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皇帝氣勢頓時矮了一截:“朕說的都是實話?!毖劬M是執著。 宣凝看看皇帝看看姑姑,看看媳婦兒看看娘,然后低聲說:“這讓我回去怎么向父親和三叔交代?” 打了場仗,姑姑要喂狗了。 ☆、天下不太平(八) 關于喂狗這件事,宣家男女老少態度空前一致,堅決不能讓狗皇帝得逞。被流放的時候宣家都沒有罵過的話,現在在心里罵了個千遍萬遍。 喂了狗了喂了狗了喂了狗了…… 宣繡看著眾人義憤填膺的樣子,默默地坐在一邊,到了晚上,她才叫上宛氏與柳氏,一起進了宣老太太的房間。 四個人徹夜長談,到第二天出來,都眼眶紅腫。 皇帝在門口蹲了一夜,也熬得雙眼通紅,與宣繡相距三步,相顧無言。 柳氏本要說話,被宛氏拉了下袖子,嘆了口氣,轉身走了。 皇帝向前走了兩步,試探著握宣繡的手,見她沒有拒絕,一晚的陰云終于見日:“你娘是不是答應了?” 宣繡說:“你真的要迎娶我當皇后?” “我發誓!” “沒有后宮?” “你就是后宮,唯一的后宮?!?/br> “我比你大了六歲?!?/br> “我不嫌你老?!?/br> 宣繡臉色微冷。 皇帝立刻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解釋道:“等你老了,走不動了,做飯做衣服這種事就只能朕來干了?!眹@息一聲,頓覺自己責任重大,“朕會好好照顧你?!?/br> 宣繡:“……”原來他們是這樣的皇帝皇后嗎。 皇帝想了想:“我們回宮以后可以多找幾個伺候的人,只有一個太容易走丟了?!边@兩年,他讓宣家的人打聽過呂公公,可惜一直沒什么消息。 宣凝思家心切,所以先走一步,迎接皇帝鑾駕過了兩天才抵達。這兩天時間,在宣繡的游說下,宣家眾人雖然沒有完全贊成她嫁入皇宮,卻也沒有明著反對了。 隨鑾駕而來的還有合邕知府。 “臣合邕知府水埠穩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彼诘厣线蛋?。 皇帝極力邀請宣繡與自己同乘無果,正郁悶,聞聲不耐煩地說:“你就是把朕關在牢里的合邕知府啊?!?/br> 宣家想起這一茬,頓時覺得合邕知府果然是英雄真本色! 合邕知府嚇得渾身發抖:“臣不敢,臣惶恐,臣有罪,請皇上責罰!” 皇帝看著宣繡,小聲說:“當年把朕關在牢里的就是他,你說怎么罰他?” 宣家人臉色一變。 合邕知府大小是個五品官,別說宣繡還沒有嫁給皇帝,就算嫁了,也沒有后宮干預前朝的道理。 宣繡一言不發,僅用余光冷冷地瞪了皇帝一眼。 皇帝縮縮頭,對合邕知府說:“嗯,待朕回京再處置?!?/br> 合邕知府說:“臣還有事啟奏?!?/br> “說?!?/br> “臣兩年前抓到了一名叛黨,苦于不知圣駕何方,不能及時稟告,才關押至今?!?/br> 皇帝對這種瑣事毫無興趣,揮揮手交給宣凝,知府將人送上來,未到近前,就聽到熟悉而尖銳的聲音:“皇上,皇上,是我啊,是小人呂長年啊?;噬暇任?!” 皇帝愣了下,抬頭看去,被捆得結結實實的那個不是呂公公是誰。 宣凝擋在皇帝面前,對合邕知府說:“他是皇帝貼身太監呂公公,怎么會淪為叛黨?” 呂公公又開始大呼冤枉。 知府說:“兩年前,南蘭縣村正上報縣內發生一起多人械斗喪命的案件,我帶人趕到的時候,發現呂公公神情異常驚慌,便將他押回了府衙詢問。才知道他竟然出賣皇上,將您的行蹤泄露給殺手。幸好吾皇乃真命天子有上天庇佑,才沒有讓這個賣主小人得逞?!?/br> 呂公公道:“小人是為了讓這群殺手自投羅網,才送到宣家的呀。小人一直在客棧等皇上的消息,看在小人對皇上一片忠心的份上,饒了小人吧?!?/br> 皇帝煩躁地說:“一并帶回京城發落?!?/br> 當初皇帝逃出京城時,一路躲躲閃閃,生怕被韜王找到,如今勝利歸來,一路浩浩蕩蕩,百官爭相朝見。抵達京城已是兩個月后。 延王爺率百官出城相迎。 沒心沒肺如皇帝,看著城墻前跪拜了一地的臣子,想起出逃時狼狽的情景,也不由地嘆了口氣。 “朕誤信jian臣,使江山蒙難,愧對祖宗啊?!?/br> 難得聽皇帝說人話的眾臣們都有些不適應,卻還是口呼萬歲,說了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辯解之言。 皇帝倒是挺相信,覺得這場災難主要是韜王太壞、自己太善,不禁又嘆了口氣。 皇帝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封賞功臣。 宣統已經是定國公了,就賞賜金銀和房屋,宣絡為一等永隆侯,宣凝為三等淮南侯,宣沖為一等安昌伯。宣凈雖然軍功不顯,但被宣統請封為世子。 這些倒還罷了,眾臣都知道,沒有宣家不計前嫌,皇帝的皇位是拿不回來的,但是……娶宣家一個生了兩個女兒的婦人為后就過了。 一群大臣開始上書游說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將大臣關在書房里,很認真地威脅:“要不娶阿繡,要不娶你們中的一個。你們看著辦?!?/br> …… 回去的大臣們一邊哭一邊要求媳婦兒在明天上朝前,多拿幾條褲子給自己穿。 第二天,大臣們吸取教訓,不再說皇后的事兒了,開始說后宮。 皇帝就在文武百官的面前,很干脆地說:“要不不納,要不納你們。你們看著辦?!?/br> …… 沒想到經歷了一系列考驗的皇帝依舊是那個不靠譜的皇帝,一點兒都沒有變! 大臣們哭泣著退朝。 韜王在哪里! 求回來。 韜王叛亂時期,大多數大臣都短暫地屈服過,這時候說話腰桿子也不是特別硬,部分地方上調的官員對皇帝不熟悉,也不敢隨意開口,所以這件事最后還是這么定了。 這件事里最尷尬的莫過于宣繡的前夫光祿寺少卿。尤其是他的兩個孩子,先前改姓宣也就算了,現在還要封公主。女兒是公主,媳婦兒是皇后,但他不是皇帝……這,怎么聽都感覺嚇人。 他輾轉反側了好幾天,自覺在京城沒有立足之地,干脆辭官歸故里了。 和他一樣尷尬的還有一人,就是端靜的渣爹。 同樣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渣爹也在叛亂中存活到了最后,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自以為“犧牲”的大女兒搖身一變,以侯爵夫人的身份回來了,這就很打臉了。 ☆、天下不太平(九) 但渣爹舍不得辭官,他的事兒也不像光祿寺少卿那么掉臉,說到底,他都是端靜的父親、宣凝的岳父,憑著這層關系,兩家面子上總會有些往來。 于是,宣繡入宮之前,他就讓夫人以親家的身份,腆著臉地送珠寶首飾來添妝。 宣家上上下下都知道他們讓端靜代嫁的事,極看不起見風使舵的一家人。 宛氏握著端靜的手,問:“你想如何?” 端靜正吃點心,聞言愣了愣說:“什么如何?” 宛氏拍拍她的手背:“若想細水長流,便受了她的禮,以后往來的時候,盡可看她阿諛奉承的嘴臉。反正有宣凝和我們在,絕不會讓你被那家人欺負去。若想快刀斬亂麻,就直接將禮退回去,明明白白地劃清界限。在這看人下碟的地方,有的是氣叫她受?!?/br> 端靜完全沒有想得這么復雜:“都可以?” 宛氏見她全然沒放在心上,笑了笑道:“那就收了他的禮,但別管他的臉?!?/br> 送的禮宣家都收了,但是宣家的請帖沒有他們的份,將便宜占得相當徹底。渣爹和后媽試了幾次都是一樣的結果,終于翻了臉皮,與他們斬斷往來,只是背后暗戳戳地說壞話。 這些壞話很快傳入宛氏等人的耳中。宣繡婚期將近,她們騰不開手,只好先記下賬。 出嫁那日,宣統與宣絡如十幾年前那樣,一大早就守在了門口。 宣繡看到他們時,不禁眼眶一熱。 兩位兄長都不是多言之人,但疼愛之心勝過世上所有。當初前夫納妾,她還沒說和離,哥哥就寫信告訴她家中一切安好,愿為她遮風擋雨。和離之后,又為爭奪宣凌、宣準費盡心力。正因如此,她才甘愿為他們、為宣家傾心付出。 宣統看著meimei鳳冠霞帔的樣子,心中也是酸澀不已:“為兄還是那句話,無論何時何地,這里都是你的家,不必委屈自己?!?/br> 宣繡用力地點了點頭。 她嫁給皇帝,不為其他,只為宣家。 皇帝的不靠譜有目共睹,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她必須站到最高的位置,庇護家族,哪怕是一生囚困也無怨無悔。 “以后家中就勞煩兩位哥哥多多照料了?!?/br> 說罷,昂首挺胸,朝未知的命運前行。 宣繡當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勸諫皇帝不要冊封自己兩個女兒為公主?;实郾揪褪菒畚菁盀?,見她不喜,也就退了一步,封了兩個郡主。反正宣家滿門顯貴,多兩個郡主也不打眼。 讓比鐵口直斷還要嘴硬的皇帝改口,簡直比韜王詐尸更令人驚悚。但驚悚過后,是深深的驚喜。 終于有人創造了奇跡。 看來皇后年紀大點也好,管得住。 一時間,皇后的口碑扶搖直上。 皇后名聲越來越好,有人又坐不住了。端靜的后媽想來想去都覺得這么好的一門親事沒有讓自家女兒沾光簡直天理不容。既然宣凝將錯就錯地娶了端靜,但宣家還有宣凈和宣沖,一個定國公世子,一個一等安昌伯,都是頂好的名門貴婿,其他家苦于沒有門路,他家近水樓臺怎么能不撈一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