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一聽鐘情:首席的冷艷美妻、花式甜寵:葉少追妻有點忙
“老將軍坐,說了不必多禮。不說老將軍年高德劭,只看您危難之中守衛帝都,難道不值這一杯茶嗎?”柳娘親切讓他坐下,請他品茶。 “臣粗人一個,糟蹋了公主的好茶?!睂O承宗雙手端盞,一飲而盡,如飲美酒。 “茶不過就是讓人解渴的,不過世人多會附庸風雅,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茶,便有了許多規矩說法。其實最大的規矩難道不是好喝解渴嗎?”柳娘微微一笑,又給他續杯。這次孫承宗只是欠身以示恭敬,沒有嚇得站起來。 “公主高見?!睂O承宗低頭道。很多時候,一句話就能扣人心扉。此時大環境重文輕武,孫承宗早年還因不善飲茶受人譏諷“粗魯”,柳娘明在說茶,又何嘗不是再說武將呢。 坤儀公主不曾重文輕武,沒有在戰事稍歇之時,就準備過河拆橋,且這橋還沒過完呢。孫承宗心中一輕,被太子和朝臣折騰得提起來的心悄悄安放,還有坤儀公主呢! 孫承宗笑道:“如今京師在公主治下太平安穩,老臣閑暇,才有觀花品茶的樂事。只朝中大臣皆忙忙碌碌,倒顯得老臣偷懶了?!?/br> 現在這般親近,柳娘幾乎想不起來孫承宗剛見她的時候是什么樣子了。天下果然只有利益能聯系人,孫承宗這樣的沙場虎將,對朝廷忠心耿耿,可他依舊也要“利益”。這利益不是金銀珠寶、個人榮耀,而是武將群體的地位提升。只有柳娘這個重視武備的公主能夠帶給他,太子不行,其他勢力更不行。 忙碌?朝中大臣忙的不就是拆了錦寧防線的軍餉,用于自己分管的部門。柳娘出宮之前,太子已經和眾臣商議妥當,今年給錦寧前線的軍餉只有士兵的口糧、俸祿是足額的,其他諸如兵器補給、間諜裝備、車馬差旅之類的費用統統降到只有原來的三成。節省出來的銀子被六部瓜分,這么大的國家哪里都需要銀子,先前是柳娘堅持,勒緊褲腰帶支援前線而已?,F在柳娘不管事了,他們自然要把“補償”拿回來。有柳娘這位鐵血公主鎮著,他們倒不敢揣進自己的腰包,只是用來經營自己分管的部門,日后也是自己的政績,何樂而不為呢。 孫承宗顯然也聽說了,錦寧防線是他一手締造的,祖大壽也曾受他的提拔。祖大壽在邊關都聽說了這消息,趕緊寫信給昔日恩師,請他代為周旋。孫承宗能找的第一人就是柳娘。 “老將軍精力充沛,我這兒倒有一樁事情麻煩你?!绷镄Φ溃骸袄蠈④娊诱凭煱卜酪丫?,不知對京師三大營可有打算?” 京軍七十二衛,分三大營,五軍營習營陣,三千營主巡哨,神機營掌火器,大名鼎鼎的錦衣衛也只是七十二衛之一。孫承宗接手京城防衛之后,五軍營上城墻,三千營維護城中秩序,只有神機營“機動”。也就是聽候差遣,平日并無具體負責事務。 神機營好歹有這幾百年的建制歷史,孫承宗也不敢在此關頭大大肆改制。孫承宗看了一眼柳娘,神機營不已經被她接管了嗎? “我稍稍訓練了神機營,可惜是個軍盲,不通軍事,還請老將軍為我掌眼?!?/br> 孫承宗驚訝,難道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坤儀公主居然訓練出了一批新兵?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神機營被調走之后再無蹤影,大明軍制宗旨便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孫承宗為了避嫌并未關注,還以為神機營要成為第二個錦衣衛呢。 畢竟神機營建制雖在,可人員流失嚴重,火器雞肋,早就不是太/祖、成祖年間的威懾性武器了。 柳娘換了一身騎裝,打馬往京郊山谷奔去。這里被柳娘圈出,作為練兵之地,練兵都在山谷腹地,聲音難以傳出,旁人只當公主喜好山川園林,并未引起注意。 山谷之間有河流,沿河兩側是平緩的谷底。第一戰,柳娘帶孫承宗看火器部隊如何應對騎兵沖鋒。 這些年對滿人的戰爭一直節節敗退的原因之一就是,面對八旗鐵騎明軍束手無策,只能依靠高大城池打防守戰,不能主動出擊?;鹌髦凶钍芪鋵g迎的是神機大炮之類的防守工具,單人手持的火器,在大將看來就是雞肋。 柳娘和孫承宗站在高臺上,鼓聲一響,河谷地帶列陣兩軍就開始了沖鋒。嗯,不對,只有騎兵開始沖鋒,模擬滿人八旗進攻。 只見火器營立刻外圍由戰車組成,戰車上有高高的檔板,檔板上有空隙,供火器射殺之用。他們手中拿的演習彈打在人、馬身上會有大紅色顏料噴出,對面的騎兵中彈便只能憤憤停下,打馬沖到兩側,這是意味著死了。 當然也有一身大紅還拼命往里沖的,下來之后必定被罰。他還振振有詞:“老爺這是悍不畏死!受傷流血算什么,只要右手不斷,老爺就能砍人。就是頭被人砍了,老爺也要沖進去撞死兩個鳥人!” 鳥人這是對火器部隊的蔑稱,因為他們用的火器叫鳥銃。兩支對抗部隊都曾經是神機營的人,在山谷中練兵被分為了紅藍兩色。紅軍保持神機營本色,依舊用火器,藍軍改習騎兵、步兵,專門克制火器。 這些都是后話的,當此之時,著藍衣的騎兵在到陣型之前急損失了前面的一大批。等到騎兵沖進陣型,紅衣火器營被馬碰到了就被視為沖擊而死,大多數人遵守規則,也有抽冷子下黑手給馬兩鞭子,巴不得摔死馬背上的蠻子! 常年對抗,打出火氣來,免不得互稱“鳥人”“蠻子”。 火器營被沖開之后,內里是長矛兵掩護的火器手,馬匹對長矛有天然的恐懼,經過多次訓練之后,仍舊不能很好的沖鋒。因是演戲,長矛用的是軟木,一撞就斷,馬身也裹著棉布,生怕真撞死了人。 即便這樣小心,戰場上依舊容易打出了真火。每回演習都有傷亡名額,柳娘并未制止,這些死亡之人都按軍人陣亡的前例,加以撫恤。 只是一場點到即止的火器營對騎兵戰,孫承宗就看得渾身發抖,熱血沸騰。他太了解此時戰場上最需要什么了,錦寧前線一直防守不攻,就是沒有克制八旗鐵騎的手段。如今火器營今非昔比,孫承宗仿佛看到了大明軍隊收復失地,再現當年成/祖征服蒙古的風采,如何能不高興! “公主殿下!”孫承宗起身抱拳,恨不得請命親自去前線帶兵,千言萬語,最先問出的卻是:“公主的火器非同一般!” “老將軍慧眼識珠?!绷飺]手讓人送上幾只剛才演習中用到的火器,“這是鳥銃,新加了瞄準器,炸膛幾率小到千分之一,后挫力更小,不會打一陣就膀子疼,我一女子都用得?!?/br> 說完柳娘留把鳥銃搭在肩上,沖著遠處樹好的靶子連開三槍。片刻之后,看靶的小兵揮旗表示柳娘正中紅心。 這么遠的距離,這么硬的靶子,這么高的精準度,孫承宗看的眼熱,柳娘順手把新式鳥銃丟給他。親自試了才知道這槍身有多輕,后挫力有多小,瞄準度有多高!孫承宗喜笑顏開,幾乎要不顧臉面討幾支回去了。 柳娘又拿起其中一直三眼銃,這是從成祖時期就一直裝備明軍的制式火器,兩百年未曾改變。后挫力大,容易炸膛,有時候子彈和槍管都合不上。 柳娘把玩著古老的三眼銃,嘆道:“這三眼銃也曾立下赫赫戰功,當年那么好用的火器,在今人的制造下就變成了垃圾?!?/br> 拜大明腐朽的采購制度影響,那些造火器的軍戶把殘次品交給朝廷,把優質品賣給出重金的商人。這就造成了大明火器更新換代慢,質量差的情景。戚繼光曾有言,“質優不到兩成”??纱竺鬟€是涌現了諸如鳥銃這樣優秀火器,可見大明不是造不出好東西。而是腐朽的政治制度拖垮了軍事,沒有質量過關的東西,怎么在戰場上發揮力量。 再有就是大明將領對火器應用的狹隘理解。當年成祖征伐蒙古的時候,就是先投一波火器,擾亂陣型,然后騎兵分割,破壞建制,最后步兵清剿,如此流暢的配合,打得蒙古敗退千里。今日柳娘麾下火器營用的戰術,是當年戚繼光用過的戰車,有效解決了火器營防守自身安全的問題。柳娘也下令用木柵欄做障礙,三段式射擊的辦法阻擋騎兵。 見識就是這樣奇怪的東西,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是千百年無數人總結凝練的精華。 孫承宗看得躍躍欲試,就要開口請戰。 柳娘笑道:“再請老將軍看一場?!?/br> 說完打馬進了山谷,他們的下一場演習在山地舉行。 第118章 公主命 第二場火器演習在山林中, 這些身著緊身騎裝的士兵, 在山地樹枝間騰挪跳躍, 猶如猿猴。孫承宗甚至發現, 有人在對抗中掉入小溪, 浸得一身濕, 起身躲到樹后,手中鳥銃依然可用。 “殿下所制新式鳥銃可以防水?”孫承宗驚喜的問道。 柳娘驕傲點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柳娘準備給邊防軍換上新一輪的裝備。占地三百平米的初代計算機和輕薄筆記本本質上都是計算機, 猶如三眼銃和鳥銃都是火器, 本質相同, 功能、形象、便捷程度, 均不可同日而語。 柳娘還請孫承宗參觀了陌刀對配合火器營進攻, 還有配合象兵部隊作戰。京師錦衣衛十四千戶所中有一訓象所,算得上此時的特種兵部隊。 孫承宗陪著柳娘在山谷走了一天,回來去如同感覺不到累一般,興致勃勃的沖到書房寫信。 夜深了, 孫夫人才讓丫鬟端著洗腳水過來, 伺候他梳洗睡下。 “你都是古稀之年的人了,還這么拼命,當真不懂愛惜自己?!崩掀夼阒鴮O承宗轉戰天下, 一生相攜。少年夫妻老來伴,如今他們已經伴著走過近一個甲子了,孫夫人心疼丈夫??! 孫承宗看著妻子長滿老人斑的臉龐, 笑道:“還說我呢,這些事情讓丫頭們干,早說讓你享福,當個老封君,等著孫兒孫女們奉承請安就是啦?!?/br> “有你這個老貨在,哪有清??上??”孫夫人笑嗔,問道:“今日可還順利?不用說,看你這般高興,肯定順利?!崩x公主避居莊園,無人請見,只有自家這老棒槌太實在,真上門拜訪,也不知太子殿下是什么態度,孫夫人十分擔心。 孫承宗打發了丫鬟,擦干腳,拉著老妻坐在炕上,嘆道:“以前師父總說,一個武將最好的結局就是在戰場上讓人砍掉腦袋。當時我多不服啊,想著日后一定要和三國演義里的英雄似的,在敵營里殺個七進七出,立下赫赫戰功,讓天下人傳揚我的名字。而今才知他老人家說的多么有道理,武將啊,就該馬革裹尸!” “復宇(祖大壽)還在錦州賣命,朝中人就不想給他飯吃了,今年的軍餉只有去年的一半不到!你說朝中這些人是怎么想的?離建奴打到京城才幾年,就忘啦!當初惶惶不可終日的日子還想過嗎?河都沒過完就想拆橋!還有酸腐上書換防,讓彥演(洪承疇)、復宇(祖大壽)和錢龍錫相互換防。這說的是人話嗎?好不容易摸清了情況,還沒鎮壓下去,就換了新頭兒,這仗怎么打?” “瞧你這脾氣,不是沒成嗎?朝中還有太子殿下呢!”孫夫人把湯婆子放在丈夫腳下,細細把棉被按實了,務必不讓一絲冷風灌進來。孫承宗沙場老將,一身都是病,在這初春的夜晚,也要裹著厚棉被,抱著湯婆子入睡。 “太子殿下……”孫承宗長嘆一聲,他和老妻抱怨朝中大臣,卻不敢對太子殿下口出不敬。也許是他知道自己胸中這口怨憤之氣太重,不能露出丁點兒口風,不然他怕把持不住。想當初自己剛到京城的時候對太子殿下是怎樣的寄已厚望,即便看不慣公主輔政,也愿意為大明江山拋頭顱灑熱血。沒想到過了幾年,讓他曾經愿意獻出一腔熱血的太子殿下,如今已經不想再見。曾經避之不及的坤儀公主,卻成了最后的庇護所。世事無常,莫過于此。 “是啊,太子殿下總是在的。復宇也該收到太子殿下私下撥給的錢糧了,錦寧防線有駐軍、有屯田,總能熬過來的?!睂O承宗只能這樣回答老妻,這樣安慰自己。如今朝廷在坤儀公主的鐵血治理下已經清明很多,軍餉“損耗”最多一成,九成能到邊關,坤儀公主私下撥給的錢糧更是無人敢伸手。 孫承宗只是擔心,擔心前線戰將的心思變化。像自己這樣幾十年的沙場戰將,自認心是鐵打鋼鑄的,還不是變了心思。錢糧雖是以太子名義撥下的,可誰又是傻子呢?太子殿下已經被文臣籠絡過去了。而今浙江東林黨人造反還未平息,太子周遭又環繞著讀書的“圣賢人”。 孫承宗一身征戰沙場,是老資歷了。如今大明軍中戰將,不稱他一聲師父,也要叫一聲前輩,這樣威望、功勞、資歷都數一數二的老將都轉換了心思,更何況其他人。 武將擁兵,看上去是比文臣危險,可武將也不是天生的壞坯子,放著好好的安寧日子不過,非要鬧出個“黃袍加身”白日夢。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沒有人比武將更盼著太平了! 孫承宗又長長嘆息,“師父說的對,武將最好的結局就是在戰場上讓人砍下腦袋?!彼羰撬涝趹饒錾?,也就不必為這朝廷傾軋發愁了。 孫夫人不懂那些彎彎繞繞,只照顧著孫承宗破敗的身體,“別想了,先睡吧,京城的春天比錦州還冷呢。不許掀被子,我讓小丫頭在門外歇著,時時看著你?!?/br> 孫承宗閉目,的確是冷得刺骨的春天呢! …………………… 一件事當初到底是作對了還是做錯了,總要等到最后,等時間來檢驗。 太子慢慢開始獨立處理政事,削減錦寧防線短時間內也未發生什么大變化。祖大壽在信中多次強調皇太極的野心,請求朝廷撥付足額軍餉,這些折子,開始的時候太子還很有耐心的解釋,到了后來,內閣就可以直接批復了,根本到不了太子跟前。 柳娘也脫下長袍,換上襖裙,清閑的在京郊莊園中修養,度過了百花盛開的春天,驕陽似火的夏日在此賞荷避暑,然后到了秋天,皇太極扣關了。 皇太極蓄勢半年,來勢洶洶,一舉推進戰線三百里,直逼錦州城下。滿洲八旗重新建制,兵強馬壯,傾巢而出,皇太極祭告天地,發戰書檄文,親自領軍,乃絕戰之姿。 祖大壽一日三封急報向京中示警,大戰一觸即發! 太子在乾清宮接到示警急報,眼前一黑跌坐在椅子上。 眾臣傳閱急報,人人心中都緊了起來。 “建奴關外蠻夷,怎么與大明王師相抗,他要戰,咱們也不怕,錦寧防線阻擋他們幾十年,而今也不怕!”有人熱血上頭想要打。 “還是該從長計議!建奴是小,國本為重。當年建奴就一路打到了京師城下,不如先避其鋒芒,遷都南京?!币灿斜粷M洲八旗和皇太極威名嚇破膽的。 還有人腦洞清奇:“殿下安心,滿洲皇太極上月還送了兩匹千里馬給殿下,奏折中可見態度恭謹,怎么突然就攻城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些日子祖將軍請求撥付糧款不成,說不得是圍魏救趙呢?!?/br> 此話誅心,分明是說祖大壽炮制假戰況,騙取軍餉。 “兀那小人,其心可誅!戰報是真是假,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祖將軍在位領兵忠心耿耿,被你這等小人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成了反賊佞臣。我看你才是十足小人,恥于與爾同殿為臣!”也有支持祖大壽的人跳出來反駁。 “兩位大人切勿生氣,朝堂之上,不可失儀?!币灿泻拖∧嗟?,“啟稟殿下,兩位大人所得情況都有可能存在,臣請派天使往錦州成復查,若情況屬實,再商議不遲。須知根基穩則可平地起高樓,身姿正才能茂茂成棟梁!事若要順,必須先查明根底,理清脈絡,所謂……” 人生百態莫過于此,百官嘴臉就是這樣,太子不耐煩聽這些長篇大論,表述的還是無用東西,只問了一句:“若是真的怎么辦?” 一時之間朝堂上雅雀無聲。 太子再問:“眾卿可有退敵良策?” 還是沒有人說話。 “李先生,你來說?!崩顦四耸鞘纵o,極力反對黨爭,不僅是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爭斗,文臣武將之間的爭斗也盡力斡旋。李標入內閣之后,曾被皇帝點為太子講學師父,此時太子成一聲“先生”不為過。 “臣請殿下下令核算國庫銀兩,戶部征收秋糧,令江南一代稅賦加急由運河逆流而上,保證京師存糧。臣請下令山西、陜西兩省賦稅直接撥與錦寧防線,由祖大人調配。臣請殿下,宣孫承宗將軍覲見問策?!?/br> 李標是極其有才華的人,可他的才華在處理內政上。他能為武將準備好后勤糧草,已經是了不起的“知兵”人士了。你不能指望一個文臣去帶兵打仗,尤其是這樣從未有向武之心的人。 太子心中嘆息,這就是“六代五舉四進士,一門十世百秀才”的世宦世祿之家嗎?這絕不是他該有的水準!是自己不賢使得人才不能物盡其用,還是他們有顧慮,不愿為國家盡忠。聽聞皇太極極其重視漢臣,即便被范文程坑了一頭,依舊不改推進滿人漢化的初心。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這些大家族只要愿意屈膝,繼續讀書,總能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不論帝王家姓朱姓赤。 太子緊緊掐住自己的掌心,不讓這樣荒謬的念頭繼續侵襲自己。 太子轉頭,看著大殿上兩位兩張椅子。父皇的龍椅依舊金碧輝煌,這張椅子已經幾年無人坐過,依舊光輝奕奕,自己的夢想也是有一天名正言順的登上這個位置。還有一張小一圈的鳳椅,九鳳纏繞,飛鳳扶手,它已經有七個月沒有迎接它的主人了。 太子環視一圈,嘆道:“孤去京郊,請坤儀公主入朝?!?/br> 太子提起柳娘,眾臣才后知后覺的想起,坤儀公主曾經預言,皇太極狼子野心,必不會甘心俯首,今冬明春,一定會南下侵擾。 當時大家為了瓜分前線軍餉,重新打壓抬頭的武將勢力,一齊把這個可能性忽略了?,F在證明坤儀公主是對的,皇太極比她預言的更早到來。 既然坤儀公主有預言,相比也有辦法。中下層小官這樣一想,心安理得的下朝了。朝中幾位閣老尚書對視一眼,心中擔憂更甚。他們比坤儀公主更怕皇太極扣關,若是證明坤儀公主是對的,太子必定請她還朝。好不容易趁著太子年輕氣盛,一舉撥亂反正,難道要讓公主再度掌權嗎? 太子急匆匆趕到京畿莊園,坤儀公主的莊園并沒有什么了不得的名字,大門口連個牌匾都沒掛,柳娘就這么簡簡單單在郊外住了大半年。 聽聞太子駕到,沉水作為柳娘心腹,親自等在大門口迎接,引著太子一路緩緩往正院走去。 “太子殿下恕罪,公主喜好步行,園中并未備軟轎,辛苦殿下了?!背了崧暩孀?。 “無妨?!碧訜o心管這些小節,腳步越走越快。 沉水不疾不徐的走在太子身邊,他們走過的小路有一段是鵝卵石砌成的,專門用來按摩腳底xue位。走習慣了覺得舒服,初次走的人腳疼得厲害,尤其是太子的鞋履一向以美觀舒適著稱,匠造處也沒料到太子殿下除了宮中的金磚和地毯,還能踩在其他東西上。 沉水裝作沒看到太子頭上的汗珠和捏得越來越緊的拳頭,這鵝卵石路多走幾次就習慣了,第一次來莊園的太子活該!這大半年來,太子可從未貴腳踏賤地呢! 太子氣喘吁吁到了正院,柳娘正臨窗作畫。柳娘這大半年除了逢五逢十入宮給周皇后請安外,基本安心躲在莊園養病。 柳娘穿上了周皇后為她準備的錦衣綢緞,帶上了精美璀璨的珠寶,似乎已經成為了一位嬌養的公主。 “大jiejie?!碧庸笆职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