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楊蓁蓁嘴角微微抽動,開口回道,“不怕?!?/br> “呵呵?!?/br> 蕭恒笑的別有意味。 楊蓁蓁身體不覺又是顫抖了一下,她絞盡腦汁,總算想到可以扯開的話題,“那個……皇上,梁總管呢?我怎么沒看到?” “你怎么比關心朕還要關心梁庸?朕來沒來你沒發現,梁庸沒來你就發現了?” 蕭恒語氣頗有幾分陰陽怪氣。 楊蓁蓁實在受不了他這副樣子,沒忍住沒好氣的回了一句:“好好說話?!?/br> “……” 這一回,換做蕭恒被噎住了。 他也是沒有想到,方才還是自己占據主動權的,眨眼之間竟然換人了。 楊蓁蓁見蕭恒這副樣子,心中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氣,不過還是委婉的解釋了一句:“梁總管每日都跟在你身邊,不見了,我自是能夠發現的?!?/br> 蕭恒點了點頭,算是接受了這個說法。 他假裝捏太子的小手,卻是一把將楊蓁蓁的手也一起包在了手心里。 然后不等著楊蓁蓁掙扎,便開口回道:“朕讓梁庸去辦事了,自然沒跟來!” “辦事?” 楊蓁蓁抬頭看向了蕭恒,卻發現蕭恒只是嘴角帶著一抹輕笑,沒有再回答的意思。 梁庸這個時候的確是在辦事,而且是非常緊鑼密鼓的在蕭恒交代下來的時候。 十來個小太監正是被梁庸指使的團團轉,當然他自己也沒閑著,不是去挪動一下擺設,或是動手動腳催促一下手腳不夠快的太監。 “小心點,這可是皇上私庫里的珍品,若是磕碰到哪里,你有幾個命來賠??!” 劉御侍被宮人帶領著來到楊蓁蓁所居住的屋子之時,便發現梁庸正是風光囂張的沖著宮人們喝罵著。 劉御侍看著這番場景,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既是為眼前之事而感到疑惑不解,更是不滿意梁庸這副態度。 劉御侍和梁庸二人皆為宣和殿里的總管,職權上自是難免有了一些交叉,但一直都風平浪靜處的不錯。 一來劉御侍主管的是宣和殿里的宮女,而梁庸則是總領宣和殿中的太監,其二卻是梁庸多數時候還是極少和出來干預宣和殿里的事務,因為他主要職責還是跟在皇上的身邊負責皇上身邊事務以及吩咐。 但是今日梁庸所為,顯然是有些越界了。 這楊蓁蓁所居住的屋子布置,隸屬宣和殿內務,而楊蓁蓁雖然離宮,但在宮中之事,也應是劉御侍這一邊。 不過梁庸到底是宣和殿的總管,又一直跟在皇上身邊,地位上,其實隱隱壓著劉御史一頭。 劉御史雖然心中有些不悅,但面上倒是沒有顯示出來,只是走到了梁庸身邊,開口問道:“梁總管,你在做什么?” 梁庸轉過頭,看到劉御侍的時候,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咱家當是誰呢,原來是劉御侍,你過來的時候咋沒聲兒呢,得虧咱家膽子大,否則還得讓你給嚇到了!” 劉御侍被梁庸的話說的一噎,臉上的肌rou忍不住不自然的跳動了一下,但她面上還是沒有流露任何不滿的情緒,只是又道:“方才我可是光明正大過來,是梁總管太專心了,梁總管在做什么?” 劉御侍說著,目光忍不住看向一次被搬進屋里的那些擺設,面上神色越發驚詫。 雖然劉御侍并不管皇上的私庫,也從來沒有見過,但她能夠在宣和殿內,自然不可能是沒有見識之人,卻是一眼瞧出了搬進楊蓁蓁屋子里的東西,皆是珍品。 梁庸瞧著劉御侍面上的神色,只是似笑非笑說了一句:“劉御侍自己不是都已經看出來了,怎么還問咱家?” 劉御侍沒有說話,她哪里是看出來了,她自然是看得出梁庸在說什么,可是他這么做的用意,劉御侍就不懂了。 她沒忍住,微微皺了一下眉頭,但還是耐心的開口問道:“您我都是宣和殿內的人,梁總管您對我還賣什么關子,這屋子不是已經空出來了嗎,您這樣是想做什么?” 劉御侍問的時候,態度算是謙遜,梁庸滿足的點了點頭,輕笑道:“屋子空了,回頭就會有人住了,不急不急。咱家這不是在布置嗎?” 梁庸這話,讓劉御侍的眉頭皺的越發深了。 她猜測的問道:“這屋子,是要進人了?” 若真進人,瞧著這一屋子的擺設,那絕對不是普通人。 劉御侍心中估量著對方的份量,想了想,小心揣測道:“難不成是楊淑嬪娘娘要來?” 這么一算,這擺設,身份上倒也是符合的。而且之前也一直有傳說楊淑嬪進宮的目的,是為了照顧太子殿下…… 而劉御侍想到太子殿下的時候,心中忍不住又是有幾分復雜。 先前梁庸并不怎么管太子的事務,雖然太子的事務并不直接由她來負責,但大體上,都是要經過她這一層??墒钦l知道,自從之后楊蓁蓁得了重用后,太子的事務漸漸便不由著她了。當然她本身就是宣和殿里的女官,但并不見得有多失落。 但是就前幾日,她方才知曉,太子殿下竟然不在宮里,雖是隱秘,但她還是后知后覺了,這讓劉御侍忍不住有了一些危機感。 今日的事情,更是給她敲響了一記警鐘。 往日里,劉御侍絕對不會這般打破沙鍋問到底。 而梁庸聽到劉御侍的話,差點沒給嗆到。 他目光莫名的看了一眼劉御侍,這往日里瞧著挺機靈的一個姑娘,怎么到了關鍵時刻,腦子怎么就轉不過彎來了。 皇上對于楊家人的態度,向來都是客氣有余,親近不足,而對于楊淑嬪,只差沒有到厭惡的地步了。 如此怎么可能會讓楊淑嬪住到宣和殿來。 他搖了搖頭,沖著劉御侍搖了搖頭,卻又點了點頭:“倒是姓楊,不過不是楊淑嬪,劉御侍也是認識的?!?/br> 不是楊淑嬪? 劉御侍心中忍不住泛起了嘀咕,難不成是楊德妃,這位娘娘,在后宮中只差沒比賢妃娘娘還要沒有存在感了,怎么想都不可能??! 劉御侍抬頭看了一眼正抱著一個花瓶走入房間內的太監,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心頭一跳。 她想到了之前宮內所穿傳的閑話…… 先時劉御侍是一直嗤之以鼻的。 她呆在皇上身邊的時間雖然沒有梁庸長,卻也自問對于皇上還算了解,怎么想都覺得皇上與楊蓁蓁之間,不可能有什么關系。 便是之前也有撞到過幾次二人相處的場景,但劉御侍也只當是因為太子殿下的緣故。 所以身邊若是有宮人碎嘴傳這話,她向來都是壓力斥責的。 可如今,梁庸之言,分明便是直指楊蓁蓁。 而若真是楊蓁蓁,仿佛一切都通了。 “楊夫人要回來?” 劉御侍開口追問。 梁庸與劉御侍繞夠了圈子,自己手上的事情趕都趕不及,哪有什么閑心繼續和劉御侍掰扯,所以劉御侍的問話,他也是點了點頭,做了回答。 劉御侍面上的臉色卻是有些變色了,“這楊夫人……不是已經被送回家里去了,我聽說還是太后和皇上下的命令,怎么又回來了?” 楊蓁蓁的事情,宮里雖然不算廣范圍的傳,可大家都心知肚明。 她突然喪子,這在宮中看來是晦氣,是不祥之人,自然不可能再繼續留在太子的身邊照料太子。 宮中之人對她同情有之、惋惜也有,當然更多的還是幸災樂禍。 可是如今,梁庸卻說楊蓁蓁要回來了。 梁庸聽著劉御侍的話,倒是沒了笑容,皺著眉頭開口道:“瞧您這話說的,這太子殿下先時一直啼哭要楊夫人之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太子殿下要楊夫人,皇上也想她回來,便是再不可能,只要皇上愿意,便是有可能!” 梁庸說完這話,看著劉御侍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又仿佛是警告般的壓低了聲音,對她道:“瞧見這一屋子的擺設沒,這可都是從皇上私庫里挑揀出來的好東西,皇上親口吩咐讓咱家來辦這件事情,你覺得,此次回宮的楊夫人,還是以前那個楊夫人嗎?” “什么意思?” 劉御侍心中一動,面上也不覺驚了一下。 雖然嘴里還問著,可顯然早已經心領神會梁庸的意思了,不然若是連這個都無法領會,她也不可能混到如今這個位置。 梁庸也知劉御侍懂了,所以只神秘曖昧的笑了一下,什么都沒有再提方才的話題,還意有所指的說了一句:“所以說,這女人能力有再強,再能干有什么用,說到底還是得看跟的是什么人?劉御侍,您啊,多學著點呢吧!” “……” 劉御侍面無表情的看著梁庸,她算是看出來了,別看梁庸嘴里說的好聽,這心里頭,其實是鼓著勁兒和她較真呢,顯然對于方才她那些話,是不滿。 她似笑非笑開口回道:“梁總管說得對,只不過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造化,也是強求不得,我呀,還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為好?!?/br> 梁庸聞言,倒是詫異轉頭看向劉御侍女,他張了張嘴,正想說話,突然一個小太監飛快跑了進來,走到了梁庸身邊,輕聲開口道:“皇上回來了!” ☆、第93章 九十三、藏嬌 梁庸聽了小太監的稟告,倒也根本顧不上與劉御侍繼續抬杠,便立刻沖著底下還在忙和的宮人大聲吼道:“快點快點,都是死的嗎!動作這般慢,沒吃飯嗎?。?!” 梁庸吼叫的越發苛刻,不過對于底下這群正忙和的太監來說,也不亞于是一根小鞭子架在了他們身后鞭撻著,緊趕慢趕,倒終于沒耽擱,趕在另一名小太監過來第二次稟告皇上的行蹤已經快到宣和殿前一百米時,終于將房間布置好了。 梁庸走入屋子里看了一眼。 雖然還未達到他所預想的完美,但畢竟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趕出這番進度與布置,倒也是馬馬虎虎能湊合過去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時,現在想要改的更完美一些,顯然是來不及了。 梁庸皺著眉頭,勉強點了點頭,自己走出了房間,親自伸手拉上了房門。然后沖著站在一旁不知在想些什么的劉御侍倨傲的點了一下頭,自己領著一群小太監到了宣和殿大門處迎接君王的到來。 馬車是直接從宮外進入宮內,然后一直走到了宣和殿大門之時,方才停了下來。 坐在馬車轅上的小環先從馬車上跳了下來,緊接著,則是蕭恒從馬車內走了出來,梁庸慌忙上去攙扶,只不過,蕭恒卻并不領情,只自己下了馬車后,沖著梁庸擺了擺手,示意他身體靠后,然后站在馬車之下掀開了馬車簾子,從里邊迎出了楊蓁蓁。 楊蓁蓁依然是在宮外家中時候的裝扮,看起來素凈的幾乎是樸素。 可是誰都不敢輕易低瞧了她去,梁庸在看到楊蓁蓁的時候,瞬間精神一震,目光一眨不眨的緊緊盯著楊蓁蓁處。 楊蓁蓁出了馬車,先將抱在懷中已經睡下的太子遞給了蕭恒,然后自己在蕭恒的攙扶之下,跳下了馬車。 她下了馬車,目光卻是帶著幾分復雜看了一眼眼前的宣和殿大門,并沒有馬上走入。 而站在楊蓁蓁邊上的蕭恒,面帶著幾分笑容,捏了捏楊蓁蓁的手,輕聲對她開口道:“到家了?!?/br> 楊蓁蓁目光看向了蕭恒,面上微微笑了一下。 梁庸瞅準了時機,笑嘻嘻的上前沖著一行人行禮道:“拜見皇上、太子殿下……還有楊夫人?!?/br> 依著梁庸的身份,給蕭恒和太子行禮,自是應當,但是給楊蓁蓁,便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 雖然楊蓁蓁在宮中也被稱為楊夫人,可是作為太子乳母的她,其實地位上根本還不如身為太監總管的梁庸,事實上,二人反過來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