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秦鳳樓如遭雷擊。 大抵是謙卑慣了,他所能想到的只是躲開命運上的磨難,而不是掌控自己的命運。甚至打從出了這事以后,他所能想到也只是希望能從別人那里得到一些消息,得到之后呢?他沒有想過,也許下意識就逃避開了。而此時秦明月的話,卻無意給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只是他依舊有些不肯定。 “小妹,咱們能嗎?”他的不肯定來自于從小對卑賤身份的認知,不是不痛苦,可是痛苦又怎樣,日子總得過下去,即使那么難。 秦明月堅定地點了點頭,“只要咱們留在這里,就有希望?!?/br> 說出這話的時候,秦明月內心深處有著連她自己都不確信的不肯定??杉词共豢隙?,她卻依舊堅定,因為人生總是需要希望,這樣才不至于頹然,才不至于失去所有希望,宛如行尸走rou。 也是從小命運坎坷,秦明月深諳自我安慰之道。有些時候有些事情,自我安慰確實有些自欺欺人,但還是那句話,人生總是需要一些希望,即使沒有,那么就去創造希望。 * 沒人知道這兄妹倆在里面到底說了什么,不過秦鳳樓出來后,就沒有再提要離開惠豐園的事。 而顯而易見秦明月的話影響了他,他的臉上少了一些愁眉不展,而多了一些別的其他東西。 且不提這些,現在兄妹二人首先面臨就是李老板所說的,‘秦海生’什么時候登臺的事。因為他們既然想在這里留下來,就必須順勢而為,幫著人把這出戲唱下去。 而目前的難題是,秦明月并不會唱戲。 大家都幫著出主意,有的建議不讓秦明月唱正旦,跑個龍套就行。還有的建議就負責露個臉,其他的由別人來干,甚至連讓她站在臺上對口型,后面弄個人來替唱都出來了。 秦明月聽完后啼笑皆非,這辦法真是人想出來的,連假唱都出來了,可以想見人的思想有多遠,人類就能走多遠。 可關鍵是這些都是餿主意,李老板都明說有些看客是沖‘秦海生’來的,聲音對不對難道別人聽不出來?真搞砸了,且不提李老板那邊的反應如何,他們之前所有的想法說不定都會毀于一旦。 而顯然李老板并不打算幫他們想辦法,而是需要他們自己來自圓其說。 秦明月整整在屋里想了一天,才出來找秦鳳樓,也不知她是怎么說服秦鳳樓的,總而言之兄妹二人就這么開始搗鼓起來。 第9章 ==第九章== 大家都以為秦明月把自己關在屋里,是去想辦法了,實則她不過是在捋順腦子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經過她在原主記憶里一番狠刨深挖之后,她才驚疑的發現,眼前這個世界雖不是她本身原來的那個世界,但兩個世界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例如兩個世界都有唐朝,開朝皇帝都是叫李淵,都有一個唐太宗李世民,同樣也有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宋亡國后是元,推翻元朝□□的同樣是個叫朱元璋的人,明朝延續了數百年,卻并沒有被清朝所取代,而是歷史從這里拐了個彎兒,成了大昌朝。 據悉,大昌朝的開國皇帝是先朝的一個武將,明末四處暴/亂,各地義軍掀竿起義,而大昌的開國皇帝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他走到了最后,建立了大昌朝。延綿至今,已傳三代。 如今的國君成帝還算是個明君,雖邊關不時有外族侵犯,到底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還算是個太平盛世。 這是原主對這個大世界僅有的認知,當然秦明月之所以會想去弄清楚這些,不光是為了方便自己以后行事,也是為了想辦法來解決眼前的難題。 從原主有限的記憶中秦明月得知,因為大昌朝的老百姓生活富裕,所以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民眾,娛樂生活都十分豐富,稍微主流點兒的娛樂方式,就是看戲,也算是老少皆宜。 哪個大戶人家辦壽擺酒的時候,不請個戲班子過去助興,簡直對不起這大戶人家四個字。而下面老百姓自己請不起戲班子,就去茶館戲樓戲園子湊湊熱鬧。 而這戲,又分南戲北曲,北曲主要說的是雜劇,由宋元流傳下來。而南戲是經過北曲的改良,表現形式更為豐富一些。因為南方經濟發達,南戲文化十分繁榮,所以現如今大昌朝老百姓們看的戲,主要以南戲為主。 且不提這些,在弄清楚當下所有情況,以及自己目前所面對的困難。秦明月就有了一種明悟,若她想以‘秦海生’的名頭立世,顯然在其原有基礎上去模仿去學習是不行的。 一來,她沒有扎實的基礎功,二來也沒時間給她去學。 而若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她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破而后立。也就是打破‘秦海生’原本給人的印象,用一種新式的手段立起來。 這些難不倒秦明月,因為她在現代那會兒就是靠演戲吃飯的。雖沒演出個什么名目來,但此戲和彼戲,異曲同工,說白了就是供人觀賞乃至取樂的,誰規定唱戲一定要用唱的,不能用演的? 甭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 想法是有了,秦明月還需要有人支持她來‘胡作非為’。 她找到了秦鳳樓,也是秦鳳樓慣meimei,眼見meimei說她有個新式唱戲的方法,可以解決現在的難題,他不但沒有質疑,反倒十分支持。其實也不是沒有質疑,不過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罷了,雖老郭叔他們幫著想了許多辦法,但稍微腦子清明點兒的,就知道那些辦法都不行。 能把秦鳳樓拉過來,接下來就好cao作了。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唱什么曲牌。 好吧,秦鳳樓還是用腦海里固定的想法,以為meimei只是要排新戲,并沒有意識到秦明月其實是想從根本上改變它。 戲的曲牌名目繁多,大體就是依聲填詞,固定的音調,固定的格式,填上詞就可以了。這是唱腔曲牌,還有器樂曲牌,器樂曲牌是由唱腔曲牌繁衍而出,用現代這會兒的話就是配樂。例如喜慶、宴會、發兵、升堂、升帳等環境氣氛的渲染,或對某些特定身段表演的烘托,都有特定的曲牌。 因為秦明月沒學過戲,只知一些皮毛,所以她并沒有去強求學這些。這也是為何她選擇推翻重建,而不是在原有基礎上去學習。因為‘戲’這一字看似簡單,實則內里太過復雜。 秦明月和秦鳳樓說先不提曲牌,還是先決定戲本子吧。 提起這個,就要說說了。 因為蘇州城靠近南戲發源地,這里的戲劇市場比常人想象中更加繁榮。 各種大小戲班子枚不勝舉,有名頭的,沒名頭的,還有各處戲園子戲樓,相應的,自然還有一系列依仗這些吃飯的各色行業。 其中有一行,說是行,最起初不過是有些落魄書生因為生活窘迫,為了維持生計,便偷偷寫戲本子賣給一些戲班子,給戲班增添新戲,另外自己也能混口飯吃。 因為這是有辱斯文之事,所以大家都藏著掩著,之后南戲走入上流社會之中,漸漸為一些文人雅士所接受,有些文人雅士偶爾也會寫一些戲本子,找個自己喜歡的戲班,或者自己組建個家班讓人唱,這行才逐漸繁榮起來。大家再寫個什么戲本子,非但不藏著掩著,反而覺得是一種極為風雅的事。甚至有些文人書生互別苗頭,比著誰寫的戲本子更為風雅,誰填的曲牌更受歡迎。 當初秦默然還在那會兒,就經常找人買戲本子,秦默然死后,慶豐班處境窘迫,就只能演一些手上有的老戲??煽磻蜻@東西,就好像是看電影一樣,一個片子看多了總是會煩,為了維持慶豐班的生計,秦鳳樓這個做老板的,無奈只能親自下場cao刀。 這是秦明月從原主記憶中得知的。據悉,秦鳳樓寫過許多戲本子,反響還算不錯,就是因為他能層出不窮的拿出新戲,用來博個彩頭兒,當年秦默然死后,那會兒秦海生還沒有出師,慶豐班才能度過中間那段艱難的歲月。 而這秦鳳樓也是個能屈能伸的,當初帶著一眾老弱婦孺,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就去鄉下各處去搭草臺子。因為鄉下人審美與城里人不同,大多偏向粗俗,甚至讓一些文人雅士來看,鄉下人喜歡看的戲俱是些不堪入目的??汕伉P樓卻適應良好,用現代這會兒的話來說,能登大雅之堂,也能迎合低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