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
書迷正在閱讀:鬼知道她經歷了什么、重生被休以后、軍門霸愛:驕妻懷里來、古代丫鬟守則、用美貌征服修真界、神造、前男友們都來找我復合、初戀收割機[快穿]、福星高照(養大一只青梅當皇后)、重生蘇倪的幸福日常
他舉起衣袖,十指攀住一只青中透紅、已經炸開一條細縫,露出青白果rou的毛桃,手腕一翻,毛桃被他輕松摘下。 “七娘,你想多了?!?/br> 他竟然還笑得出來。 感覺就像一拳頭砸在棉花上,孟春芳搖頭苦笑,她沒有想到,孟云暉會是這樣的反應。 如此平靜,如此漫不經心。 哪怕他惱羞成怒,也比此刻的反應要好得多。 她輕聲道:“四哥,好自為之?!?/br> 仿佛是呼應她的警告,寂靜中,遠處忽然傳來一陣隆隆的鐘聲,飛鳥猝然受驚,刺啦一聲,鉆出樹叢,撲閃著翅膀,飛向高空。 幾片羽毛翩然墜落。 下人慌慌張張跑進內院,看到孟春芳,膝蓋一軟,“少奶奶,萬歲爺爺賓天了!” 皇帝去世,這可是大事。 辨認出鼓樓奏響的是喪鐘后,李綺節立刻辭別花慶福和其他掌柜,坐上馬車,匆匆趕回家中。心里暗自慶幸,還好球賽在已經順利結束,不然撞上皇帝駕崩,再重要的事都得推后。 管家已經命人掛起白幡,紅燈籠、紅對聯全被取下,各屋各院的帳簾也換成素色的。 李綺節對著銅鏡左顧右盼,摘下發鬢間的杏紅絨花和鑲了紅色寶石的嵌寶簪子。 她依稀記得永樂年只有二十年左右,所以在麻布、香料、紙扎的價格最低的時候,命人北上販貨時順便沿岸收購當地的便宜貨,準備大賺一筆。朱棣于北征途中去世,她并不意外。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接下來皇太子繼位,只匆匆過了幾個月的皇帝癮,就驟然駕鶴西去,年輕的皇太孫朱瞻基登上皇位,然后是廢后風波,皇后被逼出家修道,孫氏成為后宮之主。 李綺節讓寶珠取來紙筆,在紙上寫下兩個龍飛鳳舞的大字:促織。 朱瞻基酷愛促織,曾下令讓江南一帶官員進貢促織供他解悶,品相好的促織,價格有時候能炒到千兩之多。 朱瞻基是個明君,難得在朝堂之外有個私人愛好。雖然因為他的這項愛好,討好他的江南官員無所不用其極,逼迫得無數人家為供養促織而家破人亡,釀成不少悲劇,但是那并非出自朱瞻基本人意愿。而且和后來寵幸魏忠賢、沉迷做木匠活的明熹宗比起來,朱瞻基的這點瑕疵不算什么,至少他做到在其位,謀其政,把政務處理得有條不紊,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他在位期間,天下太平,政治清明。 既然知道朱瞻基的喜好雖然有勞民傷財之嫌,但不至于動搖社會根基,而且只要處理得好,說不定還能免去不少災禍,李綺節當然不能錯過。 至于什么趙王、漢王蠢蠢欲動,皇后和孫氏的后宮紛爭,和平頭老百姓沒有關系,輪不到她去關心。 不過朱瞻基好像也不是個長命皇帝。 李綺節放下竹管筆,掰著指頭數來數去,等到朱瞻基駕崩的時候,自己多少歲?嗯,假如自己有子孫后代的話,一定不能讓他們進京,土木堡之變前前后后不知道死了多少忠臣大將,老朱家奇葩太多,還是離政治中心遠一點比較安全。 孫天佑從外邊回來,撣撣衣袖,懊惱道:“連船都備好了,偏生遇上這事!” 早在去年,孫天佑就計劃好要帶李綺節去應天府走一遭,原本打算春暖花開時南下最好,一路花紅柳綠,詩情畫意,在如徐徐展開的畫卷般優美婉約的景致中順江而下,何等快活肆意? 船外江水悠悠,風景如畫,船內夫妻獨對,活/色/生/香,光是想象那時候的種種甜蜜,孫天佑就忍不住偷笑。 誰曾想開春后接連暴雨,江水暴漲,南下的行程被迫取消。 失望之余,他沒有放棄南下的計劃,干脆把啟程日期推后幾個月,看不了陽春三月的南直隸,那就趁著秋風送爽時去杭州府看潮好了,錢塘潮壯美震撼,天下聞名,去觀潮也不錯。 然后順路去逛逛太湖,嘗嘗東坡rou,到棲霞寺上柱香,隆冬時節去西湖看雪景,等到來年賞完江南春景,再啟程返家。 文書已經辦妥,行李鋪蓋也備齊了。然而喪鐘一響,安排好的旅程又得泡湯。 先帝駕崩,新皇剛剛坐上皇位,值此敏感關頭,想過安穩日子的,只有一個選擇,待在家中,安心服喪。 這種時候,只有那些舍不得錢財利益的商人還敢冒著風險遠行。 孫天佑知道輕重,而且又不缺錢鈔,當然不會執意南下。 但定好的計劃一再推遲,他還是郁悶不已。 “應天府又沒長腿,只要有空閑,隨時能去,不必急在一時?!崩罹_節為孫天佑摘下帽子,看他衣袍上有幾道灰跡,長眉微微一揚,“誰家這么孝順?喪鐘剛響,就開始擺祭臺、燒紙錢?” 孫天佑皺眉,掃去肩頭灰塵,“從金家路過的時候沾上的?!?/br> 李綺節盯著跌落在地的塵灰痕跡,若有所思。 金薔薇果然古怪。 不管朱棣生前有多看不上皇太子,永樂二十二年九月,皇太子朱高熾在大臣們的擁護下,順利登基,改元洪熙。 據說先帝早在多日前已經去世,英國公和內閣大臣擔心趙王、漢王趁機興兵作亂,選擇秘不發喪,偷偷將軍中漆器融成一口棺材,將先帝尸身放入其中,藏在馬車內,一路照常向先帝問安請奏,直到安全抵達順天府城門外,才宣布先帝駕崩。 而此時皇太子早已經接到密報,做好登基準備,沒有給趙王和漢王可趁之機。 朱高熾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赦免建文帝舊臣,平反冤案,大赦天下。 皇帝是個仁慈之君,天下百姓無不歡欣,尤其是讀書人,更是爭相傳頌朱高熾的英明寬大。 但是皇帝對趙王和漢王的寬容,給剛剛完成政權過渡的朝堂埋下隱患。 二十二年八月時,朱高熾暗中任命心腹宦官王貴通為南京守備,當時這一任命并沒有掀起什么波瀾,因為皇帝將自己信任的宦官派到南都鎮守,是前朝舊例。 然而,洪熙元年的一道指令,令天下嘩然。 朱高熾命皇太子朱瞻基去往南京,統領遷都事宜,預備將都城遷回南京。 遷都的旨意傳到瑤江縣,孫天佑心有余悸,笑對李綺節道:“幸好咱們沒走成?!?/br> ☆、第105章 一百零五 定都在哪兒不是老朱家的內部家務事, 都城的選擇牽一發而動全身,關乎到整個朝堂格局和各方利益分配?;实酆统⒁坏┠线w,不知有多少豪門世家將隨之沒落,同時也不知有多少新貴宗族能順勢崛起。隨著都城遷移, 朝廷肯定會有明顯的政策偏向,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南方和北方各自的經濟發展。 北京還是南京? 人文、風水、底蘊、軍事地位、交通是否便利,北方世家和南方士人從各種角度論證兩個都城的優劣, 引經據典,天天打嘴仗。老百姓們云里霧里,把吃瓜群眾的無辜茫然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了勸朱高熾收回成命,政見相悖的各個政黨難得冰釋前嫌,聯名進諫, 希望能夠阻止朱高熾遷都。 朱高熾秉性純善仁愛, 待人寬和, 連兩個不服管束、曾多次威脅他太子地位的兄弟都能寬宥, 但這次他卻出乎尋常的堅持,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要遷回南京,哪怕是纏綿病榻時,還不忘督促皇太子抓緊遷都事宜, 并下令將北京改為行在。 朝廷南遷, 勢在必行。 不論是南京,還是北京,都和瑤江縣相隔千里之遙, 所以關于遷都的各種傳聞甚囂塵上時,縣里人依舊該吃吃,該睡睡,該玩玩,只要不打仗,誰管它都城在南還是在北。 當然,也不是一點影響都沒有。 “南方的脂粉和絹布又漲價了?!?/br> 孫天佑沐浴過后,散著頭發,躺在白底黑花紋詩詞瓷枕上,衣襟大敞,露出水跡未干的胸膛,“如果真要遷都,只怕還得漲?!?/br> 李綺節柳眉微微上揚,打開一只青釉葫蘆形瓷罐,指尖挑起一星半透明的凝狀脂膏,在掌心劃開,抹在孫天佑額前,用指頭輕輕按揉,“依我看,遷都的事成不了?!?/br> 朱高熾身體不好,去世得很突然。他在位不足一年,但登基之后的一系列改革頗有成效,及時遏止住先帝窮兵黷武的勢頭,把重心重新放回經濟發展上,改組內閣,極大地緩和內部矛盾,減免賦稅,讓老百姓能夠安心生產。他為政不過短短幾個月,但幾十年后,朝堂之中還能看出他的政治痕跡。 后世對朱高熾的評價很高,可嘆他生前一再堅持,依然沒能如愿完成自己的遷都計劃。 朱高熾曾在南京生活當年,又篤信儒家教義,不喜戰爭,自然一心希望能遷回南京。但繼位的朱瞻基早年曾隨朱棣征戰南北,明顯更樂意定都北京,所以朱高熾死后,鬧得沸沸揚揚的遷都之事很快擱置下來,最后不了了之。 國喪之后,馬上又將迎來一次大動蕩。 “不管成不成,月初咱們得搬到武昌府去?!睂O天佑抓住李綺節的手,輕輕揉捏,“把大伯他們也接去?!?/br> 年初鬧過幾次翻地龍,動靜不大,只有幾間草棚破屋被震垮,死了幾個露宿街頭的流民,但地震中大江上游修筑的堤壩垮塌,中下游的村郭城鎮一夜之間變成汪洋中的一座座孤島,出入只能靠船只木筏,百姓流離失所,損失不小。 瑤江縣和李家村周圍湖泊水澤眾多,蓄洪能力強,往年夏秋季長江水量最大的時候,都能安然無恙,暫時沒有被洪水圍困的危險??傻卣鸩]停歇,短短一個月內,已經震過四五次了,寺里的僧人按星辰軌跡推算,預測下個月還將有幾次強度更大的地震,現在縣里人心惶惶,家境富足、盤纏充裕的人家已經收拾好行李了。 孫天佑已經提前派人去武昌府打點住所,以前孤身一人,地震對他影響不大,現在他是成家的大官人了,難免要慎重些。 李綺節記得大致的地震帶分布圖,從瑤江縣的地理位置來看,周圍一帶不在地震帶上,雖然年年都有幾次小型地震,但危害不大,用不著舉家避禍。不過李大伯他們卻不這么想,而且周桃姑即將生產,需要一個安穩的環境養胎,就算是為了給李乙和周氏一點心理安慰,這個家也得搬。 反正只住上幾個月,等周桃姑順利生產,坐完月子后再回來就是了。 李大伯和李乙沒有多加考慮,爽快應承孫天佑的提議,尤其是李大伯,幾乎有些迫不及待——李大伯早就想外出游歷一段時日,周氏攔著不許,國喪之后有人上門求親,周氏正為李昭節相看,李大伯作為一家之主,不能缺席。 現在全家都搬走,周氏還怎么攔他? 因為是走水路,船上倉房空間大,李乙想多帶些米糧:“武昌府米價幾何?菜價幾何?” 孫天佑笑道:“不敢讓岳父cao勞,女婿早已備妥,今年武昌府和縣里的米價相差無幾,都比去年漲了兩成,去那邊置辦是一樣的。倒是菜籽油、芽茶、棉花供不應求,可以順路多帶些過去販賣?!?/br> 又道,“賃的房舍在娘娘殿附近,相去不過百步,岳父閑暇時,可以和岳母一道去殿中摸筷?!?/br> 娘娘殿即百子堂,里頭供有送子觀音,是武昌府香火最旺盛的廟宇之一。殿中供桌上設有大紅布袋,布袋中盛放花生、紅棗、桂圓、鞋子和筷子,前去上香的婦人拜過觀音后,閉眼摸布袋中的物事,如果能摸中筷子,則預示能早生貴子。 武昌府想求子的婦人,必去娘娘殿摸一回筷子,已經懷有身孕的,也愿意去湊個熱鬧,討個好兆頭。 周桃姑正因為臨近產期而忐忑不安,聽說孫天佑賃下的房子和娘娘殿相去不遠,感激道:“難為你想得周到?!?/br> 李乙也滿意地點點頭,轉頭和李大伯商量留下哪幾個人在家看守房屋。 李綺節發現,李乙的女婿狂熱綜合癥似乎又復發了。不僅復發,還有愈演愈烈之勢。 最近不論孫天佑說什么,李乙都不會反對,而且夫妻倆每次回家探親,李乙都堆著一臉笑出來相迎,其言語之熱乎,態度之親和,差點嚇壞在岳父跟前緊張萬分的孫天佑。 周氏朝李綺節招手,把她拉到一邊,小聲道:“等到了武昌府,你陪你娘一塊去娘娘殿拜拜?!?/br> 李綺節哭笑不得,點頭道:“我聽伯娘的?!?/br> 看她反應平靜,沒有黯然神傷之意,周氏悄悄松口氣。 前不久,孟春芳在煎熬一天一夜后,順利生下楊天保的嫡長子,而早前已經生產過的楊慶娥生下一個男孩后,立馬又懷上一胎,過不久又要臨盆。連年事已高的周桃姑都在新婚后老樹開花。 唯獨身體健康的李綺節一直沒有消息。她和孫天佑天□□夕相對,夫妻倆感情很好,竟然始終沒有喜信傳出,周氏嘴上不說,心里一直替李綺節擔憂。 李大伯雖然粗枝大葉,但粗中有細,悄悄暗示孫天佑,夫妻倆年紀還小,來日方長,用不著急著添丁進口。 末了,委婉警告孫天佑,不許動納妾的念頭。 孫天佑無緣無故受李大伯一頓排揎,有苦說不出,只能再三向李大伯保證,他婚前答應過不會納小,婚后絕對能說到做到,不會出爾反爾。 等安撫好李大伯夫婦,孫天佑立刻找到李綺節,委屈道,“大伯從哪里聽來的閑言碎語?房里丫頭多了,我都嫌礙眼,怎么可能自討苦吃?” 李綺節笑而不語。 孫天佑收起玩笑之色,“三娘,你信我嗎?” 李綺節輕哼一聲,“看你以后的表現再說吧?!?/br> 孫天佑臉色微沉,雙唇緊抿,神情頗為苦惱,頰邊的酒窩皺得深深的。 李綺節哈哈大笑,伸手在孫天佑臉上輕輕戳一下,指尖陷進酒窩的觸感非常新鮮,她忍不住多戳幾下,“大伯他們不是不信你,只是謠言聽多了,難免會多想,所以需要確定一下你的想法?!?/br> 孫天佑輕笑一聲,捉住李綺節使壞的手指,送到唇邊,輕吻一口,“那你呢,你不擔心嗎?” “擔心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