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而之前汪洋說起王媛媛和劉佳他們要回來后沒幾天,楊宇、王媛媛還有劉佳三人就搭著市里接送市民的車大包小卷的回到蒼云山。 他們帶回來的東西不光是之前搬去大學城時隨身帶去的行李,還有不少偶爾出現在換購點,剛上架就瞬間脫銷的緊俏物資。 比如密封的小菜、生姜、創可貼和……“小雨傘”。 寧啟言囧囧的看著王媛媛嘻嘻哈哈的說著她是如何的披荊斬棘,在瘋狂的人群里殺出一條血路,搶到這半箱“小雨傘”的豐功偉績。 他太清楚汪洋他們山洞的大小和格局了,六個大男孩女孩住在一起,就靠一條薄薄的簾子當做男女之防,沒天時,沒地利,沒人和,哪里用得到“小雨傘”?!總不能這兩對小情侶出去幕天席地吧?! 所以他實在理解不了王媛媛是為了什么這么自豪……囧! 不過寧啟言到是明白為什么“小雨傘”會成為緊俏物資,別說市里的庫存不夠,這東西可是在信用點剛剛設立的時候就直接變成了緊俏物資,偶爾出現在換購點的清單上的頻率比藥品還少,除非當初搬進山里前在廢墟里收集到的人們,其他人想換點“小雨傘”簡直比登天還難。 原因很簡單,那場全球大地震的死亡人數太龐大了,再加上后來的瘟疫、惡劣的氣候環境,別說d市,就是整個國家,整個世界都面臨著人口稀缺的困境。 在整個社會同時崩盤的情況下,新氣候的適應并不難,畢竟人類可以說是所有生命中適應能力最強的一類。但重建新社會卻很難,科技的恢復是一部分,人口的缺乏才是重建最大的障礙。 地震前的社會是幾千年人類緩慢推進的成果……好吧,時間太久的古跡他們現在用處不大,而文明早就融入到所有人的骨子里了,他們重建的方向最主要的還是外在環境。 那就往短了說,就像d市,地震前的城市可不是所有東西都是近幾年才建成的,就像地下排水系統,戰時的防空洞等等都能推到一百年前。 這一百年里有多少人參加過城市建設? 人數恐怕龐大到無法想象,畢竟建設不是單純的把水泥磚瓦蓋成一棟樓就行,水泥從哪來?磚瓦從哪來?稱重怎么算?電路水管怎么鋪? 但現在整個d市一共才多少人?就算把城市縮小到只需要能住下幸存的這些人的大小,那也是個巨大的工程。這還是有人居住的城市。其他地方呢?城市之間連同的道路呢? 所以不需要統計死亡人數,只要看一眼地震后的場景,傻子也知道,只要餓不死,就得立刻開始增加人口。 領導們可能是傻子嗎?! 而地震后的世道艱難,別說沒生孩子的人家,就是生了孩子的人家有幾家不后悔的?后悔把孩子生下來,卻給不了他們健康的環境,舒適的生活,小小年紀就跟著大人一起經歷這些艱難困苦。所以雖然搬進蒼云山之前,上面就下達了各種對新生兒家庭的補助,但也沒幾家愿意創造小生命,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將來會怎么樣,哪敢承擔起一個脆弱幼小的生命。 所以上面干脆兩手準備,補助是一方面,控制住“小雨傘”和避孕藥并且非特殊原因,醫院不給墮胎就是另一方面。 補助的效果沒看見,但“小雨傘”和避孕藥的“斷貨”成果斐然。 搬進蒼云山以后,一直到劃分土地開始種田之前,這么長的一段時間大家都無所事事,閑著沒事做什么?當然是拿愛做的事打發時間啦~ 單單就寧啟言家附近的住戶,有四家夫妻健在,而且年齡還沒到四十歲的人家,就已經懷了倆了。 “小雨傘”的限制實在是功不可沒。 咳! 扯遠了。 不管“小雨傘”的功效多么強大,寧啟言都無法直視王媛媛那張還帶著點嬰兒肥的萌臉上滿滿的洋洋得意。 寧啟言不得不感嘆,雖然他還不到三十歲,但和這群孩子之間的代溝已經深不見底了。 至于胡子和杜程,暗暗的對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 這群孩子用不到,但他們用的到??!而且他們有錢有糧,別說半箱,就是十箱、二十箱,他們也要全部“內購”! 不需要向外流通,他們自己就能內部消耗了! 至于王媛媛為什么會這么得意,而靦腆如劉佳,都很贊揚王媛媛的“血拼”一事……自然是因為他們直接想到寧啟言一家兩對的恩愛情侶。 這半箱成果他們根本沒想過拿出來倒賣,說白了,就是專門為寧啟言他們搶的。他們六個啥也不會的學生能安安穩穩的生活到現在,日子過得還不錯,幾乎都是寧啟言他們一路扶持過來的。力所能及的時候他們很高興能回報寧啟言他們一點。 好在寧啟言根本不知道汪洋他們的心思,要是知道了他們回報的結果就是讓他連著幾天腿軟的沒法下床,寧啟言怕是都想和汪洋他們一家直接斷交! 不過好在寧啟言和寧曉文這對難兄難弟只躺了幾天,并在飛出去無數眼刀之后,重新……生活能夠自理了。 而王媛媛和劉佳回來的好處也很快顯現出來。 他們三家的勞動力充足,還沒到需要兩個姑娘跟著下田的地步,所以八只也是養,十只也是放,劉佳直接讓寧啟言和白誠毅兩家把雞鴨一起帶到她們家,連帶著白誠毅家養著打算繁殖的兔子一起喂養。 這樣以來,白天其他人下田的時候,劉佳和王媛媛就待在院子里看著滿院子的雞鴨。 因為她們家距離路口很近,平時附近的人過來打水幾乎都要路過她們那,所以這么多雞鴨一放出來,可比山坳邊的滑輪招人眼。 不過正如他們所想,別管那些人心里怎么想,就算院子里只有兩個嬌嬌弱弱的小姑娘,也沒人敢打這一院子雞鴨的注意。 就好比老話常說:打了小的,來了老的。 搶了她倆的后果可比來了老的還可怕,她們身后站著的可是實打實的一群兇悍壯碩的大男人。 暗的不能做,那就明著來。 雞鴨剛放出來,短短一天的時間,幾乎附近的所有住戶都過來打聽雞鴨怎么換。 劉佳和王媛媛很堅決,雞鴨不換,但是等過段時間雞鴨能下蛋了,多余的雞蛋可以換。 其他人也沒覺的她們不對,畢竟就是他們自己,有了能源源不斷下蛋的母雞,除非瘋了才會把母雞換出去。 所以大家干脆歇了心思,就等著這群雞鴨下蛋。 而附近那兩家有孕婦的人家和家里有小孩或者老人的,直接問清將來雞蛋交換糧食的比例,早早就開始攢糧食,并且盡量先預定了現在還沒看見影兒的雞蛋。 雖然附近的住戶不多,但這些雞鴨也不多啊,天知道要是不提前預約,到時候還能不能換到雞蛋。而且這一院子的雞鴨這么顯眼,傳出去也是早晚的事。到那時想來交換的人只會更多。 王媛媛和劉佳對這幾家想要提前預定的人家情況很清楚,在預定上很好說話,直接保證不管將來來交換雞蛋的人有多少,這兩家家里有孕婦的人家她們至少會保證讓他們每家三天換到一個雞蛋。而有小孩或著老人的人家,也承諾最少十天換給他們一個。 倒不是她們不想讓這幾家多換,而是雞蛋屬于難得的稀罕物,營養也足,交換的價格不可能低了。就是她們能提供一天一個,但這幾家也拿不出足夠每天交換的糧食。 八兩大米或者一斤雜糧換能換兩個雞蛋,也就是一個信用點兩個雞蛋,現在政府雖然救濟點還是一人一天一點,但兌換的比例已經開始減小。雜糧還是一信用點一斤,但大米和白面減少到一信用點八兩了。 雞蛋交換的價格并不高,還是他們三家坐一起合計的。但凡知道價格的,沒人不說這三家人厚道。畢竟按照雞蛋的稀缺程度,就是要十信用點一個,也肯定不怕換不出去。 第73章 掛牌 五月中旬,小母雞已經連續下了幾天的蛋,剛開始的時候下蛋數量還不穩定,不管是汪洋和白誠毅兩家,就連寧啟言他們家里其實并不缺雞蛋,也還是沒把剛開始這些小小的,粉粉的雞蛋拿出來跟別人換。 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科學依據,但大家差不多都聽說過小母雞長成最初下的蛋最有營養,更何況汪洋和白誠毅兩家人上一次吃雞蛋還是在大年三十到寧啟言家吃年飯的時候吃到的,哪里舍得自家還沒吃上,就把雞蛋換出去。 現在又還沒到真正缺糧的時候,先給自家人打打牙祭再說。 等十八號這天,所有母雞都能保證一天一個蛋的頻率,汪洋才在自家院子柵欄上掛了個牌子:【半斤雜糧一個雞蛋;一斤雜糧一袋豆瓣醬/蒜蓉辣醬?!慷拱赆u和辣醬都是寧啟言家提供的,在劉佳跟他們商量打算開始對外換雞蛋的時候,寧啟言就讓胡子和杜程直接搬了四箱豆瓣醬和辣醬送到汪洋家。 自家大醬眼看就要做好了,家里剩的那些袋裝醬料就沒必要再存著了,真說起來,這種成品醬料哪有自家做的好吃,而且保質期還不短,誰知道里面加沒加東西。能吃到純天然的東西當然還是要吃純天然的,味道好,還更安全。 四箱子醬料一搬下去,汪洋和白誠毅他們眼睛就亮了,說什么也要先給自家換一點。天知道他們醬油拌飯吃了多久,現在一張嘴感覺都是一股子醬油味! 親兄弟明算賬,寧啟言也沒說隨便吃,他白送的話,只是讓他們悠著點換,寧啟言家自制大醬就快好了,到時候大家可以跟他換自家做的。而且就算這一次做的大醬不夠多,吃不到下一批做好,他家里還有不少這種成品醬料,白誠毅沒必要張嘴就說換兩箱。 最后汪洋一家就開了一袋辣醬,直接記到賬上,反正東西就放在他們家,什么時候吃,現記賬換就好。倒是白誠毅一口氣換了五袋辣醬,這么長時間沒吃到辣味了,他們家五個人一人一袋估計也吃不到一兩天就沒了。 說記賬還真是記賬,劉佳和王媛媛一起做了個賬本,第一頁記著對外交換的物品兌換的價格,雖然目前就雞蛋和豆瓣醬、蒜蓉辣醬三種,但指不定以后種類會越來越多。當然,對外換的東西暫時也不指望她們家和白誠毅家了,主要就靠寧啟言家將來看看能搗鼓出些什么東西,就算搗鼓不出來,像個百寶箱似的寧啟言說不準什么時候又會拿出點什么東西出來交換。 醬料很好記,電子秤是寧啟言友情贊助的,現場把用來交換的糧食檢查一遍,稱稱重,就能直接給對方相應袋數的醬料。 但雞蛋就有點麻煩了。 三家雞都養在一起,能下蛋的母雞一共十五只,寧啟言家七只,汪洋和白誠毅兩家各四只,要是一天十五個雞蛋都能換出去,那自然很好分,按照各家的母雞數量就能分出來??墒遣荒馨旬斕煜碌碾u蛋都換出去啊,里面還有受精蛋呢!那可是可持續發展的受精蛋,不留著抱窩,換出去被人吃進肚子里也太奢侈了。 劉佳和王媛媛合計半天,又跟寧啟言和白誠毅兩家確定不用每天把換來的糧食交給他們,才決定所有雞蛋換來的糧食都先存在她們家,等攢多一些以后,直接稱出等量十五份,這樣每一家就按照母雞數量分就行。 同樣,受精蛋也攢多一些再分。 白誠毅家沒意見,寧啟言家四人更是無所謂,反正這些雞鴨養在外面就是打掩護的,劉佳她們想怎么分怎么算他們一家都沒什么意見。 不過見到劉佳和王媛媛把帳做的這么清楚,換來的東西算的很精細,寧啟言他們暗自點頭。 這樣清清楚楚的,不管寧啟言他們在不在意她們占便宜,看著都很舒服。 因為第一天掛牌子交換,時間就選在中午。上午三家人把所有該澆水的地都澆上一遍水,回家吃完飯,就聚到汪洋家院子里。 牌子是劉佳做的,沒有顏色醒目的紙,她就找出一條以前的艷紅色裙子,也不用剪裁,反過來把里層朝外,用膠帶粘在木板上,上面用燒焦的木炭寫上交換的內容。足夠醒目,還不算浪費。 其實這么醒目的牌子她打算就掛兩三天,等附近的人家都知道她們家開始對外換東西以后,就可以撤掉這個牌子,直接寫在木板上就行。 撤下來的裙子洗干凈還不影響以后穿。 寧啟言四人到汪洋家沒多久,白誠毅他們就來了。凳子不夠,大家干脆拿塑料袋往地上一鋪,就席地而坐。 寧啟言倚著杜程看向手里正拿著牌子準備掛出去的汪洋,被他反復幾次的深呼吸弄的很無語。 “至于嗎?!掛個牌子而已,怎么感覺像是要上手術臺似的!”寧啟言翻了個白眼。 寧曉文和董文安跟著低笑起來。 汪洋呼出一口氣,起身把牌子掛到柵欄外,回來坐下后才對寧啟言聳聳肩。 “別怪我緊張,我總覺得掛完以后我們就離醫生越來越遠了?!?/br> 這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要是他們家能持續這么對外交換,就跟開個小店似的,只不過以前換東西用錢,現在換東西用糧。 汪洋倒不是覺得開店沒有當醫生好。只是蹲了兩年的醫學院,思想上剛剛從高三黨轉變成醫學生,一直以為他們將來會成為一名醫生。 不過話又說回來,大多數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沖著將來的職業穩不穩定,賺不賺錢選擇的。就像他們醫學院,真正奔著將來救死扶傷而學醫的人很少。 只要能賺錢,不對,現在來說應該是,只要能賺糧,而且不違法,做什么不是做。 不過汪洋的感覺說對也不算對,說錯也不算錯。等過幾年再看,真正舍棄醫學專業的并不是他們幾個男生,而是現在還嬌嫩靦腆的兩個女孩。 誰也沒想到這倆姑娘會從這一天開始,撒丫子狂奔在開店賺錢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包括后來從汪洋老家過來找汪洋的“未婚妻”。反倒是包括汪洋在內的四個男生,新社會穩定后投身到醫院,開始了主要被老婆養,順便吃公家飯的人生。 不過那都是后話了。 就現在來說,汪洋難得文藝一次,心里有種淡淡的小憂傷。 牌子掛出去沒多久,最先找來的不是附近的住戶,而是汪洋家院子正對面,隔了一個路口,在水站駐守的士兵。 附近的住戶不多,所以他們家門口這個水站平時只有兩個士兵駐守,一是防止萬一有蛇精病破壞凈水器和水管,二是防止附近住戶發生沖突。 自從d市所有人搬來蒼云山之前市里的那場暴亂過后,所有在職士兵都配著槍,實打實放了子彈的槍。 主要是為了防止沖突太大,萬一再來一次大規模暴動,d市領導都想撂挑子不干了。他們勞心勞力,絞盡腦汁的跟其他城市搶奪中央發下來的那些有限資源,不就是為了讓自家市民更好過一點嗎?!自家人再窩里斗,變著法子找麻煩,他們還管個屁! 所以為了防止事態嚴重,政府的人撂挑子不干,軍區過來的領導直接大手一揮,所有人配槍,根據情況允許士兵開槍,把所有可能鬧大的苗頭直接掐死在萌芽里。 其他的軍區高層不清楚,至少來d市駐守的首長意思很明確,上跟中央哭窮求資源,下到幸存市民的規劃、城市未來的建設都由d市政府幸存的領導去指揮,他就負責出人出力。 治安不好,市民暴動? 沒事,他有槍! 收集散碎物資,接應中央調配的資源? 沒事,他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