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節
今是特意過來請安的,見著太子妃,小唐忽然想到沈素托她的事。小唐原是想著找謝家長房長孫謝芝打聽的,謝太子妃正是謝芝的嫡姐,說來,謝家人,謝太子妃也是知道的。小唐跟著太子夫妻十幾年,說來跟在太子夫妻身邊的日子比跟著他兄長們的日子都長,故而,情分甚篤。小唐又是個二百五的性子,啥話都敢問,就說了,“我有個朋友,就是進士堂的東家,人稱‘死要錢’的沈素沈翰林,娘娘知道他不?” 太子妃點頭,“聽說過?!?/br> “他托我打聽個人呢,姓謝,說是帝都極有名的人物,可他打聽好些日子了,也沒打聽出來??晌蚁胫?,帝都姓謝還特有名的,說不得就是老尚書府的人呢?!毙√频?。 太子妃算是看著小唐長大成才的,就是小唐的親事,也是太子妃做的大媒。太子妃深知小唐性子,倒也喜歡小唐這有啥說啥的事,便問,“是個什么人?” “不知道,只知姓名?!毙√频?,“是阿素家那會種綠菊的菊仙姑娘受人所托,給一位謝先生帶的東西。偏生沒有謝先生的住址,那托菊仙姑娘帶東西的人說,這位謝先生有名氣的很,只要隨便一打聽就能知道。偏生阿素打聽不到,才托的我?!?/br> “菊仙姑娘?”太子妃倒是知道這位菊仙姑娘,說來與太子妃的親舅舅有些淵源,太子妃便問,“這人叫什么?倘是我娘家人,我約摸能知道?!?/br> “不像是娘娘的娘家人呢,沒聽說尚書府有莫字排行的子弟?!毙√颇钸兜?,“姓謝,叫謝莫如?!?/br> 謝太子妃:你可真會問哪。 ☆、第271章 帝都行之六 沈素回家時腳步都是飄著的,大腦思維一時沒能從蘇不語說的事情中□□。孫御史也有些飄,他與沈素是老交情,道,“哎,說來,那位朝云道長我倒沒見過。不過,聽說行事的確有些與眾不同,但也沒想到是……”太子妃她舅啊~你說你皇親國戚的,是顯耀是落魄的,怎么偏搞隱居呢?真個嚇死個人哩。 他倆都不是官場菜鳥了,雖然皇家的事不大知道,但太子妃這樣顯赫的身份,以及太子妃是個什么出身,他倆還是知曉的。說來太子妃為人處事,真是神仙也挑不出半點錯漏。就叫他們倆微末小官來說,這位太子妃委實賢惠的緊??商佣純粤⒋蟀肽炅?,太子妃還未正式冊立,其原因并非出自太子妃自身品行上,而是太子妃的出身上。 太子妃姓謝,其祖父是前幾年從刑部尚書任上致仕的,其父為戶部侍郎,其叔為宜安駙馬,其姑在宮為貴妃,謝貴妃還為今上育有三皇子。所以,從父系論,太子妃委實出身名門。 當然,從母系論,太子妃的血統同樣高貴。 太子妃的母妃年輕時便是魏國夫人的一品封誥,這魏國夫人的封誥,并非是太子妃的父親如何了得,而是來自太子妃的外家。太子妃的外祖母是當今嫡親的姑媽,死后謚輔圣公主。輔圣公主于今上有莫大功勞,今上六歲登基,全靠輔圣公主攝政。魏國夫人便是因其母親功高,少時便得此封號。但,水滿則溢,月滿則缺。 天下事,皆同此理。 輔圣公主當年嫁的是前英國公家的嫡次子,這位方駙馬倒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子,方駙馬本身也沒什么不好,就是方駙馬父親過逝后,英國公府謀反,被輔圣公主滅了九族。 通俗話說,就是兒媳婦把公公家給滅了。 不過,此事乃是輔圣公主大義滅親。方家的事,也不與魏國夫人相關。但,聽說,就輔圣公主自身而言,當年似也有攝政不還的嫌疑。更兼,輔圣公主的母親,聽說當年也是一代英雌,把持朝綱什么的,于這一脈血統而言,都不新鮮。 所以,朝中便有些老臣,生怕謝太子妃走了母系長輩的老路。 畢竟,謝太子妃的強勢能干,連沈素孫郝仁這樣的小官兒們都有所耳聞。 所以,倆人一琢磨,朝云道長既是謝太子妃嫡親的舅舅,那可不就是方駙馬與輔圣公主的兒子么? 唉喲喂—— 這可真是,叫人不知說什么好了??! 還有就是,朝云道長那話可真沒錯,這,這位謝先生是挺有名的,只要不是聾子,都聽說過這位謝先生的名聲。只是朝云道長??!你咋有話不能直說??! 沈素一想到他拿著太子妃的名諱與蘇侍郎打聽的事,就恨不能地上挖個洞鉆下去,再也不出來見人! 謝莫如,謝莫如…… 這竟是太子妃的名諱! 沈素此刻的心情就如同燉了一鍋剛出鍋的大雜燴,那感覺,完全不能用言語形容。還是孫御史好心安慰沈素,“哎,這,等閑人的確也不知道太子妃的名諱??!” 孫御史這是大實話,以前太子未得封時,人稱謝太子妃是謝王妃。待得太子得立,盡管太子妃還未正式冊封,但,人們也會稱一聲太子妃了。 不要說太子妃這樣的身份,便是其他藩王妃、公主,哪個不是叫封號呢,誰知道這些貴人們的名諱是何呢?就是公侯爵府,抑或書香之家,便是尋常百姓家,如何子衿,也就是家里親近的人喊她名字,出去說,都是何姑娘。略遠些的,也不知她的名字。 何況,一國太子妃呢。 沈素飄回家,聞信的陳家父子先過去等著聽信兒了,沈素打疊起精神來應付了陳家父子,道,“事情已經與蘇侍郎說了,蘇侍郎說待此案結案時,會提的?!?/br> 陳家父子謝天謝地,沈素卻是趕緊叫了自家外甥女過來說話。 沈素是在書房問的外甥女,何子衿聽說朝云師傅是這樣的大人物,倒也沒有特別出奇,何子衿搔搔下巴道,“我倒猜著朝云師傅是大人物了,沒想到是太子妃的舅舅啊?!?/br> 沈素氣地,“你怎么不事先提醒我一二?!?/br> “我只是猜到了一些,舅舅你想也知道啊,朝云師傅都說了,這謝,嗯,這位謝先生一打聽就能知道的人,肯定是個有名的人了。而且,那次趙李兩家要對我不利,朝云師傅直接就能把薛帝師請來,肯定不簡單啦?!焙巫玉祁H有條理,道,“我在家里就猜到了一些,朝云師傅常給我衣裳料子還有首飾頭面什么的,都是一等一的好東西?!?/br> 沈素道,“你真是膽子比天大,不知底理,也敢收人家的東西?!?/br> “敢不敢收也晚啦,那會兒我猜著一點兒時,整個縣城都知道咱家跟朝云師傅走得近,就是立刻絕交,更是兩頭不落好?!焙巫玉频?,“再說,朝云師傅也的確幫過我很多事,我還從朝云師傅那里抄閱了許多書?!?/br> 沈素想了想,道,“這也是,既來之,則安之吧。一會兒蘇家就送嬤嬤過來了,你跟著嬤嬤學些見太子妃的禮節,待蘇侍郎安排好,就把東西給太子妃帶去?!?/br> 何子衿正色應了。 沈素難免再與外甥女說些太子妃現下處境的事,何子衿也認真聽了。 沈素這里正說話,蘇家嬤嬤還沒來呢,小唐就風風火火的來了,小唐一來就說,“哎!哎!我今兒可丟了個大丑!趕緊著,阿素,太子妃娘娘要見咱們外甥女?!?/br> 沈素恨不能去捂小唐的嘴,道,“你小聲些?!?/br> 小唐當即小聲了,道,“快點兒吧,我都跟娘娘說了。娘娘說讓何姑娘把東西帶過去?!?/br> 沈素道,“這,我剛從蘇侍郎家借了嬤嬤來教子衿規矩,她不懂見太子妃的禮數啊?!?/br> “蘇侍郎怎么知道的?”小唐問。 沈素嘆,“今日說起話來,我順嘴一提?!?/br> 小唐立刻也明白了,道,“這倒也是,蘇侍郎與娘娘少年相識,知道娘娘的閨名也正常?!卑?,就是他,傻呀,直接問到娘娘頭上。小唐現下一想,臉都禁不得犯紅。 小唐道,“娘娘一向寬和,也沒什么規矩,去了磕個頭,把東西給娘娘就是。娘娘要是想說話,讓外甥女陪著說幾句就行了?!毙√票揪驮谡彩赂敳?,更是與太子夫婦認識十幾年,雖不比蘇不語這樣二三十年的交情,在太子夫婦面前也一向說得上話。小唐這樣一說,沈素也知道不能拖了,當下便讓外甥女回去換身衣裳,仔細打扮一番就過來。 待蘇家嬤嬤來了,沈素好言好語說明緣故,留下兩位嬤嬤吃茶,還一人給了個大紅包。待何子衿打扮好過來,讓兩位嬤嬤在路上跟著指點自家外甥女一二。 兩位嬤嬤得了大紅包,都極樂意的。 小唐做事極快,雖剛在太子妃面前丟了個丑,午前就把何仙姑帶了去皇子府。何子衿聽她舅說了,太子夫婦原該住東宮的,但太子妃久不得冊封,因故自東宮搬回了宮外的皇子府,太子與太子妃情深,也跟著搬了出來。故而,太子一家是住在宮外的。 但,就皇子府也夠氣派的。 就是何子衿前世去的那些王府景點啊啥的,也沒法與這座皇子府的氣派相比。府外侍衛都極有精神,自側門進府,何子衿悄悄掀起一角轎簾,入眼皆極是肅穆氣派。待得行了盞茶時間,便有侍女請她下車,復而換了暖轎,如此又走了盞茶時間,方到了一座恢宏大氣的院落前,何子衿微微抬頭,見院門上有匾額,書梧桐院三院。自有侍女引她進去,而蘇家兩位嬤嬤就被另帶去休息了。 何子衿不由想到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情形,她如此初進皇子府,說實話,比林黛玉還小心三分。畢竟,林黛玉是去自己外祖家,何子衿這可是來皇子府。好在,何子衿心理素質還是不錯的,心說,自己與太子妃她舅認識十幾年,也不必怕太子妃。連小唐大人那樣歡脫的人都能在東宮混得開,可見太子妃并不是太難相處的。 何子衿這么想著,也就微微放松了些。 臘月天,還是有些冷的。 何子衿披一襲兔毛厚料披風,穿過四重院落,就到了梧桐院的正房。那引路的侍女先直接請何子衿進去了,何子衿一入室內,先覺一陣暖香撲鼻,冷熱相激,反是陡然打了個寒顫。 這室內自是講究氣派,不過,并不如何奢華,只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雅致。說來,倒與朝云師傅的作派有些相似了。何子衿的眼神只是微微一掠,經三道珠簾,進了一處暖廳,見坐北朝南的榻上坐著一位衣裙華貴,面貌不過二十許人的麗人,何子衿沒敢多看,連忙俯身請安。 謝太子妃道,“不必多禮,何姑娘坐吧?!?/br> 聲音傳入何子衿耳中,清冽中帶了絲冷淡,有一侍女搬個繡凳放在太子妃面前,何子衿謝了座,便過去坐了,就聽太子妃道,“原不知舅舅托你給我帶了東西,不然,早該宣你過來相見?!?/br> 何子衿連忙道,“這也是民女無甚見識,沒明白朝云師傅的意思,打聽了許久,才知道朝云師傅是讓我帶給娘娘的?!边B忙起身將懷里包袱奉上。 自有侍女上前接了東西,太子妃卻未急著看,反問起何子衿一些朝云道長的事來。何子衿先時有些拘謹,不過,她本就是個活潑人,見太子妃聽得高興,說著說著自己也放開了,她本就是言語伶俐之人,一些尋常事經她嘴里說出來也十分有趣動聽。太子妃笑,“只聽說你花種的花,人也這般伶俐。舅舅遠在蜀中,我多有照顧不到之處,還是你們這些離得近來,照應著便宜?!?/br> 何子衿笑,“朝云師傅對我也很好,我本鄉野出身,家中亦是尋常農家,雖略識得幾個字,還是多承朝云師傅教導,方長了許多見識。先時只覺朝云師傅是有大學問的人,卻不知朝云師傅身份,今能為朝云師傅送信,也是民女榮幸。至于照顧,既是相識,彼此投緣,也說不上照顧不照顧的?!?/br> 太子妃問了何子衿家中幾口人,是何營生,何子衿倒也落落大方,“我家祖上就是種田的,去歲,父親中了舉人,今科正好來帝都應試,因舅舅在帝都,索性一大家子都來了。我家在縣里有家醬菜鋪,做得醬菜很是不錯,就是朝云師傅聞不得醬味兒,從不吃醬菜的?!?/br> 太子妃微微一笑,聽何子衿說些碧水縣的事,太子妃聽得出來,這姑娘與她舅舅的確是極熟的,連她舅舅平日里的習慣口味都說得出來。太子妃很有耐心的聽了,及至午間,還留何子衿一并用了午飯。 何子衿出身的確尋常,但如她所言,她認識朝云道長超過十年的時間,朝云道長就是個大龜毛,衣食住行無一不講究,于是,何子衿的餐桌禮儀很不錯。儀態端正,富有美感,而且,吃相好,絕不是那種為了儀態淺淺吃幾口的人。尤其,太子妃這里的飯菜,味道自是不消說的。何子衿吃光了一碗米飯,雖然太子妃家的碗不大,侍女要添飯時,何子衿微微擺手,她用餐的節奏也掌握的很好,幾乎與太子妃一道放下筷子。 待用過飯,見太子妃無甚吩咐,何子衿就告辭了。 太子妃命人給了她一匣子見面禮,道,“我生來從未見過舅舅,你是我見到的舅舅身邊的第一個人?!敝噶酥甘膛醭龅募t木匣子,太子妃道,“這是給你的,拿去玩兒吧?!?/br> 何子衿輕盈一福身,謝過太子妃賞,就隨侍女出去了。 及至何子衿回了家,一大家子都等著她呢,眼見自家丫頭回來,何老娘將人拉到跟前從頭到腳打量一番,感嘆道,“我滴個乖乖,丫頭,你有大福氣哩。竟然得見太子妃娘娘,我了個神哪,你祖父的墳頭要嘩嘩滴冒青煙啦!” 作者有話要說: 時間線匯合,接下來石頭會天天更?。。?! ☆、第272章 帝都行之七 墳頭嘩嘩冒青煙什么的…… 何子衿樂得不了得,笑,“給祖母一說,我還真擔心祖父墳上失火?!?/br> 何老娘笑,“我這是說你有福氣哩?!?/br> 唉喲喂,這話說的,她家丫頭,自小就與眾不同啊,會養花會卜卦……只是,再也沒想到丫頭有這般大福氣哩。沈氏又去招待兩位蘇家嬤嬤去吃茶,直說辛苦,兩位嬤嬤均笑道,“是姑娘靈巧,我們也只在路上略提點幾句,姑娘自己有造化,得了太子妃娘娘的眼緣?!彪m然她們也沒見著太子妃,但看何子衿能帶出一匣子太子妃給的賞賜就知道,起碼在太子妃面前的對答是沒問題的。一個鄉下姑娘,自己單獨去皇子妃覲見太子妃,還能在太子妃面前不失禮數,雖有她們的指點,也何其難得了,說一聲冰雪聰明也不為過。何況,就她們二人這些年的眼光來看,何家姑娘也委實生得好。當然,何家人都生得不錯,雖然帶著些鄉下土氣,但均是眉清目秀好相貌,其中,尤以何子衿是個尖兒。 知道何沈兩家人自有話說,兩位嬤嬤茶吃口茶,就起身告辭了。 江氏連忙讓大丫環送了出去。 何老娘已忍不住問起自家丫頭的始末來,頭晌就見丫頭急火火的回屋梳頭換衣裳說是去給朝云道長送東西,待何子衿走了之后,何家人才知道原來東西是要送給太子妃的,當下何老娘就覺著頭暈目眩,不敢置信。 何老娘現下都說,“我的天哪,聽你舅舅說,那朝云道長竟是太子妃娘娘的親舅舅,可是真的?” 何子衿點頭,“自是真的,已把朝云師傅托我帶的東西給太子妃娘娘了?!闭f著一舉手里的匣子,“這是我走前,太子妃娘娘賞我的?!奔t木匣子外搭著個銅鎖扣,何子衿打開來,頓時給里面的珠光寶氣晃花了眼。 何老娘更是兩眼瞪了個溜圓,一把給自家丫頭把匣子蓋上了,連聲道,“唉喲唉喲,咋這么晃人眼!趕緊的,一會兒再看!”傻丫頭誒,這么些寶貝,咱們得回家再看??! 何子衿不理這個,又打開來,還說,“沒事兒,多看看就好了,主要是今兒陰天,屋里有些暗,才覺著晃眼?!?/br> 大家一道看來,見是一只晶瑩璀璨的瓔珞。饒何子衿也是一生二世平生僅見這樣精致的瓔珞,主要是兩輩子都比較窮,沒見過多少寶貝。江氏已先出聲道,“唉喲,這可當真是好東西?!?/br> 何老娘也禁不住咧開嘴笑了,與自家丫頭道,“一會兒就給我,我給你存著,這樣的寶貝,可不能戴出去,怪不安全的?!?/br> 江氏看何老娘摳索,心下好笑,便道,“看親家老太太說的,帝都又不是遍地盜賊,這樣的好東西,正當子衿這個年紀戴,要是再大些,就顯著花哨了?!?/br> 何老娘向來把財物看得緊,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匣子里瓔珞上嵌的珠寶美玉,一面與江氏道,“看這鏈子上串的都是珍珠呢,這要是出去,招人一拽,不就毀了。放家里存著,偶爾走親訪友的再戴,顯得體面?!?/br> 沈氏與沈老太太母女也深覺開了眼界,沈老太太道,“這不是易得的東西,是要好生存著。就是戴出門去,也要多帶幾個丫頭?!?/br> 沈素伸手將瓔珞取出來,給何子衿看底下的一個印記,告訴她道,“這是內造的東西?!?/br> 何子衿道,“唉喲,我這就是順路跑個腿,幫朝云師傅做個信差,倒收娘娘這般好東西,心里怪怪的?!?/br> 何老娘立刻道,“這是娘娘的心意,看你好才給你的,要是看你不順眼,誰會白給你東西呢?!?/br> 大家忍俊不禁,想著,何老娘這話還真是話粗理不粗。先時那些對何子衿的擔心,此時都轉為了歡喜,起碼,太子妃娘娘若是看自家丫頭不好,斷不會有所賞賜。 大家倒不是想著自家丫頭討太子妃娘娘喜歡,只要不出錯漏,就是感天謝地了。 何老娘還忍不住問,“太子妃娘娘長的啥樣?肯定很威風吧?是不是比縣太爺還威風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