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節
朱載堉頷首,“學生知道?!?/br> “他還漏題了呢?!瘪T大儒笑得特別賊,“可別傳出去了,到時候叫人抹黑說成了舞弊,誰還說的清楚里頭是怎么回事呢?!?/br> 朱載堉腦子一轉,就明白過來了。只要能過會試,那就起碼是個三甲進士了??擅巫罱K確定,卻是要經殿試這一關的。 簡言之,一切都看朱翊鈞的意思是什么。 這才有了方才馮大儒問的殿試出題,還有朱常溆臨走前的那一句話。 義學館的學生們覺得近來的日子過得特別苦。授學的先生們在開了一次會后,也不知道商討了什么事兒,第二日,他們的所有課業統統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了一倍。 這下可好,一個個都叫苦不迭??善桓也粡?。這里的先生幾乎可以算是頂好的了,朱館長雖然平日里瞧著樂呵呵的,可一旦犯事,那是從不手軟,說趕人,那是真趕,誰來求情也沒用。 苦不了幾日,學子們就等到了朝廷明歲加開恩科的旨意。 這下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真真是朝中有人好辦事,他們的朱館長可不就是先前的皇親嗎? 學子們不再叫苦,甚至有些本就勤勉的人,尋上了先生,要求給自己加課。 別說加一倍,就是加十倍,二十倍,只要能在來年的恩科中考中,現在吃的苦,到時候全都會有所回報。 朱載堉也不讓朱常溆白做好人,有意無意地,總會帶上一兩句。也并不點明恩科是特特為了義學館的人才加開的,只道圣上和皇太子特別關注今歲館中為何無人參加會試,對大家給予厚望。 只這一句,就足以成為眾人的動力。 朱華彬聽了母親的話,厚著臉皮找上張家后,在張家的指點和保舉下,順利通過了縣試和府試,考上了童生。而后也算是他運氣好,正撞上湖廣學政經荊州府,有書香門第的張家從旁提點,自身也足夠勤勉,再加上了一點兒運氣,堪堪掛在院試最后一名,成了秀才。 考中秀才后,吳氏的嘴就沒合上過,逢人就說自己兒子考上了秀才。說得朱華彬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娘,只最后一名,也無甚可說嘴的?!敝烊A彬紅著臉,“王家嬸子的兄弟名次可比我高呢?!?/br> 吳氏不高興了,“比你高怎么了?他年紀還你大呢。人家考了多少次?你考了多少次?”說著說著,眼淚就下來了,“娘沒看錯,你啊,先前就是被耽誤了,這不,連著幾次都順順利利考中了。合該你吃這碗飯的?!?/br> 朱華彬勸不過母親,只得由著她去說。 吳氏抹了眼淚,“這是圣上同娘娘賜福,還有你爹,我們朱家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庇護。好了,而今你有了秀才的身份,娘也放了心,我們是時候北上,去考義學館了?!?/br> 她拍著兒子的手,“娘也不盼著你考中狀元。娘都聽說了,這狀元吶,難考的很。只要三甲進士,或是考中了舉人,能當個候補官兒,娘就心滿意足了?!?/br> 朱華彬先前科考受了張家很大的恩惠,此時卻也不自作主張是否北上,而是先問了張家。 文忠公家自清算后,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這次會指點朱華彬,一來是看在吳氏不易的份上,二則是念著當年鄭家人,尤其是當今的那位娘娘,對張家的救命之恩。 他們聽吳氏說了,只要兒子考中了秀才,就北上去義學館讀書。張家也想看看,朱華彬究竟是不是這塊料,便是從旁幫著,若能結個善果,也是好的。于他們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 雖然已經遠離了直隸這個真正的政治中心,可文忠公當年的人緣人脈還是在的。官員彼此之間也會互通有無,有些事,張家人心里明鏡一般。 比如,為什么娘娘要辦義學館。又比如,這宗親除籍。這一樁樁,一件件,拆開來,揉碎了,合在一起。聰明些的人,哪里能看不出來? 鄭夢境當年選擇救張家的時候,也不曾想過,后來會發生這許多事。許多看起來很不經意的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一點一滴地積聚在一起,慢慢拉動著整個歷史改變。 拜別了張家人,朱華彬母子帶著并不多的東西北上入京。他們走的是水路,途中遇見了不少一同上路的學子——不過他們都是舉人了,趕著參加明歲的恩科。 經由水路到了通州后,吳氏有些水土不服。她久居南方,并不曾來過這么北邊兒的地方,一下子氣候有些不大適應,再加上年歲大了,吃食上也不習慣,一來二去就病了。 吳氏怕兒子擔心,一直忍著沒說。等入了京城,這才松了一口氣。 這一松,就松出了事。 朱華彬卻是個孝子,只年紀也并不大,一直呆在武昌和江陵兩地,并不算見過什么世面。到了京城,頓時豁然開朗。 這里便是大明朝的京師,遠處金黃色的琉璃瓦,那是天子的住所。 朱華彬按捺住想要四處去看看的心思,決定先找個地方和母親落腳??蜅J亲〔黄鸬?,他們的錢并不多,京城什么都貴,客棧自然也不便宜。何況鄉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們還得在京城長長久久地住下去,正經尋個住處才是要緊事。 可是初來乍到,哪里知道京中何處可以尋到便宜住處。 吳氏聽說義學館能給學子提供住所,便說服了兒子先去尋朱載堉,參與入學考試?!拔胰ニ奶幙纯?,有沒有誰家需要老嬤嬤的,便在人家里頭住下,干些活計,能養活自己就夠了?!彼鴥鹤拥氖?,無不感慨地道,“只要你出息了,娘就享福了?!?/br> 朱華彬拗不過她,便答應了先去考試,不過和母親說好了,“無論尋不尋的到活計,都要到義學館來尋我。見不到娘,我心里頭不安生?!?/br> “哎,哎,娘都知道了?!?/br> 母子二人在路口分道揚鑣。 吳氏等兒子離開后,便往人多的地方走去。她想著,人多的地方,通常會貼有更多的告示,自己也應該可以勉強問問人看。 只沒走幾步路,就倒在了地上,兩眼一閉,厥了過去。 行人登時便慌亂了起來,將吳氏扶到一邊掐人中,希望能將人弄醒,另有人大聲詢問這是誰家老人的。只是吳氏遲遲不醒,街上也無人相應。 朱軒姝今日正好從宮里頭出來,經過此地時,聽見外頭喧嚷聲,就讓吳贊女下車去瞧瞧出了什么事。她自己在車上,輕輕撩開簾子一角,偷偷往外頭看,透過人群,模糊地看見好似一位老婦人暈倒了。 吳贊女不多時便回來了,“殿下,是一位老太太,看穿著打扮,家里頭應當過得不大好。身上的衣服首飾,也都不是京里頭的打扮,應當是外地來的,大約……是來尋親的?!?/br> 朱軒姝又挑開了簾子去看,行人見無人應答,開始陸陸續續地離開了。她自和離后,越發明白女子的苦處,此時見吳氏倒在地上無人理,心生了惻隱之意。 “吳嬤嬤,將那老夫人抬到我車上來吧,帶去公主府,叫個大夫來瞧瞧?!敝燔庢畔铝撕熥?,吩咐道。 吳贊女垂首點頭,下車叫了個隨車的侍衛,幫著自己將吳氏抬上了車。 有人認出了緩緩離開的馬車,“哎,那不是云和公主的車嗎?!” “好像真的是?!?/br> “都說先前公主和高家的齟齬是天家不厚道,現在看來,坊間的謠言果不可信。應是高家意圖包庇白蓮教,與公主生隙,公主才大義滅親的?!?/br> “我看也是,不是心善的,誰會將個無親無故的老婆子抬上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