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
寧梁摔了這一次,也不敢再犟,便都聽了,“冬天日短就這樣吧,待開春后天長了我還是當日回來?!?/br> 寧婉就說:“夏日在大姐家歇上一日再回來也好,免得當日回來太累?!?/br> 于氏便笑,“你爹就是戀家,不論什么事出門,哪怕是半夜呢都要趕回來。能答應到賢兒那里歇一夜,還是頭一遭呢!”她懷里正抱著石頭,一面說還一面顛著兒子逗他笑,而她自己也笑得眉目舒展。爹在一旁也笑著伸出一根手指頭讓石頭抓,“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我就在家里自在!” “不如我們家里再買一頭驢吧,”寧婉在心里算了算,“如此爹每次去虎臺縣便可以再多帶一百多斤的東西,跑兩次就頂上過去三次?!?/br> “不用了,”寧梁趕緊擺手,“咱們不是早算過兩頭驢夠用了嗎?再多買一頭,多花了銀錢不算,每日里飼料也用得多,正月里又要閑上一兩個月……” 家里的小本生意自然十分精細,多了開銷便少了利,能省的還是要省的,因此買驢的打算還是沒成。 第二天一早,寧梁和于氏一起來,就見寧婉已經在灶間忙著了,便都說:“早說好了今天晚些出門,你偏這樣早起來做飯?!?/br> 寧婉就笑著說:“我想著做些炸糕,我們今天早上吃,還能給大姐和姑姑帶些?!?/br> 于氏看著鍋里煮好的紅小豆、盆里和好的黃米面,知道幺女昨晚就做了準備,便說:“還是你想得到,我卻忘記了,你大姑和大姐都愛吃炸糕,偏她們那邊不種糜子?!毕戳耸诌^來在紅小豆里加了糖和油,再拿勺子用力壓成豆沙餡。 寧婉此時已經將黃米面揪成一個個大小相仿的劑子,隨手拿起一個摶成團,再按成圓皮,用木匙挑些豆餡放在圓皮上,一邊旋轉著圓皮一邊用匙往里按餡,便將餡逐漸包住,最后兩手相合再輕按一下,便成了一個小圓餅。 這時于氏早在鍋內放了油燒熱,寧婉便將圓餅放到油中,那扁扁的圓餅便慢慢鼓了起來,表面也成了金黃色,這時于氏便拿笊籬撈了出來。娘倆兒一個做餅一個炸,很快就炸出一大盆來。 寧婉將所有面餡都做好了圓餅,便用筷子夾起一個炸糕送到于氏嘴邊,“娘一嘗嘗?!?/br> 于氏搖頭,“你先吃吧,我等一會兒?!?/br> 寧婉卻將那炸糕又向娘的嘴里塞,“先嘗一塊沒事的!” 于氏只得張了嘴,咬下一口,就含糊地說:“味兒真好吃?!睂幫裨缬檬至砟昧艘粋€,一口咬了下去,炸糕正熱著,表面酥脆,里面黏軟可口,那紅豆餡甜美細潤,也不顧熱幾口咽了下去,“真好吃!” 這時寧梁擔著水回來了,寧婉趕緊喊,“爹,炸糕正熱著呢,趕緊嘗一個!” 寧梁只是笑,卻不肯站在灶間里吃東西,洗了手進屋里,“你們先做著,我去看石頭?!?/br> 其實石頭正睡著呢,王木匠來了之后,寧婉先請他幫忙給石頭打了一個小搖床,就放在炕上,輕輕一推搖床就晃了起來,再好用不過了。而且有了這個搖床石頭在里面根本爬不出來,于氏就是不在身邊也不必擔心。因此于氏就笑,“石頭還沒醒,再說也不必看?!?/br> 寧婉就向著爹的背影笑著說:“我爹就是想石頭了,一會兒不見都不行!”又向著娘擠眉弄眼。 母女二人就一起大笑起來。 這一會兒,飯菜也就做得了,飯就是炸糕,又有蒸蛋羹、咸豬rou冬瓜湯、醬油拌的蘿卜條咸菜、醬缸里腌的芹菜、香菜。因為今天寧梁要出門,所以比時要豐盛一些,又給王木匠父子送過去一份。 寧梁吃罷,將早裝成一袋袋的山貨馱到驢背上,寧婉又拿出兩個包袱,里面用油紙包著剛做的炸糕,是送給大姐和大姑的。炸糕雖然是熱的時候吃,但是涼了卻別有一種滋味,若是不喜歡吃涼的,再隔水蒸一下,炸糕就變得更軟更糯,吃的時候黃米面能拉出去老長。 先前寧梁去虎臺縣時并不到jiejie和女兒家里落腳,不過有事時過去一次兩次的,但自此起他便出了虎臺縣到梨樹村里住上一夜,第二日再回來,這樣就不必趕夜路了,他自己走著省心,家里也放心。 如此又有樁好處,兩邊原來離得遠,除非年節往來,平日里很少通消息,現在卻方便多了,兩邊便時?;ネㄓ袩o。其實農家能有什么好東西?不過是些吃用之物,但都是各家精心備的,倒也相互感念,越走越親。 倒是馬驛鎮上寧清那處,因有劉貨郎時常到三家村來,按說來往比梨樹村還要方便得多,但是劉貨郎只進不出的性子不變,便是寧梁和于氏這兩個憨厚的人都覺出劉親家的不同了.先前家里有什么好的,只要寧婉送給梨樹村,寧梁和于氏還要特別地分出一些給寧清留著,但時日久了,他們便也不似過去一般樣樣不落了。 這時王木匠的活計已經做了半個月,小搖車自不必說早就用上了;現在又有立柜、八仙桌和椅子、梳妝臺、衣架、臉盆架,還有一個大浴桶,滿滿當當地擺了半屋子,每樣東西都厚重結實,一個釘子也不用,全部用榫卯,眼下還只是原木色。 寧婉瞧著這些美麗的木紋,不禁贊道:“我覺得這樣就很好看了呢!” 王木匠就笑了,“這離交活還早呢!先要將表面擦凈磨平上幾遍漆才行?!庇峙c寧梁商量,“上好了頭一道漆,我便先去余家做幾日活兒,待漆干了再回來漆二遍,一共要三遍以上,家具表面才能光亮?!?/br> 小柳也笑說:“真不想三家村這樣富裕,竟有好幾家要打你家這樣的立柜、梳妝臺呢,我們的活已經排到了臘月里?!?/br> 大家都笑,“先前哪里有這個閑錢,還不是今年寧家收山貨,我們也跟著掙了些小錢,如今也把日子過得好些?!?/br> 正說著,又來了幾個胡家村的人,對著滿屋的家具贊嘆不已,“我們也想打些寧家這樣的家具呢,還請王木匠將這邊的活做完了到我們村里去?!?/br> 王木匠便替他們排了日子,“恐怕臘月里做不完了,其余的只能等到正月十五過完后再接著做?!?/br> 胡家村的人便都有些遺憾,“我們知道消息晚了一步,便排到了春節后,過年時卻用不上新家具了?!?/br> 王木匠勸道:“除了寧家,別家都用不上,上漆不是那么快的,每一次之后都要等著干透,最后還要刮平,比打家具還要費時間呢?!?/br> 如此一來,胡家村人就釋然了,“明年就明年吧,只要打得好就行?!?/br> 第86章 家具 從幾根大圓木到家具,這個過程實在神奇,王木匠的手十分粗糙,看著也不巧,但是他卻能將榫頭、榫窩做得一厘不差,木端之入孔時嚴絲合縫,整塊木板平整如鏡。 現在經過打磨,家具更加光滑,王木匠便拿出了用蓖麻油調的漆,他事先問過寧家喜歡的顏色,早已經調好了,用絲頭蘸了用力在木頭上一搓,那原色的木頭花紋里便帶了鍺紅。 寧婉看著這顏色穩重又自然,心里又添了幾分開心,“這顏色調得好!” 大家也都說好,又有人問:“這是怎么調的呢?” 小柳見老爹只笑不語,就說:“這是我爹的秘方,連我也沒教呢?!?/br> 王木匠看一眼兒子,“你呀!也不知道能不能學到這一步!”又向大家說:“我家老大小楊早就會了?!?/br> 大家早聽慣了王木匠說小兒子,也不在意,有想打家具的人就問:“還能調出什么顏色?” “石黃、石青、石綠都行?!?/br> “會掉漆嗎?” 王木匠就拿著手里的絲頭給大家看,“這是織綢的下腳料,用它們加力氣把漆搓進木頭里,搓三到四遍之后,油漆的色就重了,也厚了,再拿豬鬃編的片將油漆刮平。幾十年都不會掉!” 大家聽了都點頭,“王木匠家的手藝真不愧是馬驛鎮上最好的!” 其實在寧婉看來,王木匠的手藝只是一般,但是卻也他的長處,那就是他的木工做得用心結實,因此十分地耐用,他自稱幾十年不會掉漆,果然就一定不會掉,至于家具,就算用上百年也一樣能用。 就似自家現在用的幾個炕柜一般。 王木匠的幾樣家具都做好了時,寧婉便想將這幾個老炕柜都抬出去,家中只用新家具,不想寧梁和于氏卻堅決反對,死活將兩對陳舊的炕柜搬到他們屋子里留了下來,寧婉一個人竟犟不過爹娘,只得勉強答應了。只是她看著家里面處處整齊,唯有兩對老炕柜明晃晃地擺在炕上,說不出的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