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
· 梁瀟遇難兩日后,順王府才傳出他中邪的消息,請太醫前去醫治。 梁湛、梁澈也在當日一早聞訊,早早的去了順王府,看到梁瀟的樣子,梁湛暗暗松了一口氣,梁澈卻頗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太醫給梁瀟把脈的時候,兩兄弟就在室內。 當時的梁瀟被人安置在貴妃榻上,沒有焦距的一雙眼目光呆滯、茫然。 梁湛道:“這病癥委實離奇,聽順王府的人說,順王近日心緒甚是惡劣,這兩日都把自己關在密室。下人如以前一樣給他把飯菜放在密室門外,他卻始終沒有拿過,實在是少見。為此,下人才大著膽子進到密室,看到他的時候,已經覺得有些失常,把人抬回到上面,不過一兩個時辰,他就變成了這個樣子?!?/br> 梁澈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回事呢?” 梁湛道:“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不過,聽一個管事聽他說,這些日子總夢見順王妃?!?/br> “……”梁澈沒接話,心里卻想著,你倒是問得清楚,這下手的人,該不會是你吧?又想問他:周素音是否曾入過你的夢,又是否要索你的命。 太醫把脈之后,一頭霧水。脈象上,實在是看不出端倪,可人分明是完全癱了,只一雙眼還算正常,偏生眼神又是那樣呆滯……是不是瞎了?可原因呢?順王在他自己的府里,還能被誰鼓搗瞎了不成?不要說別人不信,他自己就不相信。 滿頭冒汗地斟酌多時,他也不敢下定論,只說自己才疏學淺,要請太醫院里醫術精湛的人來看看。 半日的光景,太醫來了幾個,誰都不敢下定論,到末了商量了一番,認可了梁湛提及的中邪的說法,開了個不溫不火的方子——治不了病,但是常年吃也沒事。 之后幾日,梁湛時不時就去順王府看看,找府里的下人詢問一些事情。 太醫院的人則把此事稟明皇帝,說法就是順王中邪了,短期內怕是都無法恢復如常。 皇帝吩咐皇后得空了去看看順王到底是個什么情形,皇后說年節前后實在太忙,要正月十五之后才得空。 皇帝是真沒當回事,私心里懷疑順王要用這種事讓他生出惻隱之心,索性說那就算了,總不見好再說。 ——事情比唐修衡、沈笑山預料的還要樂觀可喜。 但也不難想見,皇帝后知后覺長子成了名符其實的廢物之后,會更為難過,甚至會氣得不輕。 可又有什么法子? 若在前世,連皇帝自己都會暴斃,何況他那個心思歹毒卻不夠聰明的長子。要么是現在自食惡果,要么就是被梁湛除掉。 唐修衡得一步一步來,沒可能先一步把梁湛除掉,更沒可能讓梁瀟洗心革面。 不把人命當回事的人,就活該不被他當人。 所以,他無法對此事生出分毫的不安或愧疚。 這件事,他并沒對薇瓏細說,只說梁瀟開罪了跑江湖的人。 薇瓏也沒細究,權當是梁瀟終究為周素音的事遭了報應。 如果不是那個男子下作、歹毒,貴妃和順王妃就算有心,也不能成事。但是梁瀟明顯是很認同,甚至于他就是始作俑者。 這樣的皇室子嗣,活著的話,日后只會有更多出身比他低的人被他害死。 只因為他是金枝玉葉,他就能荼毒生靈?只因為出身卑微,無辜的人就該被他當做棋子去利用、作踐? ——這情形,與梁湛的前世今生沒有什么不同之處,讓薇瓏一直憤怒。梁瀟生不如死,活該,而她最盼望的,是梁湛也盡快得到相似的下場。 · 臘月二十七,石婉婷來到唐府,只找薇瓏說話。 再有兩日便是除夕,在這時候沒人還有閑情串門,薇瓏料想著石婉婷找自己一定有要緊事,當即命琴書把人請到了正房說話。 見禮之后,石婉婷把一封書信交給薇瓏,“唐夫人,您快看看,盡早知會侯爺才好。家兄也去找侯爺了,但是侯爺一向行蹤不定,平時外人根本不知道他去了何處。今日這件事,他要是不能及時得知,可能會比較麻煩?!?/br> 薇瓏頷首,取出信紙來看了一遍,見是林茂青寫給石婉婷的一封信,信上有一句說是石婉婷相贈的扇墜兒,他收藏至今,且找到了幾個以假亂真的贗品——這不需問石婉婷就能斷定是危言聳聽。 信件末尾又說,他曾聽程閣老說過,唐意航征戰期間,屢有不義之舉,石指揮使最是清楚,被打壓得落魄的人更清楚,他已寫信給石指揮使,不知他是否收到,若是她命人將信件扣押下來,實在是不智之舉。一日內若是不給他回音,他就會請幾位以前的同僚上疏皇帝。 薇瓏的第一反應,是前世唐修衡經歷過的冤獄在今生提早提上了日程。 梁湛近來看起來是很關心梁瀟的病情,其實已經將陷害唐修衡的事情安排下去。 末了,她才注意到這封信出自誰手,“林茂青。你曾經的意中人,是林茂青?”她凝眸看住石婉婷。這是對方不曾對她說過的。 作者有話要說: 尬九千第三天,你萌也幫我記著哈~稍后捉蟲~ 晚安(づ ̄ 3 ̄)づ 第82章 更新(三更) 82 石婉婷緩緩點頭,輕聲地“是”。 “你……讓我想想, 別心急?!鞭杯嚨闹兄钢讣庥昧τ挚焖俚負现粗?。 石婉婷頻頻點頭, 轉到一旁落座。 林茂青。薇瓏在心里默念著這個名字,看著眼前的石婉婷, 此刻幾乎可以確定, 前世的石婉婷,嫁的人是林茂青。 她對前世的這樁姻緣真的是沒有印象,但是記得林茂青一些事情。 前世, 程閣老離開朝堂之前, 整治濟南廖家之余, 順手分別問罪三個門生,其中就包括林茂青。 恩師清理門戶, 與學生狀告恩師一樣,都是讓人瞠目結舌的事兒。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