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那么,周清音有沒有主動對自己談起過唐修衡和梁湛呢? 又一番苦思冥想,結論是有,有過幾次。 周清音也算是個妙人,談起哪一個都是相同的站在遠處觀望的態度,大多是用別人的言辭品評一番,讓人很難看出她真實的想法。 薇瓏反復回想的目的,是想弄清楚周清音前世對自己的恨意是從何時開始。 但是很明顯,這不是立竿見影的事,還需日后靜下心來觀望。 · 下午,唐太夫人前來,薇瓏親自迎到二門外。 前世,唐太夫人給她的感覺,是特別的和善大度,完全與想象不符——能把十幾歲的兒子扔到軍中歷練的高門貴婦,在她想象中,應該是特別強悍、果決的做派,但所見的正相反。 今生亦如此。 見禮之后,唐太夫人笑吟吟地對薇瓏道:“郡主為了小佛堂的事勞心勞力,心里甚是感激,不登門道一聲謝,實在是于心不安?!?/br> “太夫人客氣了?!鞭杯囆Φ?,“并非難事,能盡力幫襯的也不多?!彪S即請唐太夫人上了青帷小油車,“到暖閣再陪您說話?!?/br> 唐太夫人笑著說好,對薇瓏美貌的驚艷淡去,此刻只為這女孩子柔和親切的態度欣喜。 平南王府是怎樣的門第?黎郡主又是怎樣的天之驕女? 位同公主的女孩子,但是前景要比公主樂觀。公主的父親是皇帝,皇帝為了大局,犧牲子女姻緣是尋常事。 黎郡主不會遇到那樣堵心的事。平南王黎兆先數年來辭去官職,賦閑在家,在士林的名望卻是越來越高。黎兆先至今所著詩詞不多,可每一首都廣為流傳,是公認的鮮見的佳作。修養、內涵擺在那兒,與愛女著手造園,是將畢生所學融會貫通,無形地溶于山水田園花草之中。 沒有黎兆先,人們不會明白建造園林是最需要詩詞書畫功底的風雅之事,不是誰都能做好的:財力、學識,缺一不可。 天下學子贊譽、尊敬的平南王,皇帝不會干涉他的愛女的姻緣,賜婚只能是錦上添花。而平南王是出了名的寵愛女兒,物色乘龍快婿,一定會依照女兒的心意。 誰能入黎郡主的眼,是先決條件。 薇瓏坐在車上,所思所想卻都關乎前世。 前世與唐修衡成親之后,有一晚,與他說起過他的親人。 她有自知之明,知道那時自己都非聲名狼藉可言,唐家不可能接受她這樣的長媳,便只是問他,親人作何打算。 那時他們背對著背,手卻握在一起。 黑暗中,他說道:“唐家歷代都是忠良,我是佞臣。興兵北上那一刻起,唐家便再沒有唐修衡這個人。他們隱居于人海,對我日后任何事,都不會贊同,也不會反對?!?/br> 她心頭愴然。 唐修衡轉過身形,把她輕輕擁入懷中,“你知道,娘也必然明白,我興兵北上之時,不是為你。 “清歡,再愛也是一樣,我不能為你一個人大開殺戮,那對我的弟兄們不公平。 “我能為你死,但不能讓鐵血兒郎為你拼上身家性命。 “若只是為你一個人,我拋下一切,回京帶你離開即可。我為的是麾下將士。 “他們因我之故,被克扣糧餉,食不果腹,更有將領被我連累,親人蒙冤入獄。 “他們知道背離我就能有更好的出路??伤麄儾?,仍舊舍命相隨。 “忠君報國是將士的本職,但這絕不意味著將士能被朝廷打壓迫害而無怨言。 “公道自在人心,可這世間一度失去了公道。 “我不信邪,要為與我同生共死的弟兄討還公道?!?/br> 她把臉埋在他胸膛,輕聲道:“娘離京之前,我見過她一面。 “她對我說,這一切都是命。 “她說她不怪你,也不怪我。 “可是,她的話,能信么? “我做不到相信,做不到原諒自己。 “修衡,答應我,給娘寫信,告訴她原委。 “相信你是一回事,得到你的解釋是另外一回事。 “你不能連句解釋都沒有,那對親人不公平。 “世間的流言蜚語,料想他們不會在意,他們在意的,只是你親口說出的事實。 “他們何嘗不是需要你給個公道的人。 “那么多年的信任、親情,你不能辜負?!?/br> 他緩緩點頭,“我明白,放心?!?/br> 前世她最不甘的事情,是他傾覆了唐家歷代的名譽,傾覆了自己的生涯。他的確不是為她而興兵北上,但她是起因。 如果他只是與她不相干的權臣,皇室不論有怎樣的紛爭,不論是誰繼位登基,都會對他百般拉攏、倚重。失了他,便失了軍心,誰都明白這一點。 之于他,輔佐一個懵懂的小皇帝,絕對比輔佐骨子里歹毒陰險的梁湛更辛苦。 梁湛登基之后便想方設法地打壓他和麾下將領,是知道他不會忘記含冤入獄的舊事,是始終篤定他存著反心。 沒有她這個禍水,他又怎么會惹得梁湛暗中布局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