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李小荷跟李小蘭:o(╯□╰)o誰纏著你來著! 周圍擺小攤點的都是小戶人家,趁著人多來擺個小攤賺點小錢的,大多是些婦人,有的家里男人跟著來幫忙,有的就是獨一人,想來不是第一次來了。夏氏很快就跟周圍的攤主聊開了。 李小荷她們的攤子比較偏,且現在大概才將將巳時(10點),來的人還不多,且都還在寺廟里面,并沒有什么人來她們的小攤逛。 日頭漸漸升空,寺廟外面也熱鬧起來,大多數人都會看見什么感興趣的吃食,買一份吃著,李小荷娘仨的攤子還沒開過張呢。李小荷倒是沒什么,但是看夏氏的樣子真是有點緊張啊。 “呀,紅玉,你來看這個荷包,好可愛呀!”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蹲在李小荷的小攤前,拿著一個小兔子造型的荷包,不停擺弄。 隨著她的招呼,又過來三個女孩子,看這三個女孩子都梳著丫髻,衣群樣式也是一樣,李小荷猜測是大戶人家的丫頭。 “jiejie,這是我自己做的哦。這是小兔子,”李小荷擺弄著特意做的兔子的耳朵,“這是小熊,”拿起來擋住下半邊臉,眨著眼睛賣萌。 幾個小女孩子“咯咯咯”地笑起來。 “這個是小豬?!彼謱W著小豬“哼~哼~”了兩聲。 為了賣出去荷包,李小荷這時候也不再顧忌自己是個成年人啦! 幾個女孩子也沒有讓李小荷失望,問清楚只要三文錢之后,四人迅速地一人選了一只。其中一個想了想,又選了兩只一樣的小熊樣式的荷包。 笑容滿面地送走了幾人,李小荷兩姐妹又將手里的錢數了兩遍,確定是十八文一文不少后,兩姐妹又傻兮兮地相視一笑。 雖然錢馬上就被夏氏收繳,但是兩姐妹俱都熱情不減,眼神火辣辣地掃向人群,希望再來幾個這樣爽快的客人。 夏氏的荷包也賣得不錯,客人大多是一些婦人,她們都會仔細地看過好幾個荷包才會挑選出自己想要的。 這會兒又來了兩個婦人,站在掛滿荷包的竹竿前挑選。其中一個邊看邊問:“這種荷包多少錢一個?” “都是三文錢一個?!毕氖吓阈?。 邊上另一個挑選的婦人驚訝道:“才三文錢?好劃算,干脆多買幾個好了!” “誰知道有沒有偷工減料呢,仔細挑選了才好?!边@邊這個說。 還沒等夏氏說話,那個婦人就笑道:“這又不是吃食,有沒有偷工減料一眼就能看出來了。何況三文錢一個的荷包在哪兒買去?平安鎮上最便宜的荷包也要五文呢!反正我要多選兩個?!?/br> 午時之后,大概是游人香客們都出來尋吃食,然后順便逛逛這些小攤子,人群變得有些擁擠。李小荷娘仨的攤子偏一點剛好合適,有人來看荷包買荷包,但是又不會被擠到。 大概到未時(下午三點),夏氏的荷包和李小荷兩姐妹的荷包都賣完了,夏氏想著中午正是忙時,娘三個都沒吃午飯,今天生意又還不錯,就讓邊上賣涼粉的給母女三人一人來一碗。夏氏吃的怎么樣,李小荷不知道,但是她吃的挺歡,她肚子早就餓了,而且涼粉酸辣爽口,加了翠綠的香蔥,味道真的不錯。 吃完了涼粉,夏氏帶著李小荷兩姐妹,連大佛寺的門都沒進,直接就回家了。 回到家,遇到等在門口要木馬的阿福,李小荷這才想起來走時,夏氏答應要給他買木馬的,結果她當然是忘了。阿福當然是哭鬧著不依,但是夏氏也沒辦法,忘了就是忘了,現在也不能再出去買。好在阿福還算是能聽得進話,在夏氏又承諾,下次一定記著買之后,終于沒再哭鬧了。 夏氏做荷包賣錢的事情,老婆子沒有說什么。對于這一點,李小荷覺得老婆子還挺好的,沒說什么掙得的錢要交公什么的。她不干涉兒媳婦掙私房錢,但也不會特意留時間給兒媳婦掙私房錢,反正你要用閑時做活賺錢她不管,只要不耽誤她的活兒。 這天之后,夏氏尋了空閑時的時間,去了一趟平安鎮,這次沒帶李小荷兩姐妹去,倒是阿福鬧著要去,夏氏將他帶上了。 夏氏回來時買了一些布和繡線,又給李小荷兩姐妹帶了一大袋碎布頭回來。 后來有一次,李小荷跟夏氏一起去平安鎮賣荷包,才發現夏氏去的是一家兼賣成衣的裁縫鋪,雖然還是一個荷包三文錢,但是材料都是在店主這兒拿,不需要夏氏自己去買。 李小荷心里暗暗發笑,還真被四姨說中了,大舅連自己meimei也坑。 那次廟會回來夏氏什么反應也沒有,李小荷還奇怪呢,沒想到她自己不聲不響地另找了一個主顧。 這樣也不錯,不用出本錢,也就是做一個荷包就凈賺三文錢。何況老板人挺好的,聽說夏氏有兩個女兒,會做些小活計之后,那些碎布頭就白送給夏氏,讓她給女兒練手了。 不過,李小荷可不敢將自己的荷包賣給這家老板。要是他知道荷包是用這些碎布頭做出來的,難說他還會不會白送給她們。她還是廟會的時候拿去自己賣吧。 第9章 有好吃的啦 天剛蒙蒙亮,孫氏就收拾好自己,到村里李松柏家去幫忙。 李松柏是李家兩兄弟的堂兄,今天他家嫁女兒,按照規矩,中午女方家里會宴請男方來接親的人,還有自己這邊的親戚好友。 孫氏長于廚藝,村里人也沒那么多講究,李松柏家的就請孫氏去幫廚。 李松柏只有這一個女兒,宴請也是全村人都要來的,總要辦出個樣子來,所以不說其他,就是這宴請的食材也是有好些好東西的。 孫氏也不怯場,她生就一副玲瓏心肝,這種大場合的宴請也不是沒有經驗。她前兩天就開始做些準備工作,昨天在這兒忙了一天,都是為了今天中午這一頓午飯。 到了李松柏家,他家已是全部都在忙著了。李松柏家的看見孫氏,把她帶到廚下:“昨天晚上沒怎么睡,現在還沒理清。哎,你來的早,你先忙著吧,等會兒菜大嫂她們就該來了,我跟她們說了的,今天過來幫我忙……”說完急急忙忙走了。 孫氏自顧自先將昨天收拾好的雞、鴨、扣rou、酥rou什么的裝碗,準備好的蒸菜上到蒸籠,生好火蒸著,然后開始做早飯。像這樣的幫廚,主家都是包飯的,只是看他家忙成這樣,早飯還是要她來做了。 孫氏不在意這些,好歹是親戚,幫幫忙有什么呢,況且這對于她來說只是小事情。 其實,孫氏以寡婦之身嫁到李家,還帶著兩個孩子,剛開始當然是少不了受人們的指指點點,但她就像是不知道人們私底下的議論一樣,逢人都是笑語相迎,有人要她幫忙了,她也是熱心得很。久了,大家也就不好說她了,尤其是受她恩惠的。 要說她真能沒一點兒不舒服嗎?當然是不可能,她又不缺心少肺。只是她本就是寡婦,要說不改嫁,當然就沒這些煩惱了。只是她男人死了,兩個孩子還小,家又是早就分了的,那家老人有大兒子要依靠,小兒子要偏心,這個做老三的,當然就是最不受重視的那個了。至于孫子,當然就更沒地位了,就算她要下地干活,讓幫著看會兒,也不答應。讓自家老娘看著吧,娘家弟妹又拉著個臉。況且,她一個年紀輕輕的寡婦下地干活兒,要是有什么事情讓個漢子幫了下忙,那流言簡直是滿天飛。 想來想去,還是再嫁吧。她孫氏自認不輸任何人,只是沒想到命不好,早早死了男人。但這世道又不是不準寡婦再嫁,只要有個男人幫襯著,她就不相信這日子她過不好。那些碎嘴婦人的指指點點,能影響她什么,哼,她自照樣過好她的日子就行了。 李小荷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近吃午飯時才去的李松柏家。 李小荷還是第一次見古時的新娘子,跟著一群半大不小的姑娘一起,去這個族姐李香云的閨房去看熱鬧。 李香云房間里人很多,都圍在床前笑鬧,李小荷一群人也圍了上去。 李香云畫了新娘妝,不知道是化妝師技術太差,還是這時候的新娘妝就是這樣。李香云頭發全挽起來了,臉涂得雪白雪白的,兩腮紅的像猴屁股,嘴唇也血紅血紅的。還不如李香云素面時漂亮,只是現在她雙眼羞怯明亮,比平時倒是多了一絲風情。 李小荷聽大家都在夸李香云今天好看,夸世安媳婦手巧。 世安是族長的兒子,李世安,他媳婦是童氏。 李小荷瞄一眼笑得得意的童氏,也笑了笑,沒說話。 中午的菜色在這小村子里,算的上是很不錯了,而且鄉下辦這些事,別的不說,就一個實在。李小荷也是放開了肚子,好好打了一次“牙祭”。 吃完午飯,李小蘭拉著李小荷就跑到李香云的閨房外面,跟著一群小孩子守在這兒,等著姐夫過來時槍接親的紅包。 阿福和二牛也在,李小荷想著阿福還小,怕等會兒擠到他,就讓二牛帶著他站在邊上。 等到準姐夫帶著一大群人過來時,一群小孩子啥都忘了,呼啦就全跑過去,將那群人團團圍住,喊著“給紅包,給紅包”。場面混亂,李小荷緊緊拉著阿福,害怕他不管不顧跑過去,發生什么擠翻踩踏的事。 那群人里有人喊著“先放開”“就給,就給”的話,但是沒一個小孩兒聽的,全都圍著他們嚷嚷。 李小荷看著嘆氣,一群熊孩子。 那群人里嘩啦地扔出一大把紅色的東西,李小荷定睛一看,紅包!趕緊眼疾手快地撿了幾個,抬頭見那群小孩子放棄圍攻新郎,朝這邊跑來了,又趕緊拉著阿福跑開。 李小荷撿了五個紅包,一個給阿福,兩手空空的李小蘭和二牛一人也分了一個,想了想,也給了一個給小玉嘉。最后一個給自己了。哎,真是不容易啊,她也是有私房錢的人了,一文錢! 晚飯李松柏家就沒再叫大家吃了,孫氏還在李松柏家幫忙,就由夏氏張羅家里的晚飯了。 李小荷自覺地去幫夏氏燒火。說起來,平時李小蘭做飯也大多是李小荷在幫著燒火,做了這么久,李小荷對這個用大鐵鍋的土灶也比較熟悉了,現在就看看夏氏孫氏做飯燒菜,等她大一點她也可以做了。不要說什么她以前難道不會做飯這種話,要知道這是一邊要顧著灶里的火,一邊要翻炒鍋里的菜的古代廚房,她不先學學還真玩不轉。 而且,這里各種調味品不如后世那么豐富,孫氏的菜卻做得人人稱贊,手藝自是沒話說,李小荷也是很佩服的,她多看看,學點皮毛也好啊,雖然她算不上吃貨,但是有美食,誰愿意吃豬食? 剛把菜收拾好,孫氏回來了。她見飯已經做好,跟夏氏說:“林嫂子給了兩碗菜,熱一熱,今晚就吃這個吧,省的另外再燒菜?!闭f著從邊上碗柜里找出兩只碗,將手中的兩只碗中的菜謄過去,又跟夏氏說了一聲,去李松柏家將碗還了。 平時大家都在家的時候,家里的活計都是夏氏孫氏兩妯娌一起做的,夏氏是長嫂,孫氏心中有成算,倒沒有什么大矛盾。反而因為老婆子的刁鉆,兩人有種共同對抗“敵人”的默契。 這會兒吃完晚飯,孫氏在一邊洗碗,夏氏在燒熱水,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起來。 “弟妹真是能干,今天這么多人的宴席,你一個人就辦成了?!边@自然是夏氏在贊孫氏了。 “我也就是這點兒手藝了,還累死累活的,哪里比得上大嫂,坐在家里就能賺錢,輕松又干凈?!比思曳Q贊了你,當然自己也要回捧回去,這話題才能繼續。 “哎,哪里能賺什么錢,他們兩兄弟出去了,我們平時活兒就多了,況且做個荷包,這針頭線腦的、布匹什么都是錢,也就是賺兩個辛苦錢?!毕氖习胝姘爰?,半是高興半是抱怨地說。 “我看大嫂也不用愁,不是還有小蘭小荷兩姐妹嗎?上次廟會她們兩做的荷包不是也賣的很好?要我說,大嫂真是好福氣,兩個女兒這么能干,從小就能幫著賺錢。說起來小蘭也有九歲了,過兩年也該說親了,有兩個女兒能幫襯著,到時候你就輕松了!”孫氏根據事實分析了一下。 夏氏聽孫氏說起女兒,心里確實高興,才多大呢,就能掙銀錢了!她嘴角彎起,卻說道:“早著呢,還不得等個五六年才能說親。我就是cao勞命,哪有什么福氣。我看,你以后倒是有福氣的。烏梅那丫頭能進王善人府里,是個有造化的,人家那話怎么說的?寧愿取大戶人家的婢子,不娶窮人家的女兒,以后烏梅出來了,媒人還不得踏平我們家門檻!” 夏氏其實是很不屑這種,將女兒送去為奴為婢的行為的,但是孫氏本來就是寡婦,烏梅是她前頭男人沈家的女兒,沈家不愿意養,孫氏這樣做也不全是她的不是。這種妯娌閑話的時候,心里怎么想的是一回事,嘴上自然是撿著好的說了。 孫氏卻嘆了口氣,說:“要是有法子,我也不愿意送她進到那府里去,給人家做丫鬟,隨意打罵,她才七歲呢,我……”她聲音低下去,似乎有哽咽之聲傳出。 夏氏不太會安慰人,但見孫氏這樣,也只得說些好聽的話來勸:“王善人家是讀書人家,是知道禮節的,可不是那起黑心的人家,烏梅是個老實孩子,不會有什么事的?!彼妼O氏沒說話,提議道:“要不過段時日,你上王善人府上去看看她?” “她一個小丫鬟,能讓家里人去看?”孫氏語氣猶豫。 “就是看不到她人,去那家下人那里,打聽打聽她的情況也行啊?!毕氖闲Φ?。 孫氏點點頭,復又嘆一口氣,將碗里的水瀝干,放進碗柜里。 第10章 爹爹回來了 到了秋收時節,李東林和李成林回來了。是家里帶信讓兩人回來的,李家老爺子已經六十多歲,畢竟年紀大了,孫氏跟夏氏又是兩個婦人,體力不如男人。之前收小麥時沒讓兩兄弟回來,家里扯扯絆絆收了小麥,李家老爺子卻是累得在床上躺了兩天才好起來,雖沒吃藥,但是身體卻是真的累著了。所以,秋收家里將兩個兒子叫回來幫忙。 李東林黑了,也瘦了,但精神頭看著卻很好,雙眼明亮如星。他咧著嘴笑呵呵地看著圍過來的幾個孩子,彎腰將最小的阿福抱起來舉過頭頂,逗得阿福高聲大笑。他又問著李小荷兩姐妹平日在家做些什么,有沒有聽話,幫家里做家務,帶弟弟之類的話。兩姐妹自然是笑著答了。 李東林顯然非常高興,自己出門掙錢,家里孩子聽話,媳婦又能干,他咧著的嘴就沒合上過。他拖過自己帶回來的大包袱,拿出些糖果給幾個孩子分了,又拿出幾匹布出來,交給夏氏,讓她看著給她自己或是孩子做身衣裳。然后從包袱里又拿了些布匹吃食收拾好,進了李家老兩口的屋子。 沒一會兒,李成林也提著包袱進去了。沒過多會兒,兩兄弟就出來了,后面跟著滿臉帶笑的老婆子。 李家兩個男人出門了大半年,現在回家,家里人都非常高興。老婆子親自取了一塊臘rou,交代孫氏好好弄一桌。 雖然人多,但是老婆子卻讓幾個小孩子,圍著四方桌子加了幾張凳子,一家子一張桌子圍著吃飯,也是個接風洗塵的意思。 李家本來就是小戶人家,沒什么規矩,沒什么食不言寢不語的講究。 飯桌上,老婆子就話語不停地問兩兄弟,平時吃的好不好,活重不重,這次告假回家有沒有什么影響之類的。 “娘,你就放心吧,秋收本就是我們這些地里人的大事兒,我們一起做事的有好幾個都回家幫忙了,洪哥都知道的,沒事兒?!崩顤|林笑道。 李成林也接著話,笑呵呵地道:“洪哥人很不錯,跟著他干的都服他講義氣,家里有什么事兒跟他說了,沒什么難處他都會幫忙的?!庇终f:“我們回來時他跟我們說了,等說我們忙完家里的事,依舊到他那兒干,一直到臘月份一直都有活兒,踏踏實實干到年底,回家好過個舒服年!” 說得李老爺子也笑起來,端起酒杯小啜一口酒,老婆子笑盈盈地給兩個兒子夾菜。桌上有李家兩兄弟的談笑聲,老婆子中氣十足的招呼聲,夏氏兩妯娌含笑的交談,還有小孩子天真的笑鬧聲,氣氛一片歡欣。 李小荷身在其間,也覺得心中歡快,一邊聽著大人們說話,一邊跟著jiejie弟弟們笑鬧。 李家兩兄弟回家第二天開始,就每天下地忙活,收谷子,掰苞谷,挖紅薯,爭取在家將這些活兒都做完。 兩兄弟這么賣力,其他人也沒閑著,兩個老的將田里的稻草,地里的秸稈收的整整齊齊曬著,夏氏孫氏兩個要翻曬谷子苞谷,每天還要洗一大堆臟衣服,有時候還要去地里幫忙。像做飯,掃地,帶弟弟meimei這些事兒,就全交給李小蘭了。李小荷是知事的,自然幫著李小蘭干活兒,尤其是兩歲的玉嘉,基本上就是李小荷帶著,不過玉嘉很聽話,基本不哭鬧。 兩個男孩子就不行了,二牛只有五歲,阿福也才四歲,家里也不能讓他倆干什么活兒,他兩個在家也呆不住,總是跑出去跟村里的小孩一起,不到天黑不回家,回來一身泥。老婆子每天干活兒累著了,脾氣也越發大,每次看到兩個男孩子滿身是泥地回來,都要發一通脾氣,倆男孩子遭罵是肯定的,李小蘭兩姐妹也免不了要被牽連。 雖然早就知道老婆子的脾性,這也不是第一次被罵,但是李小荷心里還是挺不舒服的,心想:我又沒閑著,大家都在干活兒,你累我也累,憑啥要聽你在這兒亂噴!一大家子的衣服又不是你洗,我娘她們都沒說話,你在這兒cao什么心!知道自己不能說出來,只能在心里腹誹,想想自己在這兒生氣不劃算,暗暗運氣,催眠自己:我聽不見,我聽不見,我什么都聽不見! 看看不管是李東林兩兄弟,還是夏氏兩妯娌,都像沒聽見老婆子在罵人似的,自顧自做著自己手里的事,李小荷暗暗猜測,估計他們都是早就習慣老婆子這德性,知道要是有人這時候幫了下腔,老婆子還得罵的更有勁,所以干脆就假裝沒聽見,隨她去。李小荷嘆息自己真是不僅身體變幼稚了,連心理承受能力也下降了,想想當初找工作時遇到挫折時,自己還特淡定的胡吃海喝呢,遇到些奇葩客戶的各種刁難,也是輕描淡寫地回擊,現在連這種最低級的挨罵也承受不了了,看來自己的素質還有待提高??! 待稻谷苞谷都放進了糧倉,紅薯都埋進了地窖,田里的稻草地里的包谷秸稈都整整齊齊地壘成一個個草垛,李家兩兄弟又走了。 這天傍晚,正逢晚霞滿天,老婆子坐在屋前正收拾柴火。這些柴草都是她跑到村子往西,那邊長滿雜草的山坡上割回來的,這時節在屋前曬上一天,就干了,今冬的柴火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