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慕晏有心探究宿誼的真本事,卻不料宿誼為了討好家中老人,以及本人(看小說的)興趣愛好,于道家玄學頗有些熟悉,甚至后世出名的道經都是熟記于心。 慕晏只是聊天,又不是考校,宿誼端著一副淡然微笑的態度,時不時的冒出幾句后世經書中的句子,再加上宿誼有“治好”太子的實例在前面,還有已經在京中廣泛流傳的“傳說故事”襯托,慕晏很快就信了宿誼果真有兩把刷子。 只是這樣一位得道高人,真的會為了太子自損,甚至于可能是自廢道行。難道當今皇帝真的是國運之人? 若是這樣,慕晏倒是無所謂。他雖也是世家,世家卻只剩他一人,他本人又是皇帝心腹。 該頭疼的,是那些嘗過漢朝皇室式微,架空皇帝獨攬大權的甜頭的世家。 在稍微打探一二之后,慕晏就放下心思,真心于宿誼攀談起來。宿誼憑借著網絡信息大爆炸時代的便利,倒也能和慕晏談的盡興。 宿誼在驚訝,這處于閉塞時代的古人,居然能跟得上他的思路;慕晏也驚訝,不過是山間道士,學識也太淵博了。 而太子則越聽眼神越黯然,心中對當年提出祭祀一事之人狠意更加深厚。 若那人不是他祖父,已經葬入皇陵,挖了那人的墳墓就是挖了自己的祖墳。太子真想將那人挫骨揚灰。 太子想起昨晚,他跪在父皇面前,乞求父皇認回大哥,他不要做這太子,卻被父皇嚴詞拒絕,心中狠意更濃。 易家的聲譽重要,神靈的尊嚴重要,昱朝這個王朝的氣運更加重要,所以大哥不僅被“病逝”,還在族譜中除名?;屎笏龅兆?,只他一人。 太子低下頭,指甲深深扎入手心,仿佛要把血扎出來似的。 “殿下,是否倦了?”宿誼雖說在和慕晏聊天,但暗中一直注意著太子。 見太子情緒似乎不太對,宿誼忙問道。 難道是剛早餐才吃了一半,餓了? 宿誼想了想,便推說喝了一肚子水也無趣,讓仆人上了些糕點干果來。 太子乖巧的捏起一塊奶糕啃著,暫時從陰暗的情緒中掙脫出來。 慕晏知道太子曾經是“癡傻之人”,只當太子“靈魂”雖被宿誼救回來,精神仍然不濟,便識趣的告辭。 待慕晏走后,宿誼吩咐人將禮物分類收好,轉頭就看太子渴望的眼神。 他道:“是否這其中有殿下喜歡的東西?殿下可隨意取用?!?/br> 古代禮儀中,這禮物本來就是收了之后繼續送,只要不送回原來那人手中就成——當然,下一代可以把上一代收的禮物,送給送禮的下一代。 宿誼既然收了禮,這東西就是他自己的了。他送誰都成。 太子本來只是想撒撒嬌,但聽宿誼這么一說,便拿了基本孤本古籍說回宮抄錄了再還給宿誼,心想這樣他又能從父皇那里要來機會過來了。 皇帝陛下在宮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心中有了極其不好的預感。 太子雖說很想留在這把午膳也用了,無奈宮中來人叫他回去上課,太子只得依依不舍的走了。 宿誼心中松了一口氣。 雖說太子對他如此殷勤他有些感動,但壓力很大啊。 太子對他越好,他對自己的身份就越確定,感覺頭上懸著的那把劍又落下了幾分。 一個誰也不知道的皇帝的嫡長子?呵呵。 原身能活到現在,真是奇跡。 因宿誼并不記得落水之前的事,所以宿誼也無從得知那皇帝的嫡長子是如何成為活祭品,又是如何京中之人都不知皇帝還有一位嫡子的。 宿誼之所以確信別人不知,就是從皇帝敢光明正大的召他入宮,并讓他在朝臣面前出現推測得知。 他的身份,對太子是威脅。而且嫡子沉江,對皇帝的仁德聲譽也是威脅。 既然皇帝會讓他生活在京城中,并且并不計較太子將權貴介紹于他,就說明深信不會有旁人知道。 還真是一件要命的秘密。 宿誼寧愿自己蠢點,沒那么快推測出來。 不過或許推測出來,才更安全些吧。 至于宿誼為何知道自己是嫡子,當然是因為雖然沒有原身落水前記憶,卻一直牽掛著自己年幼的同母弟弟會不會被欺負。 雖然原身的記憶中,連弟弟的臉都記不清了。 第9章 太子走后,宿誼開始用午飯。 因太子的一番敲打,以及隔壁慕晏高調拜訪的加成,仆人們對宿誼畢恭畢敬,廚子也拿出了渾身解數,來展現自己的廚藝。 但這個時代的渾身解數,也就那么回事。 水煮rou蘸醬,蒸rou蘸醬,水煮蔬菜蘸醬,蒸蔬菜蘸醬,宿誼吃一口就皺眉頭。 在道觀里吃粗糧刮喉嚨的時候,宿誼心想,有頓細糧吃就謝天謝地了。 等現在大rou放在那,宿誼又開始矯情了。 這時候調料稀少,烹飪方式也很單調。所謂烹飪,也就只有蒸煮烤三種。午飯這點時間,自然是用蒸rou和煮rou居多。 而在蒸煮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白水蒸煮,然后將rou片好蘸醬。所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中的“膾不厭細”的字面意思,就是rou類要盡可能的切得薄。切得薄的rou,在蘸醬時才入味。 當然,這引申意思是在祭祀的時候,食物要盡可能的精細,這是符合“禮”的體現。但這也表明了當時的烹飪方式。 這個廚子不說多好,但也在水平線之上。他的醬料調的還是有點特色的,最開始宿誼吃的時候,覺得還挺新鮮。不過多吃幾口,就膩得慌。 不只是因為宿誼本身就喜歡吃味重的,和食材也有關系。 就算現代人再怎么向往古代人的原生態,但實際上現在我們吃的品種,都是經歷一代又一代飼養者的良種培育,才有了我們如今吃的品種。 就算是市面上賣的所謂放養的野豬rou,那“野豬”也是經過品種改良過的。真正的野豬,口感很柴味道很腥,對于吃不慣腥臊味的人而言,不加重調料,完全無法入口。 宿誼恰巧就是一個吃不慣腥臊味的人。以前吃野味都是燒烤,就算燉湯喝那也有各種調料提鮮去腥。這種吃法,他真不習慣。 也還好rou切得夠細,沾滿醬的話,倒是可以把腥味壓一壓,勉強能入口。但是羊rou,宿誼就完全吃不下了。 這個時代的羊rou自然比豬rou貴。羊rou那是富貴人家才能吃的。但是宿誼就是吃不慣羊rou的膻味。 至于白水煮的蔬菜……雖然不好吃,但也不至于難以下咽,勉強吃吃吧。 不過桌上也不是沒可吃的。咱華夏民族對于食物的追求是從古至今的。在調味料和烹飪方式還不足以玩出太多花樣的時候,我們可以選其他的。 比如面食。 這個時代的面食真是種類繁多,不帶餡兒的帶餡兒的帶各種餡兒,面皮原味的各種味道的,形狀更是五花八門。特別是桌上那道乳鴿湯餅,用好幾種蘑菇和乳鴿熬湯,鮮的宿誼差點把舌頭都咬了。 總的來說,這一頓飯還是很不錯的,只是宿誼吃掉的都是各種面點,大rou蔬菜都留下了。 不過吃剩的東西也不會浪費。這等好東西,仆人們都是會分掉的。 宿誼感慨,看來以后讓他們多做禽類魚類以及各種面點,什么魚啊豬啊就算了。至于牛rou,耕牛不可宰殺,菜牛都是豪富人家偶爾吃一點的。宿誼雖然分得了一個莊子,但還沒豪氣到能吃到牛rou的地步。 等莊子內有牛老了,估計才能吃上。 宿誼心非常大,轉眼就為了一口吃的,把之前對前途未卜的擔憂都拋到了腦后。 沒有什么煩惱是吃飽喝足睡高興解決不了的。如果還有,請再重復一遍,直到死亡。 午飯之后,宿誼借著“靜修冥思”的借口小憩了兩炷香的時間,然后精神抖擻的爬起來練字。 除了練字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這個時代也沒什么娛樂,他也沒有認識的人。 宿誼穿越幾天就匆匆進京,對這個時代的事并不是多么了解。這幾日他正好窩在家里,借著練字的機會多看點這個時代的書,然后再向消息靈通的仆人們多打聽一下這個時代的事,做好在這個時代扎根的準備。 不知道是不是原身身體記憶的緣故,宿誼原本只是在討好長輩的時候會看小纂,現在居然會寫了,還寫得不錯。 這幾日練了練,自我感覺還成。不說自成一體,好歹比較端正。 宿誼自己也會寫毛筆字,不過寫的是楷書。等他把一手小纂練好了,就去練楷書,說不定還能成為什么書法大家,刷一下逼格呢。 這個時代的書法家還是很受尊崇的。宿誼詩詞歌賦樣樣不會,就算能拽幾句詩句裝下逼都裝不了多久。 不過宿誼顯然高估了自己,他最終也就是到寫的不錯的地步,什么書法家,一點影子都沒有。 書法大家,也要是看天賦啊。 ................................... 宿誼窩在家里習字看書問八卦的時候,太子在宮里和皇帝陛下又頂上了。 皇帝陛下的意思,并不愿意太子和宿誼走的太近。 在皇帝陛下看來,宿誼既然已經不能再入皇家,那冷著他,才是對他的保護。 而太子則持相反意見。首先他不明白為什么不能認回宿誼,其次他覺得宿誼現在半點靠山都無,京中人慣愛踩高捧低,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欺負宿誼?所以他要多去,多顯示自己能為宿誼撐腰才是正理。 皇帝看著那倔強的兒子氣得發抖,恨不得自己兒子回到當初那癡傻寡言的狀態,免得氣死他。 最終還是皇后來打了圓場,罰太子抄寫《孝經》收場。 皇帝看著太子終于認錯,并且老實的去抄寫《孝經》,心里那口氣總算順了些。他對皇后道:“難道朕不想認回他?那不是朕的兒子?但朕要怎么認?怎么解釋自己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嫡長子遺落在民間?” 皇后溫婉的勸慰道:“陛下一片慈父之心,現在的做法才是對宿道長最好的。且宿道長的命運亦不在皇家之內。聽宿道長言,與政事關系越密切,道行消失越快,恐有損性命。陛下怎會忍心讓好不容易找到的孩子早早離開人世?為人父母,即使不能相認,但只要看著孩子平安康樂,就滿足了?!?/br> 皇帝點頭:“正是如此。雋樂實在是太不懂事?!?/br> 皇后道:“雋樂還小,又癡傻了那么多年,心智只是孩子。但只要清醒過來了,以后就可以慢慢教了。況且陛下觀雋樂處事,很有條理,半點不像曾經癡傻之人,可見很有慧根。陛下該欣慰才是?!?/br> 皇帝終于順過氣,不由也帶上了些笑意:“雋樂處事的確不錯,可堪造就。不過慧根還是太過了,不過勉強沒有丟朕的臉而已?!?/br> 皇后輕聲笑道:“陛下說的是,可不能讓那雋樂太驕傲了?!?/br> 夫妻兩一陣和樂融融的談天說笑,氣氛十分和諧。待入夜的時候,皇后才道一新晉貴人突感心悸,讓皇帝過去看看。 皇帝對那貴人正新鮮著,皇后如此大度賢惠,他自然非常高興的就去了。 皇后待皇帝走后,才起駕去了太zigong中,看望正在抄寫《孝經》的太子。 太子一見皇后就冷著臉不言不語。 皇后揮退下人,對著太子冷笑道:“你是想害死你大哥嗎?” 太子紅著眼圈道:“母后何來此語?” 皇后冷哼道:“陛下的意思你看不明白嗎?他如何能認回永康?認回來要如何說?先皇為了江山把嫡長孫祭天了?他想被天下名士群起攻之嗎?還是說,戰亂時候嫡長子走丟了?那這么多年為什么從未尋找,連皇家族譜都沒有永康的名字?” 太子垂下頭,哽咽道:“大哥一開始就被放棄了嗎?” 皇后道:“是的,接受現實吧。永康一開始就被放棄了。如果你繼續下去,被放棄的就是你,就是我。沒有什么比易家的江山更重要。嫡長子沒了還有你,嫡子沒了還有庶子,即使想要嫡子,那廢了我即可。你現在能跟陛下執拗,是因為你大哥看清狀況自請祭天,讓陛下心底好歹有些愧疚。若你真鬧得太過,那些許的愧疚,根本不能成為你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