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不錯!就是他!”阿羅厲聲道:“老yin棍袁重渡!” “???!”老二大吃一驚:“這,這都啥跟啥???!咋會是袁重渡?” “哼,人心險惡!袁重渡也是一門之主,平時道貌岸然,誰知道他私下里是個蛇蝎心腸的**之徒?”潘清源說:“而我大哥又為人老實敦厚,性情內斂,所以最容易受人欺負!事情,也才鬧到如今的地步!” “是我連累了你們……”潘清琢的聲音低沉落寞。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蔣明瑤沒有聽過阿羅講那個故事,所以有些不明就里。 而我和老二,之前聽到阿羅所講的那個,也并非是事實的真相。 那只是一個流傳在外的謊言罷了。 阿羅和潘清源,懷揣著極端憤怒的心情,把那一段已經過去了許久的,驚人的悲劇,又重新在這墓xue之中,講述了一遍…… 第54章 滅門之禍 在很多很多年前,潘家與袁家,都是江浙之地的大戶人家,又都是術界中人,所以他們彼此之間很有些過往的交情,就像我們陳家和蔣家一樣。 袁重渡當時還很年輕,也還沒有做到袁家的家主,他跟潘清琢是同年相契的好朋友,甚至還歃血焚香拜過把子,義結金蘭,成了異姓兄弟。 因此,在閑暇的時候,袁重渡常常到潘家里去做客,叫潘清琢兄弟,稱呼寧楠琴為弟妹。 潘清琢是個很老實,很本分,還有些內向的人,很重感情,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也敬重自己的義兄。 可寧楠琴卻是個不分的女人,用阿羅的話來說,就是水性楊花的蕩婦。 她在年輕的時候也頗有幾分姿色,并不甘于和老實的潘清琢平淡的度過余生,所以安穩的生活,對她來說并不是什么福分。 袁重渡倒也是個**的人,更是個不顧廉恥,不講道義的惡徒,他和寧楠琴臭味相投,見過幾次面之后,眉來眼去,就對上了。 兩人時常避過潘清琢,在暗中互通來往,樂此不疲的花前月下,行茍且之事。 而且,據潘清源所說,就是因為寧楠琴和袁重渡通jian,在一起**作樂的忘乎所以,結果才丟了女兒——寧楠琴和潘清琢的親生女兒! 潘清琢雖然很老實,但是卻并非傻子,天下也沒有不透風的墻,時間久了,他對寧楠琴和袁重渡的jian情,也漸漸的有所察覺了。 可是潘清琢對寧楠琴的感情很深,又本著家丑不可外揚的古訓,所以即便是他十分痛恨袁重渡為兄不義,也并沒有把寧楠琴的丑事說出來,只是私下里提醒寧楠琴,讓她不要太過于胡來。 除此之外,潘清琢又宣布和袁重渡斷交,割袍斷義,不再是兄弟。并嚴禁袁重渡從此以后再踏進潘家一步! 潘家的人對此都覺得十分奇怪,怎么好端端的結義兄弟就突然斷交了呢? 可是,他們又從潘清琢那里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只當是兩個年輕人鬧了什么別的小別扭,過段時間可能就會和好了,因此,潘家的人也沒有深究和細查。 這本來是潘清琢的一番好意,他自己既往不咎,給寧楠琴和袁重渡留下情面,希望他們知錯能改。 但是,寧楠琴和袁重渡卻都坐不住了。 老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寧得罪君子,別得罪小人。 圣人也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你得罪了君子,君子轉臉就忘了,因為他們心懷坦蕩,所以不會記你的仇; 小人則不一樣,小人都是心胸狹窄的,不會知恩圖報、飲水思源,只會睚眥必報、落井下石——你得罪了他們,他們或許嘴上不說什么,但是能在心中忌恨你一輩子,想方設法的要報復你。 老爹還有一句話是,如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非要得罪小人不可了,那就要往死里得罪!把他們徹底按趴下,讓他們再也起不來!否則,便是打蛇不死,反會被蛇咬!放虎歸山,反而貽害無窮! 因為那些小人是感化不了的,因此,即便是悲天憫人、普度眾生的佛祖、菩薩,也會用霹靂手段斬妖除魔。 寧楠琴和袁重渡這種人,他們連親情、愛情、友情都可以背叛,全然不顧養育之恩、兄弟之義、夫妻之情,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小人了! 潘清琢不提醒他們還好,一提醒就注定要壞大事! 寧楠琴唯恐東窗事發,在世上立足不住,竟然全不念潘家撫養她長大的舊情,更不念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分,去跟袁重渡狼狽為jian,暗中定下了一條毒計,來謀害潘清琢! 先是,寧楠琴痛哭流涕,在潘清琢跟前百般辱罵詆毀袁重渡,把過錯都推到對方身上,說是袁重渡太壞,用歪門邪道的手段勾搭了自己,自己因為年輕,因為太傻太天真,所以才一時不查,上了鉤…… 寧楠琴又說,自己現在已經知道錯了,求潘清琢念在夫妻一場的情分上,原諒自己,千萬不要說出去,否則自己就沒有臉面在世上活下去了…… 潘清琢自然是不會說出去的,反而安慰寧楠琴,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以后好好過日子,以前的事情就不去提它。 兩人因此重歸于好。 那一年,寧楠琴央求著潘清琢,要潘清琢雇一艘船,帶自己在太湖上泛舟游玩。 潘清琢自然是不會不答應,到了太湖上,寧楠琴又誘騙潘清琢下湖游泳玩耍。 潘清琢一片赤子之心,他哪里會想得到,在那個時候,他的結發妻子寧楠琴和他曾經的結義兄弟袁重渡早就在湖里布下了陷阱! 那個時候的袁重渡暗暗潛伏在太湖水下,偷襲殺掉了潘清琢! 而后,他又用事先準備好的,與普通人不一樣的假手,抓住了潘清琢的脖子和腳踝,控制著潘清琢的尸體,在水中忽上忽下。 船上的寧楠琴,則在此時配合著拍照,好讓人以為是靈異事件,以為是水中的惡鬼下的毒手。 又因為潘清琢的臉上和頭皮上,都留有了袁重渡下手的證據,袁重渡怕會被明眼的內行人看出來,所以就揭掉了潘清琢的面皮和頭皮! 這樣做,一來毀滅了證據,二來又恐怖詭異的假象,可謂是一舉兩得,更叫人以為潘清琢的死是鬼祟下的毒手! 兩人做賊心虛,害怕潘清琢化作厲鬼報復,因此袁重渡用事先備好的葫蘆困住了潘清琢的魂魄,不叫他的怨氣伸張,不叫他的鬼魂來鬧。 隨后,就是寧楠琴在家中裝痛不欲生的表演了——呼天搶地,終日以淚洗面,抱著丈夫失身,不愿意讓其入土,口口聲聲要隨他而去……表演的連潘家人都慚愧。 其實上,寧楠琴毫無戚心,在潘清琢尸骨未寒的時候,仍舊和袁重渡夜夜幽會。 只是他們的膽子太大了,做出的動靜也太大了,終于引起了潘家人的懷疑。 尤其是阿羅,她對寧楠琴一直都看不順眼,而且自己的大哥又死的莫名其妙,更讓她懷疑這位嫂子了。 阿羅明里暗中,多次出入寧楠琴的臥室,更發現了許多可疑的蛛絲馬跡。 這么一來,寧楠琴和袁重渡再次惶恐起來——潘家也是大戶人家,一旦發現事情的真相,后果不堪設想! 兩人怕事情敗露,就又定下了詭計。 先是,寧楠琴每天都會把**鋪弄濕,還故意弄出水草的殘余,假做是太湖之水。 然后,寧楠琴又服用藥物,把自己變得逐日憔悴,精神恍惚,好像是中了邪一樣。 最后,等潘家的人來問,寧楠琴就說是自己連續幾天,都在夜里遇到了潘清琢的鬼魂。 寧楠琴和袁重渡自以為假托是鬼怪,就能瞞住所有人的耳目,可是寧楠琴的肚子卻一天一天的大了起來,這丑事終究還是瞞不住了! 潘清源受阿羅指使,偷偷潛身在寧楠琴的屋外,一連三天三夜不動聲色,終于聽清楚了臥室中的動靜,更瞧見了袁重渡暗中來去! 這一下,潘家人是徹底震怒了,一切真相大白,誰都明白過來潘清琢為什么跟袁重渡斷交了,也可以猜到潘清琢到底是怎么死的了! 潘家人秘密商議了許久,才定了一條計策,先不動聲色,哄騙袁重渡來到潘家,出其不意把他拿住了以后,然后再做處置——要么綁了jian夫****一起去送官,要么私下里了賬報仇報怨! 可是,壞人畢竟是壞人。 作惡多端的壞人,總有怕死的覺悟,更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決絕。 所以,歷來都有俗語說:好人不長命,壞人害千年。 潘家人假說寧楠琴中了邪,請袁重渡來看看,袁重渡卻心里有鬼,自覺有不祥之兆,決定鋌而走險,先行下手,殺人取命,斬草除根! 那天夜里,袁重渡有備而來潘家,他叫了幾個十分厲害的幫手,潛入潘家,暗中偷襲! 一場惡戰,潘時午和夫人寡不敵眾,命喪黃泉,尸身都被燒成了灰燼! 但執念難消,因此留下了兩具完整的魂魄,怨氣沖天,飄到了潘清琢的埋葬地,也就是眼下的這個墓xue。 那時候的阿羅還小,正值十九歲生日,還沒有婚嫁,她害怕受辱,無法逃命時,就跳水自盡了。 那**,恰逢是朔月之時,又是她的生辰,又在午夜冤死,種種機緣已是巧合。 再加上她的尸體漂流到東山附近,也不知道是觸及了河童的穢氣還是獺怪的穢氣,終于發生了異變,成了夜尸,一靈不散,也來到了這個墓xue中。 至于潘清源,他的醫術精湛,年齡雖然小,本事卻是潘家最高的,在激戰中,毒死了五個對頭,還打碎了袁重渡的葫蘆,放出了潘清琢的魂魄! 不僅如此,潘清源也重傷了袁重渡,讓袁重渡半邊臉中了他的烈毒,事后焦化,再也治不好了。 可惜的是,潘清源也受了寧楠琴的暗算,丟了幾乎一半的身軀,落得至今半死不活,也逃到了這里。 第55章 奇怪的安全之地 潘家**之間被滅滿門,尸骨無存! 名震太湖的醫學世家,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千古以來,jian情多出人命,無論男女老少。 再說當年,大戰之后,袁重渡和寧楠琴等收拾了現場,打掃一切痕跡,不留疑點。 之后,由寧楠琴對外宣稱是潘家舉家搬遷海外,而且還拋下了她這個舉目無親的**。 而袁重渡則大義凜然,聲稱要替結義的兄弟照顧身后事,把無處容身的寧楠琴接到了袁家去住…… 阿羅先前講的那個故事,就是后來袁重渡和寧楠琴編造出來的,用來哄騙世人,掩人耳目的。 寧楠琴最終為袁重渡生了一個女兒,怕人說閑話,便假稱是養女。 這個養女,自然就是袁明素。 她認了袁重渡為義父,自然而然的得了袁家的姓氏和輩分名稱。 袁重渡自己心中清楚,袁明素是他的親生女兒,所以分外的**愛,教了她一身的本事。 也正是這個袁明素,在半大不大的時候,突然得了一場怪病,差點性命不保! 最后,是寧楠琴殺了一個孕婦,救了袁明素,可殺了之后才發現,那孕婦竟是自己原來丟失的親生女兒! 虎毒不食子,寧楠琴即便是再沒有人性,也無法接受自己親手殺害親生女兒的現實。 寧楠琴的精神遭到了重創,不斷的服食藥物來控制,到最終,終于瘋癲成魔,奄奄一息在袁家。 世人都以為寧楠琴死了,卻很少有人知道袁重渡用邪術續了她的命,叫她和袁明素共用一個身體! 術界中,也很少有人知道,駭人聽聞的紅背蛛母就是寧楠琴! 這一段秘聞,除了潘家和袁重渡、寧楠琴之外,幾乎是無人知道。 就連當年參與潘家滅門的那些幫手,死傷了大半,活著回去的,也被袁重渡和寧楠琴暗中滅了口。 老爹常說,人心之險惡,更甚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