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李果急忙跟從,跟至木梯之下,趙啟謨駐足,對李果說:“就此留步,它日再敘舊?!?/br> 李果驚訝,想這是拒人的話語,一時沒有反應。 見李果表情錯愕,沒有任何回應,趙啟謨沒再做停留,他徐徐跟上那群像似友人的官員,和他們交談著什么,一起朝門口走去。 有好一會兒,李果都沒回過神來,他直勾勾盯著門口,雖然門口早就沒有趙啟謨的身影——他們已離開多時。 阿棋找到李果,見他模樣怔忡,推了推李果,問他:“見著你故人沒?” 李果忘記自己是怎么走回住所,也忘記是怎么和阿棋話別。 適才和趙啟謨相遇,仿佛只是場夢,特別不真實。 李果也曾遐想,他和趙啟謨相逢時,會有怎樣的情景。他想過很多種:兩個人并躺在一起,推心置腹,講述分別后的生活;兩人相擁而笑,并肩行走在熱鬧的街道,把酒言歡如此等等。 沒有哪一種,是今夜這樣三言兩語寒暄,隨即抽身離去。仿佛兩人相遇只是不得已、逃避不了,出于禮貌才不得不說上兩句話。 相比于今日相遇的驚喜,更多的是失落,相比于失落,更多的是懊惱。 李果悶悶不樂躺在床上,手里執著金香囊。雖然已分別三年,但是往昔歷歷在目,趙啟謨贈送他這只香囊時說的話,李果還清晰記得。 趙啟謨說:我與你,交換一件信物,即使成年后,相互遺忘,見到信物,總還能憶起當年的情誼。 李果想,啟謨果然是遺忘當年的情誼。 李果想,人終究是會變。三年前,趙啟謨十四歲,自己十三歲,那時還算孩子,三年后,趙啟謨十七歲,自己十六歲,都已長大。 一位官員的兒子,堂堂的皇族,和他這樣的市井小兒,怎么可能當朋友嘛。 無論年少時再親昵,終究是要分道揚鑣。 這樣想著,李果懊惱的將香囊塞進木箱里。 放下香囊,又想:不對。 又將香囊拿出,握在手心。 回想趙啟謨以往的冷熱反復,猜想他今日可能是出于顧忌,而不肯和自己有過深交談。 今天相遇,他分明很開心,眉眼帶笑。何況趙啟謨還問了自己的落腳處。 那么,他會來城西的珍珠鋪找自己嗎? 這么想著,李果突然又不沮喪,也不惱火了。 李果翻身起床,前往賣粗食的食店,填飽肚子。先前,李果難過得飯也吃不下。這下,心里歡暢,能吃兩碗。 抱著趙啟謨會來找自己的想法,李果第二日到珍珠鋪,無心干活,一心留心外面的行人,不時朝鋪外張望。使得掌柜和老伙計們,都以為他是在等什么貴客。 這日,等到店鋪打烊,趙啟謨都沒有出現。李果不舍得離開,仍在鋪外等待。 城西的滄海珠珍珠鋪非常有名,趙啟謨不可能找不到。 他該不是因為什么事耽誤了? 他為什么沒在京城,而出現在廣州? 他來廣州多久了? 如果不是自己正巧去熙樂樓,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遇著他。 有太多事,想問趙啟謨,有太多話想跟他說。 深夜,商肆逐漸關閉,李果走出昏暗的朝天街,望見對街燈火如晝的熙樂樓。他駐足,又在熙樂樓下等待,觀察門口出入的客人。 這一天,起先激動興奮,而后焦慮不安,等到此時則是滿滿的失落和寂寥。 官署幾乎都位于城東,李果去過城東,那里官舍無數。 趙啟謨和那些官員們在一起,大概,也是住在城東吧。 那時趙啟謨匆忙,竟是沒有問他,具體住在哪里。 李果連續兩日,心情焦躁,心神不寧,甚至還給客人算錯賬目,第一次挨了李掌柜一頓訓。 阿棋看在眼里,李果這兩日的反常,都是從他去熙樂樓后,才發生。 “果子,看你整日朝鋪外張望,可是在找尋什么人?” 午后,兩人結伴去食店用餐,阿棋問著漫不經心扒飯的李果。 “是我自以為是,以為他會來看我?!?/br> 李果悶聲低語。 “你說的那位故人長什么模樣?我幫你留心?!?/br> 阿棋到此時已經相信李果,確實在熙樂樓遇到一位故人,而李果說的“他”,顯然指那位故人。 “是位世家子,跟你一樣十七歲,個頭比你高。他長得很好看,劍眉,眼睛很亮,鼻子英挺,他衣服華貴,穿著不常見的紫袍,說官話,是京城人?!?/br> 李果描述趙啟謨的樣貌和特質。 “果子,這樣的人,莫不是你在夢里認識?” 阿棋知道李果是位貧家子,也知道李果是閩地人,不可能認識京城的人,何況還是位世家子。 “便當是我在夢里結識吧?!?/br> 李果埋頭,將碗中的面條扒完,再不愿有只言片語。 這日鋪子打烊,李果仍在鋪外滯留。阿棋知道他是在等人,看李果愁眉不展,阿棋便也留下陪他。 “果子,要真是那樣顯貴的子弟,從來不會和我們這種平民交朋友?!?/br> 阿棋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人,李果雖然不言語,但看著很難過。 “我們小時候認識,就住在隔壁。他爹到我們那里當官,他跟過來。我們小時候很要好,他還教我讀書識字?!?/br> 李果蹲在地上,對著空蕩、漆黑的街道喃語。 “那是小時候的事,人嘛,長大后就不同啦。我小時候和鄰家的阿珍也玩得很好,還一起去池塘抓蛤蟆,還說長大了要嫁我?!?/br> 阿棋仰望星空,一臉憂郁。他雖然不是個機靈的人,但情感細膩。 “突然有天,她就不許和我玩,她娘把她關在房里,我連看都不能看到她。再后來,她突然被許配給別人,我竟是再沒能見她一面?!?/br> 阿棋想,這大概就是青春無法抹平的傷痕吧。 “是不是你沒去提親,才讓人捷足先登?!?/br> 李果聽著阿棋的故事,心情略有好轉。顯然人世間,人人都有不同的不幸和遺憾。 “也不是,她爹不喜歡我,瞧不上我,把她嫁給鄰縣一位教書先生?!?/br> 阿棋雖然也讀書識字,可畢竟學得淺薄,沒有什么學問,將來更不可能參與科考。 “你這是男女之事,和我的不同?!?/br> 李果嘆息。雖然阿棋跟他講他的故事,還是起到安撫的作用。 “那你又是怎樣的事?!?/br> 阿棋覺得沒差,說的都是人心的變故。 李果搖搖頭,想著,自己這般失落消沉,確實有些可笑。 三年間,趙啟謨明顯改變許多,人的情感,會隨著時間而遷移。唯有自己,心心念念著記憶中的趙啟謨。 第44章 對街的分茶店 秋時,趙啟世到嶺南,任職于憲司。隨即,趙啟謨護送嫂子及年幼侄子至廣州,與兄長相聚。抵達廣州隔日,趙啟謨與兄長及其兩位手下官員,到熙樂樓飲酒。原本只是去飲酒,不想遇到酒樓請來眾妓賣酒的盛景。 趙啟世是位品行端正的官員,來喝酒便是喝酒,喝完酒,就領著弟弟及兩位手下離開,一點也不耽誤。雖然連位倒酒的美姬也不曾邀請,但瓜田李下,不想有憲司狎妓的不實傳聞。趙啟世是新官上任,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也就在這熱熱鬧鬧的熙樂樓,趙啟謨遇到李果。 離開閩地回京,至現在時間已有三年多,趙啟謨差不多要忘記這位昔日玩伴,不想他竟出現在眼前。 相見時,有詫異,有喜悅,卻也就那樣,仿佛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件驚喜之事。 在京城,趙啟謨的生活豐富多彩,天天像過節,還沒有趙爹的管制——趙爹調回京不久,又遣派去他地當官。因為要讀書,趙啟謨留在京城。那么多外地生,削尖頭都想要來京城就讀,趙啟謨這種京城老戶口,自然也是留在京城,這里教學資源最為優良。 三年前,當趙啟謨再次住回高官貴族們聚集的坊區,昔日的小伙伴們歡聲雀躍,單是洗塵宴,趙啟謨就吃了數遭。 在閩地三載的時光,是人生里一個已褪色的過往,趙啟謨覺得它泛黃了,把它像片枯葉般,夾到書卷里,擱置在書架蒙塵,不再去翻閱。 然而也并非全然遺忘,在認出李果那瞬,往昔的記憶一涌而來,終究對趙啟謨而言,李果是位很特別的舊友。 這人和他打過架,也救過他的命;而他也曾為他煩惱過,也曾教他讀書識字。 想來還是有緣,三年后,竟又在嶺南相逢。 離開熙樂樓,趙啟謨心中沒有多余念頭,李果已成為珠鋪的伙計,從衣著看,日子大抵過得不差,再不是以往那位需要人伸援手的果賊兒,令人欣慰。 如果路過城西珍珠鋪,就去看看他,如果沒有路過,便也就作罷。 他和李果之間的交集,在離開閩地時便已斬斷。這番來廣州,不過暫居,過些日子仍要回京。 將李果置于腦后,趙啟謨在城東又度過兩日。趙啟世有意將弟弟帶在身邊,讓他接觸官員們的生活,為以后進入仕途做準備。 兄弟兩人年紀相差得大,打小沒怎么玩在一起,對于這位兄長,趙啟謨十分敬重。有時聽著兄長訓話手下,不免聯想到趙爹的模樣,都說長兄如父,誠不我欺。 前些時候,因為京城一位友人惹事,牽連眾多,趙啟謨雖然沒涉及,卻也被管束。也難怪,趙啟謨外祖母將他遣送出京,要他去兄長身邊暫居。 猶如當年抵達閩地,前往嶺南,趙啟謨起先的心情也是不悅。這趟嶺南之行,像是一個懲罰。 不同于幼年的抵制,抵達廣州,趙啟謨逐漸被此地的風土人情吸引。 京城雖然繁華,但不如此地多彩多姿,商賈如云,海帆遮云天。 一早,巡檢使之子胡瑾到趙啟謨入住的官舍拜訪,他雖然是武官子,但就住在隔壁,對趙啟謨似乎有很大的興趣。趙啟謨起先以為他是來奉承的當地子弟,對他頗不以為然,一番交談后,發現此人雖無文才,但博聞多識。 這日,胡瑾和趙啟謨說起廣州的番坊、番學,繪聲繪色,趙啟謨早有耳聞,早有些心動,想去瞧瞧。 胡瑾比趙啟謨還大兩歲,一身藍袍,長得黑瘦。他不是本地人,對廣州卻十分熟悉,令趙啟謨不禁想到當年在刺桐遇到的劉通判。 覺得這人有趣,便也就帶上兩位隨從,跟著胡瑾前往城西。 番坊、番學都在城西,廣州最熱鬧的商肆也位于城西。 “舊朝城墻用的是板筑的土城墻,風吹雨打,又逢戰事,城墻大多倒塌。后來,才改用磚筑,修得這般高聳、規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