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方群玉看著勞燕分飛后的崔若曦,心中突然起了歸意。他想人人費盡心機求取功名到底是為了什么?如果只為了一個虛妄的功名而家人離散、恩愛夫妻不能相見,那么這個功名求取的還值不值得? 方群玉幼時就立志輔佐君王實現堯舜之道,所以積極求取功名。賢相張九齡是他心中的楷模,張九齡以文起家,從文學走上政治,輔佐君王推行開明政治,維護著開元盛世最后的輝煌。對于玄宗不聽張九齡的勸諫早殺安碌山,以致出現了后來的安史之亂,導致大唐從此衰落。方群玉常常為之扼腕嘆息??贾羞M士做了補闕后,方群玉兢兢業業守候在皇帝身邊,希望能及時提醒皇上,避免偏差,往堯舜之道上走??墒抢硐肱c現實,相距總是那么遙遠,自己的忠心進諫屢遭駁斥,還數次險遭牽連。 方群玉在潘炳文彈劾杜宇飛收受荊南郡守鄧戟的五十萬錢的賄賂時,曾經上書為杜宇飛和劉退之辯解,他說杜宇飛收受鄧戟賄賂是在錄用劉退之之后,雖杜、鄧兩人之間收受賄賂之事因劉退之而起,但劉退之本人卻與賄賂事件無關,不應該受牽連被貶黜。而且國家危難,到處需要用人之際,對待大臣宜棄細錄大,不該輕黷大臣。不料皇上看了奏書后大怒,竟要治方群玉的罪,幸好有員外郎李遠的極力勸諫,皇上才對他免于治罪。 后來方群玉聽吳維信說,劉退之所以被貶,是因為他總向皇上說潘炳文的壞話。有一次說潘炳文的兒子潘高,沒有按例先經過地方的選拔考試,就直接參加了進士科的考試,是“無解進士”,皇上聽后并沒有處理潘高和潘炳文,而只是把這件事告訴了潘炳文。因此潘一直記恨劉退之,想找機會報復他,只是因為劉退之為人謹言慎行,一直沒有抓住把柄。這次受賂事件,他就順理成章的做了殉葬品。 至于皇上處罰杜宇飛,除了潘炳文彈劾的罪名,還牽扯到了朋黨,杜于飛和先皇朝的丞相李覃有些舊交,先皇在位時李覃曾打壓圣武皇帝,想擁立另一個王爺做皇帝,結果失敗。圣武皇帝登基后把他罷相并貶謫到了邊遠地區,后來李覃在貶謫地去世,杜宇飛聽說后,曾寫詩贊頌李覃當年做宰相時政績輝煌,同時也為他被貶謫后的凄涼晚景哀嘆,兩相對照,仿佛諷喻圣武皇帝不容能臣。為此皇上憤怒,把他劃為了前丞相的朋黨,清理出了朝廷。 方群玉常想,在這樣的朝廷中,理想不能實現,徒負朋黨之名,這樣呆下去還有意義嗎?“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v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徒傷未拂衣?!崩隙诺倪@首《曲江對酒》不也正表達出自己現在的心情嗎?老杜哀傷老大徒傷未拂衣,自己現在還未老,拂衣而去還為時不晚,何不拂衣而去呢?何況家鄉戰亂,父母妻子生死未卜,自己怎能安心在皇都里坐享太平富貴? 方群玉回到家里把他的想法告訴了陸沅芷,陸沅芷聽后悶悶不樂。在皇都他們兩人的世界里,她自由自在,可以做一切她喜歡的事情。跟方群玉回了家,公婆會接受自己嗎?大夫人會接受自己嗎?還能隨心所欲的生活嗎?如果去了沅湘,母親怎么辦?跟著自己?自己尚且不確定能否被接受,帶著母親就更不行了。如果不帶著母親,她一個人留在皇都怎么辦?而且母親日漸衰老,難道讓她老無所依?如果說為前程考慮,堅持讓夫君留在皇都,他會同意嗎?自己還未遠行就考慮到了母親,他的父母都遠在千里之外,而且因為戰爭杳無音信,他豈不牽掛?還有他的夫人,唉~,想到方群玉的夫人,陸沅芷的心像是被狠狠的揪了一下,有了夫人在身邊,他還會像現在這樣疼愛自己嗎? 看著陸沅芷唉聲嘆氣,方群玉很是心疼,他理解她的心情,也想盡自己所能的給她快樂,讓她生活的無憂無慮。他知道她全身心的依賴著自己。自己也深深的愛憐著她,只有在她面前,自己才可以卸下偽裝,在這個充滿爾虞我詐、利益、背叛的皇都里完全放松身心。因為她在,在皇都的這個家才像個家,自己在皇都的心才有所依托。但是父母身陷險地,數年音信杳無,自己怎能不滿心牽掛?還有家里的嬌妻,想到妻子,方群玉的心里一陣疼痛。當年夫妻兩個都常存生死相依、至死不移的抱柱之信,豈料現在,妻子卻要每天在望夫臺上望穿秋水等候自己。 方群玉心里不停的思考著、權衡著、搖擺著,他對這個放不下,對那個也放不下。權衡了一段時間后,他還是下定了回去的決心,他打算先自己回去,一來自己一個人路上速度可以快些,再一方面,現在到處兵荒馬亂,路上也不安全,自己先探探路,等找到安全的路徑后再接沅芷過去也不遲。 想好后方群玉就開始向皇帝辭官,皇帝很快批了下來,還賜給了他一些金銀錦彩,作為他曾為朝廷所做貢獻的獎勵。方群玉回到家中把沅芷的母親接了過來,讓她在自己離開的時候陪伴沅芷。又去了杜憲處,幫他帶了捎給父親的杜宇飛的家信。又央杜憲讓他夫人劉氏與陸沅芷母女勤走動,以便在沅芷母女有困難時給些幫助。杜憲一一答應了后,他又跟吳維信、源少良等打了招呼,讓他們在自己不在時,沅芷母女遇到困難就給些幫襯。最后他把皇上賞賜的錢都留給了母女兩個,作為自己不在時的家庭費用。臨別時又對陸沅芷千交待萬囑咐,讓她安心等待自己的書信,到沅湘一安排妥當,他就派人來接她母女。一切安排妥當后,他才辭別了沅芷母女和眾友人,踏上了回鄉的歸途。 方群玉的離開讓陸沅芷既不舍又不忍,可是面對他對家鄉親人的掛念,她沒有辦法阻止,只能任他遠行。淚眼看著他蕭蕭遠去的背影,想著就此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昔日習慣了的碧紗待月春調瑟,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好生活,只能變成美好回憶。自此別后自己只能高樓獨倚,看落花飄零,等一朝春盡紅顏老去!況此去經年,暮靄沉沉、千里煙波,縱有良辰美景,無人共賞,一如虛設。唉,正當今昔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暫不說陸沅芷因離別生出的悲悲切切,且說方群玉出了皇都,騎馬直奔方城,他打算經方城轉水路南下,并順道看望一下被貶在方城的杜宇飛。 杜宇飛被貶黜時,心里并沒有太多波瀾,他已經習慣了不被重用的流離的生活,雖然理想不能實現讓他遺憾,但在這樣的亂世中,有幾人的理想能夠實現?還是放浪江湖,做一個宿花眠柳的不羈文人吧! 離開皇都時,皇都文士詩人爭相出城,為他送行。十里長亭眾人依然唱不盡的驪歌、折不盡的楊柳,但文人江湖里的送別,怎么會少得了送別詩呢?“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薄谖娜说慕锘?,送別一定要做詩!為杜宇飛送別的文人詩士也一樣爭相做詩,“何事明時泣玉頻,長安不見杏園春。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且盡綠醽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方城若比長沙路,猶隔千山與萬津?!薄庞铒w離開皇都的送別會更像是一場文人盛會,佳作頻出,轟動了整個皇都。但轟轟烈烈的離開后,杜宇飛能否在方城續寫華章?他和方群玉的方城相會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請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