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節
“什么也不必做,而且你們也幫不上忙,只管安心等著,到了時候自然就瓜熟蒂落了!”胡 大娘便又向于氏說:“你是知道的,急也沒用。今晚你和婉兒也只管好好睡,明天后來恐怕才是關鍵的時候,別今天熬累了明日卻沒了力氣!” 聽了胡大娘的話大家都安下了心,這時二姐夫也從外面回來了,聽說媳婦要生了,也手足無措起來,于氏倒又安撫他半日,“都是打這個時候過來的,你也別怕,親家公和親家婆也就好來了,到時候你就聽他們的?!?。 寧梁是入夜時分才從馬驛鎮回來的,一進院門便問:“清兒可是生了?” 于氏聽了聲早迎了出為,見只丈夫一人,也急忙問:“親家呢?” 兩人又趕緊回答對方,“還沒生,婉兒干娘說早著呢?!?/br> “親家說過這兩日家里事多,過些時候不忙了再來?!睂幜翰⒉皇呛軙陲椬约盒那榈娜?,因女兒女婿就在家中,他不好說親家的壞話,但語氣里滿是不快。 “怎么……”于氏說了一半,見女婿走了過來,便改口道:“啊,是這樣?!鼻鍍簯训氖莿⒓业膶O輩,到了寧家來生且不說,親家又不急著來看,還真是奇怪呢!由此她倒更相信二女兒和二女婿說的劉家分家不公的事了。 寧婉早知道劉公劉婆的為人,這對老夫妻對錢要比對兒女們親,而且越老越愛錢,此時不來很正常,因此接了爹手中的東西,“趕緊進屋吃飯吧?!?/br> 雖然胡大娘早已經說過這一夜寧清不會生,但是于氏又哪里能睡著?又因寧婉是未出閣的姑娘,不好去產房,她便一直陪著。到了第二日早上,寧清還是先前的樣子,口里直嚷著疼,但就是不生,寧婉便請了大娘來照顧,讓娘回屋睡了。 胡大娘日上三竿才過來,先進了東廂房里打了個轉,出來說:“今日也未必生?!眳s將神情凝重了幾分。 寧婉心里便顫了幾顫,她怎么也不愿意寧清出事的,趕緊扶住干娘的手問:“可是要緊?” “有些難?!焙竽飺u搖頭說:“我每次見了你jiejie都囑咐她少吃,她不肯聽又有什么法子?定然是要遭罪的?!?/br> 寧婉也無奈,家里人一再勸她少吃,哪一次她肯聽?寧清出嫁時身材窈窕,如今怕有當時的兩個重了吧!只現在再說這些也無用,只懇求道:“干娘,還是要你費心了?!?/br> 胡大娘笑笑,“這哪里用你囑咐我?” 寧清這一胎足足生了兩天兩夜,到了后來叫得嗓子都啞了,再出不了聲,人也半昏了過去才生了出來,但總算母子平安,生下一個九斤多的大胖小子。 明明因為貪嘴遭了大罪,可她醒了過來便依舊能吃,好在這時候吃的多奶水也好,于氏便每日燉了好湯好水給她,又心疼女兒,“好好補補身子,當日可真兇險!” 寧清還在月子中,寧雪便也生了,只是她終究是癡傻的人,竟將孩子生到了野地,后來還是羅雙兒發現她不在屋里,叫了全村人出去找才將她們母女找到。孩子抱回來倒是養活了,可是寧雪卻沒了。 大家嘆息了一回,卻也無人去責怪原本應該看著寧雪的郭老太太和郭大娘,就是寧家三房也沒有說什么,看著郭家給寧雪隆重下了葬也就罷了,畢竟寧雪本就不是正常人,又是她自己胡亂跑出去的! 羅雙兒抱了侄女兒,每日里照顧奶娃子一點空兒也沒有,雖然日日到寧家來,卻不是來做工的,而向寧清討奶吃。在三家村,這也是尋常的事,哪一家的孩子沒有奶,就抱著吃百家奶,東家一口西家一口,再加點米糊面糊,怎么也能將孩子養大。 沒多久春玲嫂子也生了,她身子好奶水也足,也幫著羅雙兒奶孩子,又有胡家村一個產婦,三人幫忙寧雪的女兒倒也一天天地長了起來。因她是寧雪在黃豆地旁生的,羅雙兒便給她起了名叫小豆兒。 寧清、春玲嫂子生了孩子,寧大娘和于氏要伺候月子,羅雙兒要照顧小豆兒,一時間寧家做活的人便不大足,寧婉便讓爹給大姑和大姐捎了口信,問她們可愿意來幫幾個月的忙。 大姑和大姐很快就來了,又說趙太太今年要嫁女,因此不會到莊子上住,本以為今年的這筆外財沒了,不想寧家這邊卻要用人,因此十分喜悅。她們再想不到寧婉早暗自計算,今年趙太太嫁女,年后趙典史患病,此后趙太太便一直獨立支撐著家業,兩三年的時間再沒去莊子上悠閑度夏,還是待趙家的典史之職保住了,她再有閑心去的莊子上,那時便遇到了自己。 除了讓大姑掙些錢,寧婉還再三要她將喜姐兒帶來,又說寧家的活計中自有輕省適合喜姐做的,就是不做活到舅家住些時日大家在一處親香親香也好。其實是因為她記得,喜姐兒大約就在這個時候遇到的那個賊,如今讓她到三家村來,正能避寒開與那賊人相識。 如此這般的小算盤之外,寧婉還是要承認,大姑和大姐都是利落能干的人,過來幫忙比外人要強得多。 對不做粗活兒的喜姐兒,寧婉也給她安排下合適的事兒,“家里裝干菜用的布袋不夠用了,我和娘每日里沒空弄針錢,正好喜姐兒幫忙做些,再就是幫我們多串幾掛草珠子門簾,再做幾個冬天用的棉門簾?!?/br> “布口袋好縫,”喜姐兒平日在家也是做針錢,眼下到了舅舅家里做針線還要給工錢,因此倒很愿意,但又不解地問:“家里這草珠子門簾還好著呢,怎么又串?” 于氏就笑著說:“你婉兒meimei一心要到鎮上做生意呢,因此今年種地里特別種了一大片草珠子,為的就是給鎮上鋪子里串門簾用?!?/br> 大姑就問寧婉,“我也聽你爹說過,只當還早著呢,不想你們現在就有打算了?” 寧婉點頭,“所以東西要早些備出來呢?!?/br> “婉兒果然是有心的,”大姑向于氏笑著說:“就連草珠子這些小事她都想著了,還有什么不成的?” 于氏也說:“這東西雖小又不值錢,可是串門簾還真只用它好,若是不提前種出來,到時候還真沒處找去?!?/br> 大姑是閑不住的人,就說:“不如把草珠子拿來,我們先串著?!?/br> 于氏就拿出一袋子草珠子,這東西長成了就是圓溜溜的黑色灰色珠子,外面的皮很硬,又有光澤,最神奇的是珠子中間天生就有一道孔,很容易用大針串起來。不過串之前要先把孔中的芯撥出去才行,因此大家一面說著話一面將那草芯撥掉,喜姐兒再用麻線串起來,到了門高那樣的長度就打個結,許多串這樣的草珠子連到一處釘在木條上就成了門簾,用的時候將木條放在門框上固定好就行。 為了讓這門簾更好看些,還可以用彩色的錢在草珠子之間打上花結,在門簾下面系上彩色的流蘇——這些正是喜姐兒愛做的,她每日就弄這些,寧婉也不管她做了多少,只要喜姐不再嫁歹人,大姑不再傷心就好。 除了夏天用草珠子門簾擋蚊蟲,到了冬天,還要掛棉門簾子當寒風。遼東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打開門時如果門里面沒有掛著棉門簾,寒風一下子就灌了進去,屋里立即就冷了。因此一般人家不只大門要掛門簾,就是里面的兩間屋子里也掛上棉門簾,這樣就暖和多了。 冬天的棉門簾里面多是用舊被子的棉花,外面加上一個好看些的布,再講究些的還可以繡花打流蘇什么的。 這些做完了,又有家里人的衣裳鞋襪等等,寧婉一并交給了喜姐兒,怎么也不放她先回梨樹村。 于氏正好空出來專門帶石頭和狐保,原來大姐來時雖將囡囡留給公婆,卻也將還在吃奶的小外甥狐保抱來。如此這般,寧家便十分地人多熱鬧。 寧婉此時也不再鎖屋門了,大姑帶著喜姐兒,大姐帶著狐保都住在她的西屋里,當然狐保也會時常到東屋里去,他對比他小幾個月的石頭舅舅十分地感興趣,時常圍著石頭用含混不清的話叫著:“久!久!”,把大家都笑得肚子疼。 到了秋收的時候,大姑大姐回了梨樹村,不過收好麥子,她們又都回來了,還帶了姑丈和大姐夫。這時節正是進山里采榛子、核桃、松子兒的好時候,也是掙錢最容易的時候,干上一個月便足夠過年的花銷了。 寧家又添了一頭毛驢,山貨卻比去年多了一倍,院子里住滿了人,也裝滿了東西,每日都忙碌而熱鬧,大姑、大姐、二姐還有二房、羅雙兒等好多人家都掙到不少的錢,但更多的銀錢似流水般地流進了寧家。 寧婉盤了帳,“今年的生意是比年的三倍?!比掖?、胡家村采山貨的熱情又比去年高了,二姐夫人又將附近的幾個村子的山貨也收購了過來,因此向爹娘道:“明年我們應該搬到馬驛鎮里做生意了!” 先前在三家村看馬驛鎮非常了不得,鎮上是那樣的富裕,那里有飯鋪子,包子鋪子、羊湯館、雜貨鋪子,賣魚的攤子賣rou的攤子,一切都要比三家村好,因此三家村人一向十分羨慕能到馬驛鎮上住。寧清當初看上二姐夫,這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但是眼下在寧家人的眼中,在馬驛鎮置辦房舍鋪子卻不算什么,爹雖然不管帳,但也知道家里有足夠的銀錢。不過眼下他的擔心卻不是這個,“我們在三家村做得順風順水的,到了馬驛鎮萬一生意不好了該怎么辦?” “是??!”娘也怕,“如果我們不在三家村了,山貨可怎么收?” 以前寧婉提過幾次生意做大了要搬出三家村,那時寧梁和于氏都是滿心不舍的,又一再想著房子、地、豬、雞什么的怎么辦,但這一次,他們竟然問的都是生意,寧婉就笑了。 第101章 魚丸 生意的事情寧婉心里早打定了主意,原本以為要為了離開三家村勸說爹娘一番呢,不想他們倒不用勸了?!?nbsp;更新快nbp;nbp;請搜索//ia/u///】畢竟做了兩年的生意,爹娘的見識也都增加了不少,再不會將一頭豬幾只雞看得太重。 “生意搬到馬驛鎮,只能比現在好,卻不會比現在差?!睂幫袷值乜隙?,“至于三家村這邊收貨的事,可以交給春玲嫂子和羅雙兒她們,我們或是給工錢雇她們做事,或者再從她們手中收貨不就行了。而且不只三家村胡家村如此,就是馬驛鎮上的十幾個靠著山的村子,也可以都這樣建起送貨收貨的關系,我們家在馬驛鎮收貨送到虎臺縣里也容易得多,還可以同時開鋪子做生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