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安爺爺還沒說完,郭前進就搶先說道:“安書記,你就放心吧,我們生產隊從來都是爭先搶第一,那思想覺悟從來都是高高兒的!” “恩,很好!”安爺爺被人搶白了也不生氣,表揚完了又說:“在咱們農村要‘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務’,主要就是為了杜絕有人投機倒把、貪污盜竊,還有一些嚴重的鋪張浪費,嚴重的違法亂紀等行為?!?/br> 說道這里安爺爺的表情開始嚴肅起來,“為了防止大家監守自盜,我決定從明天開始和大家一起審查咱們大隊的工分、賬目、倉庫、財務等情況?!?/br> 安爺爺知道水至清則無魚,所以他從來都不會把人逼得很緊。而且他也相信長產隊沒有壞分子。 “好,第二點,就是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公社領導指示我們大隊今年要比去年多交3000斤糧食?!?/br> 安爺爺心里猜到了大家的想法,畢竟誰都不想餓肚子。所以只能期望今年是個好年頭,社員們再加把勁,到了年底才能分得夠吃的糧食。 “好了,大家不要多想,我們緊一緊,國家才能富!”安爺爺深知,這時候就要給大家鼓起勁兒來,如果領導們都喪失信心,更別提社員們了! “現在的天氣逐漸回暖,過兩天就可以春種了。我想了想,大家從下周開始召集社員們耕田松土。咱們大隊兩頭牛還是老規矩,輪流使用,一會兒你們自己抽簽排除個先后順序。以后用牛都按照這個順序來!” 安爺爺作為一個老大隊書記,種地所需的東西心中都有數,所以分配工作才能做到駕輕就熟。 “各個生產隊長從現在開始就要履行自己的責任,別忘了3000斤的公糧。相信大家也不想辛苦一年到頭,還要讓自己的一家老小餓肚子吧!” 在隊部開完會后,所有人都散了。安老爺子一個人慢慢的往家走,思考著如何才能給給社員們創收。 ☆、第4章 工分 這天廣播聲音突然響起,把睡夢聲中的安茹嚇了一跳。 此時的安爸安媽已經利落的起床,洗漱過后,安家人匯合到一起,就在安爺爺的帶領下出門了。 安茹很好奇,他們這是要去哪里? 路上匯聚的人越來越多,安爸爸怕安茹被擠到,索性一把把她抱到懷里。 安茹猛然變高,高興地漏出了的自己的小虎牙?!鞍职?,咱們是去哪里???” 身前的小嬸抱著被包的嚴嚴實實的四娃回過頭“二丫,這是不記得了,咱們是去大食堂吃飯啊,去年你還來過的呢!” 一旁的沈翠翠抿了抿被風吹亂的頭發“哈哈,小孩子都是不記事的。二丫啊,mama告訴你一會吃飯的時候你快點吃,吃完后mama送你回家,好不好!” “好的呀”安茹連忙點了點自己的小腦袋。 安慶昌一看女兒可愛的模樣,揉了揉安茹的頭發,笑容滿面。 大食堂就在村子中央,人們到達地方后,就在排隊處領取自己的糧食,連小孩子也不例外。 生產隊如今有個大食堂,一共4口鍋,等到大家一起上工的時候,才會開火。 原來安爺爺作為大隊書記吸取了前幾年的大鍋飯吃完糧食的教訓,并沒有讓大家“敞開肚皮吃飽飯”。 而是在農忙的時候支起大食堂,給每個人都限量供應糧食。 食堂的每頓的糧食由事務長算計人數和糧食后,把做飯用的的原料發放給廚師。 食堂就供應早上和中午兩頓飯,男人每頓3兩,女人每頓2兩,孩子都是1兩蔬菜一份,湯隨便喝。 說是湯,其實就是水,根本沒有什么滋味,也就為了解渴罷了! 這些吃食都是要送到地上去的,節省了時間,可以讓社員們好好的休息一會。 有些人不夠吃怎么辦呢,那就從家帶點窩窩頭添補一下。 有那種會過日子的,為了省一些糧食,從來都不吃完,把剩下的糧食用布包起來,待會家去。 吃飯的時候安茹就看到有個婦女把女兒沒吃完的飯菜放在瓷缸里,準備一會帶回家中。 吃完飯人們逐漸散去,安茹也回到了家中。 沒多久廣播中又響起了音樂,這回安mama跟安茹說“這首歌叫《東方紅》,聽到這個大家就要到地里上工去了。mama也走了,你在家乖乖的和奶奶待在一起哦!” “恩恩” 這些天家里的大人都早出晚歸,忙得不可開交。 安茹也知道這是春種了。 1964年的時候人們上工都是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一起工作,他們每天工作都由記工員記成工分。 工分是報酬計量單位,用于計算人民公社社員工作量和勞動報酬。 因為在公社中分配各種糧食、蔬菜、財務都要用工分計算,所以老話才說“工分,工分,社員的命根”。 計分基準以每個“標準工作日”一般最多定為10-12分,安家村生產隊就是12分。 一般男壯年勞動力12分;一般男性勞動力則定為9-12分; 女性壯年勞動力為7-9分;一般女性勞動力(中年家庭婦女)為6-7分; 所以如果誰家男性壯勞力多,那可是很受羨慕的。 安家還好安爺爺是大隊書記,本身就有12個工分。而且老頭身體還能動,也不愿意在家閑著,遂也是到地里上工掙工分,也有8個公分。 安慶昌、安慶榮不必說,都是男性壯勞力,工分也是最高的12分; 而沈翠翠和趙小花妯娌倆是女性壯勞力,有9個工分; 而像安奶奶這樣的老人,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工分是4-7個不等; 如果像安國這樣的10幾歲的孩子,也算半個壯勞力,6-9個工分。 兒童也有1-3個工分。 這個時候除了身體殘疾的,都是家里老少齊上陣的,實在上不了,只能去干一些公分少的輕巧活。 等到晚上再放音樂后,安茹就知道了這是要下工了。 安家人現在除了腿腳不便的安奶奶也就只有安茹一個人了。 就連6歲的安謹小朋友也不例外。 剛開始安茹還在好奇,安謹這么小能干什么? 后來才知道如安謹一般大小,種不了地的孩子,都去打豬草了。打了豬草回來去隊里挑過秤記錄斤數,滿了100斤也是有7個公分的。 對于像安謹這樣的小孩子,從小就知道生存不易,能夠干活掙工分了。 而家里另一個不滿周歲的小娃娃,被送到村中一個老奶奶家,集中管理。 其實安茹也是要去的,不過安奶奶行動不便,大人們商量后就決定把安茹留在家里,好讓兩個人作伴。 安茹這些日子都是跟在安奶奶身邊的。 安茹發現安奶奶即使腿受傷了,也沒有耽誤手上的活計。 安奶奶此時就坐在炕上,手里拿著衣服縫縫補補,或者是用碎布做鞋底。 在安茹眼中,安奶奶有一雙很神奇的手,能把一堆凌亂的布頭縫縫補補在破了的衣服、襪子、鞋上面。不管多破的衣服,到了安奶奶的手里,總會縫補的完好。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指的是以前的衣服大都是大人穿完給孩子,大孩子穿完給小孩子;褪色的衣服翻一個面就又是一件新衣服。 這就是所謂的“大改小,舊翻新”。 就算實在是穿不了的,也要拆了留著打補丁或者做鞋底。 現在的人們很難見到打著補丁的衣服了,每年都買好多的衣服,不喜歡了直接扔掉。 安茹身上穿的這件衣服,就是安謹穿過的?;宜{色的衣服,打了好幾個補丁,褲腳還有些長,被安mama用針線挽了起來。 所有人陸陸續續的忙了一個月,終于把地里的事情做完了,這才算稍微有點空閑時間。 大食堂也就順勢解散了。 這天傍晚,來了一個婦女,聽mama招呼她:“翠翠在嗎?” “王大姐,你可是個大忙人??!怎么有空來我們家啦!”安mama看樣子跟王大姐挺熟悉的,說話一點都不客氣的樣子。 王大姐進了院子,也沒進屋坐下,直接開口道“翠翠啊,咱們婦女生產隊組織學習中央思想,從明天開始,持續時間為2周?!?/br> “好,我知道了?!卑瞞ama痛快的答應了。 王大姐得到答復滿意而去,繼續向下一個目的地走去。 沈翠翠轉身就去了妯娌趙小花的屋子,張嘴就道:“小花啊,生產隊組織學習,明天別忘了,我們一起去?!?/br> “嫂子,你知道學習什么嗎?” “好像是中央精神,主席指示。別管那么多了,咱們農村婦女多虧了新中國的好政策,辦了掃盲班之后才能識得幾個字,這回組織學習,咱甭管學習什么東西,認真就行了” 沈翠翠是真心感謝新中國的,“女人能頂半邊天”不是白說的,沈翠翠也是這樣鞭策自己的。 沈翠翠是個凌厲風行的,種地、做飯、洗衣、縫補樣樣都能拿出手,家里織布機的聲音總是不歇著,鄉親鄰里沒有都不夸得。 大家都說安慶昌娶了個好媳婦,誰不羨慕他老婆漂亮又勤快能干、孩子兒女雙全呢! 聽了沈翠翠說完,趙小**里有些不愿意。 她又不愛學習,字也認不得幾個,去了也學不到什么,國家政策也不關心。反正有公公這么個能干的人在,家里是萬事無憂的。 即便心里怎么想的,趙小花也知道組織學習是必須去的,不去就是思想有問題,要遭大事的。 跟在沈翠翠身邊的安茹無知的問道:“mama,你們不去不行嗎?我也要去嗎?” “你還小,到是不用去,不過我們婦女生產隊的人必須都去的。學習一些新政策也是有必要的,只有按照它的要求去行事,你才不會做錯?!?/br> 沈翠翠見到安茹對這些事感興趣,于是又給安茹舉例子“一年前聽說有個干部沒有按照中央的指示做工作,違反了中央精神,聽說被教育了?!?/br> 安茹盯著沈翠翠,趙小花神色也認真起來:“有工作隊專門對此干部進行實行跟蹤、盯梢、罰站、彎腰、低頭、燕飛、拘留。并連敲帶詐,大冬天的不讓穿衣服,就站在冰天雪地里,動不動就用槍威脅...” 沈翠翠知道妯娌往日對這些思想教育不上心,就把結果往大里說去。只有唬住她,才能保證她以后不會犯錯。 果然趙小花連忙說道:“知道了,嫂子,明天我和你一起去?!?/br> 看,效果不是出來了! 安茹想了想,2年后就是十年浩劫。作為一個后世之人,為了在這個年代好好生活下去,保護小命,光靠自家的“又紅又?!笨刹恍?。 她也許多多努力,盡快學習這個時代的東西,順應時代思想。 于是對著沈翠翠撒嬌道:“不嘛,我不要和mama分開,我會乖乖的,mama明天帶我去,好不好?” 沈翠翠想了想,雖說是組織學習,但是也沒有那么嚴格,帶著二丫去也不是不可以,“那你保證不出聲、不亂動,mama就帶你去!” “我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