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
眼看著夫人那般沒有女子溫柔氣質都能獲得大人全心全意的對待,夏花嫉妒得每夜都難受得睡不著覺,為了大人冒著被發賣的危險,在夏花看來完全值得。 結果事發了,惡毒的夫人也確實要將她發賣了,夏花只是在被發賣前想要再搏一搏大人的憐惜。 哪怕最后不能得到憐惜,好歹也要讓大人看穿夫人那一點也不善良溫柔寬和的真面目。 然后她等來了什么?等來了夫人無奈的眼神以及大人警惕審視的目光。 直到被扔到大牢里夏花都沒想明白,為何自己只是想爬個床而已,最后怎么就被強行扣了頂別有所圖的jian細的帽子? 向南將夏花關起來后,讓趙悅好生在房間里呆著,自己特意叫了壬縣丞過來了解當初買夏花的情況。 “這、夏花當初是在中人那里買的,這中人是熟人,應該不會將身世不明不白的丫頭賣給屬下,因為當時他是知道這丫鬟是要進縣衙的?!?/br> 壬縣丞得知夏花搞事,也是心有惴惴,畢竟春夏秋冬那四個丫頭可是當初他送給大人的。 “來路清白也有可能是偽裝的,總之現在連員外那邊情況還不明朗,咱們還是小心為上?!?/br> 向南想到的是當初那個啥梅花的事兒,小小一個村子居然能牽扯出北邊犬戎以及前朝王子,向南覺得這種事還是小心妥當為妙。 壬縣丞表示自己會派人去這幾個丫鬟家里查探情況,另外四名原本就匹配的下人向南也安排了人去查,等確定沒有問題,向南這才放心了。 自來到這武陟縣,一開始就是長青幫,等長青幫被挪開了又出個連員外,向南舉得等連員外的事兒搞明白之后怕是又要出個苗族的事兒,頓時覺得自己這回來武陟縣簡直就是搞斗爭的。 衛江過了兩日從山寨回來,帶回了老族長的回信,又稟報了“圖書館”已定下,向南暫且讓衛江去休息一番。 藍天這段時間都在跑商鋪的事兒,向南給老族長寫信就提到過這個事兒,第一批肯定是不可能讓苗人自己下山進縣城出售刺繡等物,向南就拜托老族長在山寨里設置一個收購站。 等一段時間數量多了,再一起送過來。 第一次合作,向南也站在老族長的位置替對方設想,直接讓衛江帶了一些銀兩過去,也算是先付款后拿貨,也不怕老族長那邊出問題。 畢竟現在是向南這邊希望能博取苗人的信任,自然要首先拿出足夠的誠意。 向南都這樣表示了,老族長自然不會不識趣,順利的接了向南遞過去的橄欖枝,表示一定會替向南好好宣傳,且質量上也會替他把好關。 目前向南有兩家商鋪,一家收購民族風的刺繡服飾首飾,一家收購易于保存且外面又恨難得的山貨。 這個就是面相整個武陟縣老百姓的,不拘什么民族。 等一個月之后京城那邊寄過來一批京城的東西,這兩家店鋪也能在收購的同時銷售京城之物。 當然,一個月后,周子才以及林淵那邊應該也能運送一批他們具有那些地方特色的貨物,那些也是要用來上架出售的。 “大人,金常跟劉通回來了!” 這晚向南跟趙悅吃完了晚飯,正在后院書房里同大樹商量店鋪的事兒,藍天那邊就撒丫子跑過來稟報。 向南高興得立馬站了起來,想想還是讓那兩人先洗漱一番再吃個飯再過來,向南又坐了回去,吩咐藍天讓金常他們兩別著急,先吃飯收拾好自己再過來。 卻是沒想到這邊才剛吩咐完,風塵仆仆一身邋遢的劉通跟金常卻是急匆匆進了書房。 向南看二人臉上緊繃眼睛卻精光湛湛,知道這兩人定然是有不小的收獲,連忙派藍天出去守著,大樹自覺一拱手出了書房,跟藍天一起守在外面聽不見書房說話聲的位置。 見書房里沒人了,劉通跟金常這才稟報具體情況,“大人,這連員外果然有問題!” 劉通跟金常二人先是去了一趟連員外的老家,因為鄉下突然出現陌生人會比較顯眼,兩人裝作是從北邊來的商人,想要在本地收些東西帶回北邊賣。 南北商人這種存在雖然東云郡比較少,可也不是沒有,這種商人因為掙的是南北差價,所以在當地收東西一般不拘多少,給的價錢也還不錯,因此劉通金常二人一路走過去都受到了鄉親們的歡迎。 劉通跟金常兩人本就是北方人,長得高頭大馬骨架子大,一臉絡腮胡也十分粗狂,再cao上一腔北方邊關那邊的調子,便是誰來也分辨不出真假。 劉通跟金常有選擇性的繞著連員外故鄉轉了一大圈,打聽來的消息都是連員外如何如何好,發了財也不忘提攜鄉親們。 劉通跟金常逗留了兩天,見問不出什么消息正要準備走,卻是意外碰上了一個當地的老混混兒言談之中似乎對連員外頗為不屑,劉通二人一問,才知道這人是有名的無賴混混兒。 連員外這樣從窮苦小貨郎發展成大商戶,自然是會引來嫉妒,這混混兒就是其中之一。 劉通跟金常卻靈機一動,尋了個機會跟那混混兒套上了交情喝了頓酒,知道這連員外十幾年前發財發得是死人財。 那混混兒表示自己聽到過風聲,那連員外去了某某山回來之后過了一段時間就突然說是做生意發財了。 混混兒還說自己也去那座山附近轉過,可惜遇見了鬼打墻,還撞見了吊死鬼,嚇得再不敢去那里了。 混混兒覺得連員外說不得就是跟鬼怪做了交易換了錢財,說不定這十幾年都是在跟死人做買賣,要不然咋拼了命的掏銀子做好事? 要是他的話他才不會掏錢干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兒! 混混兒喝醉了,醒來之后也不記得自己說了什么話,從金常這邊又哄騙了兩個錢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金常二人也不以為意,只佯裝氣憤的喝罵了一番,罵罵咧咧的表示那個村兒的人人品不行,不準備跟他們做生意了,這就脫身離開。 兩人之后就開始去了混混兒所說的那座山。 因著害怕被發現,這二人從戰場上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正所謂藝高人膽大,所以晝伏夜出,小心翼翼的接近那座山。 二人搜尋一番無果,卻也是湊了巧,一日竟然在懸崖之上發現山下有一隊人馬趁著傍晚夜色偷偷進了山,金常二人在這邊繞了一陣也知道了這座山就是遠近聞名的鬼山。 當然,原本這座山不叫鬼山的,不過十幾年前突然就鬧起鬼來了,所以大家現在都習慣性以這個名字稱呼此處。 這鬧鬼的時間又是十幾年前,金常二人認定連員外跟這里定然有所聯系。當晚二人悄然跟在那一隊人馬后面…… “大人,您猜咱們發現了什么?!” 劉通說到此處也是眼睛里精光閃閃,金常在一旁也是十分激動的模樣。 “大人,那鬼山內,竟是有一座銀礦!” 作者有話要說: 向南:?。?! 我艸我是不是自帶礦藏資源探測器走哪兒發到哪兒?發達了發達了…… 可惜又要上交國家【哭唧唧 第137章 宣傳隊 向南聽到這個調查結果也是一驚,頓時坐不住了,連員外這就是私自開礦造銀么?這可是全家殺頭的大罪。 不過單單是連員外一家可不敢真搞這種事兒,而且私自開采銀礦再鑄造銀子也不是簡單的事兒,怕是這里頭又牽扯了更多的人和事。 從開礦到冶煉再到鑄造最后投入市場洗白銀錢,可需要一條完整的流水線。 向南越想心里越是亂,讓兩人將此事隱瞞住,自己回了正房吹了燈燭頭靠著頭悄悄說起了這個事兒。 “怕是里面牽扯太多,咱們一動就要粉身碎骨了?!?/br> 趙悅沒想到這種事都能被他們遇見,也是心頭一緊。 向南連忙安慰的親了親趙悅鼻尖,低聲安慰,“別怕,我跟你說也就是讓你知道這個事,這段時間都小心一點。我明天一早就尋個由頭讓張寒回京一趟,親自給皇上送一封密報。這種事還是交給皇上去解決最好,咱們別插手?!?/br> 一位出生世家且年輕單身的男子,能有什么合情合理不引人懷疑的借口突然從外地不得不快馬加鞭趕回家呢? 當然是家里突然為這位年輕男子訂了門婚事,然而男子極度不滿,于是收到信之后迫不及待的親自趕回去阻止父母長輩。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奔喪也是好借口,可惜向南還不敢用。 古代可不像現代,現代某某工地上某某人要找老板拿錢了或者老板要拖欠工資了,借口永遠都是老婆/孩子/父/母在醫院躺著急需用錢之類的。 可在古代這種話卻是萬萬不能說的,便是借口家里人生病臥床也是不吉利的,向南還不至于傻到那種程度。 張寒雖然不清楚到底是出了什么事,不過看見劉通金?;貋砹?,想來應該是連員外那里查出什么不得了的東西了,這還是張寒第一次看見大人板著臉一臉凝重的模樣。 張寒得了命令,回頭簡單收拾了一身衣裳一包干糧,再帶上水囊,一路快馬加鞭往京城趕路。 張寒的離開倒是在縣衙里被人念叨了幾回,也只是議論張寒老家父母要給他定媳婦結果他還不樂意,旁的一點沒透露出去。 壬縣丞那里向南也沒敢透出風聲,只是私底下讓壬縣丞再小心些,該怎么跟連員外相處還是怎么來,這段時間別露出馬腳。 壬縣丞頓時心頭一緊,這段時間?難不成大人已經想到法子對付連員外了? 這連員外果然有問題? 不管如何提心吊膽,可壬縣丞面上一點不敢顯露,期間連員外請他去太白樓喝酒吃飯壬縣丞也照舊去了。 連員外還就當初送美人的事兒拜托壬縣丞幫忙說句好話,只說自己得了兩個不一般的美人兒,一時想到大人后院空虛,這才腦袋不靈醒做出這種蠢事。 連員外另外還送了一盤的銀元寶當做酬勞。 若是在此之前連員外這么說,再送上這么多銀元寶,壬縣丞怕是真要相信,繼而高高興興的收下銀子。 可此時已經被大人慎重提醒別小心行事,跟連員外正常接觸可也小心點別收連員外任何東西,壬縣丞自然是推脫,臉上佯裝無奈的嘆氣,“連員外啊,不是老弟不幫你,實在是這事兒叫咱們夫人知道了,夫人怕是要剝了我的皮?!?/br> 這種跟后院沾上關系的事兒,用夫人當擋箭牌自是再好不過,連員外也就沒好再繼續強求了。 劉通跟金?;貋砹?,向南這才好再繼續出門,三個護衛少了一個也不礙事,總歸張寒是正大光明回京城“拒親”的。 自去年過來武陟縣,比之在大山縣的時候,向南可以說是清閑了不少,畢竟這邊農耕是比較成熟的,向南推廣土豆紅薯也不著急。 一號試驗田在那兒擱置了這么一兩個月,又經過漢人宣傳隊這邊的宣傳,倒是陸陸續續有些膽大的老百姓去參觀過了。 向南準備等今年秋天收了土豆紅薯之后再辦個試吃的活動,也算是將土豆紅薯推廣出去,不論是用來代替米糧填肚子還是當成菜肴給飯桌上添一道菜,都隨老百姓們的意。 相對于武陟縣,向南卻是更關心大山縣那邊,去年離開前向南也沒來得及等到土豆紅薯收獲,等春節的時候倒是收到了老宋的信,說是大豐收,大家伙都很高興,來年一整年都不用愁口糧了。 且因為土豆紅薯被皇上下令要在北方地區推廣,一時間大山縣出產的土豆紅薯都被朝廷不限量收購。 若不是因為價格可以壓著,怕是這東西還能賣個高價錢。 價格這事兒倒是向南跟皇上提過的,若是真的今年高價收購了,怕是明年要激得市場失衡,到最后倒霉的還是后來跟風大量種植這兩樣東西的老百姓。 推廣期間,還是由朝廷強制壓住這桿平衡桿更妥當。 向南惦記那邊今年地下水井道路修葺以及植樹造林的成效,不過這會兒也不適合寫信跟老宋提這些,畢竟現在是老宋當縣令了,只能按捺住自己,等到今年秋收的時候再問一問。 向南在莊子上忙活了兩天,又記錄了一下這邊土壤特性氣溫降水等情況,這邊琢磨著回頭給皇上寫信拜托皇上派人送幾棵橡膠樹過來適種。 跟趙悅正談著這事兒,向南剛回到縣衙,卻是看見聞衙頭帶著衛江滿臉凝重的上前稟報了宣傳對的事兒。 “大人,漢族宣傳隊三小隊的人出事了?!?/br> 宣傳隊一共二十人,五人一隊,共有四隊漢族宣傳隊。 宣傳隊開始下鄉搞宣傳已經有一個來月了,之前的工作情況也都會固定時間的往縣衙這邊報,最后由壬縣丞統計整理,交給向南。 向南查看后覺得沒問題就敲戳蓋章而后收起來,這個就是以后向南去認識轄內鄉長亭長里長們的資料了。 里面收集來的民眾意見困難,向南也都讓壬縣丞整理成冊,等待陸續解決改善。 可以說因為工作的順利進展,讓向南根本沒想過宣傳隊的人能出事,要出事也應該是什么意外之內的,可看聞衙頭跟衛江的面色,怕是不是這么回事。 “怎么回事?宣傳隊的人怎么樣?有沒有傷亡?” 向南連忙從馬上翻身而下,一邊的趙悅也跟著翻下了馬,眉頭緊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