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村里四年前辦的小學也就是紅星小學,學生的人數達到了100多人,安爺爺對此很是欣慰。 由于這幾年沒有天災,加上安爺爺有些給村里的社員們創收,征集了公社領導們和下屬社員們的意見,決定辦一個粉條廠。 原料就是紅薯。 紅薯畝產高,而且對土地的要求不高,是現在做粉條的首選。 而且粉條這東西沒有機器,手工也能做,農村人最是不怕費力氣了! 在安爺爺的極力主張下,大隊里辦了一個紅薯粉條廠的隊辦企業,主要生產各種純手工的紅薯粉條。 為什么是純手工的呢,主要是前期買機器投入成本很大,然而隊里卻沒有多余的錢,抗風險能力也小,再加上也不知道這個隊辦企業的前景如何。 所以為了避免損失隊里的損失,前期的投入要盡可能的小,機器那就是不可能買的。 后來粉條廠的銷路不錯,就接著組建了運輸隊,安慶昌就是運輸隊的隊長。 雖說要經常出去跑,但是啊,待遇不錯,有時候還會給安茹和安謹帶回來一些外面的糖和點心。 而安國上了高中后,由于運動的沖擊,無法考大學之后,在大隊里當了一個會計,畢竟也算是高中畢業的知識分子不是。 這個粉條廠一年下來能給大隊平均每個人帶來5元錢的收入,在這個以往農村人一年只能分20多元錢的年代,安茹就能想到這是超級多的一筆收入。 現如今的安家村大隊得益于粉條廠,工分可是很值錢的,附近的小姑娘們都以嫁入安家村為榮,村里的小伙子們也不愁娶媳婦了! 安家人中,沈翠翠和唐靜秋都去了粉條廠工作。 除了農忙的時候下地,每天都是在粉條廠上班,工分都有10個。 只有安小嬸由于當初懷孕生子,錯過了一個進入粉條廠的好機會。 安家又添了一口人,是的,安家多出來一個臭小子,用安小叔的話說,就是一個討債鬼,天天哭、夜夜哭,哭的他上課都沒有精神了! 總的來說,安家的生活是欣欣向榮??! 而安茹也在前年過年之后的初二那天,見到了自己的親大姑安慶慶。 安慶慶本身年紀不大,但是看著卻很蒼老,手上干巴瘦的一點rou也沒有! 安慶慶來的那天是帶著自己的男人和孩子一起來的。 安大姑嫁到了隔壁的大隊,條件不如安家村大隊好,但是姑父也是個心疼人的,又是兒女雙全的人,所以也很幸福。 姑父叫韓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大韓彩云,是個女孩兒,男孩韓文韓武,是對雙胞胎男孩。 看的出來他們雖然家里貧困,但是被安大姑教育的挺好,很有教養,在飯桌上看見了肥rou,即使眼饞,也沒有爭搶。 安大姑是安奶奶生的第一個孩子,比安茹的爸爸大4歲,在安家做姑娘的時候,很是照顧比她小的兩個弟弟。 安茹聽爸爸回憶說,自從他有記憶時,安大姑就做飯、洗衣服、照顧弟弟們忙個不停,有了好吃的她也不吃,都是讓給嘴饞的安慶榮。 安茹看的出來安爸爸和安小叔對于見到jiejie也是很開心的。 男人們晚上還和姑父喝起了酒,喝的醉醺醺的,姑父臉很紅,還說起了讓人聽不懂的胡話。 這一天天朗氣清,上工的社員們在田地里干活。 安茹也乖乖的去上學。 是的,安茹今年7歲了,從今年秋天起就開始背著花布的小書包,跟著自家的哥哥安謹一起去學校了。 小姑娘的頭發不似以前的干黃,也許是這兩年不用餓肚子了,安茹的頭發變得烏黑,眉眼清清亮亮的。 哦,萬惡的花布包! 在安茹心中土的要死的花布,就是那個后世某女星穿著它參加某某國際電影節。 安茹如今也用上了它,拒絕被mama沈翠翠無情地鎮壓了,老媽還她眼光不好,這么漂亮的花布都不喜歡! 安茹多么想反駁一句啊,那個女明星都被群嘲了,呵呵! 哎,40年的代溝就像是大西洋那么寬! “通知,通知: 毛大人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安家村生產大隊將再次迎來20名知識青年...” 安茹聽到這個熟悉的知青一詞,愣了愣。 安家村生產大隊也要迎來知青了。 兩年前文化大運動開始,由于自己家在農村,地處偏僻,所以整個大隊上就2個人被劃分成富農了,隊里還有幾個下放過來的臭老九和□□分子,這些人有時也會因為資本主義做派被批、斗。 而安茹還小,雖說聽爺爺說過,但是也沒有去看他們批(斗)的場景。畢竟沒有親眼,總感覺它離自己的生活那么遙遠,一點也不真實。 同時也是安茹發自內心的逃避這些事情。不想面對。 農村的運動比縣城里的少很多,也不經常搞這些,畢竟大家不能耽誤了生產不是。 安茹想到,這兩年陸陸續續的來了10多個知青,分配到社員家中吃住。加上又到的20多個,這回老三屆的知青們算是到齊了! 這些知青,現在讓安茹無比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正身處這一特殊的時期,無法逃離命運的枷鎖。 或者說是責任。 由于安茹是穿越過來的,不同于這個時期一些人的瘋狂,她是理智的,她知道要理性的看待一些黑五類分子,看人不能要分個身份出來,對于那些品德好的人,不能和現今的人們一樣,把他們當成反社會主義的階級敵人。 因為有超脫于這個時代的思想和理念,擁有這個時代不曾擁有的先進知識,自己又有一個身為大隊書記的爺爺。 所以安茹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在有限的能力下,幫助一些人、拯救他們免于磨難。 算了,現在不想那么多了,還是快上學去吧! 安茹不管前世還是今生,那可是妥妥的學霸一枚??! 當然安茹小學霸是從來不遲到的! 可不能因為任何事情,毀了一世英名??! 這些天為了迎接知青的到來,可把身為大隊書記的安爺爺忙壞了! 首先人來了,得有地方住,是吧? 在哪住呢?這時候的農村可沒有多余的空閑房子,前段時間安排的知青都是到了人口少的人家去了。 這回一下子又來了20多個最好是蓋個房子把這些知青們集中到一起管理。 雖說村子里的地基要不了多少錢,但是蓋房子可是需要花大錢的。 連飯都吃不飽,哪有多余的錢蓋房子呢? 連安茹家也不例外。 有人說新蓋一間房子可不行,這可不是蓋學校,不能把隊里的錢花在知青身上。 安爺爺聽到下面的人反對的話,才說道:“插隊的知青們有安置經費,過些日子就能撥下來?!?/br> 有人聽說有安置經費,就提議道讓他們繼續住到社員們家里。 住的地方要討論,他們生活的一切東西也要照顧到。 這些雜亂而又瑣碎的事情,都需要身為大隊書記的安爺爺一一決定。 綜合以上大家的意見,安爺爺最后拍板決定: 一:用安置經費把倉庫和旁邊的屋子(掃盲班根據地)先規整一下,做個木板床,加個火爐子、支口大鍋。正好男女一邊一間房,挨得也近,他們自己就近看顧著! 二:知青來了,先找人教他們怎么做農活、搞生產,然后根據個人能力算工分。 三:先分給他們一批糧食、柴火等一應事物,年底再讓他們歸還。 其實村里大部分的人對于知識青年的不太歡迎的,問為啥呢? 因為安茹就曾聽到身邊的人小聲說:“哎,這年頭我的糧食不夠吃,還來這么多的人!” 春寒料峭,大風呼嘯而過,一片片晶瑩的雪花被吹起又飄然落下。 寒冷的冬天就要過去了,知青們也要到了! 安爺爺由于年紀大了,冬天甚少外出,所以出去接知青的活就落到了年輕力壯在運輸隊工作的安慶昌頭上。 安慶昌接到知青到來的消息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和生產隊的隊長安強趕到了h縣的招待所,找到了要分配到他們安家村的知青們。 這些知青們大都是17、18歲的大小,每個人背著或拎著被服卷,青澀的臉龐上滿是對于新生活的向往。 ☆、第13章 知青到來 “我叫安慶昌,大隊的書記是我爸爸,這位是第一生產隊的隊長,叫做安強。我們倆是大隊上負責接你們回村里的人,分配到我們村的人,都跟著我走吧!” 安慶昌和安強合伙把這20多個知青的行李,都放在毛驢身上,便領著他們上路了。 知青里有一個極其俊俏的,看樣子是個活潑的性子,也不認生,看著安慶昌倆人就問道:“安大哥,安隊長,咱們大隊那里是什么樣子的,你給我們介紹一下唄!” 安強也是個話多的,聽到小姑娘問自己大隊,于是立馬回答道:“咱們安家村大隊啊,你們看見遠處的那座山了,就是大別山,山腳下就是咱們村子了。咱們大隊書記就是安老爺子了,等到了村子里到時候你們就見到了?!?/br> 安強想了想,又繼續說:“隊里給你們收拾了兩間房,男的一屋,女的一屋。等到了那里,王大姐會領著你們過去的,放心吧?!?/br> 山路漫漫,路上左右無事,索性安慶昌就和這些知青聊起天來:“你們老家都是哪里的???” “我們幾個是江南省的,我們三個都是同班同學”一個個子不高,帶著眼鏡的男生說道:“我叫宋維軍,這個是劉青青和錢虎?!彼焓址隽朔鲅坨R,指著身邊的一男一女繼續說道。 “這是范魯,甘童,寧喬和寧東姐弟倆,那是牛閆莊,歐夏,包進喜...” “我叫李文月”剛剛那個俊俏的姑娘說道:“這是孫芳、鄭茜、石文先、許明友,我們都是燕京的?!?/br> “燕京的啊,咱們老農民做夢都想去一次,好見見毛大人呢?” 安強接著又繼續感慨道:“多虧了毛大人啊,要不然咱們這樣的農民祖祖輩輩不都是被剝削的嗎?那些黑心的地主老爺,個個肚滿肥腸的,給我這個長工一天一頓吃黑面饃饃,那個時候我可不會想到有翻身做主人的一天??!” 好像碰到了聽眾般,于是安強講性愈發不可收拾:“那個時候有個和我一個村的大姐,給地主家做飯。每次到了做飯的時候,把白面活上之后,趁著別人不注意,就偷偷的往自己的胳膊上上抹一層白面,然后蓋好自己的袖子,晚上回家就給餓著肚子的孩子們熬面湯吃。這才讓自己的孩子活下來!” 知青們聽說這位婦人的事跡,紛紛贊揚她的機智,和唾棄地主們的不仁義。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啊,這句話是這么說的吧,是吧?”安強轉了個語氣問道。 “是的,就是這么說的?!币慌缘闹噙B忙接上道。 “天有不測風云啊,這個大姐被地主婆發現了,于是就把他好一頓打,投入到大牢中去了。哎,可憐的他的幾個娃啊,就這么沒了娘??!” 安強的語氣愈加的低沉,最后又是連著嘆了幾口氣兒,像是緬懷著那位大姐,又像是感嘆著她沒見到新中國的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