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云善淵聽到九難狂怒的聲音,她的頭腦瞬間就清明了過來,向前一看,發現九難竟是去而復返,與她半丈之隔,對她怒目而視。 剛才云善淵竟是把心底的話說了出來,讓九難都聽了清清楚楚。 原來九難也并非沒有心機,她特意再度折返,趁著云善淵以為今日到此為止時,劫后心神最為放松的時刻,以攝魂之法試探云善淵的決心。誰想到云善淵是一點都沒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九難聽到殺了康熙才天下大亂之始這句話,就是怒火中燒。清廷不亂,怎么可能復明!她又想到云善淵居然不畏懼七步奪命丹,而她已經重傷到了這般地步,根本沒有時間去物色新的秀女刺客人選。 思及此處,九難再度揮出了拂塵,拂塵上的根根細毛居然像是一根根鋼針一般扎向了云善淵的脖子,已經可見血絲,再一用力就能刺穿脖子。 “我看你就是對韃子的兒子有了感情,才會忘記了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九難眼神冰冷地說,“我再給你一個機會,你與那四阿哥從小認識,你還去過四阿哥府上,想來接近他并不難。只要你現在下手殺了他,我就饒你一命。你說你愿不愿意,可別以為我判斷不出來,攝魂一術自是能斷你言語中的真假?!?/br> 云善淵看著九難,她以為剛才在佛堂中是混過去了,誰想到九難殺了一個回馬槍。有必要這樣逼迫她嗎?刺殺不是請客吃飯說干就能干的。 可是因為一次的謊言,云善淵知道要再次蒙混過關是不行了。 攝魂之術在人無防備時就會誘導人說出真話,以九難的武功之高,是她在此世界見到的第一人。就算現在騙過了,她不可能一直提防,只要九難再次折返,趁她不備問話,那必然還是會聽到真話。 與其如此,不如就坦言相告了。 她不想死,也怕死,但并不是沒有骨氣與堅持的人。 云善淵仿佛沒感到架在脖子上的拂塵,語氣平靜地說,“師太想聽真話,真話卻往往傷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對清廷談不上有什么好感,但你讓我去刺殺胤禛,他與我是患難之交,有師徒之誼,更有兄妹之情。如果今日我殺了他只為自己活命,那我就對不起自己堅持的道?!?/br> “荒唐!他是韃子!” 云善淵卻是露出了諷刺的笑容,“誰說不荒唐呢!這荒唐之事是誰造成的?是天地會。如果沒有天地會的綁架,我與他根本不會相識,也不會一起逃亡,更不會有了這些年的亦師亦友。 師太能否像個堂堂正正的大明公主,拿出你公主的氣度與見識來,認清天下大局究竟如何。 反清復明,你想要復興大明,逆流而行,你有銀兩嗎?有軍隊嗎?有謀臣嗎?有黎明百姓的支持嗎?能保障天下人的吃穿嗎?一個兩個都想要反清,殺個把皇帝就有用嗎?做事此般沒有章法,難怪大明會亡!” 九難聽聞此言是直接紅了眼,她的后半生都堅持著仇恨,如果沒有了仇恨又如何活。 于是九難手上的拂塵直接刺向了云善淵的脖子,云善淵奮力一躲朝后退去。那拂塵擦過了云善淵的脖子,直接劃破了衣領口,割斷了金麒麟的掛繩。 金麒麟落到地上,九難的眼神掃過了金麒麟的背面,卻是愣在了當場。 她左手長袖一卷拿起了金麒麟,面色恍惚地看著它背面的花紋,右手竟是扔掉了拂塵,摸上了金麒麟背部的花紋。 “這是金蛇紋,金蛇紋??!”九難難掩激動地反復念叨著,然后再看向了云善淵,“是了,你的母親姓袁,那是他的女兒。他有女兒了,他有女兒了……” 九難說到此處竟是仿佛透過云善淵看著另一個人,她面色忽而悲苦起來,“袁大哥,袁承志。你說要來西藏尋阿九??墒俏抑悴粫砹?,再也不會來了……” 九難不斷地低語著,后面的話音越來越輕,眼角泛起了淚光,然后她竟是彎腰捂住胸口,嘴角流出了鮮血,臉色瞬間就變得慘白,卻仍緊緊攥住了金麒麟。 當九難再抬頭時就對云善淵笑了起來,“原來你是他的外孫女,我該看出來的,虧我還編了這段故事。你是他的外孫女,怪得不中了化脈散,只有他有這種藥,使人無法凝聚深厚的內力。中了這種藥的人,一旦生產就是血崩而死,藥力綿延三代。 你的母親死得好??!死得好!想來他定是恨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韃子的大官才會下了重手。那你就去找他吧,讓袁承志有本事就解了我的七步奪命丹的毒!臨了,能讓他的外孫女中了我下的毒,真是妙極了。哈哈哈——” 九難話音一落,笑聲也戛然而止。她雙眼通紅地倒在了地上。 云善淵眨眨眼,這都是什么情況? 她先是拿出金瘡藥給脖子的小擦傷止了血,然后走到了九難身邊,伸手探了探九難的脈搏。沒有摸到一分脈搏,九難死了。 云善淵長舒一口氣,還帶著一種不可思議,這人前一刻還差點要了她的命,現在居然死了。再看九難身上傷口一共有七處,有三處在腰腹位置,這才發現腰腹、腿部、手臂都是槍傷,是被火銃打傷的。 九難帶著這樣一身重傷還折騰了一番,又是逃跑,又是為云善淵打通了任督二脈,又是用了攝魂術這種耗費心力的功法,然后大悲之下是氣急攻心而亡了。 云善淵快速地搜了九難隨身之物,除了一些碎銀子,什么都沒有。也就說她根本沒帶著解藥,或者說九難早就做好了死的準備,前面說什么四年后見,那就是在誆她! 如果云善淵按照九難的話做了,殺了康熙或是某個阿哥后僥幸逃了出來,能不能拿到解藥對她來說重要,但對于九難來說根本不再考慮范圍內。反正多死一個,九難就賺一個。九難去而復返,只是為了保證她有刺殺清廷皇室的決心。 云善淵難免生起一股郁氣,她騙了九難,九難騙了她,佛堂里誰都沒說真話,而現在兩人都說了真話,九難卻死了,她也高興不起來。九難一死,線索全斷了。 說史湘云的外公是袁承志,要解毒找他去。又是什么化脈散,才是真的導致了史湘云母親死亡的真相,藥力還持續三代人。 這些消息要好好消化。之前九難的話必然是編造的,而這番大悲之下的話才是實話,可是就不能解釋得清楚一些嗎。 九難得知袁承志的消息情緒如此激動,兩者的關系必然不簡單,怕是有一段求而不得的愛恨糾纏。 袁承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想來不是簡單的人物。當年陳近南說的故人可能就是袁承志,說不定袁承志在江湖上威望很高,史湘云是他的后人,才讓陳近南對云善淵照顧一二??峙玛惤袭敃r就知她無法修行高深武功,也知她一旦嫁人生子就會死亡。 現在想那些都沒意義了,找到袁承志才有解毒的可能。但是人海茫茫,要去哪里找袁承志? “啊——,有賊人!”這時一位和尚跑進了院子,他看到了躺在地上的九難是瞪大了眼睛,“女施主,你沒事吧?這賊人,她……” 云善淵攏了攏領口,她搖搖頭,看上去比和尚鎮定多了,“這賊人想要殺我滅口,卻是傷口崩裂了。大師,你們都沒聽到院子的動靜嗎?” 和尚連連搖頭,“我們都暈了過去,聽到這狂笑聲才醒了過來。我就想是寺廟中來了賊人,這人受了火銃的傷,想來必是什么女刺客!” 和尚說話間,吳婆子與靜冬也是急急忙忙地趕了過來,看到云善淵的衣衫被劃破,再見到地上的女尼九難,那是一頓阿彌陀佛的念叨。 “行了!”云善淵呵住了吳婆子與靜冬的念叨,“給我一套衣服,換了衣服就回府吧?!?/br> 云善淵最后一次看了看九難的尸體,一位當世高手就如此死了。她不是死在了火銃與內功耗盡之下,是死在了愛恨嗔癡里。 這就是江湖,不那么美好,生死一線是常態。 九難的尸體自是會有官府的人來處理。云善淵回京后,過了兩天得知被刺殺的人是康熙。在去承德避暑的路上,康熙被刺客所傷,而且聽起來是傷得不輕,消息都傳回了京城,也讓京城的氣氛變得緊張而古怪起來。 太子監國,不知皇上還能否活著回京。 第十七章 (加更) 塞外,帳篷里。 胤禛守在了康熙的身邊,見到康熙睜開了眼睛,他才真的松了一口氣?!昂拱敗?/br> 康熙看見胤禛憔悴的臉色朝他擺了擺手,“快傳太醫,也給你快檢查一下,你手臂上的傷怎么樣了?” 九難趁夜潛入御帳行刺,如果不是挑錯了時機,她差一點就能要了康熙的命。 當時,康熙宣召胤禛前來御帳,胤禛的出現為康熙擋去了鉆心一劍。 而后九難就被趕來的護衛擊殺,單打獨斗她是不怕,可是御林軍齊齊上陣,而且之前康熙又用火銃傷了九難,她也就身受重傷了。 九難逃走后,康熙失血昏迷,之后高燒不退,需要從京城快馬加鞭送更多的藥材來,但這速度卻慢了幾分。不過,康熙還是撐過來了。 康熙與胤禛都知道送藥材的速度慢了說明有問題,但兩人都不會表露出來,也不會點破這事也許與太子有關。即便無關,此事一出已經表明皇權繼承的爭奪已經開始了。太子不再是穩如泰山,誰都是皇上的兒子,并非只有太子可以繼承大統。 “兒臣并無大礙?!必范G左手臂傷得不輕卻也不算嚴重,可他不是情緒外露的性子,自是不會對康熙說,傷口很痛求安慰這種話。 康熙讓太醫診了脈。 太醫說皇上已經挺過了最兇險的坎之后就無大礙了,而四阿哥的手臂雖沒傷筋動骨,但刀口有些深,近幾個月這胳膊受不得重力。 等太醫出了帳,康熙留了胤禛一起用膳?!芭汶抟黄鸪渣c,左右都是病患,吃的都是這些清粥小菜?!?/br> 胤禛自是遵旨留了下來,陪康熙用膳不算輕松事,不只是動嘴,也要動腦子。而他習慣了在大多時候保持沉默,少言不出錯,倒是一個好習慣。 康熙先開口了,“朕記得你上次左臂受傷是在七年前,讓那天地會的反賊給踢傷的,那塊淤青過了好久才消了。時隔七年,又是讓那前明的亂賊給傷了。它也是多災多難了?!?/br> 胤禛面上一愣,像是沒想到康熙還記得那件事,他在被綁架套麻袋時被大壯踹過一腳,正是踹到了他的左臂上,那力度著實不小,后來一路逃亡發起了高燒,手上的傷反倒沒那么顯眼了。 康熙見胤禛的神色就感嘆地說,“怎么,你以為朕不知道?朕是你的阿瑪,自己兒子受傷了,傷在哪里還會不知道?你也做阿瑪了,總不會也是糊涂的吧?!?/br> “汗阿瑪日理萬機,兒臣沒想到汗阿瑪還記得這等小事?!必范G當然不是糊涂性子,他與康熙又有不同,畢竟康熙是阿瑪,卻也是汗阿瑪。 康熙搖搖頭,“朕再忙,自己兒子的事還是會記得的。說起七年前的事情,史家那小姑娘去年也到了選秀的年紀,誰想史鼎家的又去了,讓她又要再等三年?,F在已經過了一年,那你也就只要等兩年了?!?/br> 胤禛聽到康熙說起云善淵就提起了一顆心,而在聽到最后一句話時,真的腦袋一空?!昂拱?,兒臣沒有……” “沒有什么?”康熙笑出了聲,“好了,你別緊張。朕難道是棒打鴛鴦的那種角色?不就是一個女子,你喜歡,朕還會攔著不成。胤禛,朕了解你的性子,你不會因女色而亂了分寸。何況史家姑娘與你有那番淵源,朕難道還把她指給別人不成?!?/br> 胤禛低下頭沒有說話,他不敢完全相信康熙的話,心中更是想著康熙是否有其他的深意,卻無法忽視聽聞此言時,心中一絲的隱秘歡喜。 可是他很快就恢復了理智的思考,云善淵從未想過入四阿哥府,這一點兩人之間心知肚明,從一開始就不曾改變。道不同,怎么殊途同歸?那么這份稍縱即逝的歡喜就沒有意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胤禛深知皇室中人根本不必懂這句話,可是偏偏他懂了,也對一人生出了不舍。不舍別離,更不舍她困于樊籠。 康熙沒對此再說什么,“用過膳,你回去好好休息。這次你救駕有功,朕許你一件賞賜,想到了就告訴朕?!?/br> 胤禛當即表明他救駕從未想過要賞賜,可是康熙卻是堅持,說是金口玉言,一定要賞賜胤禛,讓他好好想想。 對此,胤禛沒有感到高興,汗阿瑪讓他提要求,這不是要讓他滿意,而是要考慮什么要求能讓汗阿瑪滿意。 胤禛出了帳篷后,他還在想為什么汗阿瑪硬是要給他賞賜,然后他就猛地背脊一涼。 之前,他調查過史家的情況,史鼏本來應該要繼承爵位,可是并沒有,而且史家的財政情況也未免差了點。史鼏又是纏綿病榻多年,袁氏在生產時病逝,怎么看史家大房都是走了背運。 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巧合,其中必然有事。 胤禛查到了一點,大約是十八年前,那時史家還在金陵,史家的庫房被盜,丟失了很多財物,史府內有人員傷亡,作案人手段高明,毫無蹤跡。這是袁氏嫁給了史鼏后的第二年,而史家先是報案后來又撤了案。這件事知道的人極少,恐怕除了活著的史鼐、史鼎外,也少有人去關心十八年前的舊事。 須知史鼏后宅非常干凈,除了袁氏之外連通房也沒有,那時候史鼐史鼎外放為官,整個金陵史家只有史鼏與老保齡侯。偏偏袁氏落了兩次胎都沒保住,直到第三胎懷了史湘云。也就是在庫房被盜后,史鼏的身體情況就不好了,而等袁氏病故,他的情況就是每況愈下。 是誰想要史鼏的命,或者讓史家大房不好過? 汗阿瑪嗎?胤禛隨即就排除了這個可能,那時候汗阿瑪親政不久,鰲拜未除,朝堂上很多事根本都顧不過來,沒功夫去管什么史家的問題。 老保齡侯?這可能性就更低了,因為他最愛的兒子就是史鼏,為了史鼏與袁氏的身體曾多次請旨求太醫去金陵。這些也都是秘密,宮外的人很難查到,十八年過去,知情者差不多都死了。 史鼐史鼎的本事也沒那么大,那就有一個可能是袁氏的仇家,或者有人不樂意她嫁給了史鼏,那個人武藝高強,非常人能及。袁氏與那樣的人有關,她的身份只怕也很可疑。 其實十八年過去了,如果不是此事涉及到云善淵,胤禛也懶得去過問。反正賈史王薛四家在這次汗阿瑪受傷時與太子眉來眼去,怕是已經讓汗阿瑪不舒服了,他們的衰敗是注定的。 偏偏,這事情關乎云善淵。那么他能查到的,汗阿瑪也能查到。如今,汗阿瑪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而許他一個賞賜,是想讓他怎么做? 然而,不管云善淵的身世如何,他都做不到對她不利。 第十八章 康熙大難不死卻沒有急忙趕回京城,而在塞外停留了兩個月,九月下旬才回了京城。 蒙古王公大臣來塞外避暑行宮覲見,看到的是氣勢不減當年的康熙,哪有半分病態的模樣。在那之后,京城原本古怪的氣氛也就煙消云散,恢復平靜了。 只是,朝堂眾人都知道這種平靜是假象,表面的平靜下是暗流洶涌,自古以來,皇權之爭永遠不可能平靜。 胤禛之前得知九難身死時,云善淵又倒霉地被牽扯到其中。他親眼見識過九難的功夫,當即就擔心起了云善淵有無受傷。 雖是已經隔了兩個多月,有什么傷能治的也早就治了,但胤禛還是第一時間約見了云善淵,這次并未約在潭拓寺,而是約在馬場。 云善淵接到久違的書信,既然胤禛把地點定在了馬場,那么他手臂的傷應該也好得差不多了。她應了去赴約,順勢探聽康熙對九難之死的口風,而這次怕是他們的最后一次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