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節
趙含章眼睛大亮,雙眼亮閃閃的看著他。 傅庭涵笑道:“你要是能說服中書省和門下省同意,我就分你一半?!?/br> 銅礦這種東西,雖然現在名義上是屬于趙含章的,但她一直放在國家資產上用,每用一份都是走正規途徑的。 不過,她要專權也是可以專權的,此時趙含章就可以大手一揮道:“就這么定了,分我一半,我回頭讓錢局去拉,制好的新錢可以拉到江南去買糧食。北地的糧食還是太少了?!?/br> 傅庭涵:“但中原才是這個時代的產糧大區,是因為它一直戰禍天災不斷,若能得安定,用不了兩年,它就能超越江南?!?/br> 趙含章點頭,不過江南一地在后世一直是魚米之鄉,土肥水厚,耕耘得好了,還能插種,能產出不少糧食呢。 所以江南的農業發展也不能懈怠。 政令下達,洛陽的糧價有所控制,開始陰升,時不時的往上漲一大步,在衙門注視時又悄悄的下跌一小步,而后繼續…… 就這樣漲漲跌跌,糧價還是慢慢上漲了。 被發配到洛陽城郊的夏侯仁和陶烏看著糧價暗暗心焦,“洛陽在大將軍的眼皮子底下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他地方了?!?/br> 夏侯仁嘆息道:“她也變了,從前還能聽進去勸戒,現在越發的獨斷專權,一旦糧價不可控,天下必生亂,她……唉?!?/br> 夏侯仁總覺得趙含章要走茍晞的老路。 難道這是大晉大將軍的魔咒嗎? 每一個攝政的大將軍最后都沒有好結果。 倆人正相對傷心,就聽他們的里正隔著老遠沖他們喊,cao著一口很濃重的鄉音道:“要下鄉,勸他們種高粱咧,你們還呆著做啥子?” 眼淚快要掉下來的兩人立刻顧不得傷心,連忙拎起袍子跟上。 第1256章 固執 今天是二月初十,野外的雪已經都化了,天雖然還是冷颼颼的,但野地已見嫩芽野草,麥地小麥已返青。 走在田埂上,風迎面那么一吹,雖然還是涼,卻能感覺到風柔和煦,并不同于北風的凜冽。 加上太陽照著,在田埂上一走,冷意慢慢被驅散,周身開始暖融融起來。 吹著這風,陶烏心情都忍不住多好了些,他實難想象這樣好的天氣未來會有郭璞說的大暴雨,還形成幾十年難得一見的災害。 對郭璞的信任又不免動搖,“你說,郭璞算的準嗎?春天會有大暴雨?還說會到春夏之際,這是說要下兩個月的暴雨?” 夏侯仁走在一高一低的田埂上,一個不注意踩進一個坑里,忿忿道:“誰知道,那郭璞也是貪生怕死之輩,他說的話未必全是真的,當初他被王敦捉去,都沒用刑呢,直接就說瑯琊王有天命,轉頭就跑到洛陽來投靠大將軍了?!?/br> 所以你覺得郭璞是不是算出了趙含章才是那天命之人? 問話在舌尖轉了一圈,陶烏沒有問出口,默默地咽了下去。 夏侯仁也默契的略過這個話題,繼續天災的話,“北方少雨,土地廣袤,春季下雨,黃河正是枯水期之末,傅尚書又疏通了一遍,就算有洪災,當真嚴重到需要此時便公告天下嗎?民慌糧漲造成的災難怕是比洪災還要大?!?/br> “人禍之害,從不低于天災?!?/br> 他們就是怕趙含章決策失誤造成的災難還要大于天災本身帶來的傷害。 里正停下腳步往后一看,見倆人又落后一大截,忍不住出聲催促,“兩個后生,你們倒是快一些嘛,這日頭都快到中天了,我們今天要走兩個村子的咧?!?/br> 陶烏忍不住了,緊走兩步后問道:“老丈不是洛陽人吧?” “不是,怎的,你瞧不起外地人?”里正道:“我祖籍巴蜀,但現在洛陽落戶了?!?/br> 陶烏連忙表示他沒有瞧不起里正的意思,單純就是好奇。實在是,他說話,他需要很用力才能聽出來啊。 里正碎碎念的往前,“我可是大將軍親自在路上收來的,里正也是大將軍點的,我接了這么多來學習的后生,就你們兩個最磨蹭……” 念到這里,里正不由停下腳步又回頭看了一眼倆人,點評道:“年紀也最大?!?/br> 夏侯仁和陶烏:…… 倆人瞬間領悟,陶烏若有所思,問:“里正,常有學生來跟您學習嗎?” “那可不,多著呢,尤其是太學里的學生,每月都有人過來?!?/br> 夏侯仁:“里正,我們不是學生,我們是官?!?/br> “官我也見過不少,那司農寺的官,還有工部的,就常來我們鄉下,”里正并不慫,點評道:“我最喜歡的三個官,大將軍、傅尚書,還有沈郎中?!?/br> 夏侯仁:“沈如輝?” “對,就沈郎中,可惜他許久沒來了?!?/br> 夏侯仁道:“他去治黃河了,才回京不久?!?/br> 里正就嘆息一聲,“唉,黃河要發大水了是不,你說哪條大河春天會發大水?大家種地都要水呢,按說不該發水才是?!?/br> 陶烏精神一振,問道:“里正也覺得今年不會有大雨嗎?” “那不一定,”里正道:“我是巴蜀人,才到洛陽三年,我就覺得冬天雪少了,我問過幾個當地的老人,都說今年春夏會多雨,要我們多種點豆子,少種些稻子和麥子?!?/br> 夏侯仁和陶烏對視一眼,問道:“朝廷也如此建議,村民們不遵從嗎?” 里正:“這高粱哪有大米和麥面好吃?粟的產量太低了,老人們都說有雨,但他們說的也不都是正確的,所以聽的人不多?!?/br> “而且種麥子和水稻也需要水啊,春天下雨是好事,”里正嘆息道:“秋冬那會兒,我就勸大家少種些麥子,你看,這大片大片的麥子還是種下去了?!?/br> 夏侯仁:“所以大家都沒少種?” “有不聽話的人,自也有聽話的人,還是有不少人家少種了小麥,今天我們就是勸那些不太聽話的人家,”里正道:“冬小麥已經種下去了,我覺得種下去也挺好,反正朝廷給的地要養,夠種的,只要接下來少種稻子,多種高粱和粟就行?!?/br> 但他們并不打算聽里正的。 “那高粱賣不出價,也不好吃,這幾日城中的麥子和稻子都漲價了,我看這天好得很,我到地里看了,小麥已經返青,長得好得很呢?!?/br> “就是的,我打聽過了,那些個豪門貴族也都種小麥和水稻呢,您不讓我們種,回頭這錢全讓他們賺去了?!?/br> “這是賺錢的事嗎?”里正跺腳,“這是救命的事,大將軍說了,將有天災,這水稻種下去,回頭全叫水給沖了?!?/br> 夏侯仁和陶烏也勸,“城里糧價飛漲,就是因為將要有天災,讓你們種高粱和粟,也是為了防災,高粱和粟皆抗澇,或許能在水災中生存?!?/br> 村民們從善如流,“行,聽你們的,我們會種高粱的?!?/br> 夏侯仁和陶烏放下心來,以為任務完成了,但里正沒動彈,臉上還是很不高興,“你們種幾畝?” “各種兩畝,也夠吃了?!?/br> “夠吃個屁,”里正問道:“你光吃不納,要是那小麥和稻子都不得收,你拿什么繳賦稅?” “那小麥不會不得收的,我都去地里看過了,長得可好了,再過兩月就能收了?!贝迕裾f著火氣都要冒出來了,指著湛藍的天空問道:“您看這像是有雨的樣子嗎?我們都犁地,開始蓄水犁田育稻苗了?!?/br> “洛陽不像巴蜀,少有雨水,我們來這三年,春天能下幾場雨?”村民道:“就算它加一倍的下,那我們也不怕,正好了,免得灌水插秧了?!?/br> “有洛陽的老人看過天了,今年就是多雨?!?/br> “前年那么大的旱災和蝗災,他們怎么沒看出來?”村民質問,“當時問起來還說會風調雨順呢,結果我們種下去的水稻空殼了一半?!?/br> 夏侯仁沉聲道:“大將軍和郭神仙也說今春多雨?!?/br> 村民頓住,蹲到地上半天不說話,最后道:“行,我再多種三畝高粱和三畝粟,但水稻我還是要種?!?/br> “行行行,不攔著你種,”里正道:“只是少種一些,以免浪費種子?!?/br> 又道:“漚的肥多施給高粱和粟?!?/br> 村民們嘴上應著,卻沒打算做。 固執的人,就算是天塌到頭頂了,他們依舊會堅定的認為天不會塌。 第1257章 暴雨 夏侯仁對此很不理解,“觀他們言行,對大將軍和郭璞甚是相信,為何卻不愿聽大將軍命令?” 里正道:“大將軍和郭神仙又不會種地,他們相信會下大雨,但也相信他們種小麥和水稻會有收成?!?/br> 陶烏突然問里正,“您家中種小麥和水稻了嗎?” 里正:“種了一些,但比往年減少了一半,打算留出地來種高粱和粟?!?/br> 陶烏蹙眉,“我知道大將軍為何讓我二人來這鄉野之間了,也明白她為何早早讓祖逖幾人起程去黃河沿岸,若是洛陽這里的百姓都不聽勸,更不用說離洛陽遠的地方了?!?/br> “有朝廷預警天災尚且如此,若沒有示警……”陶烏看向夏侯仁。 夏侯仁蹙眉:“可這也說明示警對這些愚民無用,平白漲了糧價……” 一旁的里正不高興了,叫道:“咋能叫我們愚民呢?我們怎么就愚了?這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這天下這么大,郭神仙又沒說那雨可著我們洛陽下,萬一我們的小麥和水稻就能收呢?” “再說了,雖然有不聽勸的人,可也有聽勸的人,我這手底下一百戶,可有七十二戶聽勸的,就算那什么,不是能活七十二戶人嗎,憑啥就因為那二十來戶就把我們一百戶全罵了?” 里正持續輸出,把口水都噴夏侯仁和陶烏臉上了,倆人猝不及防,防守不及,也反駁不了,只能連聲道歉。 祖逖把趙申安排在司州沿岸,他則回冀州,趙含章又命趙銘、趙駒和趙寬做好豫州、兗州和青州沿岸下游的防災工作。 大災未至,在這種氛圍之下,糧價先漲了又漲。 本來家中有余糧的百姓還想趁著青黃不接時高價賣出,賺一筆錢,等四月末冬小麥收獲,五月開始他們就不缺糧了。 但聽天災的聲音不斷,家中有余糧的百姓就不敢賣了,甚至還開始減少用糧。 能吃干的人家改吃稠的,能吃稠的人家改吃稀的,而本來只能吃稀的人家開始趁著春暖花開時采摘大量的野菜拌著吃,少吃糧食多吃菜,能省一點是一點。 三月清明,洛陽不見雨水,反而陽光明媚,天氣開始回暖,野外到處是盛開的野花。 到谷雨時分,洛陽下了一場小雨,中午落雨,不到傍晚就停了。 朝中開始議論紛紛,民間的百姓也一臉懵的抬頭看著天空,“這是要旱啊,谷雨就下這么半天雨,到了芒種,我們能有水種田嗎?” 雖然疑惑,但相信趙含章的人依然選擇下種高粱和粟,這兩樣都是直接犁地后撒的種子。 而不相信的人,也開始灌水育種稻苗,只等立夏之后開始插秧。 他們偶爾還去看地里的冬小麥,谷雨過后,小麥開始努力抽穗,但今春有些干旱,一些地水不足,麥穗抽得很辛苦。 農民們沒辦法,只能灌溉。 在溝渠旁邊的還好,可以放水入田,離溝渠特別遠的,就只能挑水灌溉了。 忙活了好幾天,把所有的麥田都灌溉了一遍,眾人看著在風中搖曳的麥苗高興不已。 谷雨過后未見一滴雨,只有艷陽高照,一些地面都開始干裂了,一個農民抬頭看著天上的大太陽道:“要是再不下雨,今年會不會洪澇不知,但一定會干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