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節
這些日子膠東王一直有些煩躁,出宮之后可以說諸事順利,但他并不滿足,更急于掌握真正的權勢,心境卻時常不如過去,現在突然就心平氣和了。如果自己能與王妃離開朝廷的紛爭,到藩地去,不管那里多荒涼偏僻,一定能過上最幸福的日子吧。 膠東王就溫和地笑了,有如春花開放,秋天當空,接下來他果然什么也不做,全部要王妃服侍自己。到了晚上,看見那美麗的容顏就在面前,感受到掖被子的纖纖玉手,又嗅到淡淡的馨香,膠東王的心神便一陣陣地激蕩,只待宮女吹息了燈燭就向王妃身上蹭啊蹭的。 這情形時不時地便會發生,素波一直很為難,早想與膠東王分開住,但是她怎么也甩不掉這個問題兒童,他跟著自己習慣了,一時根本分不開。今天瞧著他又分外可憐,聰穎異常又不懂得人□□故的少年,只是因為生為皇子便不得不負擔著許多,身為皇子太傅的薛大儒要逼著他背書,一直照顧他的內侍留福也要打他的手掌。 素波嫁入皇家愈久,也就愈明白膠東王是沒有什么退路的,先前自己想過要帶著他離開皇家開一個小小的飯店討生活,真正實行起來太難了,不管是當今的皇上還是未來的皇上,他們為了面子,為了堵天下人的口怎么也不會讓他離開皇家;而膠東王的問題若是被發現了,恐怕就會被關到皇陵里了吧,而自己也只能跟著他,所以他受的苦其中有一部分是為了自己。 現在看著他又被生理沖動折磨著,鬼使神差地就說了一句,“你自己想辦法釋放一下,就不難受了?!彪m然不大懂,但是畢竟在學校聽過生理衛生課,素波覺得自己還是足夠指導膠東王這個小小少年的,就在黑暗中推著他示意,然后趕緊捂著臉轉身,實在太羞澀了呀! 膠東王多聰明的人,立即就懂了,幾乎同時拉住了王妃,“我要!” 素波掙不開,在黑暗中感覺到膠東王灼灼的目光和粗重的呼吸,便去推膠東王的手,“你自己!” “我手痛!” “我不管!” “我要!我要!” 第二天是上朝的日子,可是破天荒的王爺起晚了,連劍也沒有練。 而王妃一向給他們備好早餐盒在路上吃,可留福竟然沒有拿到他的餐盒。王妃一早起來臉就紅紅的,精神微微有些不振,似乎還沒睡好,恨恨地看著留福,生氣地宣布:“都怪你把王爺的手打傷了,累得我手都酸了,我要再餓你一個月!” 這真是借口,王爺雖然受了傷,但日常洗漱什么的都是自己幫忙,王妃不過喂了一頓飯而已,怎么能手酸?而且留福一早特別看了王爺的手,連一點傷痕都看不出,本來就是為了騙過陸相才弄出來的傷,根本就不重,現在徹底好了呀! 再有,王爺滿臉的容光煥發,任誰都能看出來他沒事的! 留福覺得哪里不大對,可平時王妃早上便時常起晚,時間便不大夠用,今天就連王爺也晚了,便更著急,急忙幫王爺換好了衣裳,出門時發現王妃竟沒有出來送王爺,就問:“王妃今天怎么了?” 然后留福就看到王爺正捧著餐盒傻笑,真的有些傻的樣子! 要不是留福知道王爺一點也不傻,而且還聰明得很,一定就會相信傳言了。于是他吃驚地問:“王爺,你怎么了?!” 膠東王被驚了,瞧瞧留福便收回了傻笑,可當他打開餐盒時不由自主地又笑了,還是有些傻氣。 留福怔怔地看著,“今天有些不對,王爺和王妃都怎么了?” 王爺抬起了頭,眼睛亮晶晶的,就是看慣了膠東王容貌的留福心都免不了停了一下,實在太動人了!這種感覺并不完全是英俊,還有一種留福說不清的神采,反正他覺得王爺恨不得飛起來的樣子。 膠東王瞧著一直盯住自己的留福,擺了擺手,“沒什么,就是昨晚沒大睡好?!闭f著便將早餐分了一半給留福。 沒睡好會這樣?騙誰呢?但是眼下的情形很久都沒有過了,對于王妃親手做的美食,王爺一向只會與自己搶,不會分自己,留福吃著美味而營養的早餐便將心里的疑惑忘記了,“王爺,你對我真好?!?/br> “我是可憐你,”膠東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彩,“因為你只知道吃!” 只知道吃并沒有什么不好的,留福這樣覺得,又提醒王爺,“我還懂得服侍王爺和朝局的大事呢?!?/br> 膠東王輕輕搖了搖頭,夏蟲不可語冰,留福根本不會懂自己話語中真正的含意,“食色,欲也?!笨伤恢榔渲械囊话?,而自己全明白。 第122章 兵敗之責 自青州兵敗后, 大朝會的氣氛就開始不好了。 青州和冀中的丟失讓整個朝廷都籠罩在一片陰云之下,畢竟是一州半的土地,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突然間就沒了,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不接受。待將調集兵馬防范牛通乘勝追擊, 穩定京城之后,朝臣們痛定思痛, 開始追究原因。 太子所謂的軍需供應最初有許多人是信了的, 包括皇上在內的許多人,但嚴正帶著御史臺、監察寺,會同皇上最信任的中常侍鄭安一同細細查了半個多月,終于得出太子的話完全不足信的結論。膠東王所負責的太倉全數足量地將軍糧發到軍中;長沙王雖然有些厚此薄彼,但也并沒有克扣;便是河間王背地里搞的小動作雖然被揭開了,但其實除了丟臉之外并沒有真正不利于出兵的。 太子出征,不只京中,就是沿途所經各州郡也都只有一力巴結的, 根本沒有人敢于懈怠、克扣、作對! 責任就在統兵的太子身上! 對于儲君的彈劾, 朝臣們還是格外謹慎的, 但自嚴正第一個開始, 便陸續有人上折子, 今天的朝會上, 就有臣子當面提出請皇上另選賢良的皇子帶兵平叛。 平叛之事朝中一直在議,但提議另選賢良皇子帶兵平叛之語還是第一次在朝會上說出來,其中的深意不能不讓人深思, 大殿內一時靜得有如無人的空谷。 皇上看看下面的跪著的臣子,抬手示意他起身,又向群臣道:“平叛之事仍需諸卿用心,趁此時天寒地凍不宜交戰,此時備齊糧草軍械,明年開春后一舉平定冀中和青州?!?/br> 上奏的是一位小御史,復姓上官,出自京城望族,自小頗有才名,一張嘴尤其了得。自嚴正做了御史大夫,就選了些敢于直言的儒臣升為御史,上官御史便是其中之一。這些人未必是嚴正的心腹,就是觀點也常與他相左,但卻都與他一樣有股膽大包天、敢出逆耳之言且能堅持到底的勁頭。 就說這位上官御史吧,近來在京城很是出名,原因是當眾回絕了河間王欲納他的meimei為側妃,其實不想把meimei嫁到皇家做側妃也沒什么,但只需背地里找個理由推脫就好,可是上官御史就是當著許多人的面打了河間王的臉!他這個性子既然開了口就不會輕易罷休,聽了皇上的旨意非但不起,反而又道:“軍需糧草自然是要備的,但為臣上奏吾皇請選賢良皇子統率三軍、cao練兵馬,待時機到來便前往青州平叛?!?/br> 太子初回京城時氣勢并不減,外祖父告訴他只要將兵敗的責任推到膠東王和長沙王身上便可,太尉自前朝時便在軍中,深知歷來軍需供應都會被克扣,只要細查,都能找到問題,他就相信了,一口咬定軍械軍糧不足。結果,大出鄧太尉意料的是無論是膠東王和長沙王都沒有克扣軍需,特別是膠東王,不只賬目清晰,發放糧草時竟在太倉之前眾人面前,完全抓不出漏洞,讓太子更加地灰頭土臉,但他一直拒不認錯,而且一向以再次帶兵平叛替父皇分憂,為將士們報仇的旗號插手軍事。 眼下太子再便自丹陛下的座位上起身懇請,“父皇,兒臣雖經歷兵敗,但也由此深知青州冀中山川地勢、風土人情,且上次出兵過于輕敵,此番兒臣痛定思痛,早已經制定平叛方略,請將平叛之責重新交給兒臣!” 鄧太尉亦起身上前奏道:“朝廷明春平叛,老臣愿披甲隨太子出征,定然將青州、冀中交于皇上手中!”鄧太尉當年舉全青州追隨皇上,立下赫赫戰功,是朝中武將中的第一人,有他襄助太子,的確令人信服。 說起前番兵敗,太尉與太子一樣心里也是一肚子苦水沒法倒出來。青州乃是他經營半生之地,也是他的根本,于他的重要自不待言。當初因為貪心冀中之地,才會拿出青州一郡與牛通交換,本想著牛通在自家地盤之中不過是案板上的魚,過上幾年滅了他非但能重新收回全青州,還多得了冀中。但事與愿違,牛通表面以平庸無能、俯首聽命示人,暗地里招兵買馬,反將青州和冀中都占了。 更可恨的是太子,自己的親外孫,先前一心一意為鄧家謀算,可真正面對青州之戰功,竟然也與自己分心,平叛時率朝廷大軍與鄧家兵馬非但不能同進同退,反而互為掣肘。待兵敗如山之時,一切悔之晚矣! 但到了此時,鄧太尉還是要維護太子的。當今皇上深感鄧家舉家歸附的情意,對鄧家一向頗多容忍,但下一位皇上未必如此領情:膠東王就是癡傻恐怕也會恨鄧家的;長沙王的外家趙氏一向與鄧家相爭;就是另一個親外孫河間王也恨自已偏心。是以,保住太子,也就是保住鄧家,他們之間就算有種種不和,但利益畢竟捆在一處。 此時,他大義凜然地拿自己幾十年的聲威為太子助力,而且心里的確有把握平定牛通之叛,牛通的實力鄧太尉再清楚不過,完全不能擋得住朝廷大軍全力一擊。上一次太子以及鄧家之敗,并不是敗在兵將、糧草、士氣不如牛通,而是敗在內耗之上了。這一次太子已經知錯了,只要皇上肯讓太子帶兵,他必會全聽自己的,然后自己會完全扭轉鄧家的頹勢,甚至讓鄧家的勢力超過先前。 對于鄧太尉的慷慨激昂,朝臣們大都是認可的,但上官御史卻不是尋常人,他家世居京城,幾代中都有為官者,對于幾十上百年間前朝本朝之事都十分清楚,并不會輕易被鄧太尉騙了去,此時就嗤笑道:“青州原是鄧家起兵之地,前朝時便據為已有,皇上仁厚,一向將青州之事委于太尉,便是青州官員任免也多半由太尉作主,青州所駐兵馬皆為鄧家嫡系,前番兵敗,太尉其實早已經敗了?!?/br> 看著太子和鄧太尉要反駁便立即高聲又補了一句,“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神情語氣十分不屑。 太子近來得了皇上背地里教導,能忍得多了,倒還罷了,但鄧太尉卻被氣得臉色鐵青,拿著手中的芴板便打向上官御史,上官御史便躲,一時大殿之內亂了起來,嚴正便跳出來大喝道:“太尉失儀,當罰俸一年!”身為御史大夫,他有制衡丞相和太尉之責。 被嚴正一喝,鄧太尉也只能收了手,向皇上躬身道:“老臣可以領罰,但是上官御史言語輕佻也要罰!” 嚴正就搖頭道:“朝中之所以設置御史臺,就是為了廣開言路,因此御史與其他官員不同,可以風聞奏事,是以不論太尉是否敗過,上官御史之言皆不當罰?!?/br> 皇上便道:“敗便是敗了,并無可爭之處。但眾卿須知,世上并無百戰百勝之人,便是朕起兵以來亦有過幾次敗績?!?/br>