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這會兒只見身材修長的年輕男子在桌案后穩穩落座,稍稍挽起袖子,目光沉著地在桌面上掃了一圈,最終固定在被放在桌角的那個掛了鎖的古木盒子上—— 大理寺是一個特殊的部門,在大理寺結了的案子成千上萬,無數曾經風光無限的官員在這兒被摘了烏紗帽丟掉了人頭最后只是化作一筆淡墨記錄于卷宗上,扔置在架子上落滿灰塵……大理寺卿也是一個特殊的職位,它本身的性質決定了能坐上這個位置的只能是在位皇帝的心腹能臣,原因,便是此時在君長知面前擺著的這古木盒子里放的那寥寥無幾的幾本卷宗。 那些卷宗被皇帝親自放進古木盒子里上了鎖,意思便是:此案已結,往事休要再提。 君長知頓了頓,最終還是將那沉甸甸的古木盒子拖到自己面前,用手拂去上面積累的薄灰,又從腰間拿出一把極為簡陋的鑰匙,鑰匙對準鎖芯插.入,只是輕輕擰動,便發出“咔擦”一聲脆響,那掛在古木盒子上的銅鎖“啪”地跳開,取下鎖,打開盒子,古木盒子里放置的七本卷宗便完全地展現在年輕的大理寺卿面前。 七本卷宗新舊不一,最老的那個還是竹簡制造,很顯然是于不同的時間一個個被放置到古木盒子里去的。 君長知小心翼翼將它們一卷卷從木盒中拿了出來,最后在指尖觸碰到那大致是年代最古老的竹簡時,微微一頓,而后才將它拿出,抽掉上面捆綁的封繩,稍稍起身將桌案邊的燭臺挪近了些,便展開卷宗,仔細閱讀了起來—— 【天蒼十三年,歲末,中書省左丞相方與為勾結外黨,意圖謀反,本屬誅九族之罪,然念其當年北上入關護駕有功,責貶為庶民,世代不得入朝為官,不得經商,不得農耕?!?/br> 寥寥數語,將當年那場腥風血雨掩飾得干干凈凈,手中的竹簡異常沉重,仿佛吸滿了那開國功臣方丞相的血液,君長知怔愣片刻,掂了掂竹簡,淡淡一笑仿佛自言自語道:“……這便是第一個?!?/br> 言罷,將竹簡輕輕擲入古木盒中,那張面無表情的英俊面容之上有一閃而逝的嘲諷之意,待那竹簡如同垃圾一般被他重新扔進古木盒中,他又拿起了另外一卷卷宗,展開來—— 【天蒼十年,荷月,中書省平章政事李連,因私吞賑災糧款,中飽私囊——】 …… 【天啟四年,三公太師冒守正、冒守城,思想陳腐迂拙不思上進,出言辱罵先帝,出言不遜,難當其職——】 …… 【天啟十年,三公太師賀章,勾結jian臣,私會外邦,以兵部兵力分布圖換取黃金數萬,為財賣國,其心可誅——】 …… 【天玄十五年,開國元勛鹿遠鎮,勾結jian臣,私會外邦,于邊境關系緊張之際以當朝兵部兵力分布圖換取黃金數萬,為財賣國,其心可誅,賜毒酒。然念其年事已高,渾渾噩噩思緒不清,天德帝網開隆恩,不治九族連坐之罪,留其后人貶為庶民,世代不得入朝為官,不得經商,不得農耕……】 “……” 昏黃跳動的燭光之下,沉靜的目光從這些卷宗上一一詳細閱過,從祖皇帝攜七名大將北上入關以來,如今大商國已有百余年歷史,國運隆昌,邊關戰事趨于平緩,唯獨令人嘆息的是大商國歷代皇帝在位時間極短,除卻天玄皇帝拖病重之身于龍椅堅守二十三年之外,在位時間均不超過十年…… 這或許與天家人生性性格薄涼、手握冤魂無數有些關系。 繞是真有那真龍護體,怕是也抵不過冤魂厲鬼索命。 百年大商國歷史,當年七名隨祖皇帝入關的大將如今誅九族的誅九族,流放的流放,前后腳退出歷史舞臺,最讓人嘆息的莫過于茍延殘喘目睹大商國三次年號變更的鹿遠鎮,天蒼元年時期,他才十五歲,一把單刀耍得虎虎生風,斬下敵首無數,當年也是他率一路兵馬攻破城門,讓天蒼帝率十萬大軍勢如破竹一舉入侵奪傳國玉璽…… 這樣的英雄人物,卻終究是在晚年時期晚節不保,愣是被扣下了個“勾結jian臣、私會外邦”的罪名,一百一十歲高齡卻落得被賜毒酒一杯的下場——記載卷宗之上寥寥數語,句句鑿心,卻前后自相矛盾,狗屁不通…… 君長知沉思之間,似乎猛然想起什么,雙眸微微縮聚,將那未曾完全展開的宗卷展開,借著燭光將視線移至右下角落款處,果不其然發現那卷宗末端從結案到稱述均非大理寺紅印,而是只有龍飛鳳舞草草簽名,上書二字:馬元。 馬元是誰? 馬元便是如今風光無限的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第一位正指揮使。 而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這個組織正式從當年不那么起眼的儀鸞司變為皇家十二衛之首這一歷史性的轉折,便正巧是在鹿遠鎮一案落下帷幕后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里迅速完成的——錦衣衛成立后,立刻成為了皇上的心腹組織,手握能在三宮六院自由行走的雙魚象牙牌,腰佩猶如尚方寶劍般繡春刀一柄,明著暗著使壞替皇上替自己除去了多少眼中釘,那恐怕連他們自己都數不清。 如今那些鷹犬之輩囂張跋扈,仿佛螃蟹一般唯恐走路不能橫著走,恐怕也與這些只他們擁有的特殊職權有關。 這么多年來,錦衣衛那伙人最愛的辦事方法就是“先弄死再說”——只要被他們抓得一點把柄,這群鷹犬之輩便如同聞了茅坑的蒼蠅似的傾窩出動,搶在擁有正規職權查抄辦案的大理寺之前先下手為強,并且下手不分輕重,只管砍了人后將一堆爛攤子扔給“正規職權部門”收拾,創超爛案錯案無數,對于這些行事囂張、最愛先斬后奏的鷹犬之輩,這些年來大理寺可謂是忍無可忍。 當年那些進諫死勸皇帝撤除錦衣衛組織的官員,如今被整得不是“得償所愿真的死了”便是“提早告老還鄉”,一來二去,如今居然再也沒有人敢明著跟錦衣衛那伙人作對。 想到這,君長知卻不由冷笑:盛極必衰,那是恒古不變的道理。 如今這七個卷宗之中,哪一個名字不是曾經風光一時,后又落得個挫骨揚灰的下場? 思考之間,年輕的大理寺卿那修長白皙的手指終于還是將最后一個、也是最新的那個卷宗拿了起來——此時此刻,不用展開他也知道這里面記載的是七名大將最后剩于朝堂之上的曲羅后人的事情……當年那轟動一時的“德淑妃案”仿佛還歷歷在目,那是君長知還小,只記得那是天玄十七年,作為開國元勛剩下的最后一家曲家人,在看了其他五家的悲慘下場后,曲羅的后人一直小心低調行事,將女兒送進宮中為妃,步步為營,唯恐功高蓋主讓皇帝起了疑心……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當年的開國元勛這樣的榮譽早已隨著祖皇帝化作一縷青煙煙消云散,無論他們再怎么低調,這榮譽光環還是成了懸在他們腦袋頂的催命令。 天玄十七年,德淑貴妃因心生妒怨,于深冬時節將當時已懷六月身孕的德寧貴妃推入水塘,德寧貴妃因一時間受驚過度,寒氣入侵,弄掉了懷中已成型龍子不說,還險些一尸兩命——天玄皇帝震怒,將當時圣寵一時的德淑貴妃連降三級貶為貴人,打入冷宮…… 連帶著當時在朝中做平章知事的曲蔡民以及她那即將成為錦衣衛正指揮使的大哥曲朝歌一塊兒被拖累,伴隨著德淑貴妃被打入冷宮,作為開國元勛最后殘喘的曲家最終也一同退出歷史舞臺…… 不過曲家已算是下場最好的一家了。 想必是先帝爺天玄皇帝多少還顧念一些舊情,并沒有趕盡殺絕。 而如今繼位的天德皇帝孟樓又怎么看待這一家幾乎已經被世人遺忘的曲家人呢?對此,眾人不得而知,而在御前行走之人今日里來心里卻多少有了個數,比如君長知,這把能夠打開古木盒子的鑰匙,便是今日下了早朝之后,天德帝孟樓在偏殿單獨交予他的。 查。 查什么? 當年事件的主要人物如今一個在冷宮傳聞已瘋瘋癲癲,一個已領了福旨于先帝爺陵前院落與世隔絕靜心守靈,時隔多年,也不知是否還活著,當年目睹一切的宮女要么就是死了,要么就是已經到期出宮,那些小太監如今也都成了大太監,各個位高權重,皇宮之中沒有誰比他們更懂得生存之道,知道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不是被逼急了,他們對于當年的事自然絕口不提。 如今天德皇帝不知道為何鬼鬼祟祟暗搓搓地忽然想起當年這宗案子,要君長知查,還秘密的查,這諸多要求弄得君長知一時間也覺得有些無從下手。 眼下,最好問的恐怕是在冷宮那位已經瘋瘋癲癲的太妃。 只不過…… 哪怕是冷宮,它也還是后宮。 就算他君長知以辦案為由,身為大理寺卿,恐怕剛走到那后宮院落的大門口,便要被那群等著抓他們小辮子的御前侍衛以“流氓”罪名五花大綁,拖回去先不為人知地揍一頓……這種悶聲虧,他君長知當然是絕不愿吃的。 思來想去,能想出入手查案的法子算是這不行那也不行,一來二去君大人心中未免生得煩躁,喝了一口隔夜茶降降火,誰知一杯涼水下肚居然又覺得餓了起來,后悔今早出門匆忙沒多帶個饅頭,家里的小廝恐怕又要過一會兒功夫才能到進宮,君長知一琢磨,索性從桌邊站了起來,準備去隔壁隨便哪個部門竄竄門,看看有沒有哪位患低血壓的大人有帶干糧的習慣…… 這會兒一路走出閱卷室,拉開大理寺那尚且緊緊閉合的大門,目光一閃發現門口石階下站著個探頭探腦的身影,君長知呼吸一窒下意識就想要將門重重關上—— 卻不料那人聽了開門聲,猛地擰過腦袋,黑色眼睛精光閃爍,動作比狗還快地飛撲上來,一躍三級連蹦帶跳沖上臺階,愣是趕在君大人將門種種摔上之前,將自己的一條腿橫進來卡在門縫中央! 君大人看也不看,一腳踹在那卡在門縫上的狗腿上,待那人“哎喲”一聲將腿縮回去,他又要將最后一絲縫隙合攏—— 然而他卻忘記了自己面對的是個身懷奇力的怪物。 在那大理寺的大門眼瞧著就要合攏之時,一雙白生生的手一左一右扒拉在門上,死勁將門掰開——而這會兒死勁要將門關上的君長知手背青筋凸起,兩人隔著一扇門較上了勁兒,從頭到尾除了門外之人被踹了一腳時“哎喲”了一聲之外,全程無一句對白。 君長知正氣沉丹田扎穩馬步準備與門外之人死磕到底,這時候,他便聽見大理寺門外傳來他手底下主薄的哭天搶地的嚎叫—— “哎喲這大清早的干嘛呢這事?大人?君大人?您在嗎?!這鷹犬小鬼怎地又來咱們門前撒野???” 君長知呼吸一窒。 隨后嗓音微沙啞隔著門高聲吼道:“什么也別問,老忠,去隔壁君議院借幾條狗來!” 話語剛落,門的另外一邊便響起另外那始終未曾吭聲之人的強烈指責—— “真放狗咬我!君公公您真他娘薄情,您忘記那天給您秉燭磨墨的二十八了嗎??!” “誰?不認識!” “薄情寡義!” “我高興!” “我翻墻進去!” “你敢!” “我有皇上親筆調職令!” “皇上腦子清醒著呢,你好大的膽子,假傳圣旨,該當何罪!” “神馬!你居然說皇上腦子不清醒!你該當何罪!” “…………老忠?狗呢!快放!” 作者有話要說:_(:3)∠)_這章擼得老子絞盡腦汁,語文沒學好,文言文知識也已經伴隨著我的青春死在了高三畢業的那一年,大家千萬別糾結,扶額。 ☆、第四十一章 這大清早的,向來清靜的大理寺門前卻難得鬧了個雞飛狗跳。 大理寺附近其他部門辦公的官員們聽見了這響動,紛紛放下手頭上的事走出屋子來看這是怎么了,只是當他們慢吞吞地走出來時,那大理寺跟前反倒又安靜了下來,他們卻只來得及看見一個身材矮小的侍衛捧著臉坐在大理寺門前的石階上,在她的身后,是緊緊閉合的大理寺大門。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還鬧不明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卻在這時,只見那坐在臺階上的小侍衛忽然像是聽見了什么似的突然猛地坐直了身體,仰起脖子開始東張西望——眾人順著她那發亮的目光所及地方看去,這才發現原來是那薛公公正捧著皇上的調職令,踮著腳撅著屁股一路遠遠地走來。 當眾人目光匯集在薛公公身上時,這老家伙才剛剛打從另外一個回廊轉彎出現,而距離這會兒他踏上的那條回廊到白術那邊還有好幾十米長長一段距離,眾看熱鬧的官員仿佛有些難以置信似的,目光在白術與逐漸靠近的薛公公之間掃了幾圈,終于,人群中不知道是誰嘆息了一句:“呵,好靈的耳朵?!?/br> 薛公公似是聽見了這聲嘆息,一抬頭,看著呼啦啦一大群官員老的年輕的圍在那大理寺周圍探頭探腦,均興致勃勃往自己這邊看,被這些人弄得沒頭沒腦的,薛公公索性腳下一頓,尖聲道:“哎喲,這是怎么啦?各位大人在這聚著干嘛呀,老身這個低賤物可受不起您們這般夾道歡迎的大禮啊?!?/br> 如今誰不知道薛公公是伺候過先帝爺的大太監,當今皇上身邊說得上話的人物,哪怕心里極是看不起,表面上卻也還是表現得十分尊敬,見薛公公這般說,官員們自然是在心中冷笑三聲呸一句“誰歡迎你”,面子上卻都只是訕笑著寒暄“哪里哪里公公勞苦功高一點都不低賤”而后紛紛散去—— 常年在皇宮行走,薛公公又怎么不懂這其中的門道,見那些愛管閑事的散開,也是飛快地輕輕冷哼一聲,續而這這老閹宦的目光才轉移開來。 他伸了伸脖子,轉大理寺門前所在方向張望片刻似乎在尋找什么——片刻后,他的目光終于放在了守在大理寺門前的那名小侍衛身上,這會兒后者正不急不慢地從地上爬起來,于是老閹宦又是眉毛一豎起,尖銳著嗓子教訓道:“有沒有規矩,這大理寺門前臺階是你能坐的嗎?人都到了也不知道該先拜會拜會君大人,真是個沒規沒距的?!?/br> “拜會?”白術啼笑皆非地說,“那也得君大人給我這個機會啊?!?/br> 說完,不等薛公公說話,她又伸出手敲了敲那緊緊閉合的大門,身子湊過去,隔著門用特別賤的語氣道:“是吧,君大人?” 門后自然是死一般的寂靜,悄無聲息。 薛公公自然是不樂意看著鷹犬臨時工在這?;ㄇ坏?,他只管從走廊的陰影中走出來,又在大理寺門前站定了清清喉嚨,將皇帝親口傳述的調職令一字不落宣讀完畢,畢了合上手中的調職令,抬起頭,與白術一同看向那扇緊緊閉合的厚重大門。 門后面陷入了瞬間的死寂,幾秒后,那扇門總算是不情不愿地開了。 君長知攏著袖子黑著臉站在大門后面,那臉上的表情,顯然是將方才薛公公念的調職令聽得清楚才會露出的模樣。 在門的那一邊沉默眾人的瞪視之中,剛剛吃了閉門羹的白術笑了,見這伙人撲騰個老半天要死要活的現在還不是得自己又老老實實把門打開,心里簡直爽翻了天。 裝模作樣地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塵,身穿侍衛服的錦衣衛臨時工微微揚起下巴,跟那一腳跨出門檻的君長知一塊兒肩并肩站在一起領了旨謝了恩,又伸手將那閹宦塞過來的調職令接了個滿懷并滿臉謙虛地接下對方那句萬分嫌棄地“君大人可是個尊貴人,你且珍惜好好學規矩”,她這才轉過身,將身邊這重新恢復了面癱狀的男人上上下下掃了一圈。 君長知飛快蹙眉,又松開,轉過臉,滿臉放空地看著面前這小鬼。 小鬼笑了笑,挑挑眉道:“君大人,以后就有勞關照了?” “……” 君長知依舊是滿臉放空地點點頭。 白術做完了所謂的“拜會”,也不等君長知再說什么,她便作勢要光明正大地步入大理寺的門——然而在她一轉身的一瞬間,她卻明顯地感覺到一束有點兒火熱的目光盯在她的腿上。 仿佛要用目光將她的雙腿活生生給切下來似的。 白術動作微微一頓,忽地勾起唇角,續而故意放慢了動作,仿佛專程要折磨身后那死死地盯著她的那人一般,故意慢吞吞地先邁出一只腳邁過門檻,落地,再抬起門檻外的另外一只腳……然而這一次,她卻并沒有急著落地,反倒是那只腳懸空在門檻上掃了掃,與此同時,她身子稍稍向前傾斜,笑瞇瞇地問站在門里一臉無辜的主薄道:“院子里不會還有狗吧?狗呢?狗呢?” 主薄倒吸一口涼氣,目光直接越過她看向站在她身后的男人:“君大人啊,這……” “找狗?”君長知在白術的身后涼涼道,“這不正邁著門檻么?一會就進院子了?!?/br> 白術:“……” 變相罵人呢? 白術不笑了,轉過頭正準備奚落回去幾句,這時候,站在她身后的君大人又伸出腳,飛快地在她的小腿上來了一下:“狗爪子趕緊邁過去,晃晃悠悠給誰看,不知道門檻踩不得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