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好一會兒,他才嘆息一聲:“凌風,我比較貪心,除了你的身體,我還需要你的靈魂,需要你長長久久地陪著我……你明白嗎?” ——不出意外的話,我會擁有漫長的生命,我無法想象在那么漫長的生命里,卻不再有你。 第93章 無題 八月二十一日上午,許凌風在管委會的晨會上宣布放權,從即日起,他只負責防務以及秋收以后才會開始的訓練工作,其它事務一律交由管委會處理,他將不再過問。 一般居民大都不知道這件事,知道了估計也不會太在意。但對于管委會的其他成員,這簡直就是平地一聲驚雷,尤其像陸華安這種經歷過無數爭斗甚至是清洗才一步步爬上來的,說是晴天霹靂都不過份。陸華安當天晚上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拜會宋隱,拐彎抹角地問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夠好,宋隱好不容易才弄清楚他的來意,那叫一個啼笑皆非…… 等到大家弄明白這純粹是許凌風的個人選擇,跟他們都沒有關系的時候,風波很快平息,幾乎都看不到權力交接的痕跡,一道道政令自管委會有條不紊地發布下來。 首先是幾則公開招聘教師會計的招聘公告,緊跟著是一系列任命:管委會組長:陸華安,半職,工資每月50斤大米。 防務隊隊長:趙樹林,全職,工資每月100斤大米。 農技部主管:趙景升,全職,工資每月120斤大米。 勞務部主管:齊夏,半職,工資每月30斤大米。 后勤部主管:呂婉君,半職,工資每月30斤大米。 …… 看了公告,大家這才發現原來管委會總共也沒有幾個人,除開農技和防務還全都是半職! 不過,其后出來的幾條公告才是老百姓真正的聚焦點: 第一,鑒于基礎建設告一段落,管委會將不再提供免費三餐,伙食隊從即日起解散。 生活困難的家庭,可以向管委會借糧,每人最高可以借到100斤糧食,秋收之后歸還,無論借的是米是面還是土豆,都可以用紅薯歸還,歸還比率為1:0.9,即一斤大米只需要用九兩紅薯歸還。除非有特殊情況,原則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不得向管委會借糧。 第二,向未成年人和年長者提供糧食補貼。7歲以下的幼兒每人每月10斤糧食,7至12歲20斤,12至15歲30斤;年滿55歲的老人每月20斤糧食補貼,年滿65歲的每月30斤。免費糧食將發至明年年底,是否延續另行通知。 第三,幼兒園和學校將于9月1日開學,幼兒園接收37歲小朋友,全日制,不收學費,免費提供早午兩餐。學校為半日制,只有下午上課,農忙期間放假,凡7至16歲的未成年人必須入學,不收學費,提供免費午餐。 …… 這幾條公告一出來,大屋小屋間間屋子立時熱鬧非凡,一條二條三條,總有一條適用你,有些人家還一二三全都占齊了。就連好些富戶都在觀望,一但有人帶頭,保管他們一樣會去借糧——借大米還紅薯,借一斤還九兩,這么好的買賣,上哪里找去!這幫家伙貌似都把前面那個大前提,“生活困難的家庭”,給徹底忽略了,不過管委會會教育他們的。 一幫閑的蛋痛的全職防務隊員們貌似也從中找到了樂子。 “小冬子,你這他娘的是啥運氣啊,你看你個十歲娃,拿了多少糧食?”有人開始掰指頭,“一個月拿20斤糧食補貼……” 第二個接口:“上學有免費午餐吃,算10斤?!?/br> “不對,不對,他能吃著呢,一頓要吃三個大饅頭,一個月至少要吃15斤?!钡谌齻€連忙糾正。 第四人繼續:“而且他還在防務隊,三頓飯全部免費,一個月吃40斤一點問題都沒有?!?/br> 起頭的人負責收尾:“20加15再加40……乖乖,小冬子,算算你一個月要吃多少糧食!” 小盆友被徹底繞昏了,掰指頭:“201540等于……75?我一個月要吃75斤?有這么多啊……” 一幫光棍轟堂大笑。 “欺負小朋友你們很能啊?!彪S聲劉樹林和洛桑一前一后走進來。 劉樹林在一幫軍漢中個頭算不得魁梧,講話聲音也不夠粗壯,但他剛一開口,屋子里立時安靜下來,有幾個甚至一下子從地上蹦了起來,隨時準備要“立正”的架式。 然后,他們才看到跟在后面的許凌風。 齊小冬蹦蹦跳跳跑過去:“風哥,風哥,你是不是要教我們功夫?” 許凌風敲敲他的小光頭:“不是教功夫,是教你修行?!?/br> 小盆友的笑臉一下子垮下來——他八歲變異,等級還不低,據說有修行資質,到如今“學習”修行兩年有余,這都快十一歲了,還沒修出那倒霉的氣種。 別說他,就連一幫大兵都很有些失望,他們當中變異人有好幾個,但修出氣種的一個都沒有,那東西不是一般二般的難! 而且,這幫家伙對于許凌風還頗有些不服氣。當日進村路上大家都在忙著殺狼,沒功夫注意他,最后公布說他一個人殺死三頭狼,人人都認為很不可思議,總覺得如果不是作弊就是仙師偷偷幫了他的忙(⊙o⊙)。剛才聽說他要過來指導他們練功夫,估計就沒有一個服氣的,現在聽說是修行,更是覺得他這牛都快吹破天了。 這些家伙大都不善(不屑?)掩飾,許凌風多精的人,看一眼就明白了。但他也只是笑了笑,以后有的是機會證明自己,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 這會兒他對各色目光視而不見,只用他慣常的溫雅口吻道:“相信你們當中很多人都知道修行。不過,我教給大家的方法跟你們知道的都不太一樣。第一,我需要測試你們每個人的資質,以此來確定能不能修行。此前你們大概都以為只有變異人才能夠修行,我現在要告訴你們,這個觀念是非常錯誤的,沒有變異的也有可能擁有修行資質,只是機率比變異人低。第二,如果測試結果是可以修行,我會為你們挑選適合的修行方法,以此幫助你們盡快修出氣種。人各不同,沒道理所有人都必須使用同一種方法,對不對?第三,不能修行的也不要氣餒。不能修行,還有可能變異,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地方,地理環境得天獨厚,變異的機率非常高,就算你已經變異了,也仍然擁有很大的升級空間……” 在場的不是軍人就是變異人,人人都夢想變強,個個都渴望升級,一席話講下來,所有人都收起了剛開始的吊二郎當,看向許凌風的眼光越來越灼熱。 —— 宋隱盤腿坐在蒲團上……沒錯,就是蒲團,這東西是他老娘和大舅媽還有二姑媽三個女人在外婆的指點下一針一錢特意為他做的,弄的他都不好意思扔出去。不過用了幾天發現古人坐蒲團也不完全是為了裝逼,至少比坐地上舒服很多。 宋隱這會兒坐蒲團上正用神識察看35米之外曬場對面的防務隊隊部——防務隊在一二樓占據了240個平米的空間,就連三樓都有幾個房間沒用來種莊稼,專門留給他們作為以后的修行場所。宋隱不是不可以過去跟他們面對面,只他現在這個樣子確實很像是在裝神弄鬼,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是選擇遙控比較省事。 許凌風進來后發現他已經收功,連忙關切的問:“小隱怎么樣?累不累?” “沒有想象中那么累?!彼坞[搖頭,隨即切入正題,“十二個已經變異的人中有十一個可以修行,其他人中也有五個。今天總共才二十七個人,就有十六個可以修行?!?/br> 宋隱看向許凌風的眼睛晶亮晶亮的,哪有半點年過三十的樣子。許凌風興奮地大叫一聲,沖過來抱著他一連在地上滾了好幾圈,更沒有半分瀟灑公子的樣子。 許公子緊跟著跳起來,揮了兩下拳,搓起手掌:“太棒了,想不到比率會有這么高!” “這些人的資質都不錯,不過有幾個經脈有些損傷,需要先麻煩柯叔給他們治療,應該不太困難。而且就算那些不能修行的,我估計全都會變異?!?/br> 許凌風終于冷靜下來,嘆口氣,坐下來客觀評價:“也就他們這批人吧,本來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其他人的比率不可能有這么高。如果能夠達到他們的一半,不,只要有三分一,我都非常滿意了!” 宋隱看他坐那兒就不動了,很詫異:“你不馬上告訴他們?” “為什么要馬上告訴他們?切,明天再說吧。那幫孫子……你是沒有看見,剛看到我的時候,他們一個個的小眼神,就好像我是騙子神棍一樣……今天晚上就讓他們提心吊膽過一晚,也給我出出氣?!?/br> 宋隱愣神半秒,其后捶地大笑。 許凌風看著他開心的樣子,突然覺得一切都值了——管委會離了他一樣運轉良好,他許凌風并不是不可替換。只有面前的這個男人,沒有了他,還能這樣開懷大笑嗎? 第94章 收獲 感覺幾乎是剛剛才安頓下來,生活還沒有完全走入正軌,收獲季節到了。 對于農民來說,收獲季節是一個讓人忙到死卻也讓人開心到死的季節,但是今年,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紅薯跟稻谷麥子不一樣,它是埋在土里的,不到挖開泥土的那一天,沒人知道收成會怎么樣。 比起其他人,蔣文輝尤其擔心——他家沒人種過田,什么都不懂,就算有農技指導,對自家田里的收成他也沒什么信心。更何況他一家四口,老的老,小的小,連一個貨真價實的壯勞力都沒有,就憑他跟妻子的細胳膊細腿,真的能從土里刨食? 蔣文輝能夠來到李拐子村,完全得益于他有一個非常睿智的丈母娘——閑陽出現怪獸之后,很多人都被嚇破了膽,他家丈母娘卻憑借著良好的人際打聽到了很多細節,果斷搬家到宋隱樓下。那個時候他們當然不知道仙師什么的,丈母娘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動物都是有地盤意識的,怪獸既然在那棟樓呆了那么久,肯定留有氣味,至少在最近一段時間,那里是安全的。于是,他跟宋隱成了鄰居,因此結識了齊夏和柯源,后來一起撤到霧城,再后來又一起搬往江安,就此成為朋友。 他們搬到江安的時間比較早,他和老婆劉爽都找到了工作。劉爽以前在超市當主管,在江安卻只能當個小小的收銀員,但他運氣好,成了同一家超市的采買,算是一個比較吃香的職位。蓓蓓的外婆則在家里給人看小孩,一家子在江安的日子過的緊緊巴巴,但至少不用為衣食發愁,甚至還因為下手夠早,貸款在五環上買了一個小套二。 聽說宋隱要搬來這里,兩口子立即賣房辭職跟了過來,甚至都沒怎么猶豫——江安早已經人滿為患,氣候又一年比一年激端,繼續惡化下去,老百姓還能支撐多久?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只怕是最先受到波及的。而能夠獨自走出閑陽,宋隱和許凌風的能力不容置疑,跟著他們至少還有一線生機。 但這一線生機,也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打拼的。 所以分土地的時候,他家要了三畝半的牧草田和三畝農田,總共七畝半土地,只把兩畝農田租了出去,剩下一畝農田還有三畝半牧草田全都留給自家人練手。牧草還好,一個星期花上一天時間就差不多了,但那畝紅薯田可把一家子折騰壞了,除草、澆水、施肥……就算所謂的農閑時期,事情一樣不少,尤其他們沒經驗還沒力氣,連年近六旬的丈母娘都經常下田幫忙,好不容易才熬到收獲這一天。 其實聚居地像他們這樣的人家不算少,家里沒有真正的壯勞力,又從來沒有種過田,區別在于那些人家大都家資豐厚隨身帶了大量物資,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吃上一兩年,但他家不行,半年沒有進項就要斷糧。所以,這一畝紅薯田的收獲尤其重要。 —— 從十月一日起,大屋那邊的幼兒園延長開放時間,早晨六點把孩子送過去,晚上八點半才需要接回家,為此專門雇傭了兩個臨時保育員。同時學校也放了農忙假,孩子們一大早就跟著家里人下了田。 田里已經是光禿禿一片,紅薯藤早在兩天前就已經收割完畢賣給管委會做飼料去了。這個時候站到大屋屋頂上,就會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們稀稀疏疏地分布在光禿禿的農田里,大人走在前面,一鋤頭一鋤頭地挖紅薯,半大的孩子跟在他們身后拾起挖出來的紅薯,抖落泥土后放入籮筐,收滿一筐立即抬到路邊。如果是七八歲的小孩子,力氣太小干不了重活,就會去撿漏,翻揀被大人們遺漏在田里的細小紅薯,每找到一個就大呼小叫的,就像撿到了金銀財寶一樣……這活看上去不難,但一干幾個小時也是非常要命的。 蔣蓓蓓跟頂頂一般大,這會兒還在幼兒園呢,蔣家里沒有幫得上忙的半大孩子,于是變成蔣文輝和劉爽在前面挖,丈母娘跟在后面撿,裝滿一筐就倒在路邊,呆會兒蔣文輝想辦法弄回去——經過兩個多月的肩挑背磨,兩口子都學會了用扁擔,就是不能裝太多東西,裝太多挑不動,這個是天生的,急不來。所以,運送幾百斤紅薯還是要另外想辦法,如果不想被累到半死的話。 十一點鐘丈母娘回家,十一點半給他們送來午飯——饅頭夾午餐rou還有一大罐綠豆湯,都是昨天晚上做好放到冰箱里的。這時候大家都由衷地感謝家里的小冰箱,幸好他們有太陽能還有沼氣池,至少晚上有電燈,夏天還能用上電冰箱。 吃完飯丈母娘拎著食籃回家去了,下午氣溫會升到30度,她年紀大了,兩口子都不讓她再過來。 夫妻倆坐在樹蔭下休息,看著隔壁田里歡笑打鬧的一群人,再看看他們田邊堆的老高的紅薯堆,相顧無言——那是李霞家里的田,一個上午已經收完四畝地,他們卻連半畝都沒弄完……看看人家的紅薯堆,再看看自己家的,人比人當真要氣死人的。 “沒事兒,他們人多地也多,還租了二十畝,我們不用像他們那么趕,再干一會兒就回去休息吧,明天上午肯定能干完?!眲⑺噲D安慰老公,想了想又說,“發現沒,產量比我們想象的高出好多,這下子不怕餓肚子了……” 要不是正在野外,要不是手臂酸脹不堪,蔣文輝都要一把抱起老婆了,他蔣文輝何德何能啊,居然娶到這么好的女人! …… “喂,先生太太,需要借用我家的豪車嗎?” 兩口子還沒膩味完,路邊傳來一聲招呼,轉過頭去,卻見齊夏騎在一輛人力三輪車上沖著他們笑。齊小哥戴著一頂大草帽,草帽下面還有一副大墨鏡,把棕色的臉面掩去一大半,一口白牙于是尤其顯眼,整個人看上去怪怪的。 蔣文輝大喜,劉爽更是一下子跳起來,跑過去:“小夏你們家這就收完啦?”他們當然知道齊夏有一輛三輪車,但大家都是今天收獲,齊夏自己還種著兩畝地呢,沒道理搶過來自己先用吧? 齊夏意氣風發:“全部都收完啦。我們家人多,小冬和洛桑還都是大力士,半天時間,全部入倉!”洛桑兩個不當值的哥們都有過來幫忙,僅僅兩畝地而已,再弄不完就要遭人笑話了。 “收成怎么樣?”蔣文輝連忙問。 齊夏用手指比了個七:“畝產過七百,我們家半年都吃不完!” 蔣文輝突然覺得腰也不痛了,手膀子也不酸了,跳起來抓起鋤頭就往還沒開挖的那半畝地大步而去:“小夏你等我一下,我再挖半個小時就收工?!?/br> 看劉爽也要去拿鋤頭,齊夏連忙跳下車,先一步把鋤頭搶到手,摘下墨鏡:“嫂子你歇著吧,我過去幫他?!?/br> 劉爽含笑看著前面兩個正在挖地的單薄背影,拾起剛剛挖出來的紅薯,心里滿滿都是高興:這下好了,他們家就算收不到七百,六百總該有吧?六百斤呢,現在是真的不擔心餓肚子了…… 幸好留了一畝田! —— 紅薯收獲十月二日正式開動,到十月五日,所有紅薯收獲完畢全部存入地窖,他們來到李拐子村的第一個收獲季節,就此結束。 收獲結束了,興奮卻才剛剛開始——今年多數人家畝產都在六七百斤,最差的都有五百,聽上去好像很慘,要知道紅薯的正常畝產是幾千斤,像他們這種有專家坐鎮的,五千斤一畝妥妥的。但是,面對這個結果,沒有人垂頭喪氣,恰恰相反,所有人(包括吊車尾的)都高興壞了:遠遠高于預期??! 如今可是災荒年生,不說斷電區,就連江安,莊稼幾乎全部都弄到室內去了,也就緊挨河邊的人家還種點地,收成嘛,聽說一畝三百斤頂天了。最主要是一個壯勞力壓根種不下一畝地,因為最熱的七八九三個月,天天下午五六十度,一個小時澆一次水都頂不住,水下去不到十分鐘田里就干了,一畝苗能有五分之一抽穗就很不錯了,至于飽滿度……呵呵! 而且,那可是五六十度,誰有本事頂著太陽挑水去,不要命啦?那些有點收成的,聽說都是用了一種叫著“漏管”的裝置,但那東西講究地勢,最重要的是必須找到足夠的水源——那么熱的天,到處都在鬧水荒,誰家有水源讓你不歇氣地往地里“漏”? 所以,他們這一趟當真是走對了,跟著仙師有奔頭??! …… 這幾天大屋小屋都是一片歡聲笑語,管委會非常適時地宣布說十月七日下午五點在大屋舉辦“豐收宴”,敬請所有居民參加。七個小屋的居民們聞風而動,他們不只拖家帶口,每家每戶還都背來一包紅薯,少的三五斤,多的十來斤,大家都把紅薯留在餐廳(食堂)門口,每個人都說這是“一點心意,不成敬意”…… 管委會沒想到居民們會自帶紅薯,加之防務隊湊熱鬧,也從江里弄來七八十斤魚,會計和后勤立即算賬,把省下來的糧食換算成了等值的火腿香腸,胡大廚臨陣換菜,rou食不敢說管夠,一個人半斤還是有的,也讓兩個月沒聞到什么腥味的“泥腿子們”暢暢快快大吃一頓。 解散不到兩個月的伙食隊又一次碰頭,下午五點鐘,大屋曬場上擺開四十五張八仙桌,每張桌子當中都是一盆酸菜魚,旁邊紅燒rou,土豆烤香腸,筍干火腿,大蔥炒臘rou,一共五個主打rou食,再加兩個素菜,剩下就是一盤盤紅薯了——烤紅薯,拔絲紅薯,臘腸紅薯飯,紅薯棗泥餅……最后還上了一大盆甜品——紅薯銀耳枸杞羹,全都是孩子們的最愛! 孩子喜歡甜食,大老爺們最愛的卻是久違了的烈酒——紅星二鍋頭,一人只有二兩,再多沒有。管委會還很貼心地為不喝白酒的女士們準備了低度萄葡酒,也不多,半杯而已。 酒足飯飽,陸華安宣布了今年的“紅薯王”——李大福李家。除開自家的二十三畝地,這家子還租種了二十畝,一共種了四十三畝地,其中紅薯二十六畝,共收獲紅薯19760斤,畝產760斤,最高一畝畝產840斤! 整個曬場炸鍋了,早知道李家人會種地,但沒想到他們這么能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