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干飯人 第213節
一旁的中年人和青年也紛紛落淚。 李厚拉著中年人和青年的手道:“如今我身邊親近之人只剩下我這侄子和侄孫了,還請表妹憐惜,給他們一條活路?!?/br> 趙含章看了倆人一眼,問李厚,“那這里面的人都是……” 李厚抹了抹眼淚后道:“多數是從各村莊劫掠來的百姓,還有些是我塢堡中的村民,還有我幾個族人?!?/br> 李厚忙讓李淶去把族人們都叫上來拜見趙含章。 趙含章也沒拒絕,接了他們的參拜后道:“好叫表哥知道,我們現在還在打仗,并不能立即返回西平,所以我只能把你們送進管城?!?/br> 李厚臉色更加慘白,忙道:“可管城被匈奴人包圍,里面的北宮將軍雖厲害,卻兵少糧缺,只怕守不了多久?!?/br> 管城要是破城,城中的百姓不還是一樣的下場嗎? 不是被殺,就是被劫掠進軍中。 趙含章道:“我們這次來就是支援北宮將軍的?!?/br> 李厚驚訝,然后眼睛大亮,“是不是大軍要來了?” 趙含章沒有否認,只是道:“我們只攻不守?!?/br> 李厚:…… 李淶道:“不知北宮將軍可會離開?” 趙含章道:“這要看北宮將軍的選擇?!?/br> 李淶垂眸思考片刻,抬頭道:“我們愿意進管城?!?/br> 他身后的青年卻是跪下道:“我想追隨女郎上陣殺敵,將漢國匈奴全都驅逐出豫州?!?/br> 趙含章看了青年一眼,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郡守,小子李肇?!?/br> 趙含章贊道:“好名字,志向也很好,只是你會武藝嗎?殺過人嗎?” 青年抬起微白的臉道:“殺過!他們殺進來時,我殺過!” 只是最后他力竭時,他爹用力把他手中的劍丟遠了,并壓著他的頭跪下,向沖進來的匈奴兵投降,這才暫時保住了他這條小命。 趙含章這才贊許的點頭,直接把人收下了。 李厚和李淶都沒有表示反對。 這世道,誰知道是留在管城里死得比較早,還是跟著趙含章上戰場死得比較快呢? 所以就隨孩子們高興吧,說不定跟著趙含章,反而活得比較長呢? 李厚表情呆滯起來,渾身透著一股死氣和悲戚,他的兒孫都死了,誰能想到,他年紀最大,最是無用,反而活到了最后呢? 趙含章問完李肇話,一回頭見李厚表情不太對,便嘆息一聲,微微用力抓住他的手腕,直接將他握得手痛回神。 見他看過來,趙含章便沖他露出笑容,將人用力扶起來,“表哥,營中還亂得很,您擔驚受怕這幾日,還是先休息吧,我讓人帶你們去帳篷中休息,明日天亮再敘話?!?/br> 李厚點頭,被扶到最近的一個帳篷里住下。 營地才經歷一場戰事,到處是尸體和血,還有被火燒過的帳篷,能留存的完好帳篷沒多少。 趙含章一半給自個的傷兵用,一半則給被劫掠來的百姓用,受傷和婦孺都被安排進帳篷里,先度過這一夜再說。 傅庭涵剛才清點傷亡去了,這回兒才找過來,見趙含章身邊跟著兩個陌生的男子,不由多看了他們一眼。 趙含章就和他介紹倆人,“這是我侄子李淶,這是我侄孫李肇?!?/br> 傅庭涵看著和趙銘差不多年紀的李淶,再看一眼比他們還略大幾歲的李肇,沉默了一下后點頭,打招呼道:“侄子好,侄孫好?!?/br> 李淶和李肇:…… 趙含章就和他們介紹,“這是傅庭涵,我的軍師,也是我的未婚夫婿?!?/br> 這畢竟是親叔叔(親叔祖)給他們找的靠山,倆人勉強擠出笑容來,一人叫道:“傅大公子?!?/br> 一人則叫道:“姑祖父?!?/br> 父子倆不由的對視一眼,李淶默默地看著他兒子,他沒想到他兒子能如此厚顏; 李肇也看了他爹一眼,他沒想到他爹一把年紀了還這么不識時務。 父子兩個默默地移開了目光。 傅庭涵對這兩個稱呼全權接受,和趙含章道:“我們的傷亡清點出來了,俘虜的人數也清點出來了,他們多數不是匈奴人?!?/br> 趙含章蹙眉,“不是匈奴人,那是?” “羯胡和鮮卑,這是一支雜牌軍?!?/br> 趙含章微訝,和李淶李肇點了點頭,讓他們下去休息后便轉身和傅庭涵去處理這些匈奴。 被俘虜的胡兵不少,一千兩百人。 人數太多了,趙含章不打算留下這么多人,畢竟她也才有兩千兵馬,這段時間傷亡一些,又補充了一些,基本上維持著這個數據。 “跑出去的多嗎?” “不多,而且我們派了人守著西路,驚慌之下他們全都朝東跑了,暫時到不了西面?!?/br> 趙含章點了點頭,表示滿意,看了一圈后道:“讓他們的隊主和什長來見我?!?/br> 都是亂軍,留下的隊主和什長沒幾個,但也足夠趙含章問話了。 只是問話和處理公務,趙含章懶得去占一個帳篷,所以找了個倒地燃燒的木柱子邊坐下,招手讓人把那幾個隊主和什長帶來。 一共就五個人,兩個隊主,三個什長,其他的都是普通士兵,當然,也未必,說不定還有人躲在人群里假裝是普通士兵, 不過趙含章也不是很在意就是了,反正主將已經被她一槍戳死了,他們現在人心渙散,躲在人群里也沒多大用處。 趙含章先問了五人的名字和民族,得知五人不是羯胡就是鮮卑,竟然一個匈奴人也沒有,不由問道:“你們軍中匈奴人有多少?” “不多,大約只有百多人,”一個叫程達的羯胡道:“我們的將軍倒是匈奴人,只是他不受重用,所以招的都是羯胡和鮮卑?!?/br> 趙含章道:“論驍勇,羯胡和鮮卑都不下于匈奴,何來尊卑之分呢?” 程達聞言抬頭看了趙含章一眼,復低下頭去道:“但在漢國,羯胡和鮮卑的地位就是在匈奴之下的,連漢人都比不上?!?/br> 一旁的魏右道:“漢國是陛下所建,陛下是匈奴,自然以匈奴為尊,好比晉國,它是漢人所創,便以漢人為尊,這不都是正常的嗎?” 第357章 微微地感動 趙含章沒想到他們會有這個認識,不由地挑了挑眉,從現實來說,他們說的都沒錯。 但現實如此卻不代表就是對的,漢趙的開國皇帝劉淵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兒,所以他希望匈奴和漢人能夠親如一家。 劉淵雖是匈奴人,但從小接受的是漢文化,年輕時候在洛陽為質,其漢文化素養不落于一個晉人,所以他很推崇漢治。 趙含章認為,他將國號定為漢,不僅在于他自認是漢室后代,繼承蜀漢統治名正言順(雖然是借口),也在于他從小受到的教育。 如今他剛剛建國,推崇的是以漢治胡。 別看他連續兩年發動戰爭攻擊洛陽,但其實他一直在約束治下的軍隊,希望他們不犯民,一收攏民心,達到“稱漢以懷人望”的目的。 他是想把自己放在和晉國相同的地位上以新代舊,一個朝代想要取代另一個朝代,那就一定要攻破它的都城,滅掉它的亡國。 劉淵想要的從來不是建立一個匈奴漢國,他要的是取代晉國,統一整個九州。 當前,匈奴和普通漢人的矛盾其實并不是不可調和的,劉淵一開始對漢人的統治也偏向溫和,只是他手底下的人一個接一個的不聽話,游牧民族的特性,搶占地盤后就劫掠財物,更習慣將百姓當做奴隸來管理。 連王彌這樣的漢將殺起漢人來都毫不手軟,更不要說劫掠財物和人口了。 再過幾年,他們殺的人更多,漢族和匈奴之間的矛盾這才再不能調和,這時候他才會放棄以漢治胡,然后施行“胡漢分治”。 將人分等次,匈奴人是第一等,凌駕于所有民族之上,漢人似乎成了最低等的,但其實最受壓迫,最被看不起的反而是羯胡。 不然后來羯胡也不會為了反匈奴便建起了自己的政權。 趙含章垂眸思考,現在匈奴漢國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趨勢,看來即便提早了一年稱帝,劉淵還是沒能控制住局勢。 她翹了翹嘴角,羯胡一直是匈奴的奴隸,漢人凄慘,而他們的待遇其實比漢人還不如。 匈奴人看不起漢人,卻會學習漢人的文化,心底知道漢文化的好,是一種既自卑又看不起漢人的態度; 而對羯胡,則是打心底的自豪和瞧不起。 但是,羯胡就比匈奴差嗎? 沒有哪一個民族比哪一個民族差的,他們血脈中都有各自民族的特性,羯胡就會一直低頭認宰嗎? 不過是時機未到而已。 趙含章垂眸思索,心中百轉千回,很快就拿定了主意,問道:“李氏塢堡已經為你們籌措糧草,你們又為何要趕盡殺絕呢?” 程達道:“我等不過聽命行事?!?/br> 他道:“將軍讓我們籌措糧草,我們便籌措糧草,他讓我們抓捕百姓,破塢堡,掠財物,我們便也只能聽從?!?/br> 趙含章不知信了多少,問道:“劫掠來的財物在哪兒?” 程達就指向中帳,那是剛才主將跑出來的帳子,那里面的東西早被趙含章給收刮了,她收回目光,“沒有了嗎?” 程達搖頭,“這里的百姓都窮得很,也就李氏塢堡還有些錢,但也不多,能搶的都搶了?!?/br> 趙含章問道:“家中還有人口嗎?” 程達嚇了一跳,問趙含章,“你們漢人還要去我們國家抓我們的親人嗎?這是戰事,不該累及家人?!?/br> 趙含章就深深嘆息一聲道:“這場戰事,你我都不過是被無辜卷入的兵士,雖然你殺我漢民,但我愿意給你活命的機會?!?/br> 程達卻并不感動,平平淡淡的應了一聲。 這樣的事他和他的同伴們經歷過很多,他投降了,是俘虜,趙含章若嫌他們累贅,坑殺了他們也是正常的; 若覺得他們可用,不過是從匈奴的奴隸變成漢人的奴隸罷了。 他和他的同伴們幾次換主,這個將軍輸了,他們就跟新的將軍,新的將軍看不上他們,或是坑殺了他們,或是把他們驅趕上前線當rou盾,他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這都是很正常的事。 他們從沒有選擇的機會。 所以趙含章這意思是不殺他們,要留下他們做奴隸了? 已經麻木,想著多活一天是一天的程達遲疑的道謝,“多謝將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