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節
“水多的地方還能種水稻,使君,我擅長種水稻,您應該會給水稻種子吧?” 趙含章肯定道:“自然要給,我也很喜歡吃白米飯的?!?/br> “白米飯啊,”眾人想象了一下,恍惚道:“我隱約記得它的味道,別說,還真好吃?!?/br> 趙含章嘆息道:“可惜我能力有限,只能給你們吃雜糧饅頭和粗糧粥?!?/br> 眾人忙道:“使君已經很好了,這世上如使君一樣的官不多了?!?/br> “不是不多,我是沒見過?!?/br> 趙含章就喜歡聽他們夸她,聞言笑瞇瞇起來,同時心中一再告誡自己,以后可不能為了聽這些好話做錯事啊。 果然啊,人都是有劣根性的。 皇帝也喜歡別人夸自己,聽傅祗說趙含章很推崇他,她不僅救出傅祗這兩萬大軍,也是她堅持讓傅祗帶兵回洛陽護衛他。 于是對于傅祗提出的正式加封趙含章為豫州刺史的事,他略一猶豫就答應了。 不過這封公文還是被扣下了,東海王雖不在京城,但他的人在。 現在趙含章和東海王打得如火如荼,他的人自然不會讓這封圣旨流出去。 等皇帝和傅祗終于利用手上的這兩萬兵馬勉強穩住京城,替換掉好些官員后,東海王班師回朝了。 連傅祗都忍不住感嘆一句,老天爺沒有站在皇帝這邊啊。 東海王但凡晚上幾天回來,他們就能安排好斷了他的后方。 第406章 放任 可惜時機已經失去,傅祗便建議皇帝掌握京城城門,然后緊閉城門,拒絕東海王入內。 皇帝猶豫起來,雖然他手上現在有兩萬兵馬,但京城里東海王留下的人更多,他不覺得自己的這點人能打得過他們,到時候…… 這么一想,皇帝便膽怯了,于是什么都沒做,放任東海王回京,自然,重新擬好的旨意又被東海王攔下了。 笑話,皇帝要是封趙含章為豫州刺史,那才和趙含章打了一仗的他算什么? 于是,趙含章的正式冊封又沒了,在文武百官面前,她這個豫州刺史便名不正言不順,誰都能夠以討伐逆賊的名義討伐她。 不說其他州治的人,便是豫州內都有不少人蠢蠢欲動。 不過他們多數是有賊心而已,暫時還沒賊膽,畢竟趙含章可是能打敗匈奴的人。 但沒有正式冊封的弊端還是顯露了出來,除陳縣所在的梁國、趙氏掌握的汝南郡,沒了太守的汝陰郡,和曾經被她重點關照過的潁川郡外,其他郡國都不太聽她調令。 趙含章的命令下去,他們接了是接了,卻不遵從,而有的郡國,更是直接將她的公文退回,明目張膽的表示不服從。 趙含章收到退回來的公文,也不著急,丟在一旁后便專心在她已徹底掌握的四郡國里搞內政,哦,順便把還算聽話,又被夾在中間的南陽國給收服了。 曾經何刺史掌握的五郡國分別是梁國、汝南郡、汝陰郡、潁川郡和南陽國,而剩余的五郡國,都被其他勢力,尤其是茍晞給拉了過去。 雖然名義上屬于豫州,實際上卻是聽兗州調遣。 趙含章接手豫州后,一直在試探各郡國的意思,這會兒試探出來了。 何刺史沒有掌握到的郡國,她短期內休想掌握,而何刺史已經掌握到的郡國,她還得再收服收服。 其中一直偏安一隅,老實呆著的南陽國便進了趙含章的眼。 這個郡國有意思,何刺史下令各郡國支援陳縣,他也出兵了,卻只出少量兵馬,在后方打一下醬油,由一個偏將領命前來。 哦,南陽國是南陽王的封地來著。 趙含章這才想起這事兒來,難怪它一直這么游離呢。 不過此時南陽王不在封地內,那位王爺現在長安呢,于是趙含章給南陽國太守去信,讓他和其他郡國一樣,安撫百姓,賑濟災民,有什么困難和她提。 當然,她答應不答應,答應到什么程度是另一回事了。 隨著趙含章命令一起下發的還有她給各郡國的糧食和金錢支援,趙含章特別大方,大方到掏空了手上所有的錢下發。 隱約猜到了什么的汲淵和傅庭涵沉默不語,等著她發作。 晉國的爛是從上到下,為民者有,但更多的是為私利的官員。 趙含章大批的物資下去,直接幫她試探出了一批不能用的人。 她什么都沒說,似乎不知底下有人私匿她下發的支援物資,依舊留在新宋縣內。 隨著第一場雪落下,新宋縣的房屋也起了小半截,便是五六歲的小孩兒也每天跑到工地上搬磚。 他們人雖小,但只要肯來,縣衙也用他們,給他們記了名冊,只要完成一定量的工作便可以領到吃食,他們沒有銅錢拿,但隨著天越來越冷,十歲以下的孩童都分到了一套衣裳和鞋襪。 分到衣裳和鞋襪時,孩子們都驚呆了,一再確定這是給他們的,不會再收回后,他們當即脫下身上的破爛衣裳,冒著寒風先把新衣服穿上,然后套上自己的破爛衣裳…… 穿好了衣服,他們就蹬掉腳上的草鞋,先穿上襪子,然后套上鞋子,一群孩子便相對著傻樂。 發了衣服的士兵見他們都穿戴好了,立即揮手驅趕,“去去去,別在這兒擋道,來來來,所有人都看過來了,今兒珍寶閣有成衣鞋襪出售,凡是領了以工代賑工作的,都可憑借條子來買,價格優惠,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啊?!?/br> “孩子全都一邊去,別在這兒擋路?!?/br> 孩子們一哄而散,但也沒有走遠,就站在一旁往這邊看。 就見士兵們搬出一個個大箱子,從里面拿出一套又一套灰色或者青色的衣裳,掏出不少大鞋子和襪子擺在一旁。 當即就有大人捂著銅錢上前問價。 趙含章似乎想要把珍寶閣開遍豫州,新宋縣她賣東西的地方就叫珍寶閣,專門出售糧食、布匹和鞋襪等東西。 就只是一個寬敞的木棚,東西都是擺在棚前的,只有入夜或者下雨下雪的時候才會搬到木棚里去,特別的簡陋。 趙寬等人不理解,趙含章是哪來的臉能將這樣一個地方取名叫珍寶閣的。 但這里的難民們卻輕易接受了,因為這里有糧食,可不就是珍寶閣嗎? 這里是每天下工后最熱鬧的地方,就算不買糧食,只是看到木棚里一袋又一袋的糧食,那也能讓他們安心。 看到真的有大人上前買衣裳,孩子們便豎起腦袋湊上去聽。 士兵道:“這一套麻布衣裳,二十文一件,褲子十文一條,鞋子也是八文一雙,襪子便宜,五文錢三雙?!?/br> “這一套貴些,暖和,要二十五文一件……” 有記性好的孩子很快記下了價格,轉身就跑。 他一路跑到磚窯那里,沖還在加班干活兒的工人們喊道:“珍寶閣出御寒衣裳了,便宜的二十文一件,貴些的二十五文一件,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正在燒磚的工人聽見,立即跑出來問道:“是成衣嗎?” “是成衣,”小孩兒大聲道:“是汝南郡的女工趕制出來的,針線細密,布料也好,很是耐穿呢,要買的趕緊了?!?/br> 有人抽不出空來,家里又沒什么人,當即在孩子群里一掃,找到自己認識相熟的孩子,立即伸手把那孩子拽過去,從懷里數出錢來道:“幫我去買一套衣裳,就要便宜的就行,重要的是鞋襪,給我多買兩雙,買好了我給你一文錢當報酬?!?/br> 孩子一口應下,記下他要買的東西后便去看其他人,“還有誰要買的,我只能買五套!” 他只記得住這么多,多的他就記不住了。 使君說了,他以后得讀書,讀書以后就識數,能記住的東西就多了,所以他得攢錢讀書! 第407章 賺錢 因為進了新貨,簡陋的珍寶閣前很熱鬧,一直有聽到消息的工人們拿著錢趕來。 現在他們不是很缺糧食了,在這里干活兒,每日都有吃的,他們賺到的工錢也能買糧食。 所以每人都存有一定的糧食。 倒是很缺布匹和成衣鞋襪等物,尤其是冬天了,大家衣裳漏風,鞋子都還是草鞋,更不要說襪子等物了。 有了錢,他們便想為自己添置些東西,至少暖和些,日子好過點兒。 趙含章早想到這點兒,從戰事結束開始便讓安定的汝南郡各縣開始大量制作各種物資。 汝南郡上蔡縣章家村里,章大巖和包三柱推著手推車才進到村里,立即有眼尖的村民看見,連忙奔出來問,“大巖,我們的錢領回來了嗎?” “領了,領了,一會兒上我家拿錢?!?/br> “不急,不急,”對方嘴上說著不急,臉上卻笑開了花,眼睛緊盯著板車上的東西,“大巖,這是布料嗎?是不是還有活兒?你可得給我們多留幾匹布,我家婆娘的手藝好……” 章大巖道:“那不行,縣衙的管事沒選中你婆娘做的衣裳,說是針腳不夠細,倒是鞋子做的還成,我這次領了兩百雙鞋子的量,回頭給嫂子二十雙的量?!?/br> “二十雙夠她做多久???給個五十雙吧,她帶著我家閨女做,很快就做出來了?!?/br> “那不行,”章大巖一邊推著板車往家走,一邊拒絕,“每個人領的量都是有數的,而且管事要求嚴得很,大花做鞋的手藝還比不上大嫂,她做了管事要是不收,回頭這材料費你還得給我?!?/br> 對方立即不說話了。 章大巖跟著道:“這做鞋子還是比不上做衣裳,我聽縣衙管事的說,手藝好的裁縫和繡娘能進繡坊呢,那做出來的衣裳是用綢緞做的,一套最少能賺五十文錢?!?/br> 章聰咋舌,“這么賺錢?” “可不,”章大巖道:“所以聰哥,你也別總拘著大花,我看過了,我們村里這么多女郎,就大花手藝還不錯,送到繡坊里去學,指不定能學出來?!?/br> “讓她在家里納鞋底虧了些,現在是外頭流民多,使君心善,所以讓我們做鞋子賑濟,但過了這一波,還有多少人會往外買鞋子的?”章大巖道:“但進了繡坊就不一樣了,不僅要學裁剪衣裳,刺繡,聽說還學紡線織布呢,這里頭凡能學到一樣,將來就受用無窮了?!?/br> 章聰還在思索,章大巖已經推著板車回到自家院子里。 都不用他出門去通知,自有看到的小孩兒滿村的宣揚,章大巖和包三柱從縣城里回來了。 村里的人立即動起來,大家跑來章大巖家領錢。 這是他們家里給縣衙織布、做衣裳、納鞋子和做襪子之類的工錢。 一開始,縣衙要求他們每家都報上擅長的東西,或是織布,或是紡線,或是裁縫,納鞋底和做襪子,每家必須上交一件樣品。 他們心驚膽戰地照做了,還不敢做差了,廢了好大的勁兒才做好。 東西交上去后不久,縣衙上便來人,選定了好些人家,讓他們各家做自己擅長的東西,還有十來戶因為手藝太差沒被選中。 別說,當時那十來戶特別神氣,可高興了。 被選中的人家則如喪考妣,戰戰兢兢地領了縣衙發下來的東西,照著做以后如實上交,然后他們領到了第一筆工錢。 情狀立即反過來,沒被選中的十來戶立時臉色不好看了,這次他們又過來了,圍著章大巖道:“大巖,你替我們和管事說了沒?” “說了,”章大巖解開板車上的繩子道:“但管事沒答應,說你們的手藝太差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