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明間中間地上放了琺瑯掐絲的三足大銅盆,里面燒的是上等銀霜炭,一些兒煙氣都沒有。上面又罩了銅絲罩,氤氳熱氣便自那銅絲罩里緩緩的溢了出來。 葉明月請著吳姨娘和葉明蓉坐了,小丫鬟用填漆小茶盤奉了茶上來,又拿了裝著各樣糕點和蜜餞的黑漆描金攢盒過來。 吳姨娘頗有些局促不安,葉明蓉倒是還自在,只是一徑的吃著攢盒里的各樣糕點蜜餞。 彼此閑話了一會兒之后,吳姨娘便自袖中拿了一只銀紅色繡梅花的石榴形荷包出來,雙手遞了過來,說著:“勞煩前些時候五姑娘遣人收拾了我們蓉姐兒住的東廂房,不曉得該如何報答五姑娘的情意。這荷包是我親手所繡,針法拙劣,自然是入不得姑娘的眼,不過是我的一片心意罷了,還請五姑娘收下?!?/br> 葉明月忙伸手接了荷包過來,笑道:“吳姨娘這說的是哪里的話?不過是些微小事罷了,倒值得吳姨娘這般的放在心里,掛在嘴上?且蓉兒是我的meimei,我這個做jiejie的,自然是該凡事都想著她一些的?!?/br> 又稱贊著吳姨娘做的這荷包上的梅花刺繡好,倒不像是用針和線繡了上去的,而是現摘了梅花貼上去的一般。 論起說場面話,葉明月其實也是不輸任何人。 當下吳姨娘便只覺得葉明月如同李mama說的一般,最是好親近不過的了。于是她對于葉明蓉同葉明月住在一個院兒里的事便放心了不少。 其實三房里除卻葉明蓉,還有一個葉明玉,是虞氏所生。只是這位嫡出的三姑娘,因著受蔣氏的影響,很是看不上庶出的子女,所以這些年中經常譏諷嘲笑葉明蓉。吳姨娘先時還擔心著葉明月會同葉明玉一樣,不過現下看來,倒是她多慮了。 彼此又說了一些場面上的話之后,吳姨娘便領著葉明蓉作辭。 葉明月也沒有多留她們,只是讓翠柳送她們出了屋子,又笑著說讓吳姨娘常來這里坐坐之類的話。 至于葉明蓉,往后和她住在一個院兒里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自然是不用說這些客套話的了。 等到吳姨娘和葉明蓉出了屋子,葉明月便將手里的荷包遞給了小茶,吩咐著她好生的收到自己專門放荷包的匣子里面去。 小茶接了荷包過來,低頭一瞧,隨后就笑道:“方才聽姑娘那般稱贊這荷包上的梅花繡的好,我還真以為繡的有多好呢??墒乾F下看來,倒是不及姑娘繡的一半兒好?!?/br> 葉明月自小是在江浙一帶長大,在她很小的時候薛氏就請了蘇繡名師來教導她。而她也對這些東西很感興趣,學的格外的認真,是以她的一手蘇繡繡的極好。 當下葉明月便嗔著小茶:“繡的好不好尚且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吳姨娘的這一片心意。你還不好生的將這荷包收了起來,然后將外面院子里的被褥都收了回來?眼見得日頭都快沒了,被褥都放在外面吹風不成?” 小茶笑著答應了一聲,收好了荷包之后,便轉身去院門外收被褥去了。 * 葉明月一家子回來的時候本就是臘八,老話兒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些日子忙忙亂亂下來,早就是到了除夕了。 對于葉明月而言,今年的除夕也就那樣了。 以往在泰州的時候,一家四口人圍坐著守歲,說說笑笑的,一夜很快的也就過去了??扇缃裾麄€武安伯府的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守歲,說個話都要先思量一番,很是沒意思。 又因著武安伯府現下沒錢的緣故,竟是連個戲班子都沒有請,屋子里院子里各處掛的燈籠也就那么幾盞,火盆也不肯多攏兩個。而偏生這幾日又是分外的冷,葉明月坐在那里,縱然是懷里抱了暖暖的手爐,依然還是覺得凍的慌。到后來她實在是受不住了,尋了個由頭,早早兒的就回房睡覺去了。 結果次日一早醒過來,到底還是著了風寒,發了熱,躺在床上起不來。 薛氏忙著給她請醫吃藥,一個年也沒好生的過好。 不知不覺的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這日了。 葉明月早就是聽說京城里每年元宵這日的燈市極是好看,所以頭先幾日就磨著薛氏,想在元宵這日出去看燈。 薛氏拗不過她,又見她因著這次生病瘦了一圈的臉,更是越發的狠不下心來拒絕。于是她便去同葉賢嘉商議此事。 葉賢嘉想得一想,這些日子他光顧著去拜訪各位同年了,葉明齊又整日的在屋子里溫書,都沒有好生的陪陪薛氏和葉明月娘兒兩個,既然現下葉明月想元宵節出去看燈,那索性他們一家子元宵那日都出去看燈好了。 左右在武安伯府的這個年,他們一家四口也沒有怎么過好,現下他們一家四口子便好生的過個元宵節罷。 葉明月聽了葉賢嘉的話之后,只高興的喜形于色,連連的說著:“我就知道爹爹對我最好了?!?/br> “這孩子,”薛氏就在一旁嗔道:“娘對你就不好了?” “也好,也好?!比~明月忙笑著攬了她的胳膊,撒著嬌,“娘和爹爹,還有哥哥,都是這世上對圓圓最好的人?!?/br> 薛氏掌不住的笑出了聲來,葉賢嘉在一旁撫須大笑,葉明齊也是笑的爽朗。 轉眼元宵在即。 用完晚膳之后,葉明月一家子便出了武安伯府的門。 雖然天才剛擦黑,不過等候在府門外的馬車兩邊已經是各掛了一盞明晃晃的羊角燈。 葉明月扶著薛氏上了馬車,自己隨后也提了裙角上了馬車。旁邊葉賢嘉和葉明齊騎馬在兩側相隨著。文鴛黃鸝等人則是在后面的一輛小馬車里。 一家子朝著燈市進發,也不過一頓飯的功夫便到了。 馬車停在了一處較為偏僻的巷子里,黃鸝揭開了車簾子,扶著葉明月下了馬車。葉明月隨后又扶著薛氏下了馬車。 天空中雖然飄飄灑灑的下著小雪,可這絲毫不能阻擋今夜眾人出來看燈會的熱情。 不過是剛出了巷子口,便見眼前的青石大街上游人往來如織。 葉明月在泰州的時候雖然也不常出門,但碰到天氣好的時候,或是浴佛節這樣的節日,依然會隨著薛氏出門踏青游玩,或是去寺廟上香。而這次回京城之后,卻是連著有一個多月沒有出門了,實在是有些憋壞了她。 當下她就如同出了籠的鳥雀一樣,滿面的雀躍高興之色。 薛氏見得她高興,她便也高興。 因見路旁有小販在賣花燈,她就買了一盞琉璃繡球燈給葉明月。 這盞琉璃繡球燈制作的十分精巧。雖然琉璃算不得很通透,但較一般的紙燈籠也是好多了。且上面垂了大紅色的穗子流蘇,風一吹的時候就晃蕩個不住,極是有趣。 葉明月高興的伸手提著這盞琉璃繡球燈,又不住的四面望著。 薛氏便提醒著她:“今夜人多,你可要緊緊的跟隨著爹娘和你兄長,仔細一個眼錯,便跟丟了?!?/br> 葉明月就笑道:“娘,我又不是小孩兒,你還怕我丟了不成?” “怎么能不擔心?”薛氏笑著伸指點了一下她的額頭,說著,“我還不曉得你?縱然你在其他的事上再伶俐不過,可卻是個分不清東南西北,出了門就不曉得家在哪里的人。哪次你出門,我不是提心吊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