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節
這些東西早就有了,只是不普及,且用的沒有他這么精細而已。 他一來,使用煤的效率提高,并且還讓可燃溫度增加了不少。 石勒沒見過煤,但他聽說過石炭,“傅尚書,煤就是石炭嗎?” 傅庭涵點頭,“對?!?/br> 石勒目光閃亮,“聽聞此物多出于幽州代國?!?/br> 祖逖不由看向他,趙含章笑吟吟的頷首道:“不錯,其他地方亦有,但全國來看,含量最高的應該是幽州?!?/br> 以現代勘測到的數據來看,全國的煤炭含量排行高的是山西、內蒙、新疆、貴州、安徽、四川和陜西。 陜西就是現在的雍州一帶,現在他們用的煤礦多是取自洛陽周邊,但雍州一帶的煤礦也已經在勘測了,只等找到便可開發用起來。 但含量最高的還是山西和內蒙古。 這兩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并州和幽州部分。 趙含章感嘆道:“并州和幽州苦寒,每年冬天的時間要比別的地方長,耕種的土地比不上中原,其他經濟作物也不及中原和江南一帶,但上天是公平的,兩州亦得天之厚?!?/br> 她道:“不僅煤炭,需要礦產資源多在幽州和并州兩地,只是人們不認識它們,也不會用,這才讓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困頓?!?/br> 石勒目光閃亮,看著傅庭涵的目光就猶如看著一只金元寶,他懇求趙含章,“陛下,讓傅尚書去幽州住兩年吧?!?/br> 這樣的人只留在京城太可惜了。 趙含章沖他微微一笑,問道:“石愛卿現在知道了這樣的好東西,你打算怎么用這些東西讓百姓富足起來?” 第1320章 民利 這就不是一句話可以說完的了。 開發一個地方,必須是全面的,還要想到將來,趙含章告訴石勒,“礦產需要千萬年的累積才能形成,它比成材之木所耗費的時間更長,所以被認為是不可再生資源?!?/br> 如同一盆冰水澆下,石勒不服氣,“誰說的?” 趙含章瞥了他一眼道:“朕和傅尚書一同說的?!?/br> 石勒頓時沒話了。 既是不可再生資源,那怎么采,怎么用,這些都是商議,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定下的。 不過這于石勒來說依舊是天大的驚喜,他開始打聽起各種礦石的價格。 礦產屬于國家,由朝廷開發,作為地方衙門,他們也是有收益的。 開礦得要人吧,運輸,買賣,甚至相關的產業都可以設在地方上,這不就是經濟了嗎? 石勒總算不覺得幽州苦寒了,“先生說的不錯,幽州的確是寶地,不僅有大量的鹽礦,還有煤礦、鐵礦呢,仔細找找,說不定還有銅礦、銀礦和金礦呢?!?/br> 要是能直接找到銅銀金,豈不是直接生錢? 哦,對了,他沒有鑄錢權,礦產也是屬于朝廷的。 石勒惋惜了一下。 張賓笑道:“將軍,我打聽了一下朝廷給礦工定的工錢,比在外面的普工要高,地方衙門雖沒有直接開采的權利,但礦工一定得生活在當地,也以當地人為主?!?/br> “他們賺了錢總會花用,幽州的商戶賺了錢就得繳納稅收,民越富有,我們地方衙門就會越富有,這和直接生錢沒太大的區別?!?/br> 衛玠也是這么想的,從格物司回來以后就直接找到驛站來,請石勒和趙含章爭取權利,“最好能爭得礦產開采權,若是爭不到,就該爭取礦工管理的權利,下官聽聞民間有雇工工會,是專門為天下賣身做工的雇工爭取權益的,還有農民工會,是為天下種地的農民爭取權益的,既如此,我們幽州當有一個礦工工會才對?!?/br> 石勒:“那不是皇帝派元立設立的嗎,目的是為收集信息?!?/br> 衛玠搖頭,“工會的目的自然不止于此,更多的是朝廷以另一種形式參與進去為工會的人爭取權益?!?/br> 他道:“雇工工會,自然是為天下的奴仆爭取權益,農民工會則是為農民爭取權益,顧名思義,礦工工會為的是礦工,那是幽州的礦工,是幽州的百姓,民利即州郡利,也是刺史的利益?!?/br> 張賓大贊:“將軍,衛郡守所言甚是,某附議?!?/br> 石勒有些坐不住了,“那我現在進宮?” 但他怕他一個人爭取不來,于是目光在倆人之間滑動,然后一把拉住衛玠,“叔寶,你與我一同進宮吧?!?/br> 衛玠:…… 他只是郡守,這種事不該是刺史去和皇帝談嗎? 但石勒一把將他拽起來,直接拉到了宮里。 礦產開采的事,工部和戶部正在爭執,兩部都認為應該由各自負責才對。 礦產,有關于自然一類的事務都應當歸工部管,但戶部認為,金銀銅三種礦產基本用于鑄錢,這就應該歸戶部來管理。 趙含章不覺得這需要議論,反問了一句,“礦產開采出來,不還是得送到工部的鑄錢司鑄造嗎?” 趙銘立即道:“所以為了方便管理,鑄錢司也應該歸屬戶部管理?!?/br> 這就過份了,秋武立即看向傅庭涵,委屈的叫道:“郎君……” 一直沉默的傅庭涵終于道:“礦產和鑄錢司還是應該由工部管理,不管是開礦還是鑄錢,技術都需要不斷進步,如果歸戶部管理,豈不是每次變革技術,都要跨部門合作?” 趙銘:“跨部門合作有何不好?正好可以加強兩部交流,不管是工部還是戶部,官員們都需流轉,正好讓大家加強交流?!?/br> 大家等著趙含章決定。 趙含章:“遵循舊制?!?/br> 一語落定,大家便不再爭了。 石勒拉著衛玠一到,趙銘等人正好拉住他一起商量起開采礦產的事。 要拉起一支隊伍去開礦并不難,難的是如何保障礦場、礦工的權益,如何平衡地方衙門和朝廷的關系,以及礦產的后續也要保證。 礦工從哪兒來? 開完礦了往哪兒去,荒礦怎么處理? 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的,不能竭澤而漁,是將一個礦產徹底采完成為荒礦再做其他營生,還是留下一部分? 甚至連周圍因開礦而產生的環境影響也都要考慮在內。 這是一個,孩子出生就要為他(她)種幾棵樹,長大娶媳婦或者嫁人了就要砍樹做箱子,做床的年代。 上山砍伐樹木也要一收一種,講的是從土地上收獲多少,就要還予多少,如此有進有出方能長久。 那么,他們從地底大量的開采礦石,又要回以大地什么東西呢? 開礦會對地表的植物,周圍的土地造成很壞的影響,處理礦產對空氣也會有影響,他們都要做好后續的處理工作。 石勒被拉著開了一天的會,差點沒想起來進宮的目的,還是衛玠提醒了一下才想起來,“陛下,臣想請工部將幽州煤礦的開采事宜交給幽州來做?!?/br> 趙含章:“你們可以合作?!?/br> 石勒沒想到她這么干脆,愣了一下后問,“怎么合作?” 趙含章笑道:“自然是利于幽州的合作,朕此前便說過,這些礦產是上天賜予幽州百姓的寶貝?!?/br> 衛玠大喜,“將軍,陛下的意思是幽州與工部聯合開發?!鄙踔劣闹莸脑捳Z權還在工部之上。 這是利于幽州的舉措啊。 石勒卻面色凝重,反問道:“陛下為何對幽州如此寬容呢?” 如果是他做這個皇帝,他一定不會將開采權交給幽州,甚至不會交給工部,而是要交給皇室。 由皇室,由他來賺這份錢,掌握此利器。 趙含章反問道:“難道幽州不是朕的土地,幽州的百姓不是朕的子民嗎?” 石勒沉思片刻后垂眸道:“陛下胸懷廣大,臣代幽州的百姓叩謝陛下?!?/br> 趙含章道:“民富則國富,民強則國強,朕不僅希望幽州富強,亦希望其他州郡富強,如此國家才能強盛?!?/br> 權,是要向中央集中,這樣政令才能到達地方,四邊才不會作亂。 但利要廣布于天下,不能都只握在一人,一地之手。 第1321章 心服 石勒這一次來京覲見的體驗感很好,百官都很歡迎他,沒有因為他是奴隸出身就瞧不起他; 皇帝對他也很好,沒有因為曾經是敵手就打壓提防他,反而給了他不少好東西; 開礦的事確定下來了,石勒這次離開不僅帶走了工部的幾個官吏,還帶走了格物司里的十多個工匠,以及一大堆工具。 光是工具就拉了十幾車,還有兩箱子的書。 這一次,石勒是真從心里順服了。 衛玠敏銳,他是最先發現石勒變化的人。 這個人身上一直有股煞氣和悍勁,給他的感覺就是,一旦有不順心的地方,他就會舉兵謀反。 兩年了,期間趙含章對他賞賜和夸贊不少,這種感覺從未消散過,可這一次離京,衛玠竟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內斂和順義。 衛玠不由撩起簾子看向身后跟著的十幾輛車,難道就因為這些工具嗎? 張賓也很快察覺到石勒身上的變化,他很高興,內心終于可以安定下來了。 張賓和石勒的內心其實很像。 石勒的人生成就,有一半要歸功于張賓,不論是在歷史原來的進程上,還是在現在。 他幾次大的人生轉折,都是張賓給的建議,然后還都正確了。 在歷史上,他被茍晞打得滿地找頭,張賓就提醒他在冀州待不下去,我們得找個強大的人跟隨,于是他選了劉淵; 他和王彌成了劉淵手下的大將,因他出身不好,匈奴漢國的官員和將軍們都看不起他,處處針對他,王彌更是沒少在公開場合辱他。 張賓說,王彌野心勃勃,總有一天會殺了將軍,而劉淵一定不會為了將軍懲治王彌,所以我們應該先下手為強。 于是張賓親自寫信誘王彌進帳,當場擊殺了王彌,吞并了王彌的勢力和地盤,劉淵也沒有因為王彌而懲治石勒。 后來,劉聰即位,卻不肯給晉封石勒王位,打壓他的權勢,于是張賓說,不如自己做主,于是石勒就反了匈奴漢國,自己當了皇帝,張賓則成了他的大丞相。 而到了這條線上,石勒還沒來得及成為劉淵手下的獨一無二就遇到了趙含章這個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