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節
胡靈珊點頭。 “前些日子,朕看了一本坊間的話本,說是有個人穿越時空,到了清末,然后興實業,辦學校,富國強兵,抵抗外辱,最后一統華夏,萬世流芳……” 被兩個小丫頭按在地上暴打的胡博超百忙中叫道:“這個話本我也看過……啊呀,再打我就翻臉了!” 嚴復鄙夷,就知道你一定看過。 “……朕看過之后,忽然覺得驚詫莫名,然后就想到了朕的經歷。 滿清腐朽,華夏淪亡,天下英雄逐鹿,為何是朕得了天下? 常言道仁者無敵,朕的所作所為,既不仁義,又不穩健,為何那些仁者無敵的張之洞之流,卻被朕干掉了呢?” 這個話題太過深刻,不但胡靈珊林徽因停止了打鬧,認真的思索,連嚴復和李宗吾也變得認真了些。 “朕仔細想來,其一是時勢,其二是西學,其三是朕有錢。 天下人心思變,思定,朕得了這時勢,輕易推翻了滿清,但這時勢人皆得之,算不上朕的優勢,換做祖醫生之流,給他舞臺,說不定他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赤手空拳,就輕易得了天下。 西學一道,看似只有朕在大力推廣,其實張之洞之流早朕十七八年,就在做了,只是他們低調,還要給西學披上一層中體西用的皮,其實西學的稱呼不對,搞得像是哲學似的,華夏所言的西學,其實是科學,不管披上什么皮,科學就是科學,絕對不會因為馬甲不同,蘋果就不往地上掉的。 這么看,推動科學,興建實業,朕也沒有什么優勢?!?/br> 林徽因驚訝的張大了嘴,她一直以為,胡靈珊能得了天下,靠的就是大力推動科技,沒想到竟然不是。 “李鴻章張之洞慈禧,都在推廣科學,都在建立工廠,為何卻被朕后來居上了呢,只是因為朕有錢。朕的地盤未必就比他們大,朕的人口也未必就有他們多,朕的商貿也未必比他們強,可是朕就是比他們有錢,他們十年建立的工廠,朕一年就建立了,朕的錢從哪里來,無非是從印度來。 得了印度,朕幾乎多了數省之地,他人一年所得,朕一個月就超過了他。這才是朕凌駕與其他人之上,最終得了天下的根本原因。 可印度就在那里,千古不變,為何別人就從來沒有想過打印度呢? 印度或者遠了些,那越南,緬甸,泰國呢? 至少這些地方有的是糧食。 神奇的是,即使朕得了印度,張之洞之流,也沒有想過攻略東南亞。 明明朕因此得了大筆的銀錢米糧人口,天下人依然盡數鄙視朕,中原未定,放棄了華夏的大局,卻去爭奪蠻夷之地,簡直是輕本重末。 這種思想細思,就有趣極了。 似乎天下人都以為,爭奪天下當皇帝,就是在華夏這塊土地上,而華夏就是這么大,不會多不會少,得了華夏,這大業就完成了,這華夏安定,就對得起天下萬民,子孫后代了。 真是奇妙。 原來在華夏人的眼中,所謂天下,就是自家后院。 明明東南亞有的是大米,西亞有天量的石油,北面有大好的疆土,東面有遼闊的海洋,竟然就沒有幾個想過要去打破現有的格局,要去占有,要去開拓。 僅僅是平息華夏的內斗,就心滿意足,以為功德無量了。 可笑之極。 閉關鎖國,鎖的不僅僅是國土,還有思想。 300年來,華夏人已經失去了探索新的事物的勇氣,只敢遵循故例。 古人有沒有做過,別人有沒有做過,竟然成為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恨不得每天只做昨天做過的事情,只做老祖宗傳下來的事情,一點想象力創造力,探索未知的勇氣都沒有。 就連寫個話本,也只以恢復歷朝歷代的疆域為唯一目標。 這思想上的愚昧和禁錮如此之深,又談什么富國強兵,華夏崛起呢? 不過是瘦豬變成肥豬而已,終究是變不成人的。 朕深以為恥?!?/br> 眾人驚愕無比,這個想法,有些對,有些不對總覺得不細細的想,難以明白。 嚴復只是苦笑,李宗吾卻是冷笑。 華夏人最會給自己找理由,什么平定天下,是為了天下百姓過得更好;什么平定了天下,自然不能再打異國番邦,否則就是不仁;什么不是我不打外國,只是有心無力。 種種借口,足以堆到火星。 即使如嚴復一般早已看透了真相,也只敢在腹中暗暗思索,不敢宣之于口。 少有像胡靈珊這樣,肆無顧忌的剝開華夏人身上的惡瘡的。 “所以朕非打不可,因為朕自問改天換地容易,改變人心卻太不容易。 朕絲毫沒有把握能讓華夏人打破思想的禁錮。 朕要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告訴天下人,世界很大,華夏崛起,不是只能在這一畝三分地里埋頭種田,別以為前人做過無數遍的事情,再做一遍就很了不起,探索未知,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才是真的勇氣。 朕要東征西討,朕要讓華夏人知道,華夏的國土,從來不是只能有這么一小塊。 朕要為子孫后代打出一片大大的天地,即使子孫后代依然都是只會寫關起門來搶凳子的廢物,至少家大業大,不怕子孫后代嗖的就敗完了?!?/br> 胡靈珊苦笑:“而且,這天下又是大變,朕不在這個時候拼一把,以后怕是再也沒有機會了?!?/br> 這次連嚴復都驚訝了。 “朕奪得天下,朕打敗英國人,其實都是靠了人多。 大家都用大炮機槍,朕的軍隊比他們多,朕能死的人比他們多,朕自然就贏了。 從古至今,似乎都是如此,只要武器上差距不大,人多的,定然打贏人少的。 只是,這拼人命的方式,以朕看,怕是最后的輝煌了。 美國以為人多,流感奪了幾千萬人的命,從此一蹶不振; 印尼以為有幾億人,又有大海做天險,流感滅了整個國家。 朕為此動用了多少人,調集了多少大軍? 這不是人多的力量,是科技的力量。不是朕的勝利,是科技的勝利。 朕能研究出如此厲害的東西,難道其他國家就研究不出?畢竟西方人的科學比華夏更發達,更先進,普及率更高。 只怕再過幾十年,坐在家里動動手指,一個國家的人就死光了。 這人多的優勢,在科技發展的面前,怕是越來越不頂用了。 朕甚至可以大膽的說,即使現在,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必然有比華夏打得更遠的大炮,可以輕易破解朕的防守萬能,輕易蠶食朕的百萬大軍。 朕必須盡快先四方宣戰,趁著歐美現在正忙于瓜分英國和美國的地盤,暫時無力東顧,奪取戰略要地,奪取豐厚的資源,在新式的超越人口優勢的武器發明出來以前,盡量占據更大的優勢。 只要遠志和國方能為華國開疆拓土,打到哪里,哪里就是他們世襲罔替的封地,朕說話算話?!?/br> 胡遠志和蘇國方熱血澎湃,恨不得立刻為了民族為了華夏,慷慨就義。 蘇老爺和胡博明苦笑,這天下出了一個胡小妖已經太夠了,其余年青人以為也能如此妖孽,還是洗洗睡吧。 一日后,胡靈珊下圣旨,所有曾經叛出老華國,去其他地盤求取功名的人,一律貶為最低等的18等人,求情者同罪,并對全世界發出外交照會,通緝叛逃出華國的投機者,敢隱匿華國通緝犯的國家,就是對華國宣戰。 天下皆驚。 胡靈珊真是太神經太小家子氣太沒有帝王心胸了,和上了賊船,就不準下船,有什么區別? 眾人的非議聲中,蘇老爺靜悄悄的成為了戶部的官員,蘇國方胡遠志進了軍營。 “老蘇,我們現在是同殿為臣了?!焙┏筮诌值牡?。 蘇老爺怒,文盲!你丫一個太上皇,跟我是哪門子同殿為臣了,滾一邊賺銀子去。 …… “老爺,真的要去歐洲?” 廣州,有一戶宅院內,幾十個人聚在一起,人人愁眉苦臉。 海寧木家早料定胡靈珊不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人,一直四處開枝散葉,可惜運氣太差,去英國和日本的兩支,竟然遇到了始料未及的戰亂,全無了音訊,怕是兇多吉少了。 只剩下躲在廣州的宗族,惶惶不可終日。 “我們必須離開華國,不然萬無幸理?!弊彘L斷然道。 “可是,胡靈珊沒有通緝我們啊?!庇行≥咉@訝的道。 通緝名單報紙早登了,仔細看了幾遍,都沒有看到木家的姓名。 族長冷笑,圖樣圖僧破! 怎么能相信明面上的消息呢,華國怎么會放過大名鼎鼎的木家,一定有一份機密的名單,在華夏龍組的手里,正千方百計的尋找我們的下落。 木家上下點頭,說服自己,木家根本被胡靈珊無視,還不如說服自己,朝廷外松內緊,視木家為大敵,更容易被接受些。 “可是,別的國家未必敢收留我們啊?!弊迦说?。 現在胡靈珊的兇名誰不知道,日不落帝國都被胡靈珊干掉了。誰會為了區區幾個黃皮膚的文人,公然得罪病毒狂魔胡瘋子。 “我們改名換姓!”族長堅定的道。 “為了家族的延續,改了祖宗的名字,自古皆有,我們木家也到了保全血脈,改名換姓的時候了?!?/br> 該什么姓呢? 穆姓堅決不行。雖然和木更像,在華夏倒是可以有個說法,但是在歐洲人眼里,讀音完全是一樣的,等于沒改。 海寧木家改成了楊姓,家族中人人改名,出現一大堆諸如楊銅心,楊健,楊往,楊蜜。 “記住,這是我們木家的恥辱,凡我木家子孫,永遠不能忘記今日的仇恨,必須以推翻胡靈珊的華朝為己任,奮斗終生?!?/br> 總有一天,要干掉胡靈珊,至少要天天寫小說罵她! 眾人嚴肅的點頭,悲痛和屈辱的眼神中,意志堅定,殺氣畢露。 …… 一艘從歐洲遠道而來的郵輪,緩緩在上??堪?,一群金發碧眼的洋人下了船。 “我們是華國人?!毖笕擞檬炀毜暮贾菰捳f道。 這群人是當年移民到杭州的德國人,后來華國和德國開戰,又選擇離開了華國。 港口的官員冷笑,皇上說了,棄我去者不可留。 德國人嘆氣,對此早有準備。 但他們已經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 “請稟告皇上,我們當中,有皇上急需的人才?!?/br> 胡靈珊接到報告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嘆氣,第二反應就是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