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干飯人 第162節
趙銘這才揮了揮手道:“走吧,去與你父母告別,棋子的事你自己知道就行,事情未成之前莫要宣揚?!?/br> 趙寬應下,恭敬的退了下去。 但他心里很疑惑,灈陽是上縣,趙含章到底要怎樣才能為他取得灈陽的縣令之職? 她自己都只是一個縣令吧? 哦,還是沒有公開承認的縣令,只是得到了豫州刺史的私下認同而已。 趙寬答應了,日常跟著趙寬混的幾個族兄弟一看,便也跟著他一起走了。 于是趙含章把他們打包送到了上蔡莊園里,讓他們跟著汲淵干活兒。 趙含章出錢,柴縣令主動聯系了他知道的糧商和一些大士紳,和他們買了不少糧食。 當第一批運到上蔡,一直如死水般安靜的上蔡縣突然活了起來,各里里正下村通知,各家各戶都拿上糧袋去縣衙里領今春賑濟的糧食和下發的糧種。 賑濟的糧食并不是很多,可畢竟是有,省著點兒吃,能夠在家中存糧的基礎上延續個十來天左右。 還沒等他們把糧食安排好,縣衙突然又公告役令,這一次役令卻不是和從前一樣無償,而是有償的。 聽說是以工代賑,秉持著自愿原則,去修建水渠,開荒除草的人每天都有錢拿,而拿著錢可以和縣衙買到低糧價的糧食。 說是低糧價,其實也就比糧鋪里少個兩三文。 但這兩三文對他們來說也很大了。 第268章 安民 冰雪消融,小麥回青,春暖花開之際,諸傳帶著他剩余的商品離開西平,回蜀地去。 趙含章親自去送人,還非常大方的送給他兩箱子琉璃制品,一箱是琉璃瓶,一箱則是小巧的琉璃鏡子。 “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希望諸公子路途順利,”趙含章笑道:“我西平缺糧食布匹,下次公子再來,一定要多帶這些商品啊?!?/br> 諸傳看了眼道路兩旁正在勞作的農人,笑著點了點頭,“只要西平縣縣君還是趙女郎,我一定來!” 經商,不是所有城池都安全,也不是所有城池都歡迎的。 有些縣城為了不讓外地來的商人擠占本地的商業空間,會想各種辦法驅趕商旅。 諸傳這幾個月在西平過得很快樂,不僅趙含章對他歡迎,西平本地的士紳豪富們也對他很友好。 能不友好嗎? 蜀地的綢緞和錦綾都是很受歡迎的。 諸傳回蜀需要經過上蔡,他只在上蔡停留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離開時,看著路上熱火朝天挖渠修水利的百姓,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長隨見他光嘆氣不說話,不由問,“郎君,多好的景象啊,您嘆什么氣?” “我嘆中原的百姓總算有了一絲希望,”諸傳道:“我們蜀地雖然也不平靜,但和隔三差五就打一場的中原相比好太多了?!?/br> “以前出來,所過之地餓殍遍地,百姓臉上盡是麻木,尤其是開春之際,”他道:“明明應該是一切伊始的時節,應該生機勃勃才對,但人眼中盡是絕望,只有這一次,我從他們眼中看到了希望?!?/br> 諸傳道:“她或許有野心,但誰又能否認她對百姓的益處呢?” 很顯然,諸傳是知道上蔡的改變是因為趙含章。 其實不僅諸傳知道,西平縣和上蔡縣的百姓們都知道。 汲淵從不吝于夸贊宣揚自己的主公,何況上蔡這邊還用了這么多趙氏的人。 于是上蔡的百姓都知道,他們之前的賑濟糧,現在以工代賑的錢糧都出自趙含章,當然,是他們縣令和趙含章求的。 據說兩縣現在結成了兄弟縣,以后上蔡要幫助西平,西平也要幫助上蔡,兩縣共同進步。 因此,上角村和下角村關系更好了,在地里勞作時碰見,明明是兩個縣的人,但大家就是很熱情的打招呼,因為年前爭搶工時的嫌隙淡了許多,大家還攀起親戚來。 “我們兩村本就通姻,現在兩縣更是結成了兄弟縣,我們關系更好了?!?/br> “是啊,是啊?!?/br> 趙含章不僅在西平,在上蔡也開始大量收攏難民,有她的錢糧支持,柴縣令雖然心浮無著,但還是聽從汲淵的建議,拿出大量官田和荒地安置流民。 上蔡的磚塊開始自銷,賣出去給難民們建房子,嗯,錢是趙含章出的,但賺到的錢又流回了她手中…… 縣內的士紳豪富們也趁機收攏了一些流民,可惜柴縣令突然強勢了許多,檢查得尤為嚴格,不許他們再隱匿隱戶,凡雇傭長工都要經過縣衙,不僅要上報名字,來處,還要明確他們給長工的待遇。 他們懷疑這是趙含章的意思,因為心軟好說話的柴縣令臉皮是不會這么厚的,但他們沒有證據。 看著趙氏莊園和整個上蔡縣都如此熱鬧紅火,他們便是不滿也只能憋著,不然別說湯,他們連刷鍋水都喝不上。 因為,趙含章以身作則,慢慢的將莊園里的收留的隱戶全都登記造冊。 柴縣令:…… 柴縣令驚呆了,他知道趙含章莊園里有隱戶,卻沒想到竟然隱了這么多人。 更讓他目瞪口呆的是,她雖然登記造冊了,但賬本卻做了兩本,一本是要放在縣衙公房里,可供上官閱覽的,用汲淵的話說是,這是上蔡縣需要上交賦稅的名單; 另一套卻是存在了他的縣衙和趙氏莊園里,用汲淵的話說是,這是上蔡縣應該收到的賦稅。 柴縣令一時不能理解。 汲淵便直接點明,“朝廷不能體恤下縣,每每征收賦稅都是按最高額計,然而地方遭遇災禍,朝廷又不能賑濟,若縣君不在縣中截留一些財物以供來年,難道每每遭遇災禍都要求助我們女郎嗎?” 柴縣令怔了半晌才問道:“西平也如此嗎?” 汲淵沒有說話,直接默認。 其實不僅趙含章如此,西平縣之前的范縣令也有截取財政的行為,甚至,他可以保證,其他縣或多或少也有此慣例。 和柴縣令這樣老實的人不多了。 不過……汲淵笑道:“這也就是朝廷不作為時才如此,若是朝廷能正常運作,我等的行為于國于民皆無益處,自然不可取?!?/br> “縣君如今是自己人了,所以我們趙氏莊園才將所有隱戶放出?!笨?,我們家女郎對你多信任呀,所以你也不要辜負了她的信任呀。 柴縣令果然感動,想了想后默認了汲淵的cao作。 連趙氏莊園都不隱戶了,汲淵自然不允許其他家渾水摸魚,之前的且不說,當下不宜動作更大,但現在開始收攏的難民,誰家也不許隱匿了去。 汲淵與人斗,與天斗,快樂無比,就在這種快樂中,上蔡縣一日比一日好。 而西平更不必說,在傅庭涵的努力下,造紙坊終于確定了五種不同的造紙方子,其中三種紙張很適合書寫,造價和其品質被分為上中下三等。 還有一種適用于工筆畫的熟紙,傅庭涵甚至從這個方子出發略微改變了一下,還做出了適合潑墨的半生紙和生紙。 然后一不小心做出了衛生紙。 趙含章對此十分滿意。 在調配造紙方子時,造紙坊也終于改造完成,傅庭涵帶著工匠們做出了簾床,同時調了石灰水和草木灰水,加快了造紙材料的分解,現在造紙坊每天都能出產大量的紙張。 西平縣衙再也不會缺紙,甚至上蔡縣那邊也開始和西平縣大量購進紙張,以做基礎設施之用。 畢竟收攏難民,記錄各種信息等都需要到大量的紙張。 第269章 發展 西平縣的珍寶閣里又上了五種紙,就擺在架子上,一個架子一疊,進出的人可以選擇,然后確定購買多少后伙計給搬出來。 絕大多數是來買自家用的紙張,所以都是一刀一刀的買,也有打算販賣紙張到他處的。 珍寶閣里的紙張比市面上的紙要略微便宜些,大量買進,價格還能更便宜,所以不少書商聞訊趕來。 于是,他們不僅被便宜的紙張吸引,還被珍寶閣里的各種琉璃制品、肥皂等吸引,便多留了一些時日,然后就聽說了西平縣學堂里正在用的教材。 《三字經》因為朗朗上口,學生們下學后也總是念念有詞而開始流行于城中,變成了童謠。 于是就是巷子里未曾進學的四五歲小孩兒也能跟著家里的大孩子扯著嗓子喊兩句,“人之初,性本善……” 書商們大驚,想要求整版書籍。 趙含章:…… 她深深地嘆氣,她也想要啊,但書局里就胡錦一個人,哦,現在多了些學徒,但那些學徒還在學習階段,不添麻煩就算不錯了。 書可是很值錢的,眼睜睜的看著一條掙錢的大道擺在眼前,然而她怎么也踩不上去,心好痛。 于是她只能去催著汲淵趕緊給她找足夠的工匠,汲淵忙于上蔡縣的建設之中,現在又正是春播的關鍵時候,所以煩躁的表示,“某已經派人去洛陽尋找了,只是暫時沒有找到?!?/br> 她就跑去找趙銘。 趙銘現在一看見她就頭疼,當即擼了袖子轉身下田去插秧,“你一個縣君,不想著勸課農桑,整日想著商事像什么話?” 趙含章:“……現在縣中的百姓就跟打了雞血一樣的努力,還用得著我勸課農桑嗎?” 她現在每天固定時間要去學堂里教《三字經》和數學課,雖然當老師是她的本職工作,但每次開課前都要先把教義抄到黑板上,很頭疼的好不好? “奈何就是暫時找不到工匠啊?!?/br> 好在胡錦夠給力,雖然困難重重,但在插秧后不久,他終于刻完了一版《三字經》,處理過后,他開始帶著他的小學徒們印刷。 刷墨,上紙……整理后裝訂,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然后一本缺行的《三字經》成功印刷了出來。 當然,缺行不是胡錦的錯,而是趙含章空掉了一些字句,最近趙程著了迷一樣,正在想辦法補齊這些缺行。 也是因此,胡錦可以空掉那些位置,這樣只要有人補齊,他就可以在原版上雕刻,就不必要再重頭雕刻了。 他先教會小學徒們印刷,確定他們可以合作完成后,就把印刷工作交給他們,而他沉浸在雕刻《千字文》的陽文上。 他只需要時不時的去檢查一下就行。 趙含章收到第一批印刷好的《三字經》,大喜,先是給學堂里的每一個孩子都發了一本,然后讓珍寶閣里空出一個格子來放《三字經》。 于是,書局總算接到了第一筆開張以來的訂單,開始賺錢。 現在距離它只出不進已經快半年了。 除了西平,趙含章還在上蔡開了個學堂,這個學堂她沒有讓柴縣令插手,而是讓汲淵全權負責,已經在上蔡扎根的趙寬兜兜轉轉一圈,又被特聘回學堂教書了。 哦,和他的兄弟們一起。 現在,他們不僅要在上蔡管理基本政務,還要去學堂上課,每天累得表情都是呆滯的。 而在一群忙碌的人中,柴縣令就顯得有些悠閑,很多事情都用不上他,于是他現在主要的工作是調和縣內各家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