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節
沈其難有意再進一步了解鄭馳樂的品性,故意在鄭馳樂講完用什么藥后說道:“這孩子對揚眉很重要,我再找另一個醫生來給她看看,樂樂你不介意吧?” 鄭馳樂還沒說話,沈揚眉先開了口:“爸,你別這樣?!?/br> 鄭馳樂倒沒察覺這是沈其難的試探,畢竟他年紀這么小,任何一個真心關切自己家里人的患者家屬不太信任他,他都不會因為被懷疑而感到不舒服。 他笑著說道:“我們老祖宗就明了一個詞,叫會診,也就是幾個醫生一起診病,一起商討治療方案。同一個病,不同的人來診治會有不同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甚至相互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方案,都是一個提升自己的過程,也是對患者最負責的做法。沈叔叔你請人來再診斷一遍,我怎么可能介意?人可不能越活越回去,連古人都比不過!好的東西一定要繼承下來?!?/br> 沈其難冷淡的態度始終沒變,只不過心里卻是給了鄭馳樂很高的分數。他說道:“那我等會兒把以前我們家經常請上門的那位老醫生找過來,跟你好好來一次‘會診’,你和小關就先在我們家吃個便飯吧?!?/br> 坐了老半天的車以后又折騰了這么久,鄭馳樂和關靖澤確實也餓了,自然不會推辭。 一頓飯吃完,沈其難請來的老醫生也到了。 鄭馳樂看到對方后一怔,禮貌又恭敬地問好:“蔡老先生!” 原來沈其難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年華東爆霍亂、負責領隊的蔡老先生。 蔡老先生年過半百,但精神矍鑠,看起來比很多年輕人還要有勁。他的眼睛沒壞,記性也好,一下子就認出了鄭馳樂:“樂樂,你怎么來懷慶了?” 鄭馳樂如實相告。 蔡老先生不無惋惜:“走這條路會分走你很多精力,多可惜??!” 上回蔡老先生是負責領隊的,對鄭馳樂的醫術了解最深,在鄭馳樂這么小的年紀就兼通內外科,平常病癥治起來得心應手,疑難雜癥也能切切實實地說出個所以然,實在非常了得。 在蔡老先生看來要是鄭馳樂不分心的話,應該能把醫術學得更精! 所以他覺得可惜。 鄭馳樂說:“我不會放棄學醫的?!?/br> 蔡老先生搖搖頭,嘆息著說:“你的選擇也許是正確的,老祖宗說過,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只能治好病的醫生,大概只能稱之為醫匠;好一些的醫生,不僅僅能夠治好身體上的疾病,還能夠改變——或者說影響一個人的觀念和思想;最好的醫生,應該立志于找出整個國家的弊病,從而改變整個國家?!彼f起上次支援華東得到的啟示,“上回你們給我上了一課,我們往往會忽視掉相對落后的地方,可這些地方正是疾病傳染開去的根源——所以我們不僅僅要看到進步,也要看到缺陷,要是不去補好這些短板,疫情根本沒法從根源上解決。我相信其他事情也一樣,因而你們這些有朝氣的年輕人選擇現在這條路,我是非常支持的!” 聽到蔡老先生飽含期望的話,鄭馳樂笑瞇瞇地說:“蔡老先生您說得我整顆心都不安寧了,這要是做不好,可怎么對得起您這份看重哪!” 見到他那熟悉的笑容,蔡老先生剛才那點兒感慨和惋惜也沒了:“你啊,馬上就要走馬上任,別再這么嬉皮笑臉了!要是到時候下頭的人不服管,有你哭的時候?!?/br> 鄭馳樂不樂意了:“我才不會哭,我哭他們也不會可憐我,還會笑我果然是個小毛頭!” 蔡老先生說:“你知道就好?!彼χf完才轉向沈其難,“老沈,我可是豁出老臉向你開個口,樂樂在你底下做事,你千萬得關照好?!?/br> 蔡老跟沈其難說起當初在華東的事,那時候他只關注縣鎮,沒想到疫情更可能在鄉間蔓延,還是起初被他看輕了的鄭馳樂和李見坤提醒才想到這一點。 至于后面鄭馳樂的表現更是沒什么好說的了,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夸”字。 沈其難聽了老半天,哪還聽不出蔡老對鄭馳樂的贊許和喜歡。蔡老先生這人他是知道的,從小就過得順風順水,好家境把他的眼光也養高了。 沈其難還記得上次蔡老從華東回來后有了不小的變化,以前蔡老都以城鎮為重,很少關心更下邊的地方,那次以后他往鄉下跑的次數就多了起來。 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因由在里面。 被鄭馳樂這么一弄,沈其難已經挑不出鄭馳樂的錯處來了。 見沈其難若有所思,蔡老很干脆:“我先給揚眉診斷診斷,不過我覺得樂樂的方子就很好,應該是不用大改的。倒是老沈你啊,你那肩膀疼的老毛病也給樂樂看看,我跟他來‘會診會診’?!闭f到后面四個字時他的語氣格外意味深長。 考察鄭馳樂的意圖被蔡老看破了,沈其難臉色如舊,一點都沒有被戳穿的尷尬:“有人想幫我瞧病,我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蔡老拍拍鄭馳樂的肩膀:“去幫老沈看看,我把以前用的方子也寫給你,你可以用來參考?!?/br> 鄭馳樂一口答應:“成!” 他們分頭忙活起來,關靖澤倒也沒閑著,他坐在茶桌邊跟沈母聊天。沈家在懷慶根深葉茂,沈母也是出身書香世家的人,見識并不比都很多人差,而且懷慶的氣氛相對比較安寧,她給人的感覺也很平和。 知道關靖澤是要去柳泉縣之后沈母給他講了那邊的形勢,柳泉縣的縣委書記姓王,是個挺干練的中年人,在他手底下做事能夠學到很多東西。不過柳泉縣位置太差,資源又少,招商引資完全搞不來,所以經濟始終沒上去,下去以后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沈母將柳泉縣的情況娓娓道來,關靖澤獲益匪淺,又問起了延松的事。 提到延松,沈母就皺起眉頭:“這地方條件不錯,就是人不行,它的縣委書記也姓王,可跟你們那邊的王書記真是天差地別。而且他經常打壓柳泉,你可要做好準備?!?/br> 關靖澤心里咯噔一跳。 條件差些不是問題,可以想辦法;可要是沒跟對人,辦起事來那可就難了! 看來得給鄭馳樂提個醒。 第118章 到任 鄭馳樂和蔡老針對沈揚眉和沈其難的情況做了次“會診”,有蔡老在,鄭馳樂自然可以放手去報道。 鄭馳樂跟蔡老確定了治療方案后就和關靖澤一起像沈其難一家人道別。 沈其難雖然還是不茍言笑,望著他們的眼神卻溫煦了許多。 臨行時他開口叮囑:“好好做事,遇到困難別急躁,多想想辦法?!?/br> 鄭馳樂和關靖澤連聲答應。 沈母比較熱心,親自將他們送到門口說了許久的話才放人。 接下來就要分別了。 兩個人雖然是到相鄰的兩個縣任職,走的路卻不太一樣,鄭馳樂跟人問清了路之后就和關靖澤各自跳上一臺老舊的“拖拉機”。 對于已經往來懷慶省會和延松縣無數趟的老爺機來說,“拖拉”兩個字特別形象,它燒的還是柴油,走近就能聞到nongnong的刺鼻味道,超負荷的機頭突突突地噴著黑煙,跑起坡來辛苦無比,看著就覺得累! 延松地兒不大,縣城里往來的人大多相互認識,見到鄭馳樂這個生面孔后都問他去延松做什么。 鄭馳樂沒說實話,笑瞇瞇地回答:“去看個朋友,胡樹林你們認識不?” 這半真半假的話馬上就讓其他人信了大半,有認識胡樹林的人說:“胡樹林不是在外面當兵嗎?” 鄭馳樂還沒搭腔,另一個人就說:“聽說今兒就回來了,早上還有人見著他!” 鄭馳樂扯的借口算是沒人懷疑了。 鄭馳樂仗著自己年紀不大,跟其他人打聽起事情來。 關靖澤已經跟他說起過沈母提起的事,延松這邊的縣委書記不太好相與,凡事還是得小心為上。 當然,鄭馳樂要問知道的可不是關于縣委書記的敏感事兒,他是想買輛自行車。 他過來前就大致了解了青花鄉的位置,它離延松不算太近,走路大概要走上兩三個小時,為了往后的出入方便還是用自行車代步比較好。而且就算不是為了進出縣城,他也該到處走走才對得起自己的職位,要是連自己管轄的地方都不了解,還怎么做事? 鄭馳樂把話問出口,其他人就詫異了:“娃兒你準備在延松長住了?” 鄭馳樂說:“是啊,胡大哥說這邊地方好,人也好,不住上一段時間實在太可惜了?!?/br> 有人怪聲怪氣地說:“有些地方確實好,比如王書記老婆的娘家那邊,搞得比城里還享受?!?/br> 鄭馳樂往說話的人看去,只見這人眼睛周圍有一圈黑眼圈,看起來精神不是很好。細看之下,鄭馳樂就發現他瘦得出奇,而且這種大熱的天氣那人居然還穿著厚厚的長袖衣服。 他周圍的人紛紛跟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聽到他的話后更是齊齊側目,噤聲不語。 氣氛變得有些古怪。 看來這個王書記確實有點問題。 這個青年也有問題。 鄭馳樂很清楚有些話題不適合隨意深入,馬上回到原題:“那要買自行車的話,到底去哪兒比較好?” 站在他旁邊的人是認識胡樹林的,聞言耐心給他解釋:“延松只有兩家店有賣,價格都差不多,老板也都挺好的。你要是真想買的話我領你去,然后我們再一起去找大胡?!?/br> 有人愿意當向導,鄭馳樂自然不會拒絕。他跟對方攀談起來,很快就知道這人是胡樹林的好友,叫米立。 鄭馳樂覺得這名字有些耳熟,仔細一回想就想起來了,臨行前沈母似乎說過這么一句話:“我看那個班子,也就小米——就是現在排在延松縣委最后一位的那個米立還行?!?/br> 沒想到沒放過跟米立打交道的機會,一路上跟他攀談起來。 巧的是米立最近正好負責到省城跑項目,上頭將鄭馳樂派下來的事不知怎地也沒有入他的耳,他單純就以為鄭馳樂是胡樹林在外頭認識的孩子,無聊得緊想來底下過暑假。 從鄭馳樂的言行和談吐察覺到鄭馳樂家世應該不錯,米立存的是讓鄭馳樂多了解延松的心思——要是鄭馳樂家里有錢,能給延松拉份投資就再好不過了。 有著這樣的想法,米立對鄭馳樂的問題都耐心作答。 雙方都有交好的意圖,聊起來自然格外投契。 這樣的氣氛讓一邊那個始終陰沉著臉的青年不樂意了,怪聲怪氣地說:“米立,你又想打人家主意了吧?” 心里有那種想法是一回事,被人戳破又是另一回事。米立有些惱火:“賈立,你有那份閑心就多做點正經事,別整天盯著別人找碴?!?/br> 這時延松縣城已經到了,米立扔完那句話后就領著鄭馳樂跳下車。 見鄭馳樂臉上帶著好奇,米立苦笑:“雖然現在看起來一頭霧水,不過你要是在這邊呆久了,很快就會聽說所有事。我跟賈立是同一年出來的,名字又像,一開始常被拿出來比較,久而久之也就較起勁來。前兩年賈立不知怎么搞的,跟王書記鬧翻了,性格也大變,逢人就說刺上幾句,有次還把投資商給刺跑了,真拿他沒轍?!?/br> 一路上米立已經提到過自己在政府做事,鄭馳樂順理成章地說:“米大哥真不容易?!?/br> 米立謙虛地說:“沒什么不容易的,都是一樣做事?!闭f話間他領著鄭馳樂到了賣車的地方。 老板見了他,笑呵呵地招呼:“米局,什么風把你吹過來了?” 米立說:“這孩子想買臺自行車,我帶他過來瞧瞧?!?/br> 鄭馳樂看著米立熟稔地跟對方交流,對米立這人又多了解了幾分。他也不耽擱,干脆利落地挑好自己想要的車,給了錢就推著走。 米立說:“來,我試試好不好騎!你坐后面,我載你找大胡去?!?/br> 鄭馳樂點頭:“成!” 見了胡樹林鄭馳樂的身份自然是瞞不住了的。 米立聽說鄭馳樂是來報道以后,責怪地瞧了他兩眼,意思是他不應該瞞著自己。 鄭馳樂順著臺階道了歉,米立也就笑著說了句“沒關系”,然后就跟鄭馳樂說起青花鄉的情況。 還沒到地方,鄭馳樂基本就把青花鄉給摸熟了。 在延松這邊青花鄉不算太好,它跟柳泉那邊相接,礦業、林業、農業都不發達,山坳連著山坳,交通很不方便。 更重要的是青花鄉分了東村和西村,本來祖上是一家,后來卻生了仇,兩相憎怨。東村、西村共用一個水源澆地,這兩年隨著開發度慢慢升高,這水就變得不太夠用了。 有了利益紛爭,兩邊終于從日常的口角上升為相互斗毆。 是個非常讓人頭疼的地方。 有些米立不方便說的情況,胡樹林幫他說了:“更重要的是王書記看這個地方不太順眼,很多政策都直接略過了它,把它拖得越來越窮。人越是窮到了底,就越不惜命,要是再這么下去遲早出大事。還有現在的臨時代鄉長丁于飛脾氣也不太好,但底下的人都很聽他的話,你可別跟他來硬的?!?/br> 這都是胡樹林回來后打聽到的,別小看公安體系,這地方能打探到的消息可不少。胡樹林將鄭馳樂的任地記在了心里,特意幫他問了好些人。 胡樹林這么上心,鄭馳樂自然很感動:“多謝胡大哥了,要是我就這么跑過去那可真是兩眼一抹黑,只能跟個沒頭蒼蠅一樣瞎忙!” 胡樹林說:“延松是我老家,我自然希望它能越變越好。樂樂你這么小就當上了鄉長,將來一定會有大出息,我相信你以后你能做的事肯定比大米要多——你不知道他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是什么德性!那會兒他魯莽又毛躁,簡直就是個傻里傻氣的毛頭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