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節
在皇上找到太后說起先皇嬪妃安置問題之時,太后笑容溫和,“有兒子的就問問是否愿意出宮榮養,被寵幸過又沒有子女傍身的,就在這宮里安置了吧,別委屈了去就成,宮里還能養不起她們?倒是一些沒有被寵幸和年齡大的宮女可以放出去一批,在這深宮也是蹉跎歲月?!?/br> 皇上聞言便點了頭,太后笑著道:“皇上不必替哀家擔憂,如今還有誰能給哀家氣受不成?已經很好了?!闭f到最后一句語氣便有些感概,是啊,已經很好了,她成了最為尊貴的女人,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皇上面上有些動容,太后也就是感概了一瞬便恢復了笑容,不再這個話題上繼續,便問道:“哀家聽說你不同意大赦天下?” 這是皇上早已經想好的,每逢遇上大事兒總是要大赦天下,那些被牽連的人被放出來倒是還好說,可那些真正犯了錯的人就這么放出去,對那些受害人就公平么? 不過太后問起他還是解釋了一句,“朕想著那些無辜受到家族牽連之人,或是看在法外人情份上的那部分犯人放出來便是,牽涉到政治,危害一方的官員或是惡霸放出來也是禍害,朕不想讓他們再出來霍霍朕的子民,倒不如免了貧困地區的賦稅來的實在?!?/br> 太后贊同的點點頭,“你心中有數便成,哀家也覺得這樣挺好,就是麻煩了一些,cao作之時還需嚴格監督官員之間的行為,別放了不該放的人,關押了該放出來的?!?/br> 皇上點頭,“這些朕都想過,也已經有了策略?!倍嗟囊矝]多言。 太后也不多問,只是笑著點頭,“皇上看著辦?!睌[明了這是絕不插手的意思。 后宮不得干政,即使這是自己的兒子太后也牢牢把握那個度,絕不越界,母子感情是需要維系的,但是牽涉太多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太后并非貪權之人,索性完全放手,她對自己的兒子有信心,那邊全然相信他。 也正是她這樣的相處方式,使得太后和皇上感情一直深厚,母慈子孝,雙方都滿意。 皇上又陪著太后說了一會兒話便離開去處理政務,皇上也不是那么好當的,尤其是一個好皇帝更是勞心勞力,每日處理不完的政務,批不完的折子,cao不完的心。 他自然是想要當一代明君,想要讓這天下在他的治理下國泰民安,最好呈現盛世之態,那么注定他必須得勢一個勤勉的皇帝。 可是想要做事情的時候卻總是覺得缺人手,倒不是說沒人,只是有許多事情交給旁人他不能放心,他也不想多疑不信任那些臣子,可有些職位真的需要慎重。 比如像本來利國利民的好事兒,落到一個貪官的手中,也許就變成了坑害百姓之事,實施不好指不定得產生動亂。 比如負責京畿城防的武官任命,皇上還真不放心隨隨便便的交給一個不是完全信任的人,這畢竟是關系到皇城根底下的生命安全問題,事關重大,由不得他不三思而后行。 寧王跟隨他多年,一直在暗處幫他做了不少的事情,對于寧王的忠心皇上絕對不會懷疑,因此這個職位交由他來負責,皇上是比較放心的。 如今隨著皇上的登基,寧王的身份也隨之水漲船高,一躍成為京城炙手可熱的人物,巴結討好的官員不計其數,不過寧王卻也穩得住。 皇上是把寧王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對于自己人他向來不吝嗇給予好處,于是便直接告訴他,若是賢太妃愿意,可以讓寧王接她出宮榮養。 寧王一臉感激,自是千恩萬謝,當年是太后救了他們,還是太子的皇上對他也頗為照顧,他不會忘記這一份情,可他這般努力上進其實也還是想讓母妃過的好一些。 成親之后便要出宮開府,雖可以時常進宮看望母妃,可不在身邊到底不能放心,他自己也是在宮中長到十幾歲,對其中的彎彎道道還能不清楚? 說實話他一點都不喜歡皇宮,這里留給他的太多糟糕的回憶,讓他對這里感到壓抑,出宮開府對他來說是一件令人十分愉悅的事情,能夠借此機會逃離皇宮,他打小就向往著。 可是他能夠出宮,母妃卻沒那么容易,進了宮的女人一輩子就失去了自由,除非熬過皇上,得新皇恩典允許她們跟隨兒子出宮榮養,否則這一輩子便只能老死宮中。 寧王本來還想著自己好好辦差多立功,到時候求皇上給一個恩典,允許他接母妃出宮,沒想到他還沒說呢皇上就已經先提了出來,欣喜之情便不言而喻。 他鄭重的向皇上道謝,保證一定會好好辦差不辜負皇上的厚愛,然后出了議事殿便直奔賢太妃的宮殿而去,他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母妃會知道,心中幻想著母妃聽到自己的話之后驚喜的表情,便忍不住加快腳步。 只是寧王卻不知道他所期待的場景卻并沒有出現,在聽到他激動的說出皇上恩準寧王接她出宮榮養之時,賢太妃挺高興,面上笑的溫和,然后拒絕了寧王的要求。 這讓寧王又驚訝又意外,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還又重復了一遍自己的話,“母妃,皇上允許您出宮了,您跟著兒子住,讓兒子有機會在您跟前盡孝?!?/br> 賢太妃包容的看著他,“我知道,不過還是不了,我這一輩子就在宮里,哪也不去,現在每日陪陪太后禮佛,倒也自在?!?/br> 寧王滿臉的不解,“為何?這宮里還有什么值得您留戀的?跟兒子一起住不好么?到了寧王府所有的一切都由您做主,您就是老祖宗,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沒有人再可以為難于您?!?/br> 賢太妃笑著搖搖頭,“你的孝心母妃明白,只是出去便不必了,只要你們時常帶著孩子進宮陪陪我便已滿足,出宮住到一處實在沒必要?!?/br> 太后和皇后都不是刻薄人,可能是這么多年禮佛的關系,太后頗有幾分不是人間煙火的意思,看的開了對身份就沒那么執著了,也就沒了那么多講究,她們相處起來倒是格外的平和,彼此之間有個伴,其實也挺好。 出宮之事她不是沒有想過,就如寧王說言,到了寧王府她便是地位最為尊貴之人,連寧王妃這個王府的女主人都得聽她的,著實叫人有幾分眼熱。 可是眼熱歸眼熱,冷靜下來想一想,卻也覺得不大妥當,宮里日子過的也舒坦是一回事兒,她留在宮中陪著太后兩人都有個伴。 皇上信任寧王,把重要的職位交給他,事關重大馬虎不得,她留在宮中也算是時刻給寧王一個警醒,要踏實做事兒,別飄起來,在他不清醒的時候能夠及時提醒他,你母妃還在宮里,還在皇上的地盤上。 另外一個方面也算是自己把弱點遞到皇上的手中,叫皇上用著寧王的時候更放心。 然后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也不得不說一下,那便是不想去打擾兒子平靜的生活,正如寧王所言,到了寧王府她便是老祖宗,地位最高,身份最貴,寧王妃都得小心伺候著。 這日子想想也是挺美好,可是換到寧王妃的角度再想想還會覺得美好么?原本整個后院都是寧王妃說了算,可她一過去寧王妃就得把位置給讓出來,換上誰心里都不會太舒服。 不是說寧王妃不好,她自己挑的兒媳婦其實也挺滿意的,可到底還有一句話說的對,遠的香近的臭,現在相處的好不代表整日一處還能沒有一點矛盾,感情是經不起消耗的,別到時候弄的很仇人似的,讓兒子也不好過。 與其走到那一步誰都不好過,倒不如現在就不要改變,他們隔三差五的過來看看她,還更親近一些,挺好。 當然這些話賢太妃都沒有說給寧王聽,只是明確的表示自己不愿意出宮,留在宮中日子也好過,便打發寧王離開。 寧王有些沮喪的出宮,心中對賢太妃不愿出宮的原因也隱隱的有些猜測,所以回府之后就頗為感慨的與寧王妃說了這事兒,然后便是叮囑她多進宮陪陪母妃。 寧王妃恭敬的應下,一臉的溫柔賢惠,在寧王不知道的背后卻也暗暗的松了一口氣,母妃與別的婆婆相比確實是很不錯的人,一點也不難相處,可說到底誰愿意給自己頭上壓一座山呢? 所以女人之間的許多事情,男人也許永遠都看不懂,他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和諧,還是女人刻意營造出來的。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么么噠~ 第165章 第一六五章 與宮里的忙碌不同,凌郁楓陪著蘇夏在渡月山莊簡直悠閑的像是在養老, 每天養養花, 彈彈琴, 和慕云鶴下下棋, 有時候還到魚塘邊去坐在柳樹底下釣魚。 麥芽小胖妞在別莊住的好,身上都沒長痱子, 一天天的長大,愈發的活潑好動。 她日子過的也是如魚得水,凌郁楓整日一副有女萬事足的姿態, 慕云鶴對這個干閨女也是捧在手心里寵, 抱著她舉高高,馱著在山莊遛彎巡視領地一般,麥芽膽子大,一點都不害怕,相反還十分喜歡。 現在也就是吃奶和天黑之后她去想著去找蘇夏,白天的時候根本就不要娘, 她不纏著自己, 蘇夏倒也樂得自在,正好趁這個機會便對對賬, 看一下賬冊。 本以為這樣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不料也不知皇上是不是見不得凌郁楓這般悠閑,在他們到別莊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皇上就把他給召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