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節
周昉禎用力點頭,雙眼明亮,是贊美的語氣:“那篇‘鬼附身’讀起來真的很有趣?!?/br> 郁容一時無語。 聽得出來,他這位友人是真的喜歡自己寫的東西,然而思及此人對神神道道的東西情有獨鐘,導致他也是難以信服對方的“眼光”。 說起刻書之事,周昉禎興頭極高:“小郁大夫盡管安心,樹成先生跟無庸先生答應好了,每年替我的《武林志》寫上幾千言,無需擔心沒人購閱?!?/br> 郁容輕笑。 好罷。 看來周兄不是一點兒沒“自知之明”。 這家伙倒是頗有些本事,能讓那二位大牛愿意長期供稿……如此,確確實實不必擔心《武林志》的銷售。 就著刻書話題,兩人討論了好半天。 余光掠過剛進屋的“書生”大王,郁容識趣地起身告辭:“我這便回去構思,不叨擾了?!?/br> 周昉禎起身相送,順手不知從哪摸了本輕薄的書冊:“這一本《武林志》是我特地為小郁大夫你留的?!?/br> 郁容笑著收下,交稿過后,他還沒看過“成品”,難免覺得好奇。 便一回暫宿的木屋,人一只腳才跨過門檻,迫不及待就翻閱了起來。 書封和市面上大多數的印書一般,簡潔寫著《武林志》幾個大字,然后是周昉禎的別號……東方不惑。 郁容囧了囧。 咋不干脆叫東方不???轉而想起周兄的外祖家姓氏是“東方”。 默默打住了吐槽。 主要是……自個兒的“筆名”也不怎么樣。 作為一個起名廢,他最終選擇性地參考了聶昕之的建議。 當然不是男人取的“匙兒”、“晏兒”,但…… 郁容隨意翻開書冊,正好看到《鬼擊》一篇,作者署名“聶晏”,咳! 羞恥心爆棚。 趕緊闔上書卷。 緩了緩,他重新翻開書封,從扉頁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周兄的奇思妙想雖大多時候不太靠譜,但有時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比如這《武林志》里的插畫,比之市面上正正經經的書籍,頗是與眾不同,新穎讓人眼前一亮。 關鍵這插畫,不僅畫得好,而且特別應景。 郁容不由得翻找起畫者的名字,看到“東方不惑”四個字,小小意外了一把。 周兄其實挺有才,就是好像自我定位不太對? 在心里叨咕著,郁容繼續翻閱起書的內容。 兩位老先生的文章早已拜讀過。 如今再看,盡管寫的是貓啊魚的,讀起來還是覺得別有趣味。 大牛不愧是大牛。 然后是周昉禎的文章,占據了全書的一半篇幅,寫的是……嗯,郁容死活也不愿寫的“龍傲天”日天日地的故事。 郁容囧囧有神地讀著故事。 又雷又爽,感覺十分銷魂,只是…… 不知不覺地,竟然全看完了,挺津津有味的。 按照這個時代的標準,周昉禎的文筆真得不夠好,幸而勝在文字簡練、描述能抓住重點。 且,腦洞大破天。 洋洋灑灑沒寫完的龍傲天傳奇,比郁容自己瞎說的有意思多了。 厲害了,周兄。 郁容在心里默默點了個贊,打算日后每期《武林志》都買一份,對這一個故事的后續發展,他相當地好奇。 遂翻到了自己寫的《鬼擊》一篇。 強忍著羞恥,秉持著反省的態度,他仔細地將自己寫的文章重讀一遍。 鬼擊者,是為病名。 原因不明的胸腹絞痛,或是腫脹淤血,或有吐血出血之癥狀,照古人理解,是鬼癘之氣侵入人體。 更迷信的說法,是因為患者冒犯了神鬼,或是做了什么措施,被神鬼擊打而致病。 郁容參考天朝經典《聊齋》的寫法,寫了一篇百分之七十為神鬼的故事。 一驚一乍,驚悚萬分。 在最后百分之三十的內容里,他花了重要篇幅,描寫了一名為張機的高人。 張機,字仲景,世譽“醫圣”,其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是為中醫學的基石,四大經典之一。 就在故事主角窮途末路時,張仲景閃亮登場,以其超絕的醫術、絕妙的藥方,只用礬石、皂莢、雄黃及藜蘆,四味藥等分,便治好了這名鬼擊患者。 真真是妙手回春! 以此,故事作出了結論: 鬼擊者非神鬼作祟也,大力宣揚迷信不可取,奇癥自有緣由,只需找到病源、弄明病機,對癥下藥則藥到病除。 妥妥的“走近科學”之風范。 對天朝老祖宗心懷感念的郁容,忍不住夾帶了“私貨”。 用上一點字數,描寫了張仲景的生平,及其著寫的《傷寒雜病論》。 反正是“架空”,他就“任性”一把唄,愛咋寫咋寫。 一不留神,將全文讀完了。 郁容…… 頗感自我良好。 捧著書冊暗自陶醉,好半晌,他才強自壓下小小得意的心情。 照系統評價,這一篇也就不功不過,平庸之作罷了。 遠不到自滿的時候。 定了定心,郁容闔上《武林志》,想起周兄的“約稿”,開始思考起下一篇該寫甚么。 一直推倒重寫的“產論十說”,他一方面還是各種不滿意,另一方面覺得,其與《武林志》當前的風格不相符。 暫不作發行考慮。 轉而又想到了《鬼擊》,說起張仲景,郁容自然而然就憶起了名醫秦越人,亦即傳說中的“扁鵲”。 同為四大經典之一的《難經》,盡管學術界對其作者與成書年代有諸多爭議,但不少人傾向于是為扁鵲所作。 郁容個人也是贊同這一看法,或者說他認為,《難經》是輯錄秦越人的佚文而由后世醫家編纂成書的。 扯遠了。 說起扁鵲,除了見蔡桓公,另有一比較經典的故事,便是其“起死回生”救回“已死”虢太子的事跡。 郁容輕拍了下腦門,心里一喜。 對呀,他可以繼續發揚“走近科學”的精神,以虢太子以及扁鵲的另一位病人趙簡子為原型,照著《鬼擊》的風格,再寫一篇《尸蹷》嘛! 尸蹷之癥,其實屬于“中風”。 病源是各類原因所致的腦部嚴重損傷,進而神志喪失、其狀若尸,或是心腹卒痛,癲狂肢厥,不省人事。 按照旻朝人當前的主流認知,尸蹷者受鬼箭突刺,陰氣侵體,陽氣驟降,以至陰陽失調,氣血逆亂,引發卒厥。 尸蹷與鬼擊不是同一病癥,但相關神鬼之說,卻是大同小異,頗有幾分相似。 拿來瞎編“聊齋”故事,不要太得心應手。 郁容忍不住給自己一個贊,自覺這主意太妙了。 確定了主題,換湯不換藥地編了個神神鬼鬼的故事,便是下筆開始寫的事。 然而……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尋常喜歡看書的郁容,一想到讓自己寫東西,還得用文言文,做到文理與醫理兼具,恨不得以頭搶地。 尤其是他的文言文老師,聶昕之此刻不在身邊,下筆之時真真心慌。 一整個上午,只寫了寥寥幾個關鍵詞,諸如“尸蹷”、“扁鵲”,加起來不到二十個字。 “公子?!?/br> 木板門被輕敲了敲,是專司本草的賀校尉。 郁容擱下毛筆,轉身看去:“賀校尉,有什么事嗎?” 賀校尉說:“烏云寨大王派了一位采藥人,道可以給吾等做向導?!?/br> 郁容毫不遲疑道:“快請人進屋?!?/br> “諾?!?/br> 采藥人是個黑小子,郁容看著頗覺得眼熟。 可不眼熟麼。 就是第一天剛到,那個對著他和聶昕之吹口哨的小鬼頭。 小鬼頭其實不太小,有十五六歲了吧。 黑小子齜牙咧嘴,一見他便是嘰里呱啦說了一大串。 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