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兄弟倆忙活了兩天,屋子后面堆了兩大堆沙,也是兩個能找地方,順著河上上下下的都撈到別的村子去了,唐軍這小家伙嘴也甜,到人家地頭上就笑嘻嘻的蹭過去,給根煙,說著話,仗著自己歲數還不算大,耍賴似的讓人家給點地方,最后成果頗為壯觀。 “也不知道夠不夠,今年夏天還早,大雨還有的下呢,要是不夠,就等著下次下雨再撈?!碧栖姾吞迄i腿上一直到大腿根都沾的沙子,張蘭芝高興的不行,“夠了,再差也差不了多少,到時候我自己推兩車就夠了。要沒有你們倆,等著我自己可真是忙活死這兩天也撈不了這么些?!?/br> 生意清閑,張蘭芝就到縣城去轉了圈,結果發現縣城炸油條的沒有炸的,有出來賣油炸糕的了,五分錢一個,張蘭芝買了一塊錢的拿回家,一個是給兩個孩子嘗嘗鮮,再一個是打個掩護,因為張蘭芝也會炸啊,縣城有賣的家里也能加個品種啦,但是總要有一個為什么會炸的理由吧? 回了家,送了幾個給楚春子,家里一人幾個的分著嘗了鮮,張蘭芝就開始做實驗了。其實油炸糕很好做,沒有什么難度,主要是燙面比較麻煩,太黏了,不太好和。到供銷社里買了紅糖,回來包了紅糖炸了,玉子和廣子看的高興的不行,老太太就笑。 “人都說饞婆娘懶婆娘就知道想著法的做好吃的,你這可怎么算的?” “這可是本事,可沒有幾個人吃過一次就知道怎么做的?!碧粕阶隽松庋哉勗捳Z的好了許多,這會還知道說張蘭芝的好話,倒是讓張蘭芝不習慣的胳膊上起雞皮疙瘩。 炸好了,玉子和廣子兩個就拿著出去嘚瑟,最后嘚瑟了一串大大小小的孩子回來。油條還是賣那么多,倒是實驗的油炸糕都賣完了,還真是不能小看些小孩子的“戰斗力”。 小孩子都回家摳唆五分錢出來買一個油炸糕吃,油炸糕炸的外面都是往下掉的酥皮,一個個小孩子兩只手捧著,最后小爪子里的油酥皮都舔了吃了,還意猶未盡。油條以前還有賣的,油炸糕還是縣城里剛剛有賣的。 張蘭芝還真不知道縣城里有賣的,結果一炸油炸糕賣,來買油條的看見了,就很驚奇,“哎呀,你們這夠快的,縣城里也是剛有的油炸糕啊,你們這是打哪學的???” 這種話都直接當做沒聽見就行了,張蘭芝和唐山就笑笑沒接話,問這話的顯然也知道自己討了個沒趣,最后猶猶豫豫的還是買了六個油炸糕走了,嗯,她家里一共六口人,顯然是一人一個的。 有了油炸糕,生意又好做了幾分,整個八月份過去,算算錢就油炸糕就賣了三百塊錢,這還是剛剛開始。 唐家村不知道以前的幾萬年或者幾十萬年的什么時候應該是海,河邊山上到處都有那種巨大的石頭,光滑平緩,和海里的石磞一樣,有的上面有些看不太清的印子,很像是海里的石磞長得貝殼類留下的痕跡,不過也只是像,誰也沒有那本事考察考察確定確定是不是真的的。 看石頭這種事情張蘭芝還真不會看,其實唐山也不怎么會,主要是看運氣,唐山瘸著腿南山北山的轉了好幾圈,最后回家特別糾結的說看好了四個地方。 一個就在南山,三個在北山,南山的那個是上次唐軍兩個挖沙挖出來的,唐山過去看看還挺大,因為沒在地面上,所以受風化的影響比較小。北山的在唐湖家地邊一塊,就漏了一小塊出來,當時唐山領著玉子一塊去,這小家伙一口咬定就是塊大石頭。另外兩塊都是在山頂上的,光漏在外面的就很大了,還有一部分不知道大小的埋在泥里面。 “那就四個地方都扎了,不管能扎成什么,咱家不都得用么?!睆執m芝拍板,唐山尋思尋思也是,其實扎石頭主要是扎石條出來,再加上唐家村到處都是石磞,找了石窩子的扎子(就是扎石頭的)扎這么一塊石頭,就中午管頓飯,給個塊八毛,如果扎出的石條多,不知道劃算多少。 老太太在這里住著,張蘭芝不知道省心多少,像扎石頭了,中午管飯完全不用張蘭芝cao心,唐山領著唐軍唐鵬,順帶還有回來休工的唐湖,兄弟幾個扎石頭去,家里張母幫著忙,張蘭芝的生意一點都不耽誤做。 唐湖當瓦工的和石窩子的人都挺熟悉,和扎子一見面還稱兄道弟的,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先上北山,北山的三個地方要是都好運,南山的石頭就不用去了。扎子的工具那叫一個齊全,一大包,一小包,還有長長短短的一捆,都在唐鵬借來的牛車上擺著,看的唐軍直笑,“哎呦,趙哥,你這東西夠齊全的??!” “那可不是,”趙扎子手里拎著個小木箱子,“我這里還有要命的東西呢!” 小木箱子里是炸藥,石頭么,不用炸藥那得費多少力氣,不過這也得人專業人士來,知道用多少量,這個時候炸藥的管制并不是特別嚴,農村里的石窩子有的都是□□,自制被炸著的也不在少數。 第五十八章 到了地方,趙扎子就拿著釬子拿著錘,仔仔細細的找石頭的紋理,這還真得專業的才會看,找到合適的地方下錘子,釘下挺長的釬子,掄圓了大鐵錘,一錘下去就能進去一大塊,排著釘下這么一排,然后幾個人使勁能給石頭掀開個口子,趙扎子眼疾手快的塞進去一小包藥,組織所有人躲得遠遠的,沒一會就聽見轟隆的一聲。 唐家村聽的清清楚楚,炸雷似的,唐家村人被嚇了一跳然后就反應過來,習以為常的嘀咕一句,“這又是哪個山炸石頭呢?!?/br> 一頭晌北山的三塊就都炸了,結果還是玉子看的那塊最好,雖說埋在里面的并不是很多,但是石頭塊紋理好,趙扎子稍微費點事,整塊石頭差不多能一點不廢的都弄成石條,看的趙扎子直念叨唐山好運氣。 “老哥你這可真是賺到了,這一塊石頭的石條盡夠你使得了,別說那兩塊個頭還大,怎么也能扎些石條出來,賺了,賺了!” 看還有時間,一群人就轉戰南山,把南山的那塊也給炸了,唐鵬一趟趟的趕著牛車往家里運石頭,大的小的石塊堆得蔚為壯觀。 中午吃了飯,下午幾個人也不走,都留在這幫著趙扎子扎石條,扎好了就一塊一塊的摞的整整齊齊的,這樣一直忙活到大晚上,不管飯就不像話了,這會活完了,就能喝點小酒了,趙扎子喝酒上臉,人還很清醒,但是面紅耳赤的像是喝多了。席上不斷地羨慕那塊石頭,“真好啊,真出石條,老哥,你這眼光好,我們這樣的老手還經常走眼呢!” “嗨,這可不是我眼光好,這是我閨女非得說要這塊,我們這些人懂什么,就是瞎碰,要會看還得你們這樣的老手?!?/br> 九月十來號開始秋收,春玉米春花生接踵而來,玉子和廣子也放了秋假,自己家的地,張蘭芝也懶得砍玉子稈,直接人鉆到玉米地里把玉米一個個掰下來,一簍子一簍子的堆在地頭上,還不到一畝地的玉米,娘仨幾個來回就都掰完了,廣子和玉子在地頭坐著看著,張蘭芝用推車分幾趟推回家,就這么一點,在院子就能曬了。 老太太在家里剝葉子,張蘭芝這才拿著鐮刀到地里砍玉米桿,不砍到時候沒法耕地,沒法種麥子??! 唐山在家里也是忙活的熱火朝天,越到靠晌午的時候越忙活,買油條的油炸糕的,人多的時候都能在門口擠一圈,擠著嘴里還不斷地催促唐山快一點,又熱又急,唐山忙活的一頭一臉的汗。 春玉米將將曬干,還沒有脫粒,就開始收春花生了,一畝地的花生就有點費事了,張蘭芝在前面用镢頭刨出來,玉子在后面把帶出來的泥都甩掉。玉子手快,像了張蘭芝了,前面張蘭芝刨著,后面玉子就能跟上趟。廣子就被玉子嫌棄到一邊去了,自己撅著屁股拔花生呢,半大小子也有勁,張蘭芝和玉子走一個來回,廣子自己也能拔一趟的。 玉子和廣子上山,張蘭芝給錢讓兩個拿著買點小零嘴什么的拿著到山上吃,廣子非得買兩瓶汽水,這會汽水可是好東西。玉子受不了汽水的氣泡,嫌喝了打嗝鼻子酸,哪哪都難受,就拿著瓶子一陣搖晃,搖晃完了就遞給張蘭芝,“媽,你給我嘗嘗還麻不麻了?” 張蘭芝喝一口,“麻!” 玉子接過來還接著搖晃,正巧這會上頭地里唐夕子媳婦和張蘭芝說話,玉子搖晃一陣又讓張蘭芝嘗嘗,張蘭芝喝一口,接著和人家說話,玉子在一旁問麻不麻,張蘭芝就點頭,“麻!” 玉子又開始重復以上動作,直到一瓶汽水就剩個底了,玉子很無奈,“媽,一瓶都完了,怎么還麻呀?” 張蘭芝這才反應過來,哈哈直樂,“哎呦,早就不麻了,我給忘了?!?/br> 從開始收春玉米的時候一整個大秋天就從頭到尾的連起來了,張蘭芝家里是地少,一般的人家忙活一個月都是少的,有的都到了十月底還有秋玉米沒曬干呢。 這個時候張蘭芝開始織毛衣了,今年家里條件好了,正好縣城里也有各種各樣的毛線賣,16塊錢一斤,掂量掂量張蘭芝還是一人賣了一斤半線,兩個孩子肯定要有,兩方的老太太也不可能缺了哪一個,就中間剩倆,唐山還是個病歪歪的。 這么一看就自己可以省20多塊錢,但是重活一世,張蘭芝也不想就這么委屈自己,反正也不是沒賺錢,沒得弄得自己跟個受氣的小媳婦一樣,就這么大手一揮,不到一百五十塊錢巨款就花出去了。 有張母在,棉襖棉褲的就不用張蘭芝愁了,就只顧著快手打毛衣了。張蘭芝也不做那么精致,這樣挽個扣,那樣換個扣的,直接平針反針的幾天就完一件。張蘭芝織的都是套頭的,一家子就是顏色大小不一樣,其余的一看就是一個人織出來的。 唐桂芳的孩子這會都會吧嗒吧嗒走了,家里秋收忙活,沒有人顧得上,就想著送回來讓楚春子幫著看幾天,楚春子的聲音震天響,說什么就是不給看,“你有沒有良心,秋收累的要命,你還把個孩子送回來,你怎么不找你婆婆看著,我不看!”完全也不在乎小女婿就在跟前。 唐桂芳委屈的不行,其實楚春子還真沒有多少地,因為唐海當兵去了,楚春子一個老太太雖說現在還活蹦亂跳的但是地還是不多的,就這些不多的地也被唐湖接手了,不怎么用楚春子費心,也就是說老太太現在就在家里閑著,秋忙的時候給唐湖兩口子按時按點的做個飯,別的時間就一大把一大把的。 唐桂芳婆婆和公公養的孩子多,還這個發那個心不下那個放心不下,又想一碗水端平,幫這個干幾天那個干幾天,老兩口天天忙活死了,唐桂芳哪能把孩子送過去,先不說老兩口累不累,就這時候把孩子送過去,整個就是想讓一家子干仗呢。 何躍東見媳婦肯定是說服不了丈母娘了,就臉上帶著笑領著媳婦抱著孩子出來了,唐桂芳還委屈的抹眼淚,“你領我出來干什么,我媽不給看孩子真就沒人給看了?!?/br> “咱媽咱倆說不通,咱家不是還有個能人呢嗎,咱倆找大嫂去!” 好吧,張蘭芝看看小外甥女白白嫩嫩的瞪著大眼睛,雖說知道她爹明顯讓自己出頭,張蘭芝還是無奈的出頭去了。正好給楚春子織的毛衣也織好了,就拿著毛衣到楚春子家去了。 “喏,給你織的毛衣,你看看合不合身?!币贿M門,張蘭芝就把毛衣遞給楚春子。其實唐桂芬去年就給楚春子買了現成的,但是好東西不嫌多不是,張蘭芝織的又明顯厚實些,樂的趕緊套身上。 “合適,挺合適的!” “行,合適就行?!睆執m芝也不管人老太太還樂著呢,衣服都沒下身,還這摸摸那瞅瞅的,就開口了,“怎么聽說你不給小妹看孩子?你怎么不給看著,家里一堆的活,就這時候用著你了,你不給看???” 楚春子立馬臉色就難看了,“看什么看,不看?!睂χ鴱執m芝楚春子不敢說讓唐桂芳婆婆給看孩子,就轉了轉眼睛找到了借口,“當初廣子和玉子我一個都沒給看,現在也不給她看。再說我也沒有時間?!?/br> 這種借口對于張蘭芝來說完全不用在乎的,“怎么不給看,你白天沒有時間,晚上還能沒有時間?不行白天我看著,晚上你帶著睡覺就行了?!?/br> 嗯,一錘定音。要不說楚春子一直想掌握家里的話語權,壓服張蘭芝呢,這不是楚春子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晚上帶著小外孫女睡覺了。 玉子和廣子都在家里,白天他們倆就能看住了,小閨女特別省心,只要給我吃飽了就行了,也不哭也不鬧的,就是新鮮的這里走走那里串串,弄得玉子一直彎著腰跟在后面,并且毫無怨言,這孩子疼小孩子簡直疼的不行,不管是誰家的看見了都快要走不道了,非得親親摸摸才肯罷休。 等到秋收完了唐桂芳兩口子過來把孩子接回去,小家伙胖了好幾斤,喜得何躍東不行,倒是也知道感恩,有點什么新鮮東西還知道想著張蘭芝,想著玉子和廣子。 到冬天一家子就都穿上毛衣了,張母在這住的還挺舒心,也不急著回去,一直等到入冬了還不見老娘回來,張在放張在援坐不住了,等到張蘭之家一看,老太太紅光滿面的身上還穿著毛衣,樂呵呵的哪里有一點惦記兒子的樣子,兄弟兩個就有點不是滋味了,但是什么也不能說啊,特別是張在援,他自己把老娘惹生氣了,現在很明顯老娘不是非得指著自己這個兒子了,meimei也能依靠了。 張蘭芝看見兩個哥哥來了,什么也不說,也不擺臉色,好酒好菜的招待著,老太太也不提走,唐山也有意思,吃著飯還得說著過年的時候買點什么什么,人家老太太都吃,說的張在援和張在放兄弟倆挺沒意思的,也不敢說一句接老太太回家的話。 第五十九章 歸根結底錢是王八蛋,張蘭芝想想上輩子,自己的日子過得一塌糊涂,明知道幾個哥哥都不是孝順的,可是根本沒有說話的立場,老娘也是,實在生氣了,過來住幾天,很快就又回去了。 現在呢,張蘭芝自己有底氣,媽也有底氣,能讓兒子看看,怎么說自己還有個閨女能依靠。張在援捅了張在放一下,張在放尋思了尋思,朝著張母咧著嘴笑,“媽,玲子家里都想你了,你不回去看看???” “呦,這是奶奶大還是孫女大,想了不會自己來,還得奶奶回去看她?”張蘭芝冷言冷語的堵了一句,堵得張在放青青白白的一張臉,也不吱聲。 也是,一直不如意的小妹,看自己臉色的小妹忽然腰桿子硬了,說話不好聽了,沒有心理落差才怪。 “媽總共養了四個孩子,沒道理一直是你們哥倆伺候著,以前是我沒有本事,現在有這條件了,媽就在我家里住下了,你們倆也輕省輕省?!?/br> 這也是上輩子那哥仨打起仗來的原因,張在援張在放哥倆住的近,前后門的,張在援又是個光棍,張母就算是這倆伺候的,老大張在亭家離的遠,又不是個孝順的,大嫂也不是個特別孝順的媳婦,根本就不提伺候媽這一茬。 知道后來因為一塊養頭牛賠了,哥仨爭起來,越爭火氣越大,最后幾百年前的事情也翻出來,伺候媽的事情也翻出來,也弄得老太太心里郁結,張蘭芝那會的日子簡直是剪不斷理還亂,又沒有說話的立場,只能最后眼睜睜看著悲劇發生,讓自己后悔了一輩子。 “看妹子你這話說的,養兒防老,養兒防老,媽養我們這些兒子哪一個還不能伺候個老媽,讓閨女伺候著,村子里的話不好聽不是?!睆堅谠妥约阂粋€光棍,張母不在的這些日子,最不好過的就是他了,飯沒人做,衣服沒人洗,有媽沒媽的差別真是天上地下。 “哼,你有指望呢!媽今兒不走,在我家里我說了算?!睆執m芝說完了也不稀得搭理這倆了,和老太太一起到里屋坐著去了,留唐山在外屋打圓場,最終兩個人只能怏怏的回去。 這也是張蘭芝打算好好給個下馬威,也是老太太配合默契,一句話不說,要是給一個腦子糊涂的媽,張蘭芝自己也沒法唱獨角戲不是。 冬天天太冷,就沒法在門口搭架子了,正好炕上多燒點就多燒點,冬天里也不怕熱不是,戰場就轉移到家里,每天都在家里炸,弄得家里熱乎乎的。 唐海的信到了,說是很想家,也很想mama,也不知道是不是不用親口說,心里簡直甜言蜜語,膩歪rou麻的不行,唐湖念著都時不時的齜牙咧嘴的,但是楚春子不啊,慈母心腸那叫一個泛濫,等唐湖信一念完,楚春子手背一抹眼淚,“我得去看看海子去,這兩天就去!” 唐海當兵是去的南方,又在山區里,可以說處處不習慣,但是唐海絕對想不到,自己一封rou麻的信竟然把媽給弄來了。楚春子別看一直稱呼的是老太太,但是人心理上身體上絕對不是老太太,本來唐山唐湖兩兄弟還以為楚春子是說笑話呢,結果翻過天人老太太就開始收拾東西,騎著車到縣城唐桂芬家,讓大女婿給買票了。 接著又找張蘭芝要夏天曬得干貨,唐山這才知道人老太太不是說說而已,行動力那叫一個強,說今天絕對不明天的?!皨?,你還真去???這大冬天的太冷了,你自己一個人哪能行呢?” “冬天怎么了,咱這冬天人家南方那夏天,暖和,我還正好當——人家老輩子說皇帝都夏天去,去,哦,去避暑,我就當去避冬了?!?/br> 好吧,唐山一直就知道自己在他媽跟前說話沒有什么分量,表達一下關心,看老太太心意已決的,就很放心的把任務交給底下的弟弟meimei們了。結果,被楚春子一個要票的電話驚動了的唐桂芬唐桂芳姐妹兩個,輪流上陣,最后只能以給錢告終。 張蘭芝早把錢準備好了,給唐山讓他給楚春子,這會已經都臘月了,還有個20來天就過年了,楚春子人要瀟灑的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弄得家里一陣子人仰馬翻。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實在是不敢恭維,這么一算時間,人楚春子表示,不用算了,本來也沒打算回來過年,就在那陪著小兒子過了。 好吧,這都打算好了,給一封信勾了老媽過去的唐海發了電報,在家里收拾了大包小包的,唐湖和何躍東一塊把楚春子送到市里車站,家里這才算安穩,但是沒過幾天,好嘛,要過年了。 這陣子村子里很熱鬧,要過年了嘛,家里要添什么大件,都是一等二等的想等著過年,到日子了,幾家做生意賺了的,互相攀比似的開始往家里搬電視了。 就是個小小的黑白電視,天線調不好還一陣一陣的雪花,但是就這樣,也引得村子里鬧哄哄的,頭一家買了電視引得村子里老老少少的都擠到人家家里看電視,第二家買了還是這樣,等到第三家買的時候,還是里里外外的擠擠攘攘的都是人。 唐山看的眼熱,回來商量張蘭芝自家也買一個,被張蘭芝瞪了一眼,“嗯,就你能行,就這么個小破屋子,買了回來放哪?再說了,出了年就好找人打地基了,你房子不蓋了?” “蓋,蓋,但是蓋也夠買個電視的不是?” “那就等房子蓋好了買!”張蘭芝也想買電視,現在媽也在,買個電視看看多好,但是就個黑白電視就不便宜,張蘭芝還看不上,上輩子活到那個歲數的時候,都已經出了那么大那么清晰的液晶電視了,現在沒辦法技術達不到,但是買個彩電還是可以的吧? 但是這樣一來就得再攢點錢了,等到房子蓋好了,錢也攢夠了,買個彩電回來,不比現在花了錢買個小黑白,沒過幾天又要換彩電的好,那樣不是白白廢了個黑白電視的錢么。 第六十章 今年的年,可算是有年味了,因為家里雞魚rou都有了,除了不能有新鮮的菜,當然現在來說,過年有rou吃,誰還會傻乎乎的吃什么青菜呢? 大年三十都要吃年糕,取年年高的好意頭,做法簡單粗暴,是用高粱面做的,高粱面黏,和了水,墊上玉米葉子,上鍋蒸就行了,等吃的時候,再熱一熱,拌上糖,其實粘粘的又很甜,很好吃。 要做年糕,張蘭芝才想起來還沒粉高粱面呢,就地邊種那一點高粱,收回來張蘭芝窠了皮就收在那里了,這才想起來,本來打算吃高粱米的,都忘記吃了。 高粱米里面放了花生,紅小豆,吃起來的口感很像八寶粥,不過是干飯版的,當然了,吃這個也得有個好腸胃,太黏了,胃不好還真是不能享受。 越到過年這兩天,油條和油炸糕越好賣,一般都是給家里孩子買點,家里的生意一直做到臘月二十九,從二十八開始家里就開始忙活了,燉雞,燉排骨,燉排骨的時候玉子和廣子在鍋旁邊圍著,興高采烈的,其實這倆不缺rou,可能吃的是個氣氛? 在沒有煤氣,沒有壓力鍋,沒有電鍋的時代,過個年要準備的豐盛些,就要提前開始忙活好幾天,熱熱鬧鬧的。到了大年三十,說是吃年夜飯,其實不是,一般下午兩點來鐘就吃完了,等到半夜吃餃子,不過以前張蘭芝一家都是直接吃了飯就睡覺了,或者會聚到楚春子家里,那吃飯的時間就不確定了,也沒有什么守歲不守歲的了,吃不起餃子還不直接睡? 然后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初二早上吃面條,初三還吃餃子。不過這都是以前的張蘭芝一家沒辦法做到的。今年楚春子不在家里,大年初一拜年的時候就都到唐山家里來了,唐山一家提前給南叔南嬸拜了年,一大家子的小輩們就都湊到唐山家里了,男人們一塊抽煙喝茶侃大山,茶是之前許志東送來的,直接用大茶缸子泡的,沒有絲毫講究。 女人們都在炕上坐著說話,張蘭芝今年炸了麻花,還在供銷社買了糖,家里炒了花生,炕上桌上的擺著,不大的家里擠擠挨挨的,南嬸家里的四個兒子,加上唐山兄弟兩個,南嬸家的老大老二都結了婚了,老大家的孩子大的滿地跑了,小的剛會走,老二家的還在懷里抱著。 玉子和廣子特別興奮,帶著小弟弟滿地的亂跑,炕上那個剛會走的小的看著哥哥jiejie在地上跑就眼熱,急的在炕上哇哇的亂叫,就有大人時不時的喊幾聲,讓孩子不要那么淘氣,接著又引得這個那個的說幾句,什么大過年的讓孩子玩去吧,大初一的不興說孩子的,接著又高高興興的提起個話頭來熱熱鬧鬧的聊。 外屋男人們不知道說了什么,哈哈的一陣大笑,廣子顛顛的跑進來,“媽,媽,軍子叔說要烤地瓜吃,讓我來拿地瓜!” 外屋生了個小爐子,里面燒的不是煤,是松球和玉米棒子,一次填滿一爐子,就讓它自己在那慢慢的著。唐軍還有些小孩子心性,也對現在哥哥們說的不感興趣,就在那拿著燒火棍捅來捅去的,然后朝著廣子招手,“廣子,吃不吃烤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