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節
謝凌云斜睨了他一眼,說道:“我不是說我?!?/br> 她這段日子不出宮門,不是囿于宮規,而僅僅是因為她忙著教宮女習武的事情。 紀恒笑一笑:“過一段日子,我陪阿蕓出門?!?/br> 謝凌云扁了扁嘴:“你忙你的,我也有我的事情要忙?!彼嫦氤鋈?,用不著他作陪的。她想了想,將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告訴紀恒。 她思忖著紀恒多半會覺得驚訝,難以置信,或認為她離經叛道。 然而紀恒聽后卻是長久的沉默。 謝凌云小心覷著他的神色:“你也覺得我說的不對?” 紀恒沉吟半晌,緩緩搖頭:“并不?!?/br> 誠然他覺得阿蕓說的話怪異,可他想了一想,竟然認為不是毫無道理。世人對女子多苛責,阿蕓身為女子,自然感受更深?!M管阿蕓是個特殊的姑娘。 謝凌云笑了笑,為紀恒的那句“并不”。 紀恒輕聲道:“阿蕓,你放心?!?/br> 你的話,我會考量。 他終是年少氣盛,一心想有個全新的盛世局面。他希望大齊對外不畏強敵,在內百姓富足和美。如他對阿蕓所說,他的百姓,有男也有女。 謝凌云聽紀恒的話,認真教授人“凌云拳”。她聽紀恒說,這些人學好后,是要去全國各州縣教導老百姓的,她要好好教,馬虎不得。 這些徒弟是紀恒挑出來的,一個個身形健壯,俱是軍士出身。 謝凌云上輩子聽人說過“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是說當兵的,大多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是這輩子接觸的軍士都還不錯?;蛟S是在皇城腳下,他們雖然武功不濟,但是論體格,還是比普通老百姓要強上很多的。 這回教導武藝是在皇城的耀武臺。謝凌云依著先時的習慣,換上男裝,戴上面具,重新做回薛壯士。 只是她有點發愁,她如今又長了兩歲,身量抽長,胸前也鼓鼓囊囊,需要好好遮掩一番才能以假亂真。不過好在這一回招式簡單,她不必近身指導,更多是演示,也不用太擔憂。 這群軍士多是出自京畿大營,對武功高強的薛壯士印象深刻,甚至頗為崇拜。再次見到久違的薛壯士,不由歡呼出聲:“薛壯士!薛壯士!” 聲音響亮,震耳欲聾。 謝凌云有些恍惚,眼窩一熱,差點掉下淚來。 作者有話要說: 么么噠~(^3^)☆么么噠~(^3^)☆么么噠~(^3^)☆晚安? 第122章 內力 她想, 她還是挺懷念這種場合的。做了個手勢, 她示意眾人安靜下來, 壓低聲音,運起內力:“今日教大家一套拳法,簡單好學……” 她雖然聲音斯噶, 但是傳的極遠。軍士們也提前知道了今日的目的,摩拳擦掌, 極為期待。 薛壯士所授的, 又以名字命名的,定然很厲害。 謝凌云簡單說了兩句,就開始了她的教學。她所繪的圖畫已經刊印成冊, 現場發給在場諸人。 軍士們翻閱著冊子,嘖嘖稱奇, 更有人以為是得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籍, 心潮澎湃。 謝凌云道:“功夫都在這冊子上, 大家可以先看看。待會兒我給大家演示一遍。這功夫用來對敵的話, 不如我在京畿大營教給大家的劍法。但是能活動筋骨,強身健體。而且, 不會武功的平頭百姓, 也能很快學會……” 原本耀武臺下人們低聲議論, 她一開口,將嗡嗡嗡的議論聲盡數壓下。 聽說對敵無用,大伙兒不由得心生失望,也不明白平頭百姓都能學的東西, 何必再費了心思教他們。本來在手上沉甸甸的冊子,仿佛變成了廢紙。不過因為薛壯士名頭響,功夫強,還沒人敢直接抱怨,但是小聲議論不絕于耳。 謝凌云掃視臺下一眼,心里奇怪。紀恒先前不是跟他們說好了么?怎么他們還是這樣?她咳了一聲,說道:“列位,肅靜!聽我說兩句。我想問一下大家,投身軍營,是為了什么?” 不等臺下眾人回答,她就搶先道:“是為了保家衛國,守護百姓吧?既然愿意為了守護百姓,那為什么不愿意讓百姓自己變得更強呢?”她回想著紀恒對她說過的話,續道:“我中土與夷狄之爭,由來已久。雙方交戰,我中土百姓屢屢遭殃。大家就不想改變這情形么?這功夫雖然不比先前劍法精妙,但是對手無寸鐵的平頭百姓來說,也能讓他們有力量與夷狄一戰!” 她心里苦笑,這功夫再不濟,也遠勝絲毫不會武藝?,F下是太平盛世,但是居安更當思危。 她這一番話說的并不響亮,但因為有內力加持,聲音亮,回聲遠,就顯得擲地有聲了,讓人不覺也多了些信服。 臺下有個叫李慶的,先前在京畿大營曾得薛壯士指點,此刻受了鼓舞,高聲問道:“那我們學了這功夫,就跟王將軍一樣,去教別人嗎?做個……老百姓的教頭?” 他聽說他們學武出師可以教別人,像王銳那樣,還能撈個官兒當當,多威風。 “老百姓的教頭”這說法新鮮,他話音一落,眾人哈哈大笑。 謝凌云卻極嚴肅地點了點頭:“是的。會分散到各地,教導百姓,古稀老人,垂髫兒童,甚至是內宅婦人,都可以學的?!?/br> 有人覺得有趣,又想著像王銳那樣直接當個將軍似乎也不錯,還能教導別人。 李慶已經高聲叫道:“薛壯士,我李慶愿學!” “我也愿意!” “我也愿意!” …… 謝凌云點頭,作勢要他們安靜:“好了,既然大家愿意,那就開始吧!” 這套所謂的凌云拳不管是招式還是威力,都不及天辰派那十八式的入門劍法。他們學過天辰劍法后,再學凌云拳,自然覺得容易。 謝凌云教了三日,眾人就基本掌握動作。接下來的日子,謝凌云只負責糾正細節動作。她留神不靠近他們,只遠遠指點,不想被人識破身份,也不愿教紀恒為難。 前前后后近一個月,這些軍士已經可以出師。 監國的太子在朝堂上正式提起此事。只是與先前他和謝凌云商量的不同,他打算派去各州縣教導百姓的,不止是學了武術的軍士,還有一些身有功名卻尚未入仕的讀書人。 人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墒敲耖g百姓,真正讀書的卻并不多。他一面想讓百姓習武強身健體,另一方面也想教百姓讀書認字。 不求他們武功高強,飽讀詩書,只要他們身強體健,能認識簡單的文字。 朝廷愿意為他們提供書本,也愿意下派教習文武藝的文武師傅。 太子提出此事,朝堂一片安靜。過得片刻,才有人顫顫巍巍道:“殿下,臣以為此舉不妥?!?/br> 紀恒一笑:“王大人請講?!?/br> “殿下愿意教化民眾,原也是一番善心。只是,此舉并不妥當?!焙踊ò椎耐醮笕顺烈鞯?,“全國州縣,百姓眾多。此舉恐怕花費巨大,而國庫并不充盈,莫不是又要加重賦稅?這豈又要加重百姓負擔?” 他沒說的是,他覺得愚民政策挺好的,老百姓真讀書認字了,說不定還揭竿而起造反呢。 王大人話音剛落,就有人出列:“臣也以為此舉不妥?!?/br> “哦?不知李大人有何高見?!奔o恒挑眉。 李大人恭敬地道:“臣并無高見,同王大人一樣,臣也覺得花費太大,而且,文武教習師父從何而來?” …… 不過也有表示支持的,認為教化百姓是一樁大大的好事。 雙方爭執不休。 待他們吵累了,紀恒才道:“各位聽孤一言。大家說來說去,所擔心的,也不過就是兩點。其一,花費問題。其二,教習師父??墒?,這兩個難題,要解決也很容易??!” 掃視一眼群臣,他繼續說道:“原也不求所有百姓都精通詩文武術超群,所以落第秀才、京畿大營的將士足以擔任教習師父之職。至于花費問題……”他笑了一笑:“前兩日,父皇有感于宮中奢靡成風,說百姓猶自困苦,為生計奔波,身為人君,卻這般奢侈,心中不安,想要削減用度……” 他話還未說完,就有大臣強烈反對:“殿下不可,皇上崇尚節儉,其用度已經不能再削減了!” 紀恒點頭,從善如流:“王大人說得對,孤也這么認為??墒巧頌槌甲?,原該替君父分憂?;噬虾捅娢荒锬锏某源┯枚茸匀徊荒芟鳒p,不過東宮用度倒是可以酌情減少一二……” “這……” 紀恒又續道:“東宮主子不多,原也用不了太多的花銷?!彼α艘恍?,說明自己愿削減用度,并將自己私庫的銀錢拿出來用于教化。 眾人瞠目結舌,正僵持之際,李公公忽然托著圣旨走來,說是皇上的意思,皇上也愿意捐出自己的私庫用于教化百姓。 他這分明是用實際行動來支持自己的兒子。 太子捐了,皇帝也捐了。別人還能怎么樣?擼起袖子,捐唄。 只是大家并不明白,太子為何對百姓的教化這般上心。 退朝以后,紀恒去向父親致謝。他態度誠懇,十分感激。 皇帝卻擺了擺手:“我們父子,何須言謝?”他知道他這個兒子是有大志向的,恒兒未必會甘于做一個守成之君。 “不過——”皇帝飲了口茶,“不是說教導武藝么?怎么也要教讀書識字了?” 紀恒笑笑:“文武一起吧,只是教他們識幾個字罷了。貧苦百姓,也未必愿意花太多的時間在讀書習字上。但是,對那些想讀書卻沒機會的貧家子弟而言,未嘗不是一個機會……” 皇帝沉吟:“此事只怕不大容易?!?/br> 紀恒頷首:“是,所以多謝父皇的支持?!?/br> 他有天下最好的父皇,無條件地支持他,幫助他。 紀恒又道:“容易不容易,總要試上一試。而且,這么以來,也好推進武術?!蔽奈湟黄?,也方便一些。 皇帝沒有表示異議。 后宮的幾位娘娘,聽說皇帝捐了錢去做什么事,雖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但是跟著去捐錢總沒有錯的。 宮里的娘娘都捐錢了,朝廷命婦少不得也要咬咬牙,拿出來一些。 以至于最后籌集到的銀錢著實不少。 謝凌云對此暗暗稱奇,看來皇帝的面子果然很大?;实垡粠ь^,就籌集了這么多錢。 紀恒只笑了一笑,卻問她另外一件事:“你教導軍士的時候,怎么還用薛壯士的身份?” 他先前就想問她了,是為了他的面子么? 謝凌云呆了一呆,說道:“習慣了?!薄鋵?,倒也不是真的習慣,而是她想把謝蕓的身份用到別處。教導軍士的,就一直是薛壯士吧。 紀恒并未在此事上過多糾纏,他為她的呆氣感到好笑,卻只是點了點頭,表示知曉。 盡管紀恒認為教化百姓一事利于江山社稷,但是歷來新令推行,都不大容易。具體實施起來,也有不少問題。不過,年輕的太子意氣風發,身邊有一群支持者,又有皇帝在保障,教化百姓一事也在一點一點地進行著。 或有抱怨,或有頌揚,紀恒都能泰然處之。 謝凌云在十三歲上認識紀恒,但是真正了解他,卻是在他們大婚后。成親以前,她對紀恒的了解,僅限于他想見她,他想向她討要東西,他待她很好…… 說來說去都是圍繞著他們的關系,對他本人,她了解得不算很多。真正做了夫妻,知道他的一些想法,她才發現,他有很多,是她所不知道的。 他愛他的子民,愛他的百姓,也愛這片土地。他希望百姓安居樂業,希望這土地富饒安詳。 這種想法讓謝凌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卻又像是合該如此。她前世所受的教育,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獨來獨往。江湖中人習武,或為名,或為利,或為義……但從沒有人說學武是為了家國百姓。 朝堂和江湖似乎是毫不相干甚至是相對的兩個概念。上輩子有人學武之后進了朝堂,大家當面尊稱他一聲大人,背后卻有可能罵他是朝廷的走狗。 ——這些,她都是聽師兄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