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通知了黎洛,讓其去御書房找一下華元帝,他會設法讓黎洛有機會開口。 黎洛從不懷疑瑾瑜的計劃,掐著時間趕到御書房門外。 “陛下,十一殿下求見?!?/br> 華元帝剛接過瑾瑜遞交的奏折,手頓了一下,“領他去偏殿等候?!?/br> 瑾瑜道:“陛下,十一殿下快十歲了,大可以讓他進來,慢慢接觸一些政事,同時陛下享有親子時光,一舉兩得有何不可?” 華元帝想了想,道:“讓十一進來?!?/br> 雖然華元帝對一個才聽課一年有余的九歲孩童并沒有什么太大期望,但是讓黎洛接觸一下正好,免得太過天真。 晟妃一直沒什么存在感,黎洛也等同于透明,相比別的皇子年齡太小,華元帝一度忘記自己有這么個兒子。 如今映入眼簾,倒是比別的皇子都招人喜歡。 不怪華元帝忘記這么個兒子,徐空思當皇后執掌后宮,晟妃沒有家族支撐又想安穩過活,自然不會讓黎洛引起華元帝的注意,因為徐空思不允許。 黎洛經宮人引路,來到堂中,跪地行禮,“兒臣參見父皇?!?/br> “十一不必多禮,來人賜座?!?/br> 黎洛起身后,叫了瑾瑜一聲,“老師?!?/br> 瑾瑜躬身回禮,“見過殿下?!?/br> 黎洛點點頭,坐到宮人拿過來的椅子上。 看黎洛小大人一般的做派,瑾瑜暗自贊許。 黎洛進門先對華元帝行跪拜禮,而后沒忘記他這個老師,態度不卑不亢,沒有失去尊師重道的禮數也沒有丟皇家的威嚴。 “微臣告退,就不打擾陛下批閱奏章了?!?/br> 華元帝首肯后,瑾瑜轉身離開御書房,剩下的就看黎洛隨機應變。 今日遞上去的奏折,是瑾瑜精挑細選的,有關平洲水患和邊境游牧民族的蠢動。 已經給黎洛講過對策,包括平洲地勢人文,戎人的優點缺點,以及黎國的現狀優勢劣勢。 瑾瑜讓黎洛根據已知條件列舉可行方案,再給黎洛分析這些方案的利害,同時也講過華元帝的喜惡。 瑾瑜相信黎洛,利用學到的知識,能夠說得頭頭是道,也能迎合華元帝的喜好,避免觸碰華元帝的雷區。 第二日朝堂之上,華元帝將這些問題拋給大臣,得到的見解與黎洛相差不多,解決之法卻不如黎洛給的合他心意。 關于戎人,或派兵增援或派人和談,或是先禮后兵,為此朝中大臣還爭論了一番。 而關于水患,只想著開倉放糧賑災。 最后華元帝一錘定音,采納黎洛的方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鐵血手段鎮壓sao擾邊境的戎人,搶奪其血統優良的馬匹,為黎國培育健碩的寶馬,訓練驍勇善戰的騎兵。 當日后戎人的優勢逐漸被大黎抹平,便可直接討伐,將遼闊的草原納入黎國版圖。 水患的解決方案,依然是開倉放糧,但方法不同,差人去監督疏通河道,將河水引向時不時就鬧旱災的鄰州。 不用抓壯丁的方式,而是讓災民用勞動換錢糧,有報酬的參與家鄉建設。 到時災民不會餓死,河道也成功疏通,不用額外付工錢,還不會因為繁重的徭役引起民憤。 疏通的河道永久受益,日后只需例行維護,一下解決兩州災難。 大臣們默不作聲,心里把華元帝數落一遍,既然自己都已經想好了兩全的解決之法,為何還要來朝堂上尋他們開心? 華元帝則只是想看看,朝中大臣滿堂,有沒有人能提出一些更加有利的方案。 事實證明,黎洛這些年雖然沒有被指派老師教導,但讀的書不少,知己知彼,能客觀分析敵我優劣,而且還有遠見。 聽到這個消息,瑾瑜給黎洛講課時,大大的夸獎黎洛一頓,換來一雙亮晶晶帶著崇拜的眼睛。 “全靠老師教導有方,否則我的想法也之后局限眼前?!?/br> 瑾瑜搖頭笑道:“還是因為殿下才思敏捷,臣不過是做分內之事?!?/br> 黎洛也不繼續客套,心中自有定義,道:“自那次之后,父皇已經默許我進出御書房,還會主動問我的看法,這是一個好兆頭?!?/br> “所以臣講課的側重點已經從四書五經君子之道偏向時務策論,路都是走出來的,圣人訓誡不代表一切,記住核心思想即可?!?/br> 瑾瑜也覺得這是好兆頭,但好壞總是并存的,黎雋和其他兩個皇子明顯察覺到了來自黎洛的威脅,三人隱隱有結盟之勢。 這一點瑾瑜有些擔心,按照黎雋那個德行,再加上六皇子與七皇子,不知道會出什么惡毒的幺蛾子。 只有告誡黎洛,謹言慎行,不要讓那三人任何一個抓住把柄,同時提防栽贓陷害。 瑾瑜欲方方面面都考慮一遍,事先把可以陷害的路子堵上,讓其無處下手。 但俗話說圣人千慮必有一失,他并不是圣人,無法妄想十全十美。 第130章 結局 華元帝聽取了黎洛提出的建議,下旨著手疏通平洲河道。 這是一個大工程,至少數年時間才能完成,需要一個清廉的官員負責監督。 瑾瑜借機向華元帝舉薦李言卿,李言卿還在滇州任職,剛好與平洲接壤,離得較近。 黎國官員升遷除了看政績之外還要看資歷,當官時間越長資歷越老。除非有杰出成績,否則李言卿至少要熬十來年,資歷夠了才會得到升遷。 而此次正是機會,只要李言卿花數年時間辦成了這事,瑾瑜可以確保李言卿升遷到都城成為內城官。 華元帝沒有立刻首肯,也許是身體跟不上,感覺最近思維都變慢了些,需要花些時間才能理清楚其中利弊。 瑾瑜立在下首,默默等待華元帝仔細想清楚,若是華元帝思考之后不同意,他再設法說服。 黎洛無條件支持瑾瑜,上前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說?!?/br> 華元帝點頭,“嗯,你說?!?/br> 黎洛道:“到現在朝中也無人自薦去做這事,想來是因為眾人都知道其中艱辛,內城官大多已在晉安安家落戶,不愿離家數年獨身在外?!?/br> “老師舉薦之人得老師極力擔保,品性與能力自然有所保證,那人年輕勁頭足,做此事正好,效率想來是極高?!?/br> 華元帝冷哼一聲,“朝中大小官員滿堂,難不成就無人愿意為社稷而舍小我?” 黎洛忙道:“父皇息怒,兒臣與父皇同在皇宮,長時間不見父皇兒臣心中都感無限悲戚,如此一想,兒臣便是可以理解的,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年,無人想與親人天各一方?!?/br> 華元帝沉吟一瞬,這個兒子,說話總是這么讓人舒坦。 不過一月有余,華元帝看著黎洛從小心翼翼畏畏縮縮,到現在能夠言談不俗頭頭是道,雖然依舊帶著孩童的天真與稚氣,但稱得上變化驚人。 按黎洛的話來說,就是身為一國之君的父親給了他底氣,從前都是因為沒有底氣,生怕一不小心惹得別人不快。 “嗯,這般說來倒是人之常情,傳旨下去,李言卿此人納為稽查官,督辦平洲水利建造?!?/br> “遵旨?!?/br> 瑾瑜離開后去了工部一趟,把他畫的規劃圖交給工部尚書王松藺。 近年瑾瑜一直慢慢收集資料,將黎國地貌繪制完整,此次只需將平洲與青州的地圖放大,在上面規劃便可。 術業有專攻,瑾瑜畢竟是業余的,只能為工部提供便利,具體細節得工部推敲。 這也相當于給李言卿提供便利,事情盡快提上日程,沒有后顧之憂,便能早日了事,百姓亦能早些安居樂業。 王松藺十分欣賞瑾瑜,提出的不少建議都很新穎很實用。 而且瑾瑜畫技超群,把想法畫出來給他,比一張嘴空說來得明了,很多時候瑾瑜給的圖修改少許就能直接用。王松藺曾想說服瑾瑜到工部任職,但是想想瑾瑜出的其他政績,覺得把瑾瑜拘束在工部太可惜了,不如留在翰林院,各方面都能兼顧。 瑾瑜自然不知王松藺對他評價極高,他的想法很簡單,盡量把自己記得的東西具現化,為自己提供便利也為天下人提供便利。 一舉數得的事,瑾瑜當然很樂意去做,恨不得記得現代所有便利的生成方法,讓黎國領先于全世界。 但是很可惜,他未曾想到自己會有穿越的機會,沒有刻意去學習這些東西。 總而言之,此事告一段落,瑾瑜給李言卿寫了書信,交代了其中細節,讓李言卿只管安分做事,保證工程質量過關,后續的事不用李言卿cao心。 李言卿不算是平庸之輩,瑾瑜放心把這么大的事交給他,相信李言卿有能力協調上下。 關于北邊的戎人,華元帝也已經讓人給邊關軍隊送了圣旨。 后方幾個關卡駐軍會前去支援,犯境者殺無赦,但馬得留下,目標是培育與牧民相等素質的寶馬。 日后若是在廣闊草原上交戰,騎兵的作用至關重要。 瑾瑜覺得兩族的戰爭至少五年內不會爆發,到時若是真的要打仗,再來根據事態制定策略。 只要黎國不出大的變故,一直按照他的理念發展,再過幾年只會更加強盛,說不定真的能將草原征服。 反正無論如何華元帝是沒辦法看到了,因為按黎洛的夢境來看,華元帝最多也就一兩年可活。 正想著,瑾瑜感覺臉上被拍了一下,原來是三狼見他發愣一動不動,一只爪子就甩在他臉上。 “……小葵!來領你家三老爺出去遛彎,小葵?” “來了!”小葵拎著裙角朝這邊跑,“郡主給咱撥錢了,三老爺走走走,咱們去外邊買包子吃?!?/br> 小葵才十二歲,是青樓買下來她沒地方去又不愿意做紅塵女子,冬青干脆將她領回家,專門配給三狼做丫頭。 每天只需要給三狼弄吃的,陪著三狼玩耍,日子過得十分悠哉。 小葵最喜歡領三狼出門,因為很威風,走在路上別人都得給她們讓路。 一人一狼蹦蹦跳跳出門去,瑾瑜無奈望天,傻人有傻福是真的,無憂無慮,一個包子也能開心成這樣。 冬青從屋里出來,看著一人一狼消失在轉角處,笑道:“年輕真好?!?/br> 瑾瑜頓了頓,“……傻瓜,你不也才二十四?還年輕呢,為夫倒是真的老咯,再過兩年就三十?!?/br> 冬青嘆氣,“都是孩兒他娘了,能有多年輕?” “好巧,我是孩兒他爹,在我眼里,你最美?!辫げ辉谝饽挲g,重要的,是跟誰一起蹉跎年月。 說著,瑾瑜又道:“唉……華元帝這個老jian巨猾的老狐貍,非要說平時十一殿下要陪他,讓我休沐時再去給十一殿下講課?!?/br> “我干兩份活,把休沐日都賠進去了,他又不給我加俸祿?!?/br> 冬青安慰道:“別氣,內閣是不是缺了兩個閣臣?近期可能要有升遷,沒了徐千章和黎疏作梗,你有很大機會,但是你又太年輕,進內閣怕資歷不夠老?!?/br> 瑾瑜道:“陛下應該會將我列入人選,因為我是十一殿下的老師,我入了內閣,十一殿下比之其他幾人就不會落下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