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白子彥打開手里的折扇輕輕地搖晃著,吹起他垂在肩上的如墨青絲,嘴角噙著一絲笑意:“自然是真的,不信你問你哥哥?!?/br> 沈銘玉詢問似的看向身后的哥哥,卻見沈銘堯的臉依舊陰沉著,看上去倒有些嚇人。沈銘玉頓時不敢說話了。 沉默片刻,沈銘堯轉而對著身邊的蘭陵道:“你帶著明玉先回去?!?/br> 白子彥也看到了對面站著的蘭陵,黛眉朱唇,杏眼桃容,清雅中又不失媚態,嬌嬌俏俏,國色天香,怕是在鎬京也沒幾個能有這樣的姿色。 “呦,這是嫂子吧?!彼f著收起折扇,對著蘭陵拱手施禮。 蘭陵微微屈膝見了禮,拉著明玉入了府門。 . 回到暖月閣,蘭陵想到剛剛門外見到的男子,仍是忍不住猜疑:“那個白子彥,究竟是何人呢?”通過剛剛的樣子來看,沈銘堯雖然沒怎么說話,但對那個白子彥已是足夠容忍了,想來他們的關系也非同一般。 木瑤倒了一杯茶水遞給她,這才解釋道:“白子彥是白丞相的長子,汐貴妃在世的時候他還在宮里給將軍當過伴讀,在鎬京算是與將軍關系最好的高門子弟了。此人性格張揚不羈,且又不畏權貴,在鎬京得罪過不少同齡的豪門子弟,但卻很得當今圣上的歡心,年紀輕輕便做了從六品的奉議郎?!?/br> 蘭陵了然的點頭,奉議郎雖算不得什么大官兒,但貴在可以入朝參政,可見當今圣上對白丞相一家還是相當看重的。 不過說來也是,朝野之上,文有皇后的父親攝政王獨攬朝綱,武有洛妃的兄長定遠侯掌管著宮中四千禁軍,且這兩人明爭暗斗,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勢如水火,各不謙讓。 如今能真心實意為那寶座上的男人效力的,恐怕也只有白丞相了。 蘭陵端起茶水小抿了一口:“前兩日朝中派了內侍過來,如今連丞相家的大公子都親自來此,看來過不了多久,我們便可以去鎬京了?!?/br> 木瑤道:“此事,還要看將軍自己的意思?!?/br> 其實,她私心里是不希望蘭陵去鎬京的,那里處處都是陰謀算計,而沈銘堯一入皇城也必將卷入儲君之爭,到時候,若想再全身而退,可就難了。 只是,縱使再不情愿,她又有什么辦法呢?入鎬京,本就是她的使命! 蘭陵輕輕點頭,的確,到底能不能去鎬京,這還要看沈銘堯的意思。不過想想元微山上林靖宇的那番話,再想想沈銘堯當時的眼神,她知道,他定然不會是那種甘居人下之輩。 去鎬京,早晚會有那么一天的吧。 只是不知為何,她卻突然不那么想去了。 如果能一直這么平平淡淡地活著,該有多快樂? 可一旦入了京,他和她注定要反目成仇,那個時候,他怕是要傷心難過,對她失望透頂了吧。 如果可以,她私心地希望這一天,永遠都不要到來。 她恨當今皇上殺了師父,但對沈銘堯,她從來不曾有過敵意。 作者有話要說: 杏子全宴,黑暗料理的趕腳有沒有,哈哈。大家別信,作者菌沒吃過,胡諏的! ☆、君王多薄幸 書房里,沈銘堯隨意的坐在書案前,右手捏著一只飛鳥圖案的小瓷酒盅,輕輕晃動兩下仰面一口飲盡,面容平靜地看不出任何情緒,卻又無端端地讓人覺得周身都散發著冷冷地寒氣。 白子彥不羈地坐在他的對面,一手拎著水壺,一手捏著酒盅,給自己倒滿了之后又重新給沈銘堯斟上,自始至終都不言語,臉上掛著氣定神閑的微笑。 沈銘堯接過他重新斟好的酒杯一飲而盡,一雙如鷹似虎的眼眸緊緊盯著他:“你也是來勸我回去的?” 白子彥笑著搖了搖頭,繼續自斟自飲:“我倒是想勸,不過恐怕王爺未必肯給我這個機會,既然如此,我倒不如乖乖閉嘴?!?/br> 沈銘堯嗤笑一聲,沒有答話。 白子彥又道:“難道王爺不是一早就做好了要回去的準備?”從他九年前毅然決然地離開,他就知道,他沈銘堯定是要再回去的。 沈銘堯重重地放下手里的酒盅,俯身趴在桌案上,面色清冷地看著他:“你當真這般自信?” 白子彥看他一眼,卻并未害怕,繼續給自己斟酒:“我白子彥向來自信,且看人也從來不會出錯?!?/br> “哦?”沈銘堯勾了勾唇,慢慢品酌著香醇的美酒。 白子彥卻突然站起身,居高臨下地看著他:“汐貴妃的死不明不白,兇手究竟是誰你我心知肚明,你身為人子,不可能對此不聞不問。你來此不就是想積攢實力,以待將來與皇后一黨對抗。如今好不容易圣上下旨讓你回去,這正是你翻身的大好時機,你又豈會真的拒絕。在這小小的清歌城里待一輩子,可不是你沈銘堯的風格?!?/br> 沈銘堯斜靠在身后的圈椅上,雙手抱環靜靜地看著他,看上去好似并沒有聽到他的那一番話般,冷靜的讓人心底發寒。 這樣的沈銘堯讓原本信心滿滿的白子彥也突然間有些拿捏不穩了,畢竟九年未見,縱使他們曾經是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現如今彼此不在身邊這么久,他還真的有些難以斷定他此刻的心。 只是,當初汐貴妃的死對他打擊那么大,殺母之恨想他沈銘堯必不會忘吧。 一番思索,他緩緩繞至沈銘堯身后,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我還是那句話,無論你做什么,我白子彥都甘愿為之赴湯蹈火,九年前如此,九年后亦然如此?!?/br> 沈銘堯神色微變,伸手握住搭在自己肩上的那只手:“此生以你為友,乃我沈銘堯之幸?!?/br> 終于見他表明心意,白子彥這才放心許多,頓時松了口氣,兩人皆相視一笑。 既然敞開心扉了,沈銘堯也不再藏著掖著,直接問道:“京中局勢如何了?” 白子彥道:“自你走后,朝中勢力便分作兩派,一派為攝政王的心腹,近年來都支持立皇后所出的越王沈銘澤為太子,而另一派則是以定遠侯為首,力挺洛妃所出的晉王沈銘闌為我沈國的儲君。 前些日子定遠侯和晉王沈銘闌一起剿滅了山東一代的盜匪流寇,又安撫了河南一代的干旱,每一件事都做的極好,深得陛下器重,且又在民間得了好名聲。定遠侯借此機會聯合眾大臣向皇上聯名奏書,擁立晉王為東宮太子。 奏書一出,就遭到了攝政王一派的極力反對,說晉王非嫡非長,立為儲君于禮不和。且還找到了定遠侯安撫旱情期間縱容下屬貪贓枉法的罪證,皇上念及定遠侯曾立下不少功勛,這才沒有牽連于他,但功過相抵,立晉王為儲君的風波也就這么過去了?!?/br> 見自己說完了,沈銘堯卻始終陰沉著臉不答話,他忍不住又道:“你既早有回鎬京的打算,想來那邊的局勢你心里也知道個大概。但有些話,我仍是要說?!?/br> 沈銘堯抬頭看他一眼,示意他說下去。 白子彥繼續道:“其實,皇上這么多年來一直使得攝政王和定遠侯相互牽制,左右對立,最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為了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暫且穩定朝綱,才能等你回去?,F如今你大敗燕國大軍,逼得燕國向我沈國俯首稱臣,為我沈國爭得無限榮光,如今正是你重返朝堂,對付那群.jian佞之人的最好契機。 大皇子早夭,你便是宮中長子,且如今手握兵權,回去后他們必然忌憚你三分,到時候皇上寵幸與你,又有我父白丞相的鼎力支持,奪下原本就屬于你的儲君之位,找到陷害汐貴妃的真兇以報血仇,豈不完美?” “這些話,是父皇讓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