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這是有事兒?你要有事兒就直說,我若是能幫忙絕對沒二話,又不是認識一天兩頭了。只是丑話說前頭,那都是快出了五服的,小事兒沒啥,大事兒可未必夠的上?!?/br> 自家媳婦的身份,知道的人不少,畢竟這年頭最不缺的就是三姑六婆,更沒有什么**的概念,這關系什么的,一打聽就清楚。只是親戚歸親戚,偶爾的狐假虎威沒什么,卻不能給人添亂,惹什么麻煩,那樣可就做親不成反成仇了,這方面老肖很是注意。 “放心,我也不是什么混人,拿不可能的事兒來求你,沒得讓你難做,只是想著你有這路子,能不能幫著詢問一下今年的勞役的事兒。我家那一片今年分到干啥?是不是能通融通融,給個好點的活。若是實在不好,換不成的,那能不能時間上寬裕些,或者能不能輪著來?去年我家那片因為這開河道,已經沒了一個了,若是今年……唉?!?/br> 說到勞役,老宋的臉上布滿了愁苦,把老肖也說的有些愣住了。他倒是忘了,這個年代,尋常百姓除了一般的稅賦,還有勞役需要參加,這義務勞動的時間,一個成年男丁,一年不少于20天,還要自備糧食。聽著似乎不算多,好像也妨礙不到平常過日子,負擔也不是很重。 可你要知道,這年頭沒有工程機械,勞役要做的很多活都屬于高危工作,比如修河道,比如開山,比如鋪路,比如修水渠,筑城墻等等,全要靠著人力一點一點的做,想想鄭國渠,想想運河……所以基本上每年都能聽到有人死去,甚至還有某個工程出事故,一死一片的。 這樣一想,倒是也怪不得老宋這么發愁了。雖然說他家有錢,花錢買個平安,雇人去幫著服役也是可以的,可在這個遠親不如近鄰的時候,自家附近的人家,給錢不合適的情況下,那一個個的難不成能看著去送死?哪里有好些還是親戚呢,怎么可能真的撒手不管,所以若是能有關系幫著打點一二,只怕是個有心的都會努力一下吧。 再說了,誰知道今年這送銀子能不能躲得過?往年也不是沒有給了錢也不成,人數不夠,繼續征的,所以老宋哪怕是以防萬一,也不敢隨便糊弄,尋到了老肖的頭上。 老肖能說啥?作為剛入籍的山民,還是和老兵在一起的山民,他和陸大郎他們撿了便宜,免了好幾年的稅賦勞役,自己還一次都沒有經歷過呢,所以連句安慰話都不知道怎么說,只能拍拍老宋的肩頭,安慰道: “我試著問問吧。你也知道,這事兒多是在衙門手里拽著,他們未必能伸手。就是能,這估計……” “我知道,能幫著問就很感激了……要是要花銀子,你和我說,湊上一點換命,怎么的都值?!?/br> 話說到這里,兩個人似乎都失去了說話的興趣,門里頭豎著耳朵偷聽的肖海濤神色也沉了下來,書本上看到的終究只是虛的,只有真的來到這個時代,才懂什么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每一個讓后人嘆為觀止的歷史奇跡,每一個所謂的文明遺產,實際上都是無數百姓的尸骨壘成。 這會兒,肖海濤忍不住延伸的去想,等著自家那免役的幾年過去后,自己也該成年了,那時候是不是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那個時候,自己又該怎么辦?或許,自己應該好好想想了。 即使身在山林,平民百姓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 轉頭,肖海濤忍不住將視線放到了那嶄新的學堂上,這是他第一次如此慎重的正視這個地方,也是第一次這樣的貼近這個時代同齡人的人,第一這樣的理解他們孜孜以求,不肯放棄科考的心。 這也是為了生存! 第126章 我要讀書 從穿越至今,肖海濤可以說日子過得十分的順心,雖然一開始艱難了些,可這些煩惱并沒有多幾日,就因為金手指而一并解決了。吃喝不愁,又沒有了日日讀書的煩惱,沒有了時不時考試的折磨,再加上還有好些年級大大小小的伙伴,一起上山下水的呼嘯來去,讓肖海濤似乎補上了往日從不曾奢望的單純童年。好像連著心智都回到了十歲上下的時候,那樣的純粹和簡單。 可惜人總是要長大的,不管是在什么年代,長大都一樣不簡單,都會伴隨著最沉重的感悟。肖海濤重新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艱難,重新明了了他的未來,自然而然的,也就重新開始考慮撿起書本,不管是過了多少年,不管是那個年代,讀書上進都是他們這樣的人唯一拜托現狀的根本,唯一的選擇。 “爹,我要讀書?!?/br> “你不是已經在楊家讀書了嘛,又怎么了?” 大晚上的不睡覺,拉著自己在這堂屋里一臉的慎重,老肖還以為出什么事兒了呢,不想居然來了這么一句,這讓老肖有點摸不著頭腦啊。 “爹,我說的讀書,是要科考的那種,不是原本簡單的讀書識字,我問過了,只要考到童生,自己的勞役就能免除,到了秀才,就能有兩石的免稅,按照中田一畝三斗的稅來算,就是能有近七畝地可以免。還可以有除自己外四個成年男丁的勞役可免役?!?/br> 說到這個的時候,肖海濤的眼睛都是亮的,一直以來,因為窮秀才,金舉人,銀進士這樣的稱呼,讓他一直覺得當個秀才其實不怎么劃算,只能算是壘好當官的根基,在錢財上依然屬于弱勢,可等著真的深入去問,去了解,才發現,其實這年頭讀書人真的很賺,即使是個童生,也能保證自己不會被強征去當苦力。到了秀才,若是爭氣考的好,當個縣學癝生,那還能每個月從官府領到6斗癝糧,那一家子若是三口人,基本就餓不死了。更不用說那免稅的份額了,經營的好(比如自己田地不夠,以佃戶的名義分潤給族人,然后收入點好處什么的,)小地主也是可以指望的,至于依然是窮書生,估計多半是科舉上花費太多的緣故。 想到自己只有五畝在冊的田地,想想家里就這么幾個男丁,就是后娘立馬生一個,也不到年紀人數,肖海濤就覺得,這讀書科考的生意絕對可以做。當然話不能這么說,描摹一下也是需要的。 “爹,咱們因為開荒和山民入籍,能有五年舒坦日子可以過,可五年后呢?不低,已經沒有五年了,去年已經過去了一年,四年后,若是沒有個有功名的頂上去,以后這老宋說的煩難可就真的要降臨到咱們家了。時不待我啊?!?/br> 肖海濤說這個的時候,臉上帶著一種舍我其誰的表情,眼睛還不住的往自家老爹那里瞄,一副自己多偉大,多替家里著想的樣子,這讓原本還有些肅穆的場面瞬間變得讓老肖很不自在起來。 可惜,人和人的腦回路是不一樣的,看看,這會兒看在老肖眼里,就忍不住想:這個混小子,這表情,該不是想說,這科考的事兒,他這當爹的沒戲?好吧,雖然事實是這樣,到了他這個年紀,再讓他像是小學生一樣一遍遍地背誦,日日的學著寫文章,將原本已經牢固的思維,觀念,硬生生別過來,往這八股里頭套,怎么想都覺得別扭。估計就是再怎么努力的學著生搬硬套,也不可能寫出花兒來,可你這鄙視的模樣是不是太欠揍了點?別忘了我才是爹! 所以老肖也忍不住斜著眼睛,沒有好聲氣的問到: “哦,你也知道時間不多了,那么四年,四年你就能考上了?要是這么容易,這天下豈不都是舉人秀才了?” 這可是問到了點子上,你別說,人家都說十年寒窗,那絕對不是空xue來風,這讀書還真不是什么想一出就能成一出的。不過肖海濤是誰啊,他既然忍到晚上再說,自然是已經在肚子里不知道轉了幾個圈了,該想的自然也想到了。 微微的瞇起眼睛,肖海濤半趴在桌子上,靠近了老肖的耳朵,小聲的說到: “爹,我想過了,我有優勢的,一來很多學童單單是識字上就要耗費一年半載,這個時間我基本就不用了,本就差的只是繁簡體的對照而已。咱們來了這么些時候,家里還有這么些書本,識字這關已經過了,至于寫,雖然還不成,可還有四年,日日抄書,這樣寫下來,估計也能湊合。剩下的文章什么的,三百千這個,前些時候因為村子里大家都學字,我跟著復習了一遍,如今腦子比以前還好些,基本也過了。內容解釋連貫下來,也能理解,這又省了不少的功夫,剩下的就是四書五經了,這個沒法子,只能靠跟著楊先生學,不過我算了算,就用這四年,應該粗通能行?!?/br> “粗通?這可都是大部頭,就是腦子再好,你能保證全背出來?再說了,粗通就能考中?你這信心是不是大了點?當外頭沒人啊?!?/br> 前頭聽著老肖覺得挺在理,自家確實有點優勢,從穿越之初,就知道過來的金手指不止天淘,那身體,腦子,五感六識的都被提了一個檔次,用在讀書上倒是也挺利索,只是后頭這話實在是有些不對,什么叫粗通,真沒叫能行?這孩子該不是自信過頭變得自大了吧。 事關兒子的性格品行,老肖十分的嚴肅,臉都拉下來了,若是肖海濤不能說個一二三出來,估計屁股還要遭殃一回。 “哪怕是每天背一頁呢,一年也能背三百多頁,足夠了,那些書看著厚實,不過是印刷的字大了點,再說了,這還能比政治課本難背?只要能理解了,加上開掛的記憶力,怎么不能粗通。至于信心,你別說啊,我還真有?!?/br> 說到這個,肖海濤一臉神經兮兮的往四處張望了一下,確定沒人偷聽,這才湊到老肖耳朵邊說到: “你想想,這可是開國才沒多久,按照統計,改朝換代,死人最起碼三成,多的不下五成,而這三五成里頭,富戶大家什么的,其實最倒霉,因為多半成為別人劫掠的對象,如此一來,讀書人的總數自然下降不少,就是保存下來了,有些屬于前朝官宦后代的,哪怕是為了躲著不讓人算舊賬,估計也要壓一壓,延遲一二代再考,這樣一來,開國百年之內,科考的人數應該不多,總體水平也不會太高,不然歷朝歷代的,也不至于有那么些白衣卿相了,這些人物細看,可不都是出在這樣的時候?這樣一算,兒子是不是有希望?” 嚓,你別說啊,這捅穿了窗戶紙,還真是這么一回事兒,就是老肖聽著也覺得前途光明了。當然了問題又來了, “這,這都誰告訴你的?” “這還用誰告訴?小說里寫的多了,別以為亂七八糟小說就沒有知識量了,好些作者哪怕是資料不全呢,統計總是會做的,邏輯思維一轉,不就都出來了嘛?!?/br> 哈?合著上學不用心,一天到晚上網看小說,你還看出理由來了?好吧,這都是過去式了,這個先不提,說正緊的要緊,老肖那自己那也增加了不少智力的腦子,將兒子說的過了一遍,隨即也跟著點頭。 “你說的確實可行,就再不濟,最多咱們苦上幾年,用十年的時間,你這小子怎么也能混出點名堂了,再不濟童生應該沒問題,到時候在出點銀錢,勞役什么的倒是能躲過去?!?/br> 大人和孩子的不同就在于,看問題更實際,很多時候更喜歡未算勝先算敗,所以將標準定的低了些。 “爹,你就這樣看不起我?十年都不能得秀才?” 肖海濤不愿意了,他自覺如今腦子比以前好多了,即使不能算是個縣市級學霸,校學霸的水平還是能達到的,怎么當爹的就會給兒子潑冷水呢。 “你懂什么,你腦子就是再好,那些科舉世家是假的?過上幾年,按照你那套理論,差不多就該到了王朝鼎盛的局面了,那時候只要他們出來考,不管是師資力量還是書籍見識,朝政傾向,那樣是咱們這樣的人家能比的?哪怕是都一樣呢,人家還有個人脈關系在,你說,我能不多往下算算?要知道沒有希望就不會有失望,定位太高了容易摔下來,還是實際些更好?!?/br> 肖海濤能說啥?除了瞪眼還是瞪眼,因為他爹說的也沒錯。 “得了,既然你下定了決心,那就好好學,對了,正好過幾日要去城里,你趕緊的,將要學的書都開好單子,然后從天淘買了,放船艙里,等我回來的時候一并拿出來?!?/br> 既然要學,自然書不可少,原本可有可無的四書五經什么的都該置辦起來。老肖一想這書本的價格,心里又是一陣的抽抽,這可都不是小錢,最基礎的也要不下二三十兩,怪不得這寒門難出貴子呢,這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 而就在父子兩開始列單子的檔口,另一邊往常一年難得見一面,分家后卻意外親近了好些的楊家兄弟這會兒也正抵足而眠,說著這書本的事兒。 “往日總覺得父親不看中我,見面也沒什么好聲色,什么事兒都將大哥放在最前頭。還曾心里不忿,為什么自己就是妾生子,為什么都是他的兒子,卻要分出三六九等??烧娴臎]了,再想想,卻覺得父親萬分的慈愛,我雖說是個庶子,可這讀書,學畫的花銷卻一分都沒少過,連著一應器物雖不是什么好的貴的,總也是樣樣都有。若非如此,我哪有如今的體面,即使未能科考出息,也有同窗等可以結交,不至于全無人脈。再細算算這些東西的價值,這又該是怎么樣的一分家產?就是以后留給子嗣,也比那些銀錢更實在?!?/br> “三哥這話說的很是,我也是這一次搬家才發現,雖說銀錢不多,可這書卻全的很,連著雜書都有半箱子,都是當初父親置辦下的。更別說一應科考用的東西了,那就沒有少一點的,可見父親早就為咱們籌謀好了,為我們省下了最要花錢的一份,還不顯山不露水,免了咱們惹人側目?!?/br> “非但如此,還各依性情,我這里是書畫得多些,你這里是科舉的多,還有老四,那家伙就愛賬冊本子,前幾日我去看,外頭有的算學讀本,他那里也是齊全的很,老五不愛這些,就喜賞玩古董,他哪里多是些金石古籍,雖不是什么瞪目結舌的稀罕東西,也沒有什么古玉古瓷,卻也多是好貨。老六身子弱,藥材什么的最齊全,還多是近年來陸續新下來的好藥,這樣一算,父親怕是幾年前就開始慢慢的為咱們籌謀了?!?/br> 兄弟兩個說到這里,都忍不住一臉的悲戚感傷,父親在世的時候,多畏懼父親的威嚴,不敢親近,也感受不到父親的愛子之心,等著人走了,他們卻如同醍醐灌頂一般,才發現這被他們無聲依靠的人是怎么樣的重要,這樣的疼愛他們,這讓他們不舍之情更重更濃。 “三哥可見了二哥?” “不曾,分家后二哥就走了,你也知道,當年父親給二哥定親的時候曾答應過二嫂的娘家,生下第二子就過給他們承繼香火的,這一次分家的時候,有個在二嫂娘家附近的小莊子就直接給了他們,有房有地,正好安家。說是父親定下的,正好方便二哥他們照顧岳家?!?/br> “這是怕大哥和二哥……” “就差了三歲,二哥讀書也不差,也怪不得父親這樣安排?!?/br> 這會兒說起父親,那真是哪哪兒都好,就是往日挨揍的疼痛,似乎也變得不一樣了??上?,子欲養而親不待。 “沒了父親,咱們倒是親近多了,往日你和二哥也不怎么對付?!?/br> “再不對付也是親兄弟。老七,等著你成了秀才,能游學了,別忘了去看二哥。到底是兄弟,不能生分了,別讓父親在底下不安心?!?/br> “我知道。三年,三年后我一定能成的?!?/br> 說起這個,楊七郎的眼睛像是點燃了火焰一般,亮的嚇人。父親費盡心思的為自己創造下如此局面,他怎么可能甘心就此沉淪。 成為舉人,自己就能入籍族譜;官居七品,就能請敕封,雖即使如此,這敕封按規矩也不能到生母頭上,可卻能讓母親再不是外室,能入譜記妾氏,死后能葬入祖墳,祠堂有牌位。外室子,這個背負的他抬不起頭的枷鎖就能徹底解開!母親也能抬起頭做人。 負重前行,再難也不過如此! “唉,可惜我終究不是讀書的料?!?/br> 楊三郎看懂了老七的眼神,不知怎么竟然有些羨慕,忍不住嗟嘆起來。 “三哥自有自己的好,書畫上家里兄弟哪一個有你的天分?” “如此說來,我倒是有望當個書畫名家了?” “這是自然?!?/br> “哈哈,借你吉言,我也雄心壯志一把,快三十了,是該有個目標了?!?/br> 第127章 水泥事 少年立志者,多出英才!無數的老話,歷史上的神童故事,都在用實例告訴所有人這一點判斷的正確性。手機用戶請瀏覽m.ggdown.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就連現代也不能免俗,不然也不至于那些“我的理想是**”之類的作文題目層出不窮??蓪こ7踩藖碚f,能在還有行動能力的時候,確立正確的,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并努力去奮斗完成,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像是楊三郎,那就是蕓蕓大眾中的典型,不然那三十而立的話是怎么來的?浪子回頭之類的怎么那么流行…… 老肖不是什么教育學家,可他在養孩子上卻是難得的開明,從不曾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屬于典型的放羊式教育。即使穿過來后肖海濤蹦跶的上躥下跳的,沒個正行,他也沒說過一句??偸怯X得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活法。不過這不管不代表真的放棄不指望了。望子成龍什么的,誰也免不了。所以等著肖海濤確定了未來的目標,表示要讀書了。老肖轉頭立馬全力以赴的支持。為此不惜專程往城里走一趟,好給孩子弄回書本來,行動力杠杠的。 當然了,因為這一趟有天淘往外弄的機密活要干,所以老肖難得的,又一次只帶著肖海濤,就他們爺倆兩個人,往城里去,這一路上,自然也免不得回顧了一下上一次爺倆單獨往城里去的心情啥的。 上一次啥樣?這會兒回味起來那真是感慨萬千啊,心虛,惶恐,戰戰兢兢,形容的就是他們了。到了如今呢?一路行船過去,連著兩撥遇上的人都是認識的,相互打招呼不說,連著魚獲菜蔬都能相互贈予,這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爹,這河上的船似乎多了不少啊?!?/br> 肖海濤從吊在船沿的魚簍里掏出幾個蝦,往邊上的木盆子里一丟,很是不滿足的皺起了眉頭,往日這樣一兩個時辰順水兜,怎么也能兜住十幾二十個蝦蟹,幾乎能湊一盤的,可如今怎么就少了這么些。 抬頭在看看這河上遠遠能看到船帆的大船,心里琢磨著,莫不是如今河里船多了,撈的人也多的緣故?還是蝦蟹被驚著,往深水或是河岸遷徙了?若是這么說,這船多可真不是什么讓人高興的事兒。 “可不是,自打那邊縣城開了河道,附近幾個村子鎮子,就像是一下子都開竅了一般,紛紛往這上頭尋捷徑,連著兩三米寬的小溪都不放過,稍稍有點水深,就敢拄著竹排往河里走。不過如此一來,那些集市倒是賺了便宜,人流多了不知道多少。生意好了最起碼五成?!?/br> 老肖倒是沒注意這些細節,只是聽著以為兒子是長久沒跟著往城里去,這回兒覺得變化不小,隨口問的呢,自然忍不住將自己知道的給兒子普及普及,生怕兒子短了見識。 “那山貨豈不是價錢就下去了?” “還成,畢竟本來價錢就夠低的,再下去些,可就沒人張羅了。再說了,這能在集市里轉悠的,多是小商小販,附近的人占多數,不敢太黑心,反倒是那些山里人,多了選擇,出貨也容易了,掙得比以往還多點?!?/br> 所謂盛世,所謂物價低,很多時候相對的也很容易傷害脆弱的底層經濟,肖海濤雖然不懂經濟學,這父子兩個也不懂什么市場規則,可見多識廣的,倒是也能窺出幾分如今市場火熱的根本。 “爹,看樣子,你說的沒錯,市面上東西多了,人丁興旺了,這太平盛世的日子也就不遠了,要是再不抓緊,等著讀書人都出仕了,您兒子可就沒戲了?!?/br> “反正咱們也不和人爭那啥官當,兒子,就辛苦幾年,努力吧?!?/br> 說話間,遠遠的,府城的渡口已然在望了,大概是有人已經大老遠的看到了老肖家那標示性的船首,好幾個熟面孔都已經在揮手了,等著老肖靠上去,就有個擺渡人對著老肖喊道: “趕早不如趕巧,你個老小子來的還真是時候,今早上方隊正才過來讓咱們有人去你們村子方向的,給你帶話呢,趕緊的,走一趟吧?!?/br> 找他?前一陣子不是村子里才來過人嘛,若是有事兒那時候怎么沒說?難不成是最近剛發生的?能是什么事兒? 心里疑惑歸疑惑,可既然人家找,他自然是要去的,這可是他如今最大的金大腿,不能不著緊。 “知道了,這就去。你們幫著看看船啊,海濤,跟爹走?!?/br> “行,你拴著吧,對了,晚上回來不?不回來的話,我一會兒讓守夜的幫你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