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書迷正在閱讀:禁止留校、大力嬤嬤掌、火焰戎裝、憐愛嬌女(父女產乳1v1)、家庭倫理悲喜?。ㄅ裟?現代 復仇)、身為暴君男寵的我只想躺平擺爛、穿黑色毛衣的男人、你們用槍我用弓[電競]、我見諸君多有病、簪纓問鼎
廣俊王得了空子時,不由得轉頭細細打量這小婦人幾眼,只見她眼下泛著淡淡的黑色,一看就是沒有歇宿好的樣子,不由得一陣的心痛。 就在方才他無意中聽到了白少與堯小姐閑聊之言,竟然無意中獲悉了一些隱情。 那位堯小姐平日里都是羞怯得很的模樣,從不見她主動跟自己的未婚夫婿閑談,今日不知怎么倒是主動走過跟白少打起了招呼,雖然之后二人聊得大都是白家那個突然失心瘋,獨自離家從軍的七弟,但是看起來,二人也聊得甚為融洽,美滿和諧的姻緣指日可待。 白少不急不緩介紹了自己七弟在邊塞駐守的近況后,幾句話轉到了堯府寄住的六小姐的近況上。 結果那位堯小姐也不知心內正癡想著什么事情,竟然走神說漏了嘴,道出了玉珠小姐已經被她哥哥轟攆出府的實情。 這話脫口而出后,堯小姐也自知闖禍,頓時口舌發僵,一臉無措地望向白少,只低低哀求,讓他別將此事說出去。 那白少向來體貼,自然是溫言安慰堯小姐,直說不會將貴府隱情告知他人。 廣俊王作小人狀偷聽完畢,也是心安理得,不覺自己有絲毫不妥。他向來為人君子,也不會學了長舌婦人到處告知太尉大人早已經心生厭倦,情海生變的消息。 不過此番佳人慘遭拋棄,實在是堯二的可惡!只看著玉珠小姐憔悴模樣,就可以想象她這兩日在京城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境地。 王爺憐惜之情頓生,再不顧此時正是人多的場合,當下便微微頓住了腳步,與玉珠小姐并肩而行,借機低語道:“本王聽聞小姐婚事生變,此時無遮身之所,不知小姐肯否讓本王幫襯一二,為小姐安置了清凈的住所?” 玉珠聞言,詫異地回望著廣俊王,可是一想他是堯暮野的好友,也就大致猜到他一定是聽聞了些許風聲。不過既然答應了堯夫人,玉珠不愿流言從自己口中而出,便只笑笑道:“王爺又在說笑,玉珠這幾日身有不適,所以想住在堯府京郊別院,是以搬出了堯家,還請王爺無須掛念?!?/br> 單論起逐花的本事,楊素生平最服堯二了! 除了那些個捻吃不到芳草,滿嘴胡言的□□外,真正跟太尉有了私情的婦人,個個都是情斷之后還對太尉大人處處維護,也不知被堯二喂了什么**的藥散。不過楊素琢磨了一番,覺得大約也是都被那堯二拿捏了短處,威脅過了吧? 眼下這竹之仙子也不能免俗,竟然慘遭悔婚還這般維護著那薄情漢的臉面,真是廣俊王疼到了心眼里,只低低說道:“玉珠小姐莫怕,本王絕對不會跟那堯二說起你的事情,還請小姐放寬心,本王絕對是個可以托付之人?!?/br> 玉珠不知自己何處體現得需要別人相托,只是覺得廣俊王說話,靠得太緊,立刻不適地刻意拉遠了二人的距離。不經意地抬頭間,總覺得有犀利的目光正望向自己,可是抬頭四處張望,除了正含笑走過來的白少,并無什么人,在與白少打過了招呼后,玉珠趁著廣俊王與白少說話的功夫,自是脫身而去,再走幾步一眼看到了那高臺之上的挺拔男子…… 此時校場之上,太尉正掛帥點兵。 此番他已經脫去了平日所穿的長袍寬衫,換上了存放已久的戰場重甲。 這身鎧甲據說是當年隱居的奇兵遁甲大師鐵山老人的閉關之作。選用的乃是玄鐵熔鑄的甲料,外層附著一層白銀,配合堯暮野高大的身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當他頭戴戰盔,濃眉鳳眼,鎧甲之上圣獸盤踞,披風獵獵高立與臺上時,滿校場千萬雙眼便不由自主地被這俊朗英氣的元帥所吸引。 這時,廣俊王又一臉殷勤地走過來。不過玉珠婉拒了廣俊王讓她入前列觀看的邀請。只站在前來送行的官宦女眷后列,默默看著前方高臺上的那人。 只見那人平日就冷峻慣了的臉,如今看來更是透著十足陰郁的肅穆之氣。他眼望著前方的軍列,大約是沒有往向過自己這一方吧? 再說那一干京城貴女們見慣了那些陰柔秀美的京城男子,如今卻看平日優雅的太尉呈現出另一種風貌,竟是大呼“此乃真男兒也!”一個個面紅心跳地在人群之中頻頻低呼。 若不是礙著這是肅殺的校場,并不是十里長街,不能投擲香花鮮果,只怕那身居高臺上的亮甲雄風的美男子就要被花果淹沒了。 一時間,有幾個貴婦人認出了玉珠,也是竊竊私語,不停朝著玉珠的方向看過來。也不知她們的眼中是不屑還是艷羨。 堯夫人身為元帥母親,自然是在女眷隊伍的最前列,不多時便有侍女擠到隊伍的后面邀約著六小姐到堯夫人的身旁去。 當玉珠跟隨侍女來到隊伍前方時,堯夫人正要與堯小姐一起前去高臺之下。 按著大魏的習俗,戰士出征沙場前,至親女眷們都會講自己親手繡制的荷包信物佩戴在戰士的鎧甲掛帶上,是以堯夫人與堯小姐要一同前往高臺。而堯夫人喚來玉珠也正是此意。 玉珠聽聞了夫人的話,心里倒是有些慌亂,因為她并不知這等習俗,更是沒有為太尉準備什么信物。原先按著她的想法,這次只不過是圓一下堯家的臉面,走個過場而已。 更何況太尉已經言辭鑿鑿,明確表示不希望再見到她了,所以聽完了堯夫人的話后遲疑道:“夫人,太尉大人見了我會心有不喜,大戰在即,玉珠不想惹得太尉不高興……還是請夫人和小姐先自去吧?!?/br> 堯夫人淡笑著道:“無妨,我已經同他講了此間利害,當以大局為重,不過走個過場而已,你們之間的不愉快且放一放,他不會為難你的?!?/br> 玉珠眼看著四周的女眷紛紛將目光調撥到這里,知道此時若是再推諉,就要叫人生疑了。于是便隨著夫人一行人走向了高臺。 在高臺上走去時,可以看見一些婦人已經走到兵卒的身旁,將自己的信物系在他們的戰甲之上——兩手空空的人根本沒有。這種生死離別,自然是祝福之意越濃越好。 送些什么好? 她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脖頸,那里是她從小便帶著的一顆小小的運珠。 這顆運珠是她的父親親手雕琢的,選用的是山間天然的金沙石,雖然不名貴,但是寓意美好,是大魏民間流行的飾物,帶著這運珠的孩子有祈禱避禍驅邪,巧逢機遇,時來運轉之意。 現在自己大了,早就不適合戴這給稚齡孩兒的飾物了。但是因為思念父親的緣故,她從來未曾摘下過。 而如今,她滿身上下,也只有這物還算有了幾分吉祥之意,她也是真的希望太尉大人能夠逢兇化吉,平安歸來,若是真能如此,將這珍愛之物給出去也無妨…… 這般思踱間,她隨著夫人和小姐已經到了高臺上。 那堯姝亭的性子顯得急了些,先快走幾步,趕在母親之前來到了哥哥的身邊,一邊小聲說著話,一邊往堯暮野的鎧甲上系著繡滿平安符紋的荷包。玉珠因為是最后上來,從臺階上斜斜看過去,可以看到那堯小姐在系荷包前,分明是把另外一個荷包連同一封書信先自塞入了哥哥的鎧甲里…… 玉珠心內明白,這位小姐是要哥哥給早已經上了前線的那位情郎捎帶一個過去??梢娺@些時日,這位小姐一直相思情濃,一直苦于無法跟情郎鴻雁傳書。 堯夫人給兒子帶的是一串高僧加持過的佛珠,就算這個二兒子平日里再怎么忤逆不孝,堯夫人最疼愛的孩子,卻始終是這個堯家二郎。因為他不光是自己心愛的兒子,也是堯家在大魏安穩屹立不倒的根本…… 給兒子的手腕套上佛珠后,這個一向在人前優雅而自持的貴婦人也不禁微微紅了眼圈,略帶哽咽地道:“吾兒,一定要平安歸來!” 當夫人殷切囑咐了一番后,玉珠最后慢慢走到了太尉的身前。 她能明顯感覺到,當自己走過去時,太尉的身子明顯一僵,那臉色也更加地陰郁不定。 玉珠緊抿著嘴,準備速戰速決,快些將運珠系上結算了差事。 可是那繩兒卻不聽話,頻頻從冰涼的戰甲上滑落下來。玉珠有些著惱,鼻尖都微微冒汗,生怕太尉疑心自己故意磨蹭,死賴著不走。 不過太尉并沒有看她,只是微微抬著下巴,目光陰冷的注視著前方黑壓壓的人群,任憑身前整理的這小女子的手指忙亂地與那顆她向來形影不離的運珠糾纏在一處。 待得玉珠好不容易系好,長舒了一口氣后,便尷尬地發現自己這一口熱氣,盡數順著鎧甲的縫隙吹到了太尉大人的胸前,微微抬頭,都能發現太尉光滑的脖頸上竟然帶著微微的紅色,泛起了雞皮疙瘩。 ……由此可見,太尉大人是厭煩她到了何等地步,竟是抑制不住起了疙瘩……玉珠決定識相一些,再次滾得遠點,便想要快步下了高臺。 可是誰知剛要轉身,卻被太尉大人扯住了衣袖。 玉珠疑惑回望,卻見太尉也不看她,只摩挲著腰間的劍柄,出聲問道:“六小姐可知大魏律法?” 玉珠被他這神來一句弄得一頭霧水,只好低聲問:“不知太尉大人所問是哪一條?” 太尉松了她的衣袖,單手抽取佩劍,用巾帕擦拭著泛著寒光的劍芒,冷聲道:“自從京城有軍眷在湯池被欺辱的風波后,圣上已經頒旨,敢有jian.yin軍眷者,無論兩廂是脅迫自愿還是風月買賣,jian夫一律按動搖軍心罪斬無赦!” 玉珠靜靜聽完道:“圣上英明……不過太尉為何提點奴家這一條?” 太尉擦拭完寶劍后,終于正眼看了玉珠一眼,薄唇微微一勾,意味深長道:“在下還請六小姐謹記,你如今頂著的是我大魏鐵軍元帥未婚妻之名,雖然是虛名一個,但還請小姐在在下離開的這些時日里,暫且委屈一些,收緊了風流,不要圖了一時的快活,而觸犯了大魏律例,耽誤了大魏好男兒的性命!” 說完這一句后,他再不理會玉珠正要出口之言,揮劍斬斷了高臺一旁的壓旗石的繩索,黑紅相見的大魏鐵軍軍旗立刻被石頭牽拽著快速升起,高高地飄揚在校場上空。 傳令兵一看軍旗升起,立刻高聲喊喝:“準備開拔!請諸位親友軍眷退下!” 玉珠爭辯的話語盡數被淹沒在了校場士兵呼喊著必勝的高呼聲中,她只能一路慢慢走下高臺,堯夫人回頭一看,這個總是溫言淺笑的小婦人不知為何,那臉頰漲得通紅,似乎被氣得不輕的樣子,不由得疑惑地問:“六小姐,這是怎么了?” 玉珠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平順了胸口的那郁氣,悶悶地說道:“只是慚愧自己并無準備,沒有給太尉大人帶來最需要之物……” 堯夫人聽了輕笑道:“你這孩子,也太實心眼了,不過是個儀式,你有那個誠心便好,那個運珠,我看就不錯了?!?/br> 玉珠聽了,適時低下了頭,她總是不能對堯夫人直言:你那兒子,簡直是大魏朝第一等的歪理之人!好好的婦人,到了他的嘴中,皆是成了不知檢點的yin.娃蕩.婦,豈不知,他需要的哪里是自己從小佩戴的心愛運珠,恐怕大魏一等公侯堯大人真正需要的,是鑄了精鐵口枷一副!鎖了那張毒嘴,才能換得天下太平!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手速快,粗粗壯壯的好大一條,請大家慢用 ☆、第78章 1.2 玉珠這一口郁氣直到大軍出城時,都沒有覺得消散。 婉謝了堯夫人邀她入府吃飯的邀約,玉珠準備趕回店鋪。就在她要上馬車時,身后有人喊道:“六小姐,請留步!” 玉珠回頭一看,原來是白少朝自己走過來。便轉身施禮。 白少一身寬帶長衣,面容俊朗,笑容和煦,帶著京城貴族男子特有的寫意灑脫,笑著伸手請玉珠到他的馬車邊一敘。 當玉珠移步過去時,才發現馬車上還端坐著白夫人。 雖然上次在堯府的時候,白夫人曾經見過了這位六小姐,可那時她只是一心與堯夫人商討新建廟庵的事宜,并不曾細心留意這位堯家的女玉匠。 可是現在卻不一樣,堯家二郎竟然被迷了心竅一般,想要迎娶這個身份低賤的女玉匠!當消息傳來時,她可真是半個字都不信! 但方才在高臺之上,她親眼見了這女玉匠上了高臺,給太尉大人佩戴信物,便不由得她不信了。當下便是替自己的女兒惋嘆,若是輸給了別的世家女倒也好說,可是眼高于頂的堯家二郎,千挑萬選,選出這么一位來,實在是叫人詫異得不知說什么才好!也難怪女兒這幾天日日哭泣,眼睛都紅腫了一片,這次送軍也沒有前來…… 不過心內雖然對這橫插一杠,奪走了她愛婿的女子不屑一顧,可是白夫人卻不能露在臉面上。四周許多只眼,在聽聞了堯二少舍棄了白家的姑娘后,便等著看白家笑話。此番女兒沒來,又隱約坐實了傳聞。所以她便要刻意為之,這個女玉匠越是親近,越能體現白家的不在乎,進而打了那些等著看笑話之人的嘴巴。 于是白夫人便咽下心內的鄙夷,和顏悅色地向玉珠問詢了能否定制一套玉頭面的事宜。 說實在的,玉珠手頭積攢的單子兩個月都雕琢不出來,而白夫人要的又急,真是一時難以□□,可是開口回絕,豈不是得罪了這位京城里的大戶? 正在為難時,白少適時開口了:“母親,六小姐此番承擔了皇家的玉器供應,乃皇商之一,恐怕一切還要以皇室供應為主,您要得這般急切,恐怕六小姐也是有心無力,這時間還是再通融一下為好……倒是另一樁事,還請母親跟六小姐好好商議一番?!?/br> 白夫人笑了笑:“還是你想事情周到。那頭面倒也不急,可是有一樣卻不容耽擱,我之前連同幾位夫人承攬下了云慈庵修繕的事宜,只是那玉佛一事尚未敲定,前幾天,我去見了太后,她老人家一聽是這等善事,便賜下了那塊罕見的大料美玉,可是該由何人雕琢還未敲定,但是滿京城也是有你與胡萬籌兩位玉師平分秋色,而這玉像又甚大,我想著若是能請你們二位攜手,這番功德也就圓滿了,胡玉師那邊已經應承下來了,不知六小姐的意思如何?” 玉珠沉吟了一下,開口道:“就如白公子所言,奴家積攢了不少的玉石單子,現在盤算不出時間,實在是不敢應承了夫人,耽擱了如此功德之事,待奴家回去算一算單子所需要趕的時間,再回復了白夫人如何?” 白夫人聽聞了此言,倒也沒有一意強為,只是微笑著希望六姑娘能應承下這揚名的好差事。 玉珠告辭準備回轉到自己的馬車上時,白少又跟了過來,微笑著提醒六小姐后天去戶部核對今年內供的銀兩額度。每位皇商每年的內供額度不同,能搶得大份額度的,自然能賺得溝滿壕平,不然的話就是費力白吆喝一場,之前賠了錢倒搭銀子而破產的皇商也是大有人在的。 如今白少在朝堂兼管工戶兩部,要他這朝中一等大員來提醒一個小小皇商的內供賬目,實在是太過屈尊了,玉珠有些惶恐當下連忙應承了下來。 雖然店鋪里接下的單子不少,但是因為雇傭了許多手藝精湛的玉匠,大料的切割還有粗坯加工,都不用玉珠親自上手,只需查看了玉料的花紋,告知玉匠如何處理便好,只是到了最后的細雕需要玉珠來做。 送兵的第二天,玉珠倒是抽空入了一趟皇宮去見二姐。 蕭妃昨晚侍寢,清早起得也略晚些,當玉珠求見時,她是把早飯午飯并作了一處,正喝著米粥。 因為見的是自家的姐妹,蕭妃一時也就懶散了宮儀,沒有換衣,只叫玉珠進來,一同陪著再吃些。 玉珠見了見桌子上的清粥小菜,不由得皺眉道:“怎么吃得怎么清減?二姐你身子才見好,正是需要滋補的時候??!” 蕭妃端起碗咽了一口后道:“沒有什么胃口,若不是怕身子吃不消,這一碗粥也咽不下……” 她身上穿的是便服小衫,領口微微松散著,玉珠只要稍微坦抬眼就能看見那衣領里的淡淡紅痕……她如今已經被太尉梳理得盡懂了閨房之事,自然明白了那紅痕意味著什么。 因為蕭妃想要與六妹說話方便,將侍女們皆遣出了屋室,所以玉珠遲疑地低聲問:“可是昨夜圣上讓jiejie太勞累了?” 蕭妃抿嘴苦笑,拿手指輕點著玉珠道:“還真是個成過婚的,什么話都敢說出口,你倒是說說,怎么個勞累法?” 玉珠覺得若是細細聊起這些個床榻勞累的細節,自己這一碗粥苦澀得也會難以下咽,可是那日皇上對待jiejie的神情甚是冷淡,遠遠不及那個正得寵的白妃,她還真是有點想象不出那個皇帝會對二姐如何的熱情。 就在這時,蕭妃輕嘆了一口氣,倒是說出了自己心內的郁結。原來她前次落胎時,恰好是溫將軍入京時,當時宮中長擺宴席,款待這些邊疆大吏。 而當時她與幾位妃子皆隨著圣上一起宴飲。 結果就在她起身去凈房小解的時候,在走廊上正撞見了喝得正酣的溫疾才。竟然被他拉著手喚出了幾聲在蕭府時的閨名。 蕭妃當時被溫將軍的失儀嚇了一大跳,連忙抽手躲避,可是就在這當口卻被白妃和宮里的兩個才人撞見個正著。白妃雖然不曾多言,可是那兩個才人卻將此事過到了皇帝的耳中。 大戰在即,溫疾才是朝中倚重的忠臣,皇上向來以大局為重,怎么會讓這等君臣不和之事傳揚出去,當下尋了由頭杖斃了那兩個多舌的才人,剩下知曉此事的宮人自然都嚇得都閉了嘴,連提都不敢提半句了。 而蕭妃本來就胎位不穩,經了這么一嚇,不等皇上重罰,當晚就見紅落了胎。是以,當初蕭府人進京后,她也一直拖延著不見,實在是身體難熬,差一點就歸西的緣故。 之后,皇帝雖然沒有就此事責罰于她,可是態度卻明顯的冷淡了下來,如今一個月能寵幸一次,都要感念皇帝不忘舊日的恩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