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節
石頭原本與盧鐵石因著那些黑天天什么的早熟識了,眼下提著這對好看的百靈鳥,又聽鳥兒清脆的叫聲就更開心了,瞇著眼睛笑著嘬起嘴來“啾啾”地逗鳥,親昵地笑道:“謝謝盧大哥!” 寧梁就熱情地讓大家,“我們都到屋子里炕上坐吧?!庇纸谢镉嫷共?,最后又將石頭也拉到了屋里,只把寧婉和盧鐵石留在外面。 爹娘這樣刻意倒讓寧婉覺得尷尬了,想了一想才說出一句話來,“你還真周到?!?/br> 盧鐵石就降低了聲音說:“其實那木頭還有百靈都是洛冰提醒我的?!?/br> 寧婉原見他竟然給家里送了木頭,給自己帶了山丁子樹枝,又給石頭帶了一對百靈就覺得不可思議,眼下聽了他的話倒覺得正常些了,畢竟盧鐵石并不是一個十分細心體貼的人,他的心思原本就應該都放在軍中的。但是她還是有些不甘心,指了那山丁子問:“這是誰出的主意?” “這真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看盧鐵石急忙辯駁,寧婉就笑了,“若是軍務繁忙忘記了也沒什么?!?/br> “是挺忙的,伐了木頭還要燒磚呢。不過我看到這山丁子就覺得給你帶回來一枝正合適?!?/br> “是不錯,又好看又能吃?!睂幫裾f著從那樹枝上摘下來一個放到口中,她一向能吃酸的,“等再放些日子還能釀酒呢?!?/br> “早知道有這么多用處我多摘些回來好了?!?/br> “這已經夠了!”寧婉趕緊搖頭,盧鐵石帶著兵士們要將木頭運到虎臺縣里并不容易,卻還要顧著這枝山丁子,一定很麻煩的,再讓他帶一包山丁子回來,豈不為難? 盧鐵石就似看出她的心思似地說:“我們找了一處有山溪的地方伐木,然后借著秋汛時漲起來的山溪水將木頭送下山,一直走水路到縣城外面,并不辛苦?!?/br> 他就是不知道辛苦!寧婉就說:“不辛苦也要好好歇一歇,你去屋里炕上坐會兒!”拿眼睛盯著盧鐵石進了屋自己則去了廚房,她對洛冰能給娘幫忙根本不信,而娘一個人做這么多人的飯會很累的。 不料她到了廚房里就見洛冰竟然熟練地和著面,真的很像一個伙頭軍,嘴里還說著,“我才知道原來蕎麥面要摻上白面和雞蛋才能各成形搟面條呢!” “可不是?如果只用蕎面做面下到鍋里就散了?!蹦锟纯疵婧秃昧司湍贸鲆粔K放在面板上搟成大薄片,上面灑了干面自兩邊向中心卷起來,寧婉就接過來用刀將面切成細細的條,這時拎起中心一抖就成了一根根長長的面條了。 洛冰在一旁瞧著就笑著贊道:“寧姑娘,你該不是學過刀法吧,明明是軟軟的面,可是切下去卻沒有變形,而且還都是一樣的粗細!” 寧婉就笑了,“我哪里學過什么刀法?不過是切得多了就熟了而已?!彼嬖诿骛^里搟面條切面條掙過錢呢。 “無怪六一居士曾言‘唯手熟爾!’”洛冰就笑言,“我瞧寧姑娘這快刀竟不遜于軍中宿將呢?!?/br> 寧婉就哈哈笑了起來,又悄悄打量洛冰。這個傳奇人物在虎臺縣里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就是自己也是自盧鐵石口中得知他的一些事情,但那時早已經想不起他是什么樣子的了。當年名滿天下的榜眼中等身材,十分瘦削,但后背還是挺撥的;他的臉與軍中大多數人一樣曬得黝黑,上面早早地長出了幾道深刻的皺紋,但卻清瞿而寧靜;而他的那雙眼睛,不大卻極為明亮,發現寧婉在看他便立即轉了過來,鋒利的光一閃又消失了,謙和地笑問:“寧姑娘有什么事?” 第175章 平靜 寧婉曾聽過韓信能忍跨下之辱,眼下的洛冰自然也是個能屈伸的人物,曾經登過天子殿堂的他現在屈居最尋常的民房里和面,與娘和自己說話十分地投緣,正所謂的潛龍在淵,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一飛沖天。 寧婉就笑著問:“嗯,我沒什么事,就是在想六一居士是誰?” “是前朝的一代文學大家,名為歐陽修,六一居士是他的號。這個人寫過許多文章,其中就有一段說一個賣油翁的故事……” 寧婉雖然識字,可是哪里讀過這些文章?因此與娘一起聽了榜眼給他們講了歐陽修的幾篇文章,特別是聽洛冰給她們讀《醉翁亭記》時,兩人都不覺得十分入迷,娘就問:“洛冰,你不是小時候學廚師的,怎么會講這么多書的呢?” “我的廚藝是跟著祖父學的,可是跟著父親時卻是要讀書的,因此曾經也勉強算得上上讀書人?!?/br> 洛冰先前就曾對娘說他學過廚藝,如今寧婉親耳聽到不知自己是不是應該相信,但是她知道如果洛冰不算是讀書人,那么天下就沒有讀書人了!她突然間對洛冰好奇起來,但也知道想要探問一個精明的人是不容易的,便笑著點頭,似乎相信了他。 娘在一旁就笑著說:“無怪你能把文章念得那樣好!”突然又想了起來問:“你可會寫字?” “當然也會些?!?/br> “我小兒子今年才上學堂,先生教他學寫字,可是他就是寫不大好,家里又沒有明白的人,能不能請你幫忙教教他?” “那自然容易,”洛冰微微笑著,寧婉再想不到他果真會答應教一個蒙童學寫字,他畢竟是當年萬人之上的榜眼??! “那太好了!”于氏就笑著說:“改天我請你吃米粉,我們江南的米粉?!?/br> “我好久沒吃過米粉了,”洛冰嘆著,“我們家鄉的規矩是來了客人要做炒米粉的?!?/br> “我們那里也是一樣的!”于氏急忙說:“平日里家中舍不得吃米粉,只有來了客人才會做上一回,所以我記得小時候只吃過幾次,還是這兩年家里日子過得好了,才又嘗到了米粉的味道,只是現在家里其他人都不大愛吃,他們寧愿吃面條?!?/br> 寧婉聽著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了南邊老家的事情,就默不作聲地將面條切好,撒上干面全部抖開,用將油蔥、花椒粉、姜等調料炒香,添了一大鍋水煮開。 先向里面打了十幾個荷包蛋,水再沸時將面條放入,快煮熟時加上青菜、木耳、紫菜同時煮。到了盛面的時候,先在大碗里放上一個雞蛋,然后挑了面條放在上面,接著用大勺盛湯加滿,最后將買來飄香居的肘子rou切成大片放上面,撒在上香蔥和香菜末,擺上筷子放在大家面前。 這種混湯的面條是遼東人十分喜歡吃的,比起打鹵面味道更加香濃,熱湯喝起來也更加暖和,且面中可以加各種的rou、蛋、菜,十分地豐富。 看著爹陪著盧鐵石、洛冰等人吃著面條,寧婉又快手快腳地炒了幾樣青菜送上配面條,大家在深山中許久沒有吃過菜蔬,一定愛吃的。 加了蕎麥的面條變成了褐色,吃到口中感覺更粗一些,十分有嚼頭,又有一種蕎麥特有的香味兒,比起普通的面條味道豐富得多,大家吃得高興,吃飽了卻又不放下碗,而是盛了面條湯喝?;鞙娴木A正是在湯中,這湯因煮過面了而不再清澈,混了面粉后略有些粘稠,但是湯中卻飽含了面中所有東西香味兒,因此大家都不吃茶,卻將一大鍋面湯都喝光了。 盧鐵石初回虎臺縣里來過寧家,然后便在城外駐扎下來,一心修繕城墻。他將最好最粗的木頭曬干涂上桐油,然后將原來城門上的鐵葉子取下重新打造后用銅釘釘上,逐個換了四個早已經破舊不堪的城門。 新城門十分堅固,又不容易腐爛、不怕火不怕箭,將來會在在夷人攻城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這只是盧鐵石修城墻的一個小小部分,他在做城門的同時又用新伐來的木頭枝杈燒磚,除了用來替換虎臺縣城墻上部分已經破損的磚以后,還在四個城門外面都建了甕城,這樣原本最脆弱的城門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就是夷人攻破了外城墻進入了甕城——寧婉曾親眼看到過,攻進來的夷人就陷入了甕城之中沒有一個能逃出去。 此外,他又修了箭垛、女墻、角樓、箭樓等,特別是在原來的城墻上增加了數個馬面,也就是在城墻的外面建一個個方垛,能將原來城墻下、城門內等箭射不到的地方完全控制在守軍手中,使得整座虎臺縣的城墻沒有防守死角,最能有效阻止夷人攻城。 因此從外表看,虎臺縣的城墻變化并不是很大,但其實經歷過那場戰爭的寧婉卻知道這些改變為他們防守夷人的進攻帶來了多少的幫助。因此她時常在自家做了飯菜給盧鐵石送去,又把自己攢了幾年的利錢都拿出來買了生姜、紅糖等熬了姜糖水每日送到城外,給修城的兵士和服徭役的民夫們喝。 直到天氣愈加寒冷,土地上凍之后,修繕城墻的勞作才停了下來,這時寧婉的嫁期也就快到了——冬月的二十六日,正是宜嫁娶的吉日,盧鐵石與爹娘一起定下了這個時間。寧婉也沒有再反對,家里爹娘身子康健,石頭讀書也算上進,而德聚豐的生意自有小柳打理,財源滾滾,至于她新開的葡萄酒作坊已經釀好了幾百壇酒,只等著過年前送到鋪子里試賣,眼下她除了備嫁也無別事。 婚期越近,寧婉心里越是平靜,她不知道正常的成親會是什么樣子的,自己嫁給盧鐵石是不是對的,畢竟盧家其實是復雜的一個家庭,遠比娘當初嫁到寧家遇兩個嬸娘婆婆要難得多,而盧鐵石也不是一個好丈夫,他決非爹那樣只想著把自家小日子過好的人。但是她卻不知道為什么一點也不擔心,大約她還是信任盧鐵石吧! 就比如丁三姑娘,自那一次來過自家后就再沒有音訊,而曾經攪得吳夫人來自家退親的周家也再無聲息,這些事情盧鐵石是怎么擺平的她從沒有過問,但就是相信他一定會處理好的。 因此她直到見到寧清時,心里才有一絲波動,畢竟二姐還是來給自己送嫁了。雖然當初姐妹二人決裂,再不往來,但畢竟還是親姐妹。 寧婉表面不再提寧清,但也曾悄悄打聽過二姐的消息,因此知道她并沒有回馬驛鎮,而是就繼續留在了瓜坡鎮。 瓜坡鎮之所以名為瓜坡,就是那里有成片的瓜園,寧清和劉五郎早還在德聚豐時就做了瓜果生意,后來離開了家里更是專門只做這一樣。他們本錢不小,又懂得經營之道,生意做得還不錯,虎臺縣各家鋪子里的瓜果就有不少是他們販運來的,聽說他們還把生意做到了安平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