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本書由【春風拂檻露華濃】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世家的天下:魏晉豪門與皇帝的爭權之路 作者:潘彥明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isbn:9787514353594 所屬分類:圖書>歷史>中國史>三國魏晉南北朝史 編輯推薦 1. 著名歷史作家呂崢、張宏杰,起點歷史大神月關,傾情推薦現象級神作——《世家的天下》。 2.《世家的天下》連載帖在天涯、起點均引起熱議,短時間內聚攏粉絲數百萬! 3.世家門閥、豪門士族、士大夫家族……這些尊重的名字,一一指向一種占據中國權力*上千年之久的勢力,彰顯出延續千年的中國貴族精神! 4.《世家的天下》描寫魏朝、西晉、東晉三朝兩百年間占據權力*的士大夫家族的發家史、淪落史、奪權史。他們及其家族,為爭取權力,不懈地奮斗,追求自由,追求理想。 4.《世家的天下》以小說筆法來寫,所有事件嚴格取自史料,力求探究歷史真相。涉及魏晉時代多起政治黑幕。像剝洋蔥一樣把歷史事件的表層層層剝掉,找出背后的隱情,挖出那些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家族內部、家族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感情牽絆。 5. 《世家的天下》沒有熟知的神化的諸葛亮,沒有一枚飛鏢打死夏侯惇,兩桿大槍橫掃千軍,不寫現代人穿越到古代變成神,沒有上天入地的修仙之路。但是,謀略、政治內幕、歷史真相、時間、人心、血與淚、隱忍與拼搏,甚至哲學宗教,通篇可見。這是一本描寫人創造歷史,以及時間改變人心的書。 內容簡介 ★著名歷史作家張宏杰、呂崢,起點歷史大神月關傾情推薦! 一本描寫謀略、抉擇、人性、血與淚、拼搏與隱忍的書。 ★他們令皇帝寢食難安; 他們cao縱著王朝的更迭,改變著歷史的走向。 本書揭開了這個歷史上的驚人天機! 中國歷史上有一種勢力,令皇帝寢食難安。他們的傳承,比一個朝代更久遠;他們cao縱著王朝的更迭,改變著歷史的走向;他們占據中國權力*達千年之久。他們被稱作士大夫,也被稱作世家門閥。河內司馬氏,瑯邪王氏,潁川庾氏,陳郡謝氏,河東裴氏……大凡在歷史上留下印跡的人物,幾乎無不出身這些豪門大族。 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不單單是一個理念或口號,而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種政治現實。而皇帝與世家大族博弈的背后,卻是權謀與鮮血浸染的歷史書頁。 本書描寫魏朝、西晉、東晉三朝兩百年間,占據權力*的士大夫家族的發家史、奪權史和淪落史。世家中的士大夫,有的才華出眾,有的人品高潔,有的滿腹陰謀,為了家族的興盛,為了自由和理想,為了爭權奪位,創造了歷史的神奇,為后世留下司馬篡位、三國歸晉、八王之亂、東晉復生、王馬共朝等精彩的篇章。 本書以文學的筆法來敘述,但所有事件均嚴格取自史料。層層剝開歷史的表層,找出背后的隱情,挖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世家內部、世家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感情牽絆。這也是一本描寫人創造歷史,以及時間改變人心的書,你可以從本書中讀出謀略、政治內幕、歷史真相、時間、人心、血與淚、隱忍與拼搏,甚至哲學與宗教。 作者簡介 潘彥明,男,1978年生于北京。某上市企業高管,知名游戲制作人,it業創業者。常年研讀歷史,精通心理學、哲學、宗教,擅長剖析歷史事件背后的隱情內幕,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精準而犀利。 ==================================== 世家的天下:1饕餮 前言 2012年,我辭去繁重的工作,從云南到西藏徒步旅行了三個多月。一路上我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故事?;蛟S這些故事在外人聽來平淡無奇,但他們卻講得繪聲繪色。我試著融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然后,我真切地意識到,每個人的故事都極不平凡。 每個人都是不平凡的。 回到家沒多久,一天深夜,我開始動筆寫這本書。到早上七點的時候,我已經寫完了序章。雖然當時寫的序章后來全部刪掉(事實上,我之后又刪掉了約二十萬字的內容),但那天深夜,確實可以算作這本書的開始。 過了幾個月,我跟朋友透露我正在寫書的事。朋友問是不是寫游記?我說:“不,我寫歷史,因為我愛歷史?!?/br> 當然,我愛自己的經歷,所有的經歷,但我也知道,這些經歷在別人聽來其實并沒什么特別。寫歷史的好處是歷史離我們很遠,大部分人看來更有神秘感,而那些歷史人物所經歷的,更是我們畢生無緣得見的傳奇。 歷史很遙遠,歷史人物離我們同樣遙遠。 又寫了些日子,我發現我錯了。 我總是有意無意地觀察身邊人,越來越覺得這些人某時某刻的心態恰如我筆下的某個歷史人物。那人像諸葛誕,那人像鐘會,那人像王導…… 是的。歷史人物離我們很近,幾乎就是我們身邊的人。 我記得我上中學時玩過很多三國游戲,當時我想:哇!這人真牛,這人的武力能橫掃千軍,那人的智力全國拔尖。但后來,看的書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發現,曾經崇拜的人并不是神,他們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rou的人,他們有勇氣,也有懦弱;有堅持,也有放棄;有順境,也有無奈……他們在利益和道義之間掙扎,在捍衛理想和委曲求全之間糾結。 翻看史書,總不免為成功者的深謀遠慮由衷贊嘆,為失敗者的昏招扼腕嘆息(或是解氣)??山议_表層,卻看到有些深謀遠慮其實只是順勢而為,或是時運使然;而如果我們不做事后諸葛亮,也會發現有些昏招其實已經是那些失敗者當時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 有朋友問我是不是主要寫三國,畢竟三國是大家相對了解的一段歷史??晌也⒉幌朐谌龂匣ㄙM太多筆墨,實際上,這本書只有前三分之一內容是關于三國的(主要是魏國),后面更多篇章則是西晉和東晉。其中即便涉及三國的內容,也絕不是大家熟知的三國,本書會從另一個側面來描寫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其實有很多是被我們忽略的故事),以及那些歷史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 另外,由于本人是個電影發燒友,所以書中有很多章節標題都取自電影名字,以向那些偉大的電影作品致敬,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找看。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代,尤其是東晉,更被后世稱為門閥政治——皇權旁落,世家豪族掌握軍政大權。本書正是以這幾大家族為主線,貫穿魏、西晉、東晉三朝。 魏晉兩百年間,那些士大夫,以及他們整個家族,為爭取權力、利益、自由、生存進行著堅持不懈的奮斗。書中涉及多起政治黑幕,并力求探尋幕后的真相。 這是一本描寫謀略、抉擇、人性、血與淚、拼搏與隱忍的書。 這是一本描寫人創造歷史,以及時間改變人心的書。 潘彥明 引子:重臣的故事 永昌元年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在位期間最后一個年號,因為這年的閏十一月初十(公元323年1月3日),司馬睿駕崩了。 就在幾個月前,司馬睿剛剛跟帝國最強權臣王敦打了場仗,這是一場令他顏面盡失的敗仗。不光他自己,整個皇室都跟著蒙羞,皇權徹底被臣權壓垮。不過,司馬睿雖被打敗,但王敦到底有所顧忌,并沒直接把他廢掉,而是讓他繼續充當傀儡皇帝。 戰后這幾個月,司馬睿整日都在悲憤中度過。今天,他是滿懷著屈辱咽氣的。 第二天,司馬睿的長子——時年二十四歲的司馬紹迎著凜冽的寒風坐上了曾經屬于他爸爸的皇位。 繼位大典辦得有模有樣,華麗又不失莊重。然而,司馬紹卻覺得過于冗長。他被搞得身心俱疲,渴望馬上能回到后宮休息。 總算快結束了。 這是最后一個環節。朝堂里群臣跪拜于地,恭賀新帝登基的祝詞此起彼伏,可這些奉承話在司馬紹聽來沒那么悅耳。他知道,此刻,權臣王敦依舊手握重兵虎視眈眈,而那些對自己歌功頌德的臣子大半都迫于王敦的威懾力,隨時可能掉轉槍頭幫王敦滅了自己。司馬紹很清楚父親因何而死,他更清楚自己當前的處境。 我只要稍有不慎,就會被王敦給廢掉。 晉王朝難道要亡在我的手里嗎? 這擔驚受怕的情緒把司馬紹攪得異常疲憊。他揮了揮手宣布散朝,然后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后宮,一屁股坐到了御床上。在他身旁,除了幾個內宮太監外,還站著一個年過半百、面目和藹的老者,這人名叫王導,官拜司空兼揚州刺史,乃是朝廷首屈一指的重臣。 王導身份極復雜,他是東晉王朝的開國功臣,同時也是王敦的堂弟,不過,他的性格乃至政治立場都跟王敦迥然不同。王敦性格囂張強硬,王導則寬厚柔和。在之前那場皇帝和權臣的戰爭中,王導名義上是站在皇帝一邊的,不可否認,他為了身家利益免不了首尾兩端,暗通自家兄弟,但不管怎么說,以他的為人,還干不出公然與皇室為敵,甚至謀朝篡位的事來。 另外,王敦、王導所屬的家族——史上著名的瑯邪王氏,在整個東晉時代,論及家族聲望和政治影響力均無能出其右者。即便那些不爽王敦飛揚跋扈的臣子,對王導依舊要禮敬三分。 由此,縱然王敦已經到了跟皇室開戰的地步,但無論司馬睿還是司馬紹都必須好吃好喝供著王導,唯希望他能從中斡旋,盡量穩住王敦而已。 司馬紹抬眼看了看王導。 “王公,您怎么還不回去???” “臣掛念陛下,想問問陛下還有什么要吩咐的?!?/br> “朕沒什么事了……”司馬紹回答得有氣無力。他一見王導那張臉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王敦?,樞巴跏蟼€個都長得那么惡心!說實話,王導長得慈眉善目,臉龐清秀,舉止風流倜儻??伤心切┈樞巴跏献迦说南嗝蔡卣鞫甲屗抉R紹作嘔。他很想把王導打發走,但這話他最終沒說出口。 必須要穩住王導! 緩了一會兒,他對王導言道:“王公,您博古通今,朕想聽您講講,朕的列祖列宗是如何贏得天下的?!?/br> 司馬紹自是希望能從先輩的事跡中尋求智慧,以期攻克目前的困境,而王導則有另一番想法。如果堂兄王敦謀朝篡位不可避免,現在他自己能做的,正好可以通過司馬家先祖的事跡讓這位皇帝明白天命的道理。 ——天命在臣不在君。 王導想了很久,點點頭。 “既然陛下想聽,臣就把臣知道的事給您講講吧……” 序章 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的建寧元年,也即是公元168年,10月25日黎明,東漢國都洛陽的百姓大多已經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在深邃的皇宮內,年僅十二歲的當朝天子——被后世稱為漢靈帝的劉宏也像往常一樣,剛起床就騎上驢,牽著狗,在一群宦官和宮女的嬉笑簇擁中迎來了新的一天。 皇帝優哉游哉的生活與險惡的朝廷局勢形成鮮明的反差。 洛陽皇宮主分南北兩宮,總面積超過一百平方公里,從空中俯視呈一個巨大的呂字形。北宮多為皇帝寢殿,南宮主要供皇帝和群臣朝賀議政。北宮南面的朱雀門(及兩個側門)各自對應南宮北面的宣武門(及兩個側門),其間以并列三條長約七里的通道相連。中間的通道最寬,是專供皇帝通行的御道,群臣則只能從兩旁的側道行走。 此時,就在其中一條側道的北端,也就是北宮朱雀門旁的側門內外分別駐扎著兩撥軍隊,他們個個劍拔弩張,遍布血絲的雙眼透出殺氣,全都惡狠狠地瞪視著對方。 守在宮門外的,是由大將軍竇武(外戚)率領的數千皇城禁軍;守在宮門內的,則是由黃門常侍王甫(宦官)率領的千余名皇城禁軍。 東漢自第三代皇帝漢章帝(公元1世紀)開始,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的權力就越來越大,到建寧元年這一百年中有多個外戚把持朝政。然而,只要外戚一上位,最后總難逃被宦官滅掉的命運,權力很快又傳到宦官手里?;鹿僖驗樯砣毕莺捅尘暗臀?,即便到手的權力也不具備傳承性,等這茬宦官死絕,下一代外戚又會冒出來掌權,如此周而復始。于是,外戚與宦官輪流坐莊便成了定式。漢靈帝時,竇武成為外戚領袖,他與宦官的權力斗爭歷經數年,終于不可避免地爆發武力沖突。 雖然竇武的兵力強過王甫,但王甫手里卻擁有一個強力道具——指控竇武謀反的詔書。毋庸置疑,這封詔書是宦官偽造的,即為矯詔??蛇@內幕對于底層士兵來說實在太過深奧,他們當然無從辨別真假,腦子里只明白一個道理——詔書大過天。 借著詔書的威懾力,竇武軍士氣持續跌落,中午時分終于崩盤,全軍一哄而散。另一邊,王甫見自己掌握住絕對優勢,遂率軍沖出宮門,將孤立無援的竇武團團包圍。 竇武心知再無力扭轉乾坤,當場拔劍自刎。竇武一死,其政治盟友——太傅陳蕃也被緝拿,當天晚上就被害死在獄中。當時,宦官集團被世人稱為“濁流”,士大夫集團被稱為“清流”。竇武和陳蕃正是兩位最大的“清流”領袖。 其實早在一年前,即公元166年,士大夫集團就被宦官集團搞垮過一次,當時有兩百多名士大夫遭到罷免,史稱第一次“黨錮之禍”(黨,指代士大夫集團;錮,指禁止士大夫當官參政)。而后,竇武和陳蕃力圖扳平局面,連連向宦官發起攻勢。不想公元168年爆發軍事政變,竇武和陳蕃身首異處。兩位士大夫領袖一死,宦官更加肆無忌憚,馬上發動第二次“黨錮之禍”,致使一百多名士大夫遇害身亡,六七百名士大夫遭終身禁錮。 究竟什么人能稱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