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節
“……先前北方的地暖我也見識過了。剛進屋時倒覺得真暖和,可冬日里都不興開窗,待得時間一久,屋里老有怪味兒不說,還總覺得頭暈胸悶的。我就想起以往冬日里待在灶間,只要在灶臺上架一鍋開水滾著,就覺得特別暖和。我想呢,要是能在地底下放一鍋開水,熱氣一上來,這腳暖和了,人不就舒坦了?還不會頭暈眼花的?!?/br> 在水暖系統完成了七七八八后,周蕓蕓有意無意的解釋道。 其實,水暖系統的優點就在于因為是地面整體發熱的,發熱均勻舒適度就高,而且因為是從下至上逐步加溫的,地面的溫度永遠會高于上層。中醫也說了,溫足而頂涼,是最利于養生的。 不過,周蕓蕓當然不會解釋的那么清楚,反正現有的優點已經表現出來了,尤其早先的地暖一冬天下來需要花費無數的炭火,而相對而言,水暖系統主要耗費的是水,且還是可以循環使用的水。至于炭火,雖也需要,卻比地暖節省了一大半。 眼瞅著這頭已經上了軌道,周蕓蕓就去了隔壁的便所。 依著先前的設計,新宅院的每個院落都會有便所的存在,包括第一進院子。同樣的,第一次試驗自然也就在前頭進行了。 便所、浴室,其實說白了都是下水的問題,這里頭便所的難度遠高于浴室。不過,問題倒也不大,尤其這年代已經有了水渠、水管的概念,只是先前沒人想到可以把這些聯系到一起罷了。 相較于水暖系統,便所和浴室要容易太多了,只是加在一道兒,還是花了整整一日的工夫。即便如此,也只是將最難的部分給解決了,等周蕓蕓離開時,宅院里還忙得熱火朝天呢。 在新宅院里耽擱了一整日時間,等周蕓蕓回到家,已經是夜幕降臨之時了。雖說提前有同孟謹元說過這事兒,可她還是頗感抱歉,最叫她不好意思的是,她早間出門時喚上了家中唯一的女仆劉嬸,偏劉嬸的男人劉叔不會做飯,今個兒一天孟謹元都是去隔壁柳家蹭飯吃的。 聽著院里頭的動靜,孟謹元從書房里走了出來。跟周蕓蕓覺得虧欠了他一樣,事實上他也覺得自個兒對不住周蕓蕓。且不說旁的,單就是到京城的這些日子,除卻相看宅子那一日,他是陪著一道兒去的,其余時候皆忙碌得很,包括今個兒也一樣。 這也是沒法子,如今已經是十一月了,會考的時間就在來年二月里,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個月時間。雖說這些年來,他皆有用功做學問,可臨了還是覺得自己很多的不足。 尤其到了京城之后,他認識了各地的舉人,就像上屆名落孫山的唐書生,論學問真的不比他差,當年鄉試時,也是名列前茅,卻不想到了會試時,壓根就榜上無名。 有時候,真的不是自個兒的學問不好,而是旁人也都不是善茬。說真的,在京城待得越久,跟各地學子相處越多,孟謹元才真切的意識到,恐怕他這個解元真心算不上什么,九州大地人才輩出,若想不被淘汰,只能奮力向前。 ☆、第152章 甭管怎么說,新宅院最終還是如期完工了。 打從一開始周蕓蕓就希望能夠在自家宅院里過新年,雖說賃來的房舍也不算差,可到底不是自個兒的,總歸有些怪怪的。當然,這也虧得這年頭沒有裝修污染,雖說一直到臘月初才真正完工,不過在花了兩日工夫仔細清掃后,立馬就能搬家了。 巧合的是,搬家那天正好是臘八。一大清早,周蕓蕓就起身了,這時候家里基本上已經騰空了,僅剩下的無非是一些貼身物件,便是這般也無需她來收拾。之前從賣主那頭買下來的劉叔劉嬸都是手腳勤快的人,有他倆在,最近這段時日,除了周蕓蕓偶爾興致來了下廚外,旁的一應所有都沒有沾過手。 當然,今個兒的臘八粥也是如此。 熬粥不是什么難事兒,考驗的也非廚藝而是材料。孟謹元本身雖不怎么講究吃食,可他知曉周蕓蕓好吃,當然更好自個兒下廚,只是因著懷孕加上如今家中也有奴仆,一直勸著她少下廚??刹幌聫N不代表不能講究吃食,尤其今個兒還是喬遷新居的日子,頭一日,孟謹元就特地拽上柳家兄弟去街面上買了上好的材料,盯著劉嬸將臘八粥熬好。 臘八粥其實并沒有固定的配方,尤其如今并非在大青山,十里不同俗,更妄論相隔幾百里的京城呢?好在想要尋到熟悉的味道也不難,旁的不說,這不是有現成的求助人選嗎? 從周家阿奶要來了周家往年熬制臘八粥的配方,孟謹元親自買了材料,不過除此之外,他也確實幫不上什么忙了。 大青山一帶固定的八樣材料分別是:圓糯米、粘黃米、秫米、紅小豆、蓮子、桂圓、小紅棗、花生米。當然,上等的冰糖也是少不了的,說起來這冰糖還是周蕓蕓鼓搗出來的,不過時至今日,已經由飴蜜齋流傳開了。再有就是熬粥專用的紫砂煲,雖說直接放入鍋中熬煮也沒啥,可若是用紫砂煲換文火燜,味道會更佳。 周蕓蕓覺得她起得已經有夠早了,哪怕有孕在身,其實她的孕期反應并不強烈,前期是嗜睡,到了如今除了略有些行動不便外,旁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想著今個兒要喬遷新居,她特地早早的起身,才剛收拾妥當,便見孟謹元端了個湯盅并兩碗兩勺進了內室。 “先吃點兒臘八粥墊墊,今個兒怕是有的忙了?!?/br> 孟謹元不是沒想過要親自下廚,關鍵是他那廚藝只能保證不吃死人,離美味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紤]到周蕓蕓有孕在身,今個兒事情又多,哪怕僅僅是熬粥,他也不想冒險。 不過,對于周蕓蕓來說,便是這樣也足夠了。 剛出鍋的臘八粥帶著五谷雜糧特有的清香,只剛掀開蓋子,就能聞到一股子甜甜的味道。雖說劉嬸的廚藝比不上周蕓蕓,可她天不亮就起來熬粥,足足一個時辰的文火慢熬,里頭的每一樣材料都熬得化開,粘稠之中又顆粒分明,莫說吃到嘴里了,便是只瞧著也極為開胃。 “謹元……” 看著孟謹元打開湯盅的蓋子,用骨節分明的手盛好一碗粥,送到了自個兒面前,微燙的熱氣撲面而來,不知道為何周蕓蕓就覺得兩頰熱得很,想說些什么,可腦海里卻是一片空白。 “蕓娘,這段時日叫你受累了。待我他日金榜題名,定不會有負于你?!?/br> 四目相對,孟謹元眼底里閃過一絲愧疚,自打成親以來,他一直專注于學問,想著早日金榜題名,這本也算不得錯,可人的精力就那些,他既是埋頭苦讀就難免忽略了嬌妻。偏他家還沒有親眷,旁的婦人有孕都能得長輩或者妯娌姑嫂的關照,唯獨自家一應事宜都要周蕓蕓一人受著。 見周蕓蕓還愣在那兒,他只催促道:“趁熱快喝吧?!?/br> “……好?!?/br> 一碗甜甜的臘八粥,雖不是什么絕頂美味,卻是在這個冬日里暖了胃也暖了心房。 雖說起得是早,可因著兩地還是有點兒距離的,加上冬日的京城到處都是積雪,哪怕道路已經被人清掃過了,軟轎也不敢太快,顛著也就算了,萬一滑了一跤,那事兒可就大了。 至于馬車,剩下的行囊以及劉叔倒是坐著馬車早早的往新宅院趕去了,不過孟謹元并劉嬸卻是陪伴在軟轎兩旁。 軟轎之中,周蕓蕓穿著厚厚的毛皮衣裳,手里捧著熱乎乎的暖手爐,腳上蹬著內里襯著瀨兔毛的靴子,加上軟轎本身保暖還是很不錯的,倒真沒覺得有多冷??赡鞘撬?,一直護在軟轎外頭的孟謹元肯定沒那么暖和。 “謹元,咱們何不多雇一頂軟轎?或者你隨馬車先過去吧,左右也就這么一會兒?!彪m然挨凍的并不止孟謹元一個,可顯然周蕓蕓只心疼他。 聽得這話后,孟謹元卻只是笑笑,伸手將軟轎窗上的厚簾子蓋上,低聲道:“我不冷,要是這點兒冷都受不住,來年會試怎么辦?” 見周蕓蕓還要掀開簾子,他只伸手蓋?。骸暗然仡^到了宅子里再說,省得吃了冷風鬧肚子?!?/br> 沒奈何,周蕓蕓只好收回了手,心下卻直納悶孟謹元方才那話。 ——什么叫做“來年會試怎么辦?” 雖說嫁的是個飽讀詩書的學子,可憑良心說,周蕓蕓本人對于科舉一道并不了解。僅有的那些事兒也都是跟孟謹元閑聊時說的,像鄉試那會兒,要考三場,每場都要提前進入考場,還要住上一宿這種事兒,擱在嫁人之前她完全不知曉。 這也難怪,她上輩子是個學渣,最基礎的課程尚未學通透,哪里有精力去研究歷史?再說了,中考高考那也不用在考場里住一宿??! 至于會試,因著孟謹元尚未參與,周蕓蕓完全不了解。 聽方才那話茬,似乎會試要比鄉試更艱難?這里頭的艱難不是指考試難易程度,而是單純的考場感受。 仔細盤算再三,周蕓蕓忽的想到,上回的鄉試是在桂花飄香的八月里,熱是熱了點兒,畢竟秋老虎還是很厲害的,可離中暑還是有段距離的,只要別像小柳子那樣運氣背到連著三場都坐在糞號旁邊,旁的倒還算是湊合。 可會試呢? 哪怕再不了解內里的具體情況,這最起碼的開考日期,周蕓蕓還是知曉的。通常都是在出了正月以后,根據前幾屆的情況來看,一般是二月初五以后。當然,具體哪一日入考場,還得等來年正月里另行布告通知。不過,就算再晚,也沒有晚過于三月的情況。 二月里…… 據她所知,甭管是鄉試還是會試,亦或是考秀才的童生試,仿佛都是在號舍里進行的。而號舍,應該是透風的吧?肯定沒有地暖吧?鄉試是無妨,秋老虎肆虐的時候,關在室內才叫受罪呢,可要是換成數九寒天呢? 不由的,周蕓蕓在軟轎里打了個哆嗦。 思忖再三,周蕓蕓決定一到新居就向孟謹元問個究竟。 當然,這個想法到底還是沒實現,誰叫今個兒是喬遷的大喜日子呢?雖說孟家在京城沒多少熟人,可來暖屋的人卻是不少。 周家三口人是必到的,祁家大少爺是被強行拖來的。事實上,周家阿奶提前好幾日就支會過他了,要是真的忙也是可以不到的,只要禮到就可以了。對此,祁家大少爺只呵呵兩聲,禮到了人也到了,還叫來了不少手下湊熱鬧。 柳家兩兄弟也來了,順便還把唐書生一并撈了過來。再有,就是孟謹元在京城里認識的一些學子。 還真別說,這么一來,新宅院一下子就多了不少人氣。 虧得新宅院夠大,即便撇開后宅不論,前頭的兩進院子也能夠裝下這些人了。當然,周蕓蕓只是在最初露了個面,之后就跟周家阿奶一道兒去了后院里,只將前院留給他們喝酒吃菜。 對了,今個兒的席面是特地去酒樓里定的,畢竟賓客眾多,周蕓蕓指望不上,劉嬸做家常菜倒是不錯,要她一個人cao辦席面實在是太為難她了。 已經去了后宅的周蕓蕓并不知道,自家這新宅院叫賓客們驚嘆連連。 祁家大少爺當然沒啥好驚嘆的,畢竟這些都是他盯著辦的。話雖如此,他也不是每日里都來的,加上他只管硬裝修,像之后的一些軟裝和布置,他卻是沒有參與的。今個兒仔細一瞧,雖不曾驚嘆卻也忍不住欣賞起來。 前院有兩進,第一進主要是門房、車轎房和一排的倒座房,里頭當然也不錯,不過賓客并不會進到里頭去。他們主要還是待在二進院子的正廳里和與之相連的偏廳里,順便也參觀了孟家的書房。 祁家大少爺對于書房無感,偏周家阿奶還跑去后宅陪她的好乖乖了,在看了一圈表示欣賞后,他索性拽著大金聊了起來。說真的,比起已嫁作人婦的周蕓蕓,和性子狂暴無法控制的周家阿奶,周大金是唯一一個腦子活絡又好糊弄的人,祁家大少爺自打因著先前修繕房子一事跟大金熟絡之后,就一心盤算著挖墻腳。 其實換作其他人,祁家大少爺一準信心十足的動手挖人了,說不準這會兒都已經成功了??纱蠼稹?/br> 大金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他有個不好對付的阿奶。 相識多年,哪怕祁家大少爺沒少聽周家阿奶詆毀自家兒孫,可他的想法是,既然是兒孫多少肯定是放在心上的,又思及周家上下這許多人,唯獨只有三房父子倆跟著上京了,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口是心非罷了,周家阿奶定是將三房放在心尖尖上的。 呃,頂多是地位略有些不如周蕓蕓。 這廂,祁家大少爺趁著周家阿奶不在,可勁兒的跟大金套近乎,意圖為將來挖墻腳的行為鋪路。那廂,柳家兄弟、唐書生并一群學子站在孟家書房里,徹徹底底的傻了眼。 ——包括孟謹元本人。 前頭也說了,孟謹元這人是屬于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虧得因為早年父母雙亡的緣故,他還不至于不通人情世故,可總得來說,他跟尋常人還是有些區別的。 最大的區別在于,對于自家置辦宅院這事兒,他從頭到尾就沒上過心,對周蕓蕓唯一的叮囑也就是想要個大點兒的書房。哦,對了,還有就是書房要有兩排書架,以及桌椅。 孟謹元很信任周蕓蕓,當然主要也是他的要求并不難辦到,尤其新宅院地方大房間多,專門騰出一個房間當書房那就不叫個事兒。 可他還是被眼前的情形驚呆了。 這話要怎么說呢? 書房是有的,書架也是有的,桌椅也沒少,空間還很大,且書房是位于第二進院子朝向最好的東廂房,還是兩間大房間打通的,僅有立柱和屏風相隔。 若有周蕓蕓前世的老鄉,只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間介于歐式和日式風格的書房,三面都是環繞式書架,高聳的書架直達屋脊,上頭擺滿了密密麻麻的書籍,旁邊還靠立著一架用于取書的三角木梯。 唯一一面沒有書架的墻面上,有著兩排大大的窗戶,并非落地窗,不過也比傳統的窗戶矮了很多,不單鑲嵌了巨大半透明的玻璃,還被做成了飄窗。哪怕這年頭的玻璃透明度并不好,可到底比紙糊的要好上太多了,起碼采光度好了很多,陽光灑進來,半個房間都沐浴在陽光之下。 兩排窗戶中間的門倒是正常的,或許這也是整個書房里唯一正常的家具了,除此之外最叫孟謹元傻眼的,恐怕就是他先前提過的桌椅了。 桌椅…… 桌子當然是有的,可就是那造型叫人瞠目結舌。 巨大的荷葉造型的木制桌面,就這樣立在屋子中間靠后的位置。單說這桌子的大小,就相當于孟謹元原本使用的桌案十倍大小了,關鍵是它還矮。矮到什么程度呢?大概也就原先一半高度的位置。不僅矮,這桌案居然還有棉被,倒是不影響桌案的使用,因為棉被是被墊在桌案下面的,就是四周都露出了長長的被褥,將桌角遮蓋得嚴嚴實實的,看著就格外得暖和。 只是,椅子呢? 望著圍著荷葉桌案的一圈靠背椅,諸人都忍不住一陣陣沉默。理論上說,既然是圍著桌案的,那就肯定是椅子??蓡栴}是這么一眼看過去,這椅子……是有毛病吧? 長條形的椅面,連成一片的椅背,上頭還包著似皮似布的料子。不單如此,這椅背上有靠墊,椅面上還有坐墊,最叫人難以理解的是,椅面幾乎與地面持平,就算高也高不了多少。 …… 面對紛紛向自己投以疑惑目光的賓客們,孟謹元傻眼了。 沒等孟謹元考慮清楚要不是讓劉嬸去后宅求救時,小柳子先忍不住跑過去嘗試了。 其實吧,這個書房乍一看是怪了點兒,可看久了還是挺好看的。至于那荷葉造型的大書案,除卻造型別致了點兒,整體略大了點兒,這木料還是極好的。 小柳子三兩步的走到桌案前,彎下腰好奇的掀開位于桌子下方的棉被,登時驚訝的喚道:“里頭居然是空心的?還鋪了地毯?哦,我明白了?!?/br> 三下五除二的脫了鞋子,小柳子立馬找準位置坐了下來,且緊接著身子往后一仰,整個人四仰八叉的靠在椅背上,舒服的直嘆氣:“真舒服??!謹元老弟,要不你收留一下我們哥倆?” 大柳:………………我怎么會有這么個蠢弟弟??。?!幸好不是親的。 虧得孟謹元脾性好,又或者說他本身還在云里霧里沒明白過來。見小柳子已經坐下了,他便走過去細瞧了瞧。 被爐這玩意兒,只是創意比較新穎,真要論起來跟炕桌也差不了多少,異曲同工嘛。只略研究了一下,孟謹元就明白了這桌案的用法。 估計是冬日里專用的,地上被掏空了一片,正好放得下雙腳。雖說看著同炕桌相似,可明顯要比炕桌舒服多了,畢竟盤腿太久了肯定會覺得麻,能放得下腳,同時又多了一床被褥蓋著,絕對凍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