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節
顧清明當然是更加別提了。 他怎么都沒有想到,堂堂帝王,竟然會出現在楊家, 他面上露出了驚詫的神色,但很快走到了蕭恒跟前,沖著蕭恒彎腰行禮:“皇上……” 這禮自是行了一半,便被蕭恒伸手阻止了。 蕭恒這一回倒是沒有往日里的高高在上,還親自扶住了蕭恒,然后開口道:“出門在外,不必拘禮?!?/br> “多謝皇上……” 顧清明連忙應著站起了身。 “朕聽聞,此次楊家出事,你幫了不少的忙?” 蕭恒看著顧清明,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句。 顧清明看了一眼楊蓁蓁,卻是立刻謙虛開口道:“微臣曾經在楊家拜師學藝過,師父耐心教導過我,而師娘對清明照顧的無微不至,楊家有事,微臣怎么能夠不來!何況,微臣也沒有幫上什么忙!” “你倒是知恩善報?!?/br> 蕭恒不置可否,笑著點了點頭。 即使知曉顧清明是楊蓁蓁的師兄,可是一想到這男女有別,偏偏二人又同住一個屋檐下,蕭恒表示自己還真沒有那么大方。 可是楊蓁蓁這人兒,性子得順著來,絕對不能夠與她反著來,尤其是在外人的面前她更要面子,想了想蕭恒倒是沒有再說什么,只是轉身沖著楊蓁蓁開口道:“朕回去了,你帶著太子在家中在住幾日,回頭朕便派人過來接你?!?/br> “好?!?/br> 楊蓁蓁應了聲。 這一回,則是楊蓁蓁與顧清明二人一路相送著蕭恒到了門口,等著蕭恒離去了,身影都看不到了,方才收回了目光。 楊蓁蓁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邊的顧清明,卻是沒有說什么,只是輕聲道:“師兄,若是無事,那我便回屋了,太子殿下也是時辰該歇息了!” “好……” 顧清明其實很想挽留楊蓁蓁說會兒話,可是他沒有挽留對方的借口。他只能夠點了點頭,然后便跟逃避似得,轉身要關上大門。 在這個時候,端親王卻是突然速度飛快的奔了進來, 他一邊跑著,一邊嘴里還喊著:“莫關門莫關門!” “……” 顧清明面色一黯,但手沒有繼續去關門,而楊蓁蓁則是看向了門口。 端親王跟個一陣風兒似得跑進了大門,然后滿臉笑容的沖著楊蓁蓁開口道:“蓁蓁,不是說讓本王送太子進宮嗎,你都收拾好了嗎?” 楊蓁蓁抿了一下嘴唇,面色有些沉默開口道:“王爺……太子殿下今日不進宮了,一直跟著我便好了?” “……” 端親王不解,仔細打量著楊蓁蓁的面色。 楊蓁蓁看了一眼顧清明,似乎是有些顧慮,最終只是輕聲沖著顧清明開口道:“師兄,我……沒事的話,我想和端親王說會兒話?!?/br> “好,你們慢慢聊?!?/br> 顧清明面色黯然,但最終勉強笑著,看著楊蓁蓁點了點頭,離開了。 ☆、89.fangdaozhang 這一夜,雖然許多的人都聽到了喪鐘,可楊蓁蓁一家的反應,或許就是多數百姓們的反應。 會議論,但畢竟與自身并不相關,討論過了,自是繼續忙了手頭的事情,然后熄燈睡下。 但同樣,在這偌大的京城之中,燈火通明的宅院、一宿未歇的人也有很多,皇后不僅僅是后宮之主,與前朝關系也密不可分,最重要的是,這位皇后,還是生下了太子的皇后。 當今圣上八歲稚齡登位,生母懿容母后皇太后早逝,外家式微,全靠養母,也就是如今的圣母皇太后——楊太后撫育護持。十三歲大婚親政之時,定下的嫡后便是楊家長女。二人是一塊兒長大,又是結發夫妻,情誼自是非常。 但越是看似完美,其中所隱藏的遺憾卻也越深,帝后雖然感情篤定,但在子嗣上異常艱難。 自圣上十三大婚至今整整十個年頭,嫡子嫡女竟是一個都未能平安降臨。 倒不是皇后不能生育,之前皇后也曾懷過三胎。 第一胎時,不知是皇后年齡尚幼,還是忙于后宮事務未護好身子,沒給懷住,兩個多月時便見了紅。 第二胎時,正好趕上輔政大臣王維德作亂,皇后受了闖入宮廷的亂臣賊子驚嚇,原本已經有了六個月大、早已經成型的孩子,就給嚇得落了胎。 經過前兩次流產落胎,饒是皇后身體再康健,也虧損了。她本應養好了身體,再考慮懷孕之事,偏生皇后硬是在落了第二胎后不足半年,又給懷上了第三胎。而這第三胎,皇后這次是小心再小心,總算熬到日子平平安安生了個公主。雖然是個公主,可畢竟是帝后第一個孩子,皇家自也欣喜萬分,誰知母體虧損,這小公主也是康健不到哪里去,太醫院全體出動,小心再小心看護著,還是沒能留住。 要說這皇后倒也心性堅強,若是尋常女子,哪能接受孩子接二連三流產夭折,可她生生撐了下來。 這第四回,皇后倒是不急著懷上,足足養了三年的身體,直到太醫說了可以懷孕,才放心懷上。而這一次,孩子也一直懷的很好,連負責給皇后請脈的太醫都說皇后這一胎脈象強健,胎兒絕對康健。 可是誰知道,到了生育之時,竟然會難產,母子只能取其一。 若是尋常后宮嬪妃,皇家自是毫不猶豫選擇留下孩子,但皇后尊貴,不是尋常嬪妃比得了,當時皇上選擇的是留皇后。 但皇后可能也是知曉,自己這次倘若不能生下孩子,日后只怕沒有機會了。所以,她硬是拼上自己的性命將孩子生了下來。 孩子平安降生,而且如皇后所期盼的,是個健康的皇子。 可太醫用了無數珍貴藥材,搶救了整整兩天,還是沒能挽留住皇后的性命。 原本后宮之主離世,是真悲傷難抑,還是暗暗興奮,眾生百態,可面上都應該是一片大怮。 但這會兒,所有的人并沒有聚集在皇后的宜春宮前哀悼,而是圍在宣和殿前,滿臉焦急。 皇后離世后,皇上抱著剛剛被封的太子來到了宣和殿,將殿內所有宮人屏退,一人鎖在了里邊。 皇上是一時之間接受不了打擊,還是獨自在宣和殿中悲悼? 不管是哪種結果,都是殿外多數人不愿意看到的。 姚貴妃一張端莊的面容上,滿是擔憂與焦急,攥在手中的帕子早已皺巴巴,可她這會兒自是沒有心思在意這點細節。 她是姚相之女,甚至比皇后還要早入宮幾個月。不過入宮之時,父親還不是當朝宰相。后因其父在處置逆臣王維德時立下大功升了官,所以她在后宮也是水漲船高,升至貴妃,加之膝下早有養成的大皇子與大公主,皇后未生子之前,甚至還要避其鋒芒。 只是,如今皇上竟然將一個還未長成的小奶娃封做了太子。 雖然姚貴妃知曉帝后二人之間的情分非她所能比。而如今皇后拼了命生下嫡子,封太子,不僅是為了告慰皇后,也是安撫楊家的意思,可若說心中絲毫沒有芥蒂,是絕對不可能的。 當然,如今的局面,對于姚貴妃而言,還是有利的。 皇后一走,便是楊家重新送人進宮,也無法與她這個早已經在后宮中根深蒂固的貴妃相較量。而且,皇后一位空出,便是皇上不急于封后,后宮宮權也需要有人來掌管,楊太后雖威嚴甚重,可一直以來都是在慈寧宮中頤養,如今想要重新插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皇后當初懷孕之時,宮權早已分在她與楊德妃手中,楊德妃是楊家二房庶女,當初是因為皇后一直未有身孕才被送入宮中,性子向來怯弱,進宮之后才生了一個公主,底氣不足。當初皇后尚在世時,楊德妃處理宮務都不敢與她爭權,更逞論如今皇后已逝,沒人給她撐腰了。 姚貴妃想到了這里,看了一眼站在她身后的諸位嬪妃,早隱隱有以她為首之態,心中不覺滿意。 便是如今太子之位被占,但太子尚且稚嫩,能不能養成還是個問題。便是能夠長大成人,一個沒娘的孩子,會成什么樣,更是難說,一切還是個未知數。 只是,姚貴妃唯一擔憂的一點還是帝后之間的情誼。 按說皇家子嗣重過天,一個無子的皇后,便是對皇家有再多的貢獻,也不可能安安穩穩把持后宮坐穩皇后之位。偏偏皇上對于這位皇后,真當情深意重,一直以來都是十分尊重,寵愛非常。 如今皇后逝世,皇上的態度,更讓她覺得驚恐。 雖然死人不能夠再做什么了,可是有一點她更清楚,那便是活人是永遠爭不過死人的,而那個死人,身份是與皇上情深意重的嫡后,還死在最好的時候。 這份情意,這份遺憾,未來能夠轉化成多少利益與實惠給還是小奶娃的太子,給早已根深葉茂的楊家,雖然還是未知數,卻也足夠讓她感覺到惶恐。 越是這個時候,她越是不能夠坐以待斃。 想到了這里,姚貴妃面上重新浮現了憂心與恭敬的神色,慢慢走到了楊太后身邊,輕聲開口道:“太后娘娘,皇上已經抱著太子殿下在殿內待了半個多時辰了。雖然皇后娘娘已經仙逝,但皇上身份尊貴,理應為社稷保重身體……” 姚貴妃的話還未說完,楊太后的目光,凌厲的落在了她的臉上。 姚貴妃低垂下腦袋,并未止口,只用更加卑謙的態度低聲道:“更何況,里邊連個伺候的人都沒有,便是皇上熬得住,年幼的太子殿下也沒人照顧?!?/br> 顯然姚貴妃的最后一句話,說動了楊太后。 雖然楊太后也知姚貴妃說這話只怕是別有目的,可這會兒她的確是擔心在宣和殿內完全不知情形的皇上與太子。 姚貴妃瞧見楊太后面上的神色,也沒有繼續廢話,干脆利落的退了下去。 楊太后收回落在姚貴妃身上的目光,掃了一眼站在后邊,也是滿臉急切與擔憂望著她的嬪妃,最后她看向了自己的兄長楊國公,沖著他微微點了點頭,然后她招來了皇上身邊的大太監梁庸,開口吩咐:“皇上向來看重信任你,你去門口喊皇上?!?/br> “太后娘娘……” 梁庸面帶猶豫與苦色。 楊太后卻似乎充耳未聞梁庸的為難,只閉著眼睛,聲音威嚴:“去!有什么事情,哀家都給你擔著,還怕皇上會處置你嗎?!?/br> 話已至此,梁庸知曉自己的求饒無益。 他低著頭退出幾步,站在了大殿門前,看了一眼站在身后目光灼灼的眾位貴主,慢慢伸手扣動大門門環,嘴里怯怯沖著門縫喊著:“皇上……皇上……” 一聲一聲,仿若貓叫似得。 門內依然寂靜無聲,梁庸想要退怯,剛退后一步,卻撞上了站在他身后的楊國公爺。 梁庸苦了臉,只好上去,放大了聲音沖著里邊喊。 目光一邊偷眼打量著那群貴主子,這會兒倒是都離得遠遠的,仿佛也是猜到了這個時候惹惱皇上的后果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只苦了他這個做奴才的。 梁庸心中一邊叫苦不堪,一邊趴在門上叫著。 突然,門里邊傳出了一個不輕不重的聲音:“進來?!?/br> 這一個聲音,出現的突兀,也很快重新陷入寂靜。 梁庸以為是自己聽岔了,可那的的確確是皇上的聲音。 梁庸壯著膽子推門而入,身子剛鉆進門里,身后又傳來了熟悉的吩咐聲:“把門合上?!?/br> “是,皇上?!?/br> 梁庸連忙動作靈活的合上門,輕步走入了殿內。 皇帝蕭恒坐在寢宮里,出人意料,這位年輕卻威嚴極重的帝王并沒有像外人所想象的那般頹廢悲傷。 在昏暗的燭光中,皇帝硬朗的面容忽明忽暗,面無表情,也沒有一絲悲傷。 梁庸躑躅走到了皇帝身邊,張嘴剛喊出一個“皇”字眼,卻瞧見皇帝抬手阻止。 梁庸連忙捂住了嘴巴,順著皇帝的目光看去,這才發現此刻太子殿下早已被皇上放在龍床上熟睡。 他縮了縮脖子,下一刻,瞧見皇帝站起了身,他立馬跟了上去,隨著皇帝一道兒走到了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