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節
寧婉也笑,“再分兩個豬蹄子就好,家里的四個我還沒空做呢,正好一起燉上一回?!庇窒肫鹨粋€典故,“還是在漢代,有一個人叫陳平,他在鄉里主持祭祀,每次分rou都特別的公平,鄉里所有人都佩服他,覺得他將來一定會有大出息。后來他果然當了丞相!” “可見這能當大官的人,從小事上就能看得出來,”爹就說:“我估計著這一次郭老爺子不能了。上次因為小燕的事吵了一架,后來郭老爺子見了我每次都主動說話。我想小燕也嫁出去了,秋柱也去當兵了,瞧著他也有幾分可憐,也不好不理他?!?/br> “你爹就是心軟,我就不理郭老太太,”于氏說了又替丈夫找了個借口,“不過,他們男人與我們女人不一樣,就是心里不痛快表面也要過得去,畢竟鄉里鄉親的?!?/br> 祭祀一完,爹提回來一大條子的好rou,放在灶間說:“三家村里我們家分的rou最多最好,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拿,可是這rou又是不能不要的?!?/br> 寧家早不差這么點子rou了,因此并沒有人領情,反說:“先前總覺得郭老爺子是個公正的人,眼下只從這兩次的rou就能看出來,他的心果然是歪的,也無怪他家里出了郭小燕和郭秋柱呢!” 給寧家多了,自然就有少的,村里人自然也有議論的,大家都覺得郭老爺子的心太不正了。正是農家的閑時,大家無事東家串串西家走走,十次里倒有八次會提到郭老爺子分的rou有多不公道,就是郭家本家的幾戶,也公然這樣說。但是郭老爺子畢竟是村里的長輩,大家也不好意思到他面前說,但想來他也不會不知道,只是裝做不知罷了。 轉眼天氣慢慢暖了起來,家里做生意前先將屯了一冬天的糧食賣掉了。原來去年秋收后寧家除了交稅之外并沒有將其余的糧食賣掉,一則是因為家里不缺賣糧的錢,再則就是經歷過一次春季賣糧后便知道什么時候才是糧價最高的時候,家里又不急著用錢,自然就不如屯到現在賣。 爹每日牽了毛驢將糧送到馬驛鎮,一斗讓些錢交給了糧食鋪子,如今他再沒有那許多閑時間在鎮上等著賣糧了。甚至明知道虎臺縣里價又要高上幾分,也因為路途太遠而沒有送,眼下這些糧食的錢對于寧家已經不算什么了,遠不如鋪子的收益。 野菜剛長出來的時候,寧婉自己采了些,加上在村里收的,一共湊了一筐與爹送到了虎臺縣,回來的時候卻留了一籃子送到盧家。 吳夫人見了寧婉十分地高興,“我正算著天暖和了,你就會來了呢?!庇帜贸鲆粋€紅包給她,“這是我給你留的壓歲錢?!?/br> 寧婉要推,吳夫人趕緊按住她的手,“拿著吧,我年年都給鐵石打一個的,今年多加了一個給你,也不麻煩?!?/br> 寧婉握著紅包,感覺里面是一枚錢,現在聽吳夫人這樣一說,倒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了,而且,將她和盧鐵石并列起來談,更覺得十分地奇怪。 吳夫人就是個不會說話兒的人,寧婉如此安慰自己,又將紅包收了起來,自己欠盧鐵石的人情已經有很多了,也不怕再加上一份壓歲錢,慢慢還就是。 寧婉便將自己采的野菜拿出來,“這是地里才長出來的,眼下正好吃個新意,等我們村里的貓瓜兒菜長出來,我再給夫人送?!?/br> “上次鐵石去你們村里回來帶來的菜就都很好,”吳夫人說著,卻笑著從炕桌下面拿出一個匣子,打開蓋子拿出最上面的一封給寧婉看,“這都是鐵石給我寫的信,最近的一封說他做了小旗了!” 寧婉接過吳夫人遞來的信掃了一眼,念道:“秋日夷人搶糧時兒所立軍功經報安平衛,并轉兵部,批示賞銀二百兩,兒分與諸同袍,兒亦因此升為小旗?!背⒅贫?,最重殺夷軍功,每殺夷人一名得銀五十兩,并升任一級。正合寧婉過去聽過的瘸子將軍連殺四個搶糧夷人,由此在多倫聲名大振的傳言。 想想盧鐵石此時還不滿十八歲,卻已經殺敵立功升遷為小旗,手下管著十個成年的軍士!果真了不起!但是寧婉卻沒有多么激動,因為她早知道了這一切,而且盧鐵石并不會止步于此,他還會一步步地向前走。 吳夫人見寧婉念信,十分地吃驚,“你識字?” 第93章 分家 寧婉剛見了盧鐵石的書信,心里不免有些激動,她竟然看到大名鼎鼎的瘸子將軍手書他的戰功,因此不由自主地念了一句,竟忘記了掩飾自己識字的事。尋常農家的男子尚且沒有幾個識字的,更不必說女人了,以她的身份,怎么也不應該識字??墒乾F在也不好再隱瞞,她就笑道:“家里做了生意之后要看帳記帳,因此識了幾字?!?/br> 吳夫人根本沒有去想寧婉怎么會識字,更不管她識字有多不合常理,卻十分開心地將那一匣子信都捧了出來,“太好了!你幫我都念一遍吧?!笨戳丝聪冗f過一張,“這是鐵石的第一封信,上面寫著在多倫吃到鹿rou的?!?/br> 明明吳夫人是不識字的,可是她不知怎么卻將所有的信都記住了,每拿一封都能說出內容,然后她又明明知道信里寫的是什么,卻一定又讓寧婉幫忙念出來。 寧婉正不知再與吳夫人說些什么,便將那些信一封封地讀了起來,“鐵石跪稟,母親大人安康。兒自拜別北上,一路平安,二十三日至多倫,見城堡整齊,軍防甚嚴,房舍飲食皆便利,上官同袍皆十分關照。寫信時正有人獵鹿一頭,兒亦分得鹿脯一塊,味道甚美。望母親放心勿念?!?/br> “鐵石跪稟,母親大人安康。兒至多倫已有一月,每日早晚隨軍中cao練,平素輪值守城,不甚辛苦。昨日收到母親送來的食物,與諸同袍共食,味道殊美。中有一包核桃,正好練習指力,十分合用。另衣食瑣事,軍中皆有供給,無一絲缺少。望母親放心勿念?!?/br> 吳夫人便笑道:“這包核桃正是你送我的,還有榛子松子兒,我見都是最上等的,第二日又讓吳叔再送到虎臺縣里,正好多倫的人還沒走,就一同帶去了?!?/br> 原來自己送來的東西也到了多倫,而且盧二少爺又有了新的用途,也不知他是怎么練指力的,難道徒手將核桃捏碎?但不管怎樣寧婉都頗覺得與有榮焉,“家里還有山核桃,我下次再帶些?!?/br> “也好,鐵石既然說合用就給他多帶些去?!眳欠蛉擞窒肓似饋?,“核桃的錢我來出?!?/br> “不過是山里粗物,我們那里多得很,不值錢的?!睂幫駭[手拒絕了,又給吳夫人一封封地讀著盧鐵石的信。 讀著讀著,心思不由得有些飄忽,原以為大名鼎鼎的瘸子將軍的字,應該每一筆都如金戈鐵甲,冷硬而簡捷,力透紙背??墒?,現在她面前的信紙上卻是一筆頗為秀雅、工整的字跡,與真實的那個沉默寡言、行動迅捷的盧鐵石十分不符。 而盧鐵石在信中所述,一句也沒有提到任何難處,傳說中多倫的軍官為難他、旗中的同袍欺負他、還有人偷把他的戰馬等等的事情就似完全沒有一般。 但是寧婉讀的越多就越覺得其實那些事都是真的。無它,多倫的生活一定不可能像盧鐵石筆下的那樣輕松,那樣自在,吃的好住得好,就連軍功也像垂手可得的一般。如果實情真是如此,那么恐怕人人都要爭搶著去多倫了。 吳夫人也未必真正相信盧鐵石的話,因此她有時就會插上一句問寧婉,“你說鐵石會不會遇到什么難處都不肯告訴我?” “不會吧,他那樣有本事的人能遇到什么難處呢?”寧婉搖搖頭替盧鐵石撒謊,“夫人你看,他這一封信上寫了與大家一起比武,整個多倫只有他一個人能射中兩百步以外的靶子。所以不論是長官同袍都特別喜歡他,也敬重他?!?/br> 吳夫人就笑了,臉上就像一朵鮮花開放,立即年青了十歲,“鐵石功夫果真非常好,所以他才能在軍中一舉奪魁呢?!?/br> 寧婉一到吳家便要盤恒很久,吳夫人特別喜歡與他說鐵石的事,概因為她周圍并沒有肯聽她,就算是肯聽的,也沒有一個人像寧婉一般如此推崇她的兒子。不過吳夫人也有一處不好,那就是她只要說起兒子,就忘記了一切,有幾次一直將寧婉留到很晚,害得寧婉沒法子當天回家了。 好在一年也不過去幾次,而吳夫人又是個可憐人,寧婉也就不在意了。 野菜到虎臺縣賣得比馬驛鎮要好,寧梁走了一次回家里說:“沒想到那些有錢人特別喜歡吃野菜,價兒比正經的菜還要高呢!”因此興致十足地又跑了幾次,這時白天已經長了,因此他便又重新改回當日回來了。 布谷鳥叫的時候,又要春耕了。寧婉便拿定了主意,只留下五畝里種各種雜糧,卻將其余的十五畝高粱地都租出去。爹和娘想了想,也沒有再反對,他們也明白現在還堅持種田就會耽誤家里掙錢,等于賠錢。 大半的田租出去,只余下幾畝地,爹一個人隨手就種了,平日里好侍弄,秋收時也容易。而家里日常吃用的雜糧也不至于缺少,至于高粱,其實寧家已經很少吃了。 地要租出去,按三家村這里的規矩,總是要先問自家人的,寧梁便第一個問了寧大伯。因為寧家的條件一點也不苛刻,每畝地的收成不論多少給寧大伯四成,自家留六成,寧大伯馬上就將十五畝地都包了下來,“我全種了!”又道:“二郎,你只管放心,保證不會讓你虧了的?!?/br> 寧大伯是種田的好手,且人又實誠,寧梁自然是信的,“大哥,我也愿意你種?!?/br> 于氏和寧婉聽了也高興,她們原也料到正會如此,“二房種了這地,我們家不但省了力氣,還省了心思,大伯收了糧一定會如實給我們的?!?/br> 另外還有自家被山溪沖出的那個大坑,寧婉也攔著爹填平,“那里留著,我正想將坑挖得再大些養魚呢?!?/br> “養魚?”三家會從來沒有人養過魚,因此寧梁不大相信,“你會養嗎?” 寧婉當然不會養魚,但是她想與其費了不少力氣將坑填上種田,然后再被山溪水淹了,還不如試著圍成一個水塘養魚呢。先前胡敦儒將自家的地買了去之后,那里就變成了一個水塘,聽說里面不知什么時候起就有了小魚和小蝦。 “買些小魚放進去不就成了魚塘?”寧婉雖然說得輕松,卻還是跟著爹到了虎臺縣外養魚塘里請教了一番,回來花了工錢請村里人幫忙將那個大坑又加大加深了幾分,然后從山溪引來水,買了些小魚苗投了進去。寧婉不過試試,但是爹倒比她還用心,又從虎臺縣的魚塘處移了些蓮藕,又常撒些糧食青草什么的。 無怪當年這里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個水塘,后又長出了魚蝦,寧家的這個大水坑果然一天天有了魚塘的模樣,四周長出了蘆葦和水草,又有幾片蓮葉浮在水面上,時不時地又會看到一條小魚從水面游過,留下一道水線。 寧婉便又和爹移了幾塊大石頭到水邊,到地里干活累了,正好坐在這里歇一會兒,又能看看景,她越是細看越是覺得家里的這塊地竟比好多人家精心建出來的花園還好看呢! 家里的田打理的好,生意也做得越發順利,畢竟有了第一年的經驗,今年更加熟練了。如今虎臺縣里幾家大酒樓都用寧家送的山貨,一來是關系越發的近,知道寧家貨真價實,十分有信用,二來是寧家的山貨一向打理得干凈整齊,酒樓里拿了直接就能用,連挑揀的工夫都省了,用起來十分地順手,若要換了一家,后廚的人還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