地,靜觀其變。 起初,倒霉的司馬乂被推到絕境,卻成功地反戈一擊,如今,他官拜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成了這起政變的最大受益者。然而,司馬乂其實也挺郁悶,他根本不想坐上這個令兄弟們眼紅的位子,可又騎虎難下。經過一番權衡,他決定采取低姿態——所有朝廷政務事無巨細均向鄴城的司馬穎稟報后再實施。于是,當時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格局——鄴城的司馬穎猶如太上皇,遙控著洛陽的朝廷。 可即便這樣,司馬穎還是不滿意,他一心盼著司馬乂玩完,自己好當上皇太弟。自然,司馬颙、司馬穎、司馬乂這三兄弟的恩怨不會就此結束,而是才剛剛開始。 藩王各懷鬼胎,過得都不踏實,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含更是郁悶透頂。按說司馬冏一死,他的危機就應該隨之解除,但事與愿違的是,他昔日的政敵皇甫商居然又當上了司馬乂的幕僚。也就是說,李含的危機仍揮之不去。更糟糕的是,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官任秦州刺史。秦州鄰接雍州關中,這讓身在關中的李含覺得芒刺在背。 他對司馬颙言道:“殿下!臣想提醒您,皇甫商成了司馬乂的人,他哥哥皇甫重肯定不會為您所用,不如盡早除掉這個禍患?!?/br> “嗯?!彼抉R颙懶得抬眼看李含,他相當不爽。從勤王戰爭初選擇支持司馬倫,到起兵討伐司馬冏,全是李含的主意,結果沒一件事讓自己撈到便宜。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繼續被李含牽著鼻子走:“你又有什么主意?” “您上表,請朝廷召皇甫重入朝任官?;矢χ貜那刂萑ヂ尻柋亟涍^長安,咱們可以趁機將他拿下?!?/br> “行吧?!彼抉R颙也沒別的辦法。 然而,李含實在是不走運,他的計劃竟不慎被皇甫重知道了?;矢χ亓⒖躺媳?,請求朝廷準許他出兵討伐李含。 司馬乂自己剛被李含算計過,心里一直憋著口怨氣,也想殺李含。但李含畢竟在司馬颙麾下,皇甫重討伐李含,實則是向司馬颙發難,這事司馬穎肯定不答應。司馬乂想了又想,提出一個交換條件。他一方面安撫皇甫重,不準他出兵;另一方面召李含入朝,以防他再惹是生非,等李含入了朝,要殺要剮也就易如反掌了。 司馬颙眼看李含的謀劃一次次破產,也不想再罩著這個倒霉蛋了。 “去吧,去吧,料想司馬乂不會為難你。你到洛陽后伺機刺殺司馬乂,我在外策應?!?/br> 李含就這樣被司馬颙打發去了洛陽。出乎意料的是,李含雖然老實就范,但皇甫重卻不奉召,更調動起秦州兵馬劍指司馬颙。司馬颙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煽動秦州各郡太守率軍討伐皇甫重。秦州開始內亂起來。 皇甫重這場秦州防衛戰將會持續很長時間,暫且撂下不提。 再說洛陽這邊。李含無疑是羊入虎口,沒過兩天就被司馬乂處死。這個本不足掛齒的小人物,與昔日司馬瑋的幕僚公孫宏、岐盛,司馬倫的幕僚孫秀一樣,一度把他們的主子玩得團團轉,并接二連三引發一連串動蕩。歸根結底,還是那些欲望膨脹、能力又低得一塌糊涂的藩王給他們創造了土壤。 李含果然被司馬乂殺了!司馬颙聽到這個消息,心頭閃過一絲遺憾,再怎么說也是自己的幕僚,又肩負著刺殺司馬乂的使命,但轉念間,他馬上意識到,為李含報仇正是一個討伐司馬乂的理由。想當初,李含打算借司馬冏之手搞死司馬乂,然后以此為由討伐司馬冏的計劃未能得逞。如今,已在九泉之下的李含肯定想不到,他生前那些無數次落空的謀略,最終竟因為自己的死得以達成了。 總之,司馬颙決定在關中起兵,同時力邀司馬穎加盟。那么說,司馬颙自己想爭權,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拉上司馬穎,還許諾把司馬穎托上皇帝的寶座?我們大致看下三方實力就能明白:司馬颙的關中軍不足十萬;司馬乂的京畿中央軍有數萬,但戰斗力極高(這點在前面的勤王戰爭中已經有所體現),又有朝廷和皇帝作為后盾;司馬穎在冀州鄴城則有超過二十萬大軍。所以,簡單地說,就是司馬颙單憑己力打不過司馬乂,與其跟司馬乂斗得兩敗俱傷,不如抱定司馬穎的大粗腿,并事先商量好分贓方式——你當皇儲我當宰相,來得更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