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向南不太愛古言詩文經貼之類的,他更喜歡動手的那些東西,所以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都是標準的理科生。 不過現下秀才之下無明經,便是向南想要偷懶走明經這條路子以后做個小業務官也必須先考了院試。 因著這些,向南呆在房間里也慢慢的翻看起了原主先前就準備好的主考官副考官往年做的文章。 補考應也是三月里這幾位作為考官,畢竟吳越郡也不可能單獨又派人下來,就為了考員不會很多的錄遺。 另外還有一些也是原主這幾年來多方收集的文章經貼,比如大業朝各方文豪,往年科舉考場出來的優秀文章。 至于那些書,向南已是在夢里十九年跟著原主背了個滾瓜爛熟,對于已經會了的東西,向南很是提不起興致來。 倒是看著各類文章經貼,在里面尋找相同于不同,抓捕骨架流行,向南慢慢的看入了神。 向劉氏悄聲放下門簾,嘴角含笑腳步輕快的走了。 兒子今日雖然花費了時間在干活上,可瞧著看書做學問的時候卻比往日里更加專心,也不給那什么夫子家的小師妹做寫個文縐縐的風月詩歌了,想來這回是下定決心要抓住七月里這個機會。 想她亡夫十五便中了秀才,十七娶了她,因著舍不得孩子外加家中沒有別的經濟來源,這才一年年蹉跎了去。 想來阿南身為夫君自幼悉心教導的兒子,這回拿個秀才的功名,定然是十拿九穩。 等到阿南得了功名,該是相看一戶賢惠的妻子回家了。 向劉氏想到這些,便是還有些頭暈眼花,也覺得渾身松快得很,當即手腳麻利的搬出柴房里那些閑置多時的農具,敲敲打打的勉強修理一番。 傍晚趁著天色還沒暗下來,向劉氏又搬了簸箕坐在院子里的石墩子上挑揀起種子來,以備春雨來臨之后就開始動土忙活春耕。 春耕的前奏自然是翻地,杏花村里有一頭水牛,因著先前向劉氏瞧見向南拿了十個雞蛋回來,心性圓滑的向劉氏也看出來了里正的結交之意。 既然對方遞了梯子來,向劉氏也沒有不接的道理,讓阿茶送了一籃子家里剩下來的梅干菜過去。 雖然寒酸了些,可也算是他們家現在唯一能拿出來的東西了。 里正看了向劉氏的回禮,兩人沒有見面,卻頗有點達成默契的意思。 因著這個,向劉氏今年特意提前去了里正家,找了里正婆娘周胡氏,說了今年借耕牛的事兒、 里正果然有照顧向家的意思,自家耕地也才犁了一小半,就讓大兒子趕著牛去幫向家把那兩畝地都給犁了一遍。 至于第二遍,自然就需要種莊稼的人自己翻一遍了,畢竟第二遍是細活兒,里正再想跟向家示好,也不可能真就不顧其他來借牛的村民。 這般忙忙碌碌準備得差不多了,等了兩三日,春雨斷斷續續的就落了下來,除了第一天勢較大,另外兩天都是毛毛細雨。 好在地里的土壤被雨水浸透了,向劉氏跟阿茶披了蓑衣跟斗笠,頂著毛毛雨在地里抓緊時間翻土。 蓑衣跟斗笠都是用大片的竹葉用竹篾夾著編織而成的,村里有篾匠,只需要花點糧食或者幾枚雞蛋,就能提供竹葉跟竹篾請了篾匠幫忙制作。 這第二遍翻地可是細致活,用鋤頭將大塊的泥土敲開,撿了草根石塊扔到背簍里,等背簍里裝滿了這才一起背了倒到其他地方。 向南自然不會在這樣忙碌的時候真就坐在家里讀書,搶了阿茶的鋤頭,讓阿茶去幫忙撿石頭草根,這樣一來一畝的旱地沒用兩天時間就耕好了,順便還壟了土坎。 向南還在邊沿挖了條排水的淺溝,地勢最低的地方淺溝也有個能排水出去的缺口。 先前向南只是猜測,夢里十九年看過來,也知道了這邊的氣候有些像華國的蜀地,冬季少雪,全年雨水豐沛。 這邊種的一般就是玉米大豆小麥之類的。 說到玉米,卻也是前朝開了海運才從海外傳過來的,可惜開了海運引來他國尖細,關鍵是這尖細還成功了,將朝堂搞得是混亂不堪,最后更是將前朝搞得滅亡了。 若不是有沿海的名將抵死抗擊,怕是這邊的中原大陸都要被海外的那些國家提前變成殖民地。 “今年這春雨下得不錯,相信種子下了地也能更容易發芽下根?!?/br> 向劉氏抬頭看了看陰沉沉的天空,扯著衣袖擦了擦臉上的細汗,臉上卻是帶著笑。 向南一邊干著活一邊分心想著前朝覆滅的歷史,聽了向劉氏的話向南點頭,春雨不僅僅是能滋養土壤,另一個三月里的雨水還很冰涼,翻耕之后深埋在土壤里的蟲卵跟冬眠的害蟲都會被雨水凍死。 這樣一來等到種子發芽扎根,也不至于被害蟲從根部啃噬。 另外說一個,現在的農民耕地其實已經使用套種跟間種了,輪種也在兩季耕作的地方有了苗頭,原主從不關心種地相關的事,這些還是向南夢里跟著原主無意中聽向劉氏跟已逝親爹在家聊種地的時候聽說的。 這世界有邸報傳播各地消息新聞,官府也會將邸報張貼在衙門外的布告欄,有識字的就去看,看完了就給大家口傳,這也是現在的主要信息擴散方式。 向南想著以前去村子里蹲著成天沒什么事看的同學給寄過來的各種小說,里面那些主角通過推廣梯田啊套種啊邸報啊之類的,還有開青樓收集信息發家致富的。 向南想了想,覺得自己確實不是當主角的料,還是老老實實努力讀書爭取考個秀才回來,然后教個書搞點小愛好種種地,若是能再娶個心水的媳婦兒生兩個娃娃,那日子就簡直太美了。 向南想自己可能是穿越大軍里最沒理想也最沒出息的一員了。 一畝旱地翻完又緊趕著下了種子,家里地少,向南他們三個人出動也才忙活了幾天就忙完了,水田還要過些日子才需要去折騰。 向劉氏看著村里地多的人還在忙碌,眼里卻是羨慕得很,“咱們這里也沒什么大地主,若是有好歹也能去俑幾畝地種,全家出息就指望這兩畝地,實在是叫人心焦?!?/br> 若是家里有男丁,這時候還能去其他村子幫忙種地,多多少少能得些糧食或者銅板,可向劉氏跟阿茶都是女眷,村里人都沒有誰家地多得需要雇短工的。 向南是男人,可若是向南說要出門找活掙錢,怕是向劉氏能掀翻了房頂,再同阿茶拿了繩子將人給綁了。 十來天的時間里向南漸漸的倒也習慣了早起挑水,挑水的時候也跟村民碰上了,大家隨口說幾句話,其他人倒是漸漸發現向家的這位讀書人還是挺好說話的。 當然也不乏那種背后說向南這是知道自己做學問做不出名堂,開始認命種地了,向南沒覺得有什么,反正他對未來的計劃里也確實有種地這一項。 對于他人說的話碰巧是大實話的時候,向南一向是不會多想的,反而這人來問他這話對不對的時候,向南還要認認真真的點頭表示一番贊同。 雖然這種做法很多時候會把對方氣得憋悶,可向南委實沒有想到這些,倒也無知無覺的自個兒過得快活。 暫時忙完了旱地,向南也在這段時間里上山干活的空隙轉悠著發現后山廢棄石谷里有一處巖石滲透型水源。 這種在雨水豐沛的地方其實是很常見的,比如向南前世自己的老家,但凡遇見有巖石裸露出來的地方,有十分之三的概率有這種從巖石層里滲透出來的水。 若是這水干凈清澈,便會有人在石壁上鑿個小凹處,旁邊再擺放個破碗,過往的路人若是口渴了,就能在此處用破碗舀水喝了解渴。 小時候向南跟著父母走親戚,路上就遇到過這種石壁泉,有的甚至喝著還有些許甘甜,這就是水源附近石質的問題了。 向南瞧著距離自家不算遠,這便尋了個空閑,在自家屋邊竹林里挑選了幾根長得壯實的竹子砍了,又削了堅硬的扁平長木棍,尾端稍稍削出個一邊斜的銳面用火稍微燎了一下使其變得略堅硬。 竹子剔掉枝椏,將竹子分成約莫三個竹節截斷,兩端的竹節隔層自然好去掉,中間那一個竹節的隔層向南就用扁平長棍摸索著用了巧勁兒捅在邊沿,慢慢將隔層也給捅沒了,于是這節竹筒就成了中空的天然水管。 如此重復,向南費勁兒的折騰出足夠多的竹筒,然后又讓阿茶從灶膛里撿出一些炭,找向劉氏要了些因為洗得太多次而布質舒散甚至微透的舊布,清洗曬干之后將磨碎的炭鋪了薄薄一層在布上。 兩層布一夾,稍微再讓阿茶走幾針線,一個簡易的凈水布層就做好了,每一個竹筒相連的地方都夾一個這種凈水布層。 第9章 上山 做好準備向南就去滲水出來的石壁處查看了一下涔透情況,選了一個巖層最低聚水最容易的地方鑿了一個約莫兩只粗瓷碗大小的凹坑,凹坑邊連接竹筒的地方又開了個缺口。 如此一來凹坑匯聚的水就會順著缺口流進竹筒,竹筒一路呈下坡的角度或墊石或搭架的最后就延伸到了向南家的大水缸里。 向南忙前忙后折騰了三四天,看到最后向劉氏跟阿茶才明白他這是干啥。 “若是山上那水里有了泥沙爛葉的塞了竹筒可不就麻煩了?” “沒關系,這竹筒是一截一截拼接的,到時候檢修一下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咱們家也不用費力氣去挑水,阿茶跟娘想怎么用水都成?!?/br> 對于向劉氏的擔憂,向南很是輕易的就解答了,向劉氏見狀,知道兒子是想過這些問題,便也不再多做他想,跟阿茶一樣開始為家里有這么方便的水源而開心了。 雖然有了水也舍不得費柴火燒水洗澡,可等夏天了涼水用太陽曬一曬也能好好的洗洗,阿茶跟向劉氏原本也是喜潔之人,之前也不過是因為挑水實在艱難,這才省著用的。 看著竹筒里不斷有細細的水流直接流進水缸里,向南心里跟完成一件大事了似的,眼角眉梢都是意氣風發。 看著豎著靠放在一旁的扁平長木棍,向南想起干脆利用竹子制作個簡單的弓弩,前兩天上山種地可是聽見有野雞扯著嗓子叫喚呢,還有那剛從窩里蹦跶出來的兔子…… 向南覺得自己不說像那些穿越主角捕頭野豬老虎啥的回來,好歹能設置陷阱做點工具抓些野雞野兔。 說起野雞野兔,向南嘴巴里忍不住要流清口水了,想想來這里這么十幾天,居然都是吃稀粥野菜的。 便是連野菜窩窩頭這等好歹算是干貨的食物都沒能吃上一個,更別說油星子了,向南都懷疑家里是不是有油這種東西。 想做就做,向南又去挑選了一根竹子,這次挑的不是之前那樣的老竹子了,而是更富有韌性的“青壯年期”的竹子。 不過等在家里連片能自己打磨的鐵片都找不到之后,向南不得不改變自己做弓弩的想法,哪怕是最古老的弓弩也是需要鐵片的。 用棉繩也不是不能做出來,然而向南已經能想象如此做出來的只能稱之為玩具的弩到底是個啥樣子了。 想想人家還能奢侈到用鐵杵磨針,他們家卻是除了鐵鍋菜刀跟鋤頭鐮刀,其它一律沒有鐵質的,向南也忍不住嘆氣。 大學的時候向南跟幾個成天恨不得日天日地日空氣的室友也是折騰過的,那時候簡直中二到相信自己能空手做出一枚原子彈,自制連弩這種事兒肯定是沒少干過。 向南將現有的能找到的材料都細細的想了一遍,在腦袋里演練了許多遍,最后還是遺憾的發現就目前的條件,只能做更原始的弓箭。 向南能做的只能是增加幾個小機關增加射程以及力度,另外再加了一個瞄準輔助器。 由于鑲嵌原材料問題,向南選擇了楔子,可因為弓箭整體是竹制的,這樣的結構也導致這柄弓的使用壽命近乎于一次性。 向南干這活兒干順手了的,只花了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做好了,做弓的時候向劉氏時不時的就要來瞅幾眼,那臉色一次比一次難看。 向南有點慫,干完了就連忙將弓放到陰涼出陰著,箭都不敢繼續弄了,夾著尾巴回房讀書去了。 聽見向南搖頭晃腦的讀著書,向劉氏的臉色這才好了起來。 至于為何兒子突然會這么多東西?在向劉氏看來,正如她夫君所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跟美貌女子都有了,這等物件不過是些小技而已。 以前兒子只是一心讀書考取功名,自然就沒有做這些,現下看著似乎是有了別的想法,這才花了時間做這些。 若不是向劉氏瞧著這樣一來向南讀書比以前更加用心,從當初向南折騰竹筒取水之法的時候向劉氏就要出聲訓斥了。 雖說是夫死從子,可正常的母親對兒子的教導卻不包括在這里面。 連書都沒正經拿一本的向南扯著嗓子背了一段胡亂想到的書哄好了向劉氏,這才松了口氣,掐著手算了算時間。 這世界,鶯飛草長,正是動物們出來進食交那啥配的時候,雖說這時候的動物瘦了點,可再瘦那也是rou啊。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向南精神抖擻的就起了床,將剩下的竹子削成一根根圓形箭桿子,家里沒雞鴨可以拔毛,向南就用質地較堅硬的薄青篾削成尾羽。 青篾就是竹子削成篾條,可以剝成兩層,一層就是黃篾,那一層韌性不夠,一般篾匠都不會用,另一層就是青篾,韌性好且顏色好。 向南將青篾剔得特別薄,比之刀片也不遑多讓。雖然依舊為箭矢增加了重量,可好歹能比光屁股的箭好用些。 箭的尖端像削鉛筆似的削成尖銳狀,又蹭著阿茶做朝食的灶膛里用小火燎了一下,讓箭尖最外面一層進行碳化,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堅硬度。 一切準備就緒,向南背上背簍,背簍里放了一把箭以及另外一些能制作陷進的簡單工具材料,這是準備待會兒尋了地方就做幾個陷進試試運氣的,然后手上拎了弓,接過向劉氏灌滿了水的竹筒,用過朝食就往山上出發了。 出發前向劉氏再三叮囑向南不許往大山深處走,否則以后便是家里掃帚倒地了也不許向南去碰一下。 向南要上山打獵這事兒之前準備做弓箭的時候就念叨過了,向劉氏也沒多說什么,就跟他細細的說了哪幾座山外圍可以去,哪些山上有狼有虎有野豬。 前幾天向南還興致勃勃的攛掇阿茶跟他一起在春雨過后上山撿蘑菇,結果被當時正在灶臺前忙活的阿茶給了個鄙視的眼神。 “這山上便是連最粗糙的野菜都被大家挖光了,要有蘑菇還能真等著不撿?誰家不缺糧少食啊,能吃的便是路邊沒毒的野草都有人摟干凈回家又給雞吃又給自己家人吃的。那深山里估計還有,可等閑人不敢進去,也不知爛了多少好東西在深山老林里?!?/br> 這話說得也有道理,向南想著果然小說里有很多都是沒甚道理的,再問豬下水豬大腸,這些倒是便宜到沒人要,可大家都知道清洗需要的材料有多貴,誰愿意買回來費更多的錢去清洗? 還不如直接買了上好的肥rou回家來,既可以煉油又可以吃rou解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