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
雖然寧婉懂得農家人過年前都會舍得花錢置辦許多年貨的,但是如今在馬驛鎮里開了鋪子才真正見到了體會到了這些平日里散在各村里一文錢都要省的人怎么在一年一度的春節前大手大腳的花錢。 細想起來,自家人在一年前不也在這群人中嗎? 于氏在鎮子里轉了一圈,回來興沖沖地向幺女說:“過年前鎮上的錢太好賺了!就連一小包灶糖都要賣一文錢,我買了嘗嘗,覺得我做的比賣的還要好吃呢!不如我們也做一些吧,正好家里有許多黃米谷子?!?/br> 寧婉這兩日也在琢磨著生意上的事,鋪子生意自然是好的,但是山貨也不過這些種類,她也想著怎么讓鋪子里多增加些貨品,見娘自外面回來臉凍得紅紅的,但是一雙眼睛卻亮閃閃的,就笑了,“做灶糖自然不錯,但是家家賣的都是灶糖,千篇一律,不如我們家做些松子兒糖、核桃糖和榛子糖,利也能大些?!?/br> 家里就是經營山貨的,這些果仁低價進來,再做成糖高價賣出去,可要比直接賣到虎臺縣里利還要高呢。更何況糖里面用的果仁,卻可以用些次等品,倒是物盡其用了。 要知道寧家的次等品果仁并不是壞了的,而是個頭小,又或者不夠完整的。就比如榛子和松子兒,小些的果仁一樣好吃,只是卻沒有人愿意買,過年時每家都愿意買些大個兒的,看著好看又喜慶。再比如核桃,去了皮整個桃仁一點也沒破損的賣得最貴,然后就隨著不完整的程度依次降下價來,但其實碎成零散的小塊的,也是一樣的核桃仁。 至于做糖用的黃米谷子,也是自家地里種的,如今鋪子里也有賣。 一家都是勤快的人,既然說好了就泡上了黃米谷子,沒兩天熬出糖來,再將炒好的果仁加了進去,放冷后切成一塊塊的,便就成了各種的果仁糖。其實與家里過年時做的糖是一樣的,只是一次做得多,寧婉又特別買了些青絲紅絲加了進去特別弄得十分好看。 切好的糖兩寸長一寸寬,亮晶晶的琥珀色糖中裹著一粒粒炒得微黃的果仁,不必吃到口中就能想像得到有多甜有多香。寧婉把這些糖放在一個個的廣口淺瓷壇子里,再用紅綢布著的木塞子塞好,卻在每個瓷壇子前面放上一個小盤子,將制糖時留下的邊角余料切成小塊,請到鋪子里的客人們品嘗。 許多嘗過的人都會買上一些,特別是帶著孩子來的,無一不喜歡。味兒好,價又不貴,五塊糖一文錢,買多了還會送上幾塊,做好了的第一天就賣出去了一半。 寧婉便夸贊于氏,“娘的主意真好!我竟沒有想到呢?!?/br> 于氏早又泡了黃米谷子,只看糖賣得這樣好,就知道要再做些了?,F在就笑著說:“難不成只有你們能想出法子給家里掙錢,我就不成了嗎?”原來家里開始收山菜時她正在養胎,此后又因石頭還小每日里只忙著家里的事,生意上卻幫不了什么忙,就一直覺得自己為鋪子做的事太少,現在卻揚眉吐氣。 寧婉卻知道娘的心思,她先前在三家村里被長輩們壓得死死的,動則挨罵,因此也越發懦弱起來,現在家里的環境變了,她也一日日地有了神采,且她本不是好吃懶做之人,自然也要為鋪子出力?,F在做了這果仁糖,這喜悅非同小可,絕不只是掙了些錢才會如此的。因此寧婉就笑著和娘打趣,“誰敢說娘不成呢,我們家里娘是最有本事的,現在只這做糖一事,就將這黃米谷子和果仁的價翻上去幾倍!” 于氏就越發興頭,“我們也可以再做些點心之類的?!?/br> “也好,”寧婉自然同意,“多弄幾樣,除了在鋪子里賣,也能做過年的節禮?!奔由蠈幥?,娘仨個琢磨著定下了四樣點心,所用的米糧餡心都是自家的,貨真價實又有賺頭。這幾樣生意寧婉沒有算到鋪子里面,卻單獨拿了出來,“娘留著當私房錢!” 于氏自然是不肯的,“都是一家人,什么私房不私房的!” 寧婉就道:“這生意本就與山貨生意是兩個,本就是分頭算帳更好些。娘要是覺得過不云,就分出兩成利給鋪子里?!?/br> 最后娘還是分出了一半交給家里,但她由此也得了許多的私房,也學會了自己做一個小小的生意。 德聚豐生意紅火,但寧婉心里還在想怎么擴大鋪子里的生意。做糖做點心自然都是好法子,也能掙些錢,但畢竟只是尋常的東西,真比起飄香居那樣有名鋪子做的吃食卻還差得遠了,也非德聚豐的長處,且離她的目標還是差得遠,她想做成一樣有德聚豐特色的,又是旁人不能有樣學樣的生意。 當年寧清家的生意最后倒了,當然與她和劉五郎以次充好、偷工減料脫不了關系,但是他們之所以如此,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那就是虎臺縣和馬驛鎮上有人見他們生意紅火,便也紛紛效仿,原本獨一家的生意突然變成了幾家一同做,山貨收得多了,利也就小了。 德聚豐這一年從剛開業沒幾個人知道,到了現在已經也了鎮上頗有些名氣的商戶,收山菜掙錢應該已經被許多有心人注意到了,也許明年就會有人出來與寧家做一樣的生意了,不,是一定! 眼下,寧婉已經為德聚豐搶占了鎮子上最好的鋪面,樹立了極好的信譽,又快速地擴大了生意,并且派伙計與產山貨的各村都有了聯系……這一切都是她提前想到而又搶先了一步做到了的,但是她總覺得還是差上一些。 就比如虎臺縣里最有名的幾家生意都有著別人比不了之處,比如瑞泓豐能自江南調來最新樣式的綢緞布匹;飄香居、老恒記都有自己的秘方、望遠樓的菜做得最好吃,而德聚豐與這些有名的鋪子就差上許多了。 可是寧婉能想到的其實與娘差不多,也無非是做些糖、點心、再或者腌漬些蘑菇、發些綠豆芽之類的,但是她明白,這些遠遠不夠。 寧婉明白,好法子不是輕易能想到的,要到處去看去找,因此她亦不急,既然要過年了,還是要先抓住年前這段最好的時光,將錢實實在在地掙到手。 從早上開板,客人就不斷,如今德聚豐的人手又大半從收貨送貨挪到了鋪面上,但就是這么多人,中午吃飯也要小路小跑吃了就回來呢。直到天黑得透了客人散凈,寧婉就與大家將柜臺里的東西理了理,說聲,“關板吧?!?/br> 鋪面上的門不同于尋常家里的門,要大一些,方便來買東西的客人。但是木門卻做不了太大的,因此鎮上鋪面的門并非正常的門,而是用一塊塊長木板拼起來的,每天早上將木板收起來,到了晚上再重新拼好。德聚豐這套上面編了壹、貳、叁、肆、伍……的木板還是林家留下來的,用結實的紅松制成,板的上下都有凹槽,每天開關時板從一邊依次取出或關上,一塊塊扣得緊緊的,比尋常的門還要結實嚴密。也正因為如此,在鋪子里開門關門通常就叫開板、關板了。 小柳和孫固正上著門板,突然一個人在門外笑問:“寧姑娘,才關板呀?” 寧婉聽聲音便知道是雜貨鋪子的馬掌柜,便趕緊放下手中的帳本子出了柜臺,“快請進來坐?!?/br> 馬掌柜就從還沒關好的門中走了進來,見小柳和孫固都停了手就笑道:“你們繼續關,我一會從后門走?!?/br> 馬驛鎮上這一排鋪子都有后院和后門,是以寧婉便也點了點頭,“馬掌柜不是外人,我們繼續關板吧,大家進屋子里說話?!睂⒂蜔籼蘖?。 到了鎮上已經近一年,馬掌柜確實已經對德聚豐很熟悉了,因此有事只來找寧婉,卻不去找寧梁,因此他早知道這德聚豐的家是寧家幺女當的。 這時候小柳早有眼色地送來一杯茶,馬掌柜接了便笑道:“你們家的生意可真不錯呀,在鎮子上也數得上了?!?/br> 寧婉就笑,“趕情今天馬叔錢賺得多了,一開心便來打趣我的?”都在一條街上,誰家的事能不知道?論起年前生意好,再沒有超過馬家的雜貨鋪子的,就是財大氣粗的吳家也不成。畢竟年前家里買糧的總比不了買各種雜貨的。 馬掌柜臉上的笑意無論如何也隱不下去,但他還是趕緊擺了擺手,“我們鋪子也不過只這段時間好些,秋天時是怎么也比不了德聚豐??!” 寧婉早知道馬掌柜就是這樣的性格,每日里自己做著生意,還要盯著別家鋪子;自己掙了錢,卻還要一力說別家掙的錢多,說起話來又喜歡拐彎抹角。此時已經忙了一整天,沒心思與他繞來繞去,就笑著直接問:“馬叔,有什么事嗎?” 第122章 婉拒 馬掌柜當然是有事才過來的,“我想著過了年燈節的事情要cao辦起來了,不如我們兩家合伙辦?”又補充了一句,“正好我們兩家只隔著楊家,而楊家又是不開鋪子的,不如合起伙來辦燈節,這樣占的地方又多,掛的燈籠也多,就能壓過吳家!那時候我們兩家鋪子可就風光了!” 德聚豐是新立的鋪子,這一年生意雖然做得不錯,但總歸比不了那些大鋪子的,因此端午和中秋兩節只隨著這些大鋪子一樣結彩慶賀,至于明年的燈節——也就是德聚豐將在馬驛鎮上過的第一個燈節,寧婉還沒想好如何,不想馬掌柜倒來找自己聯手。 寧婉莞爾一笑,馬掌柜這一年來得了德聚豐帶來的好處,倒越發想將兩家鋪子向一處捏呢。 原來到德聚豐賣山貨的人,多是些山村里的窮人,賣了山貨手里有了錢自然要花用的,除了買吃的買穿的便是到雜貨鋪子里買些日常用品。馬家離德聚豐近,占了地利,許多人出了德聚豐便直奔馬家,鍋碗瓢盆、油鹽調料、脂粉香膏,平日舍不得買的現在就都買了。就像當年自己和爹那樣,賣了山貨得的錢,便給家里一樣樣地添置東西,其實就是到了現在家搬到了馬驛鎮上也沒停止過呢。 再想想先前德聚豐所在的位置也是一家雜貨鋪子,不僅不能給馬家帶來生意卻還要與馬家搶生意,馬掌柜多掙了錢對自家人格外客氣也就自然的了,就是辦燈節時也想在一處合伙。 可是辦燈節卻不是一件小事。比起驅邪的端午、賞月的中秋、守歲的春節,大家更喜歡在燈節時出來游玩看燈,而商鋪也愿意在這一天不惜本錢地慶賀。 寧婉想起去年吳家和馬家送湯圓、元宵,又有各種花燈、燈謎那熱鬧場景,如果自家與馬家鋪子合伙,聲勢果然也會更大,壓過吳家也不是不可能,馬掌柜一定會更加揚眉吐氣了,但是對德聚豐有什么好? 首先就會得罪吳家。吳家財大氣粗,早與馬家成了死對頭,如果寧家加到馬家中,自然就成了吳家的對頭。寧家與鎮上所有人都無冤無仇,完全沒有必要為自己樹一個敵人! 另外德聚豐畢竟與馬家的雜貨鋪子不同,最大的主顧是虎臺縣里的,最主要供貨的卻是山村里的人,這兩種人在燈節時恐怕都不會來鎮上的,此時做得太熱鬧卻有些像三家村人常說的“向瞎子甩媚眼”了。 再估算一下燈節的費用,寧婉想到要與馬掌柜平攤,更覺得不劃算。 看著馬掌柜熱切的臉,寧婉不好直接拒絕,腦筋一轉,就說:“只是我們兩家之間還隔著楊家,不如我們明日先問一問楊家會不會同意?”畢竟兩家一同辦寧燈,就要將楊家門前的空地也占用了。 “這倒不打緊,”馬掌柜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楊家沒有開鋪子,因此我每年辦燈節時都要占他家門前一塊地方,他們亦沒有反對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