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節
朱軒媖站在庫房里, 只覺得全身冰涼。 她的漳緞織坊現今已是頗具規模了, 在漳州當地也算是數得上號的。不少番邦商賈都是上門來求著買布,訂單早就排到了一年后。 原本的僅夠容納二十來人的織坊一再擴張,每日里五十臺織機, 一百來個織工齊齊勞動, 晝夜不歇。 這里也是整個漳州城的織工們最想進來做工的織坊。東家給的工錢高, 月月還有四個休沐日, 只要手上功夫能拿的出,根本就不愁錢。 所有的改變, 僅僅用了一年的功夫。 這是朱軒媖的驕傲, 她憑借著自己的雙手,扛起了這個織坊。 可如今, 一切都化為了幻影。 這個庫房是朱軒媖花了不少銀錢建的, 專門用來堆放織布所需的蠶絲。因漳州多雨,又近海潮濕, 原本夯實的泥地在她眼里就很不夠看了。朱軒媖自景德鎮定了一批瓷, 專門用來鋪在庫房的地上,防止壞了這些上等絲。 而今這庫里,幾乎快要空了。所剩的蠶絲僅夠支撐幾日罷了。所有的訂單都是定好了交貨的時日,一旦過期才交,朱軒媖將會賠出大筆銀錢。 可她現在哪里還有錢?! 今歲營生大好,朱軒媖見織坊生產力不夠,便劃了一筆錢去擴大織坊,將現有織坊附近的宅子都給租了下來。隨后又添置了織機和人手。偏今歲蠶絲的收成不好, 導致絲價上漲得很厲害。 朱軒媖打聽清楚今歲的絲價是不會降下來的,而且越往后越有上漲的驅使。她算了一筆賬,若按照現在的步調倒是可以有條不紊地繼續經營下去,手里剩下的錢也足以應付今歲了??扇思医o了定金的布匹卻是不能改價的,這般一來,利潤就所剩無幾了。 雖然知道京中的親人自不會在意分紅多少??芍燔帇k心里過不去,不管人家把這銀子給了自己是為的什么,興許只是覺著好玩兒,可自己都得盡力不是。 漳州城內是有福建商幫的,為著今歲江浙一帶的絲價走高,幾個織坊的東家不知聚了多少回。他們原想著請了朱軒媖來,可顧念著一大幫子都是老爺們,偏她一個婦道人家,傳出去名聲不大好,便歇了這心思。 后來是討論出了個章程,推舉出了個頭兒,獨個兒上門去尋朱軒媖,將他們的打算給說了。 這些人想的是,光一家,量不夠大,恐怕難以壓價。但若能將整個漳州城的大小織坊都聚起來,這要買的絲就是一大筆貨。量多,人家也得看看情分給些便宜不是。 這些織坊老板也算是在漳州城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在當地經營多年,朱軒媖的織坊雖是勢頭大好的后起之秀,可終歸不能和這些人比。顧念著自己還要在漳州城內繼續做營生,同時也覺著這法子好,朱軒媖便點頭愿意加入。 在確定究竟要買多少的時候,朱軒媖特地打聽了一圈,又看看手里的余錢,唯恐之后的絲價漲的太離譜,便把錢全都給壓了進去。 此事不獨她一人這般做,余的織坊念及今歲絲價,看看形勢,也都備著了一年的份。有些投機取巧的人還特地多備了。生意是說不準的,要是旁的人生意好,提前把絲給用完了,到時候自己比市價便宜些的價格賣了,就又是一筆進賬。 事情倒也順暢,江浙賣絲的乃是一個大戶,講究和氣生財,見量大,果真給了低價。 消息剛傳至漳州的時候,朱軒媖提著的心總算是落下了。想著今歲的絲價這般高,往后的漳緞價格也要提一些了。 還沒想好究竟要提多少,就樂極生悲了。 因現在浙江明州開了市舶司,這匹絲量又大,平底船不好走,所以是從市舶司交了商船課稅走的海路。還未出浙江海境,就叫??芙o劫了。 船上的人幾乎死絕了,貨也別提了,全都落到了??艿氖掷?。 朱軒媖聽后當場就厥了過去。 那是自己所有的錢,所有的希望。 方永豐接管了漳州水師,現于沿海大小也算是個人物了??蛇@事兒偏不是出在福建海域的,他一個福建行省的水師,不能伸長了手過界。到時候叫人上一道彈劾奏疏,官丟了事小,可等林鎮撫回來了,見水師全都換了人,他要如何交代? 現在的漳州水師凝聚了林海萍曾經的全部心血,方永豐絕不允許自己毀了。 偏史賓帶著船隊出了遠海,一時半會兒且回不來。方永豐有心無力。獨留朱軒媖一個人料理這事。 可要怎么料理?余錢全都沒了,就連想要再貼錢去補都不行。也不是沒想過先同旁的織坊先調用了絲來,可眼下大家都一樣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自己且顧不過來。有幾家織坊直接就關了門,東家帶著家人連夜逃了。 一時之間,漳州城內人心惶惶,每天都能聽見織工的哭喊聲。有幾個家貧的,指望著織坊的工錢過日子,第二日上工見東家跑了,回去想不開,當下就吊死在了家中梁上。 漳州知府也算是個良心人,也為了自己個兒的政績,不叫今歲得了個下,多次招攏了織坊東家一起商量法子。 但能有什么法子?叫衙門補貼銀錢不成?去了幾次后,漳州知府也覺得商量不出什么,只得另想法子,心里卻是對浙江水師恨足了。這要是換成漳州的方永豐,哪個不長眼的敢撞上來? 有了漳州水師,福建沿海一帶,已經很少有??苌习端僚傲?。這也是叫漳州知府很是驕傲的一點,在同僚相聚的時候,走路都帶著風。 因是女子,朱軒媖所以并不曾前去。一個人獨坐在家中,連織坊都不敢去看??椃坏墓苁律聳|家關了門,領著織工堵在她家門口,要求朱軒媖先把這月的工錢給了。 朱軒媖用貼身的小鑰匙將家中的用度取出來,擦著淚,一點點地算著。倒是足夠付他們的工錢??山o了他們,自家靠什么吃?靠什么穿?又要怎么活? 事發后,漳州城一改往日的繁榮祥和,一時間極速蕭條了下來。來往百姓的臉上不見笑,一個個都哭喪著臉,生怕下一個沒了活計的就是自己。 徐光啟這日難得回家,還沒走近,就聽見喧嚷聲。他帶著兩個學生近前一看,嚇得往后退了幾步。烏壓壓的,全是人,將他家圍成了鐵桶一般,前后門都叫給堵住了,根本擠不進去。 “這是怎么了?”徐光啟奇道,他在人群中見到幾個熟面孔,正是妻子織坊的幾個管事?!澳悄銈儙熌锏目椃怀隽耸??初陽,快去問問究竟怎么回事?!?/br> 孫元化點頭,快步上前,謹慎地并不透露自己的身份,只向邊緣的一個婦人打聽?;貋砗髮⑹虑橐晃逡皇叵蛐旃鈫⒄f明。 徐光啟皺眉,努力擠進人群中,站在自家大門口。開口說話前,他先整了整被弄亂的衣冠,才道:“諸位,這般于我家門前,可是因織坊倒了?” 幾個管事認出他來,頓時有些心虛,“不曾?!?/br> “既不曾倒,那可有拖欠工錢?”徐光啟的目光越來越冷。 “也……也不曾?!?/br> 人群開始慢慢往回退去,孫元化和張燾一起從后頭擠到前邊兒,站在先生的身后。 徐光啟冷笑,“不曾關門,也不曾拖欠工錢。那你們這般聚眾堵在我家門口,是想做什么?若是誤了工,交不出貨,賠給人家的銀錢,你們打算出?” 有幾個膽子小的掉頭就跑了。 “到底是女流,頭發長見識短,無事生非!”徐光啟斂袖,“若再不散去做工,我便自去告官了?!?/br> 不知是誰嘟囔了一句,“就知道你們同官府坑瀣一氣,沒個好的?!?/br> “說得對!把我們的血汗錢換來!不給本月的工錢,我們絕不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