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節
“知道,我跟祖父說好了?!卑㈥氐?,“八月十五我在家過,十六去陪祖父。" 阿曦又道,“娘,外祖母和舅舅他們真的中秋后要搬走么?” “是啊,你舅舅早就置好房舍了?!笨撮|女舍不得的模樣,何子衿寬慰閨女道,“其實離得也不遠?!?/br> 阿曦道,“可惜咱們這胡同里沒人家處理宅子,不然,像舅姥爺家那樣做個前后鄰才好呢?!?/br> 何子衿笑,“何嘗不是?!?/br> 阿曦回家不大功夫,小郎和阿烽就來找阿曦姑姑(jiejie)玩兒了,阿曦原就喜歡小孩子,聽著他們一本正經的說話,心下覺著有趣極了。待下午還做點心給倆人吃。其實,不論小郎他娘宮媛,還是阿烽他娘杜氏,雖然并不經常下廚,但偶爾興致來了,也會做些茶點,只是,這倆小東西完全沒有這般捧場過??! 宮媛問小郎,“是不是阿曦姑姑做得特別好吃???” 小郎點頭,“點心好吃,阿曦姑姑長得也好看?!?/br> 阿烽跟著附和。 小孩子都實誠,有啥說啥,逗得大人們直笑。 小郎還悄悄同他娘說,“要是meimei能像阿曦姑姑這樣,娘你就給我生個meimei吧?!?/br> 宮媛逗兒子,“晚啦。你先時一直念叨著生小弟弟生小弟弟的?,F在改口,晚啦?!?/br> 小郎一聽不由大為著急,忙問他娘怎么能改一改?宮媛忍笑道,“這我也不清楚,待你爹回來,你問一問你爹吧?!?/br> 小郎很緊張的應了。 待他爹回來后,問了他爹個哭笑不得。 孩子們總有孩子們的開心與煩惱,大人們,嗯,大人們嘛,就是何老娘有些不樂意跟自家丫頭分開來住的事。不過,她老人家悶幾日也想開了,總不能帶著一大家子住孫女家。 能這么快想開,就要歸結于何老娘的傳統思想了。 在何老娘的思想里,過日子當然是要跟著兒孫過??! 而且,先時來帝都,因著孩子們都小,再者,那會兒就一門心思讓何恭阿念這翁婿二人春闈,自然住一處。如今她老人家連重孫子都有了,何況,在北昌府時也是兩家分開住的。 這般一想,何老娘也就不郁悶了。 唯一讓何老娘舍不得的就是自家丫頭片子這一家了,哎,生丫頭就是這樣不好啊,再怎么稀罕,也是嫁出去過日子。要是長長久久的在一處,該有多好??! 盡管何老娘這么想,她也就是想一想了,自家現在四代同堂,子孫們也和睦,已是福氣。她老人家雖愿意孫子孫女們都在一處,到底家大人多,分開來也不是壞處。何況,還有先時梅家那壞榜樣,何老娘再不舍,也沒說不走。 看太婆婆不大樂,余幸卻是有法子,請太婆婆、婆婆參觀過新宅子之后,何老娘原有的一些小不舍,就轉變為大大的樂意了。說來,何子衿這宅子再好,住這些年,那也不如新宅子闊氣??!尤其余幸這世宦人家出來的品味,也就是現在有兒子了,余幸過日子頗是節省,就這樣,不算置宅子的銀錢,單買了宅子,再花錢修繕整理,就這修繕的銀子也花了上千兩。 何老娘瞧了回自家宅子,回家就愿意搬了。 不過,何老娘還是私下同沈氏交待了一聲,“阿幸置這宅子,用的肯定是他們小夫妻的銀子,阿冽能有幾個俸祿,還不是阿幸的嫁妝,咱家可不能用孫媳婦的錢置宅院,叫人笑話?!币院笠膊缓卯敿?。 沈氏如何不曉得這個理,住兒媳婦的宅子,雖說婆媳關系融洽,但沒這樣辦事的。沈氏笑道,“母親說的是,一碼歸一碼,我已說了要給她銀子,阿幸還不肯要。我細細說與她分說了這個理,她說都聽阿冽的,我再與阿冽說一說就是了?!鄙蚴掀鋵嵰膊徊钽y錢,這些年,她做的多是醬菜這樣的小本生意,不過,這樣的小本生意,本錢少,利卻不見得少。再者,沈氏還把一樣泡菜的秘方賣給了一家北涼大商賈,很是賺了一筆后,沈氏就投入到了土地行業。沈氏擅長的理財并不是商業,沈氏是比較傳統的那一類型,就是買田置地。北昌府的土地,多么肥沃,正趕上江仁胡文做軍糧生意,可不就正好么。 沈氏又是個極會精打細算的,何恭一年的俸祿再加衙門發的各種過節費,就夠一家子花銷了。余者田地里的收成,沈氏除了預留出來給兒子們娶媳婦花銷的,其他的就都在北昌府增置了田地,想著以后給兒孫留做萬世基業。 沈氏這么一說,何老娘就放心了。何老娘還悄與沈氏道,“阿幸這孩子,越發懂事了?!?/br> 沈氏亦是舒心一笑,“可不是么?!币酝髢合眲傔M門時,一家子沒少鬧別扭,如今再看,彼時余幸年歲尚小,初為人媳,略有不慣也是有的。至于沈氏,何嘗不是初為婆母。如今這些年走過來,一家子和睦,沈氏亦是歡喜。 沈氏都想著,待三兒子興哥兒娶了媳婦,就讓長媳學著當家理事,她做婆婆的也就能歇一歇了。至于金哥兒,反正還小,再者,沈氏也想得開,金哥兒是老來子,她疼歸疼,可待金哥兒娶妻生子,彼時她與丈夫就都是將七十的人了,介時還是得仰仗著長子長媳,何苦死死把住這當家權不放呢。就是回來這幾日,聽閨女說起來,也說長媳大有長進的。這么一大家子,姑嫂妯娌,再有就是重陽二郎都是親戚,還能處得這般和睦,一則孩子們懂事,二則也說明長媳理事不錯。 這里還有個緣故,以往何子衿阿念這一家子沒回帝都時,阿冽余幸是長兄長嫂,彼時杜氏還沒進門,家里的事就多是余幸打理。說來,就是杜氏進門兒,長輩那里多是沈素江氏出面,余幸做大嫂的,也沒少幫著里外里的張羅。待杜氏進門兒,杜氏雖不比余幸出身世宦之家,但杜氏之父為大理寺卿,闔帝都有名的人物。余幸這時已頗會做人,但凡家中事,都是與杜氏商量。杜氏一則是二兒媳,二則年歲也較余幸小六七歲,再者,杜氏拳腳雖厲害,卻不是那等抓尖好強的婦人,妯娌倆一直處的不錯。 待大姑姐一家子來了帝都,余幸原是想讓大姑姐當家,何子衿道,“家里的規矩以前如何,如今還是如何,莫要變動。有事咱們商量著來就是?!奔依锎蟛糠之敳钭鍪碌亩际怯嘈遗慵藁蚴呛髞碣I進的仆婢,倘乍因何子衿過來奪了他們的差使,豈不令人生怨。故而,人員并未大動,家事就是妯娌姑嫂商量著處置。 余幸阿冽夫妻其實也早就慮過此節,所以才會早早置下房舍,如今,余幸這手里的一撥人,知道早晚都要隨主子去新宅的,于這里就沒了貪戀之心。何子衿調理出來的人,也知道,待大小舅爺搬走后,主子們要用的還是自己,如今不過是暫等一等罷了。 故而,兩邊的仆婢們也不會牽扯出什么利益分割之事。 反是余幸這里的管事們,因在帝都呆的時間久了,到底知道的事情多些,哪怕為結個善緣兒呢,平日里對何子衿手下的管事也會多加提醒著些。 畢竟,以后一邊兒是姑太太娘家下人,一邊兒是姑太太家下人,要打交道的時候多的是。 所以,家下真是一團和氣。 就是沈素之妻江氏,與丈夫私下說起話來都是,“孩子們皆是懂事的,這樣的和睦,何愁家宅不旺呢?!?/br> 沈素笑道,“就是這個理。要不說家和萬事興呢?!?/br> 婆婆非要給自己銀子,這事,余幸自然不能自己做主,待用過晚飯,夫妻倆回屋,她與丈夫說起家里的事,并未先提銀子的事,先說了奉婆婆、太婆婆到新宅子的事,余幸笑道,“我看祖母、母親都很滿意。原本你同父親、母親、祖母說了搬家的事,我看老人家是有些不樂意的。如今看過宅子,祖母臉上的笑,一天就沒斷過?!?/br> 阿冽笑,“這就好?!庇值?,“咱們那宅子,收拾的本就不錯?!?/br> 余幸道,“有件事,我還沒跟你說呢。自打商量定了父親調回帝都之事,咱們商量著,不是說把在北昌府的園子出手么。今天母親把咱們那園子的銀子給了我,你猜賣了多少錢?” 阿冽道,“當時修那宅子可是沒少花錢,成本也得六七千,能賣回成本價,就值了。咱們畢竟也住了不少年頭?!?/br> 余幸笑,“當初我想的跟你一樣,畢竟,這宅子雖修的經心,可在北昌府能花幾千兩買的,也沒幾家?能賣個成本價,我就知足。我真沒想到,竟賣了八千兩!”非但沒賠,還賺了些! 阿冽也是驚了一跳,問,“真的?” “這還有假。母親說,咱家的宅子一放出去就有人來買了,說咱家宅子風水好,旺子孫,旺家業?!庇嘈艺f著就很榮幸的模樣。 阿冽點頭,“這倒是。但凡誰要買宅子總要打聽一二的,譬如,這宅子前身住的是什么人,這戶人家好不好,旺不旺?!?/br> 余幸笑,“可不就是如此么。我先時還聽大姐說,大姐家在北昌府置的宅子,姐夫剛得了升遷北靖關的調令,就有人打聽呢,也是賣的快的不得了?!彼业恼?,雖沒有大姑姐家的那么旺,但,丈夫就是住那園子,中的舉人中的進士入得翰林,后來他們夫妻來了帝都,那園子就給公婆小叔子們住了。反正,公公仕途順利,倆小叔子也先后中了進士,這簡直不必說,一看就是風水好的不得了! 說一回園子的事,余幸此方說了婆婆非要把新置的宅院算錢給他們的事,余幸道,“我想著,反正宅子是咱們一大家子住,咱們并不差銀錢。何況,明年興哥兒就得成親,父母那里,要花用的地方不少。我勸了母親半日,母親只是不依,你是做長子長兄的,你跟母親說一說,母親定是聽的?!?/br> 阿冽別看老實,繼承了他爹老實又清明的性子,阿冽想了想,道,“明兒我去勸一勸咱娘,只是,我勸娘也不一定聽。咱們雖是好心,可長輩有長輩的堅持?!?/br> 余幸現在并非不通世事的時候了,早就想通了婆婆的想法,其實,說句心里話,將心比心,她與婆婆易地而處,也會做出與婆婆一樣的選擇。 只是,她做媳婦的,自當婉拒一二。 這事兒,就像阿冽說的,他親自出馬也沒用,倒是第二日,阿冽就把銀票拿回來了,交給妻子收著。余幸與他道,“這銀子咱們暫且收著,待興哥兒成親,咱們做長兄長嫂的,總得表示一二。還有金哥兒,他年紀最小,又是父親母親的老來子,不說父親母親,就是咱們,也得多疼他些才好?!?/br> 阿冽道,“金哥兒的事以后再說,孩子最不能嬌慣,你看我們哪個是嬌慣著長大的。咱們有這份心,寧可把銀子花在他念書上進上頭,不能花在給他置產置業上。男人有本事,還怕沒產業?把金哥兒與阿燦阿炫一樣看待就是,切不可嬌慣?!?/br> 余幸好笑,“你這是怎么了,突然來這么一套大道理?!?/br> “你哪里知道呢?!卑①?,“帝都出了件新鮮事,說薛小侯爺在青樓梳櫳了個清倌,你猜猜花了多少銀子?” “壽宜大長公主的孫子薛小侯爺?”余幸問。 “除了他還有誰?!卑①目跉忸H是不屑。 余幸道,“這位小侯爺于帝都素有些花名,他又是個有錢的,我看定得上千銀子?!?/br> “整整萬兩白銀?!?/br> “這怎么可能?”余幸都不能信,道,“打個銀人兒也用不了一萬兩銀子吧!現在買人什么行情,上等的丫環不過二十兩,就是些花頭粉頭的,三五百兩罷了。再好的,也過不了千兩?!?/br> 阿冽呷口茶,道,“要不說是新鮮事呢。你說,孩子養成那樣,要是咱家的,我早拉出來一棒子一個敲死了?!泵鲾[著就是傻x冤大頭??! 夫妻二人就著帝都八卦,討論了下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何子衿這里也與阿念說了娘家打算過了中秋節就搬走了的事,這事,夫妻倆早就知曉了,阿念就沒說別的,就是叮囑一句,“jiejie看看祖母、岳父岳母那里可需得添置東西,只管給長輩們添置上?!?/br> “我曉得?!?/br> 于是,搬家的事,就這樣定了。 倒是孩子們,很舍不得阿曦jiejie(姑姑)。 阿曦也舍不得他們哪,與朝云祖父去西山出游時還說起這事兒呢,阿曦道,“要是一輩子不分開才好呢?!?/br> 朝云祖父笑,“縱有分離,情義未改,亦是一樣的?!?/br> 阿曦點點頭,正要說什么,馬車突然停了。阿曦還奇怪呢,問朝云祖父,“祖父你不是說坐車在一個時辰么,咱們這剛出城,就到了?”掀開車簾往外看,才曉得,并不是到西山泉了,是前面也有一行威儀赫赫的車隊。這出了城,往西山的路呢,不算寬,但也不窄。有錢人家都喜歡把馬車做得寬敞些,坐著舒坦。前面行來的,一看也不是尋常人家的車隊。 對方要回城,他們要上山。 這就出現問題了,兩家都是寬敞型馬車,路不大寬敞,就需要一家略停一停,讓一讓。 這本是小事,但在官場上,這是有規矩的。 一般都是官小的給官大的讓,爵低的給爵顯的讓。 阿曦倒是不介意給人讓,她家一直就是中低品官員之家,出門短不了給人讓路的。何況家里一向低調,阿曦也不是愛爭長短的性子。 但,朝云祖父可不是這樣的脾氣。 很顯然,對方也不是這樣的脾氣。 好在,他們遇上的不是不懂規矩的莽人,對方譴管事過來說話,自報家門,曹家。 哪怕阿曦這剛來帝都府的也曉得,這必定是曹太后娘家人出行。 阿曦看向朝云祖父,朝云祖父眼皮都未動一下,仍是一幅神仙樣。阿曦就聽聞道叔在外說了句,“方家?!?/br> 不過,顯然,對面的人也不曉得這帝都城哪家姓方的擺這樣天大的譜兒,因為曹家管事問了句,“不知是哪位方大人?” 聞道叔冷笑,“你既不知,就說明你還不配知!” 阿曦乍舌,想著聞道叔可真橫??!真不愧是太后她舅朝云祖父的大管家! 但,曹家管事不曉得方家是哪家,很明顯,他家主子是曉得的。 因為,很快,外頭就有個清郎的聲音響起,“晚輩曹斌見過長輩?!?/br> 阿曦盤算著,曹家雖是曹太后的娘家,不過,哪怕是曹太后她親爹比起朝云祖父還差著一輩呢。這位曹家人自稱晚輩,卻也并不過分。 朝云祖父卻是眉毛都未動一根,只是屈指叩了車壁兩下,發出“咚咚”兩聲,馬車便繼續向前行進了。至于車外的那位曹家人,朝云祖父始終理都未理。 阿曦的記憶里,朝云祖父一直是溫和的慈愛的,偶爾有些慵懶又促狹的長輩,這樣冷漠、疏離、高貴、睥睨的模樣,阿曦還是頭一遭見。 ☆、第472章 帝都風云之二十四 第472章 朝云祖父突然冷艷高貴了一把, 阿曦原以為朝云祖父不大高興呢, 結果,朝云祖父完全不受影響,還教導阿曦,“遇人不能太和氣,該有架子時就得有架子, 不然,人人當你好欺了?!?/br> 阿曦點頭受教。 待到得朝云祖父的別院, 阿曦扶祖父下車, 見雖已入秋,別院仍是草木扶疏, 景致極佳。不過, 阿曦道, “我聽我哥和雙胞胎說,是一處山腳下的泉眼哪?!?/br> 朝云祖父道, “他們曉得什么,他們去的都是人人都去得的地方, 那處泉也不錯, 但說煮茶, 還是這里的水更好?!?/br> 阿曦隨朝云祖父穿花圃過回廊, 此處園林景致之美, 依阿曦看,連朝云祖父現居的宅子都比不得的。阿曦也不急著煮茶吃了,她道, “這園子可真好看?!?/br> 朝云祖父笑,“現在景致尚不是最好,外面梅林,待入冬梅花盛開,那景致,闔帝都都有名的?;▓@里還有一株梅樹,是當年大鳳朝武皇帝所植。這里的宮室,乃前朝明月公主所建,宮外兩株梅樹,一株為明月公主手植,一株為前朝末年名臣薛東籬所種。如今尚不到花開的時候,待得梅花開時,再來賞梅不遲?!?/br> 阿曦瞪大眼睛,“唉呀,祖父,難不成,這就是傳說中的梅林行宮??!”這行宮,她雖沒來過,但在朝云祖父的藏書里看到過記載,行宮里最有名的三株梅樹,就是剛剛朝云祖父說的那三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